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9/27/2024

紅樓夢內容

  

這是最近修好的小書,紅樓夢的主要內容,都概括了。

(李察明天到馬來西亞旅遊,十月三日返。)


    紅樓夢內容


紅樓夢其實衹是一個愛情小故事。作者把這小故事放在一個大故事之中。大故事就是一整個家族的所有事件。如果所有事件你都知道了,你就會看到了整整一個時代的中國文化。但這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卻蘊藏在這一個小小的愛情故事之中。而這個小小的愛情故事,是受到這個文化推動的。這愛情是有原因有來歷的,而且小說的偉大也在這裏。當你明白了這愛情的原因和來歷,你會感受到這種文化的走向。


為什麼賈寶玉愛林黛玉?為什麼林黛玉愛賈寶玉?  都是有原因的。不是無緣無故的。



這一個故事的原來作者,是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秘密作家。他是清朝人。

紅樓夢主角的名字是賈寶玉,亦即是假寶玉。賈即是假,這是原著作者直接說明的。或者他考慮到後世讀者無法領會這故事的逆向意義,那就可惜了。這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作家說:賈寶玉是出生的時候,口裡是啣著一塊玉的。這塊玉是賈寶玉從其他世界裡帶來的。這是故事中的第一喻意。而在以後的篇中,更有大量的各種隱喻,所有的隱喻和故事情節結合起來,表面好像只是一部大書,但實際上却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靈性。

這是連賈寶玉自己亦未必知道的。有一次,他無意中失去了玉,立即就六神無主,好像是變了一個呆子,靈氣盡失。人是應該有一種內在靈氣的。沒有靈氣的人,只是一個呆子。原來玉就是他自己的心。玉是他內在感覺的一種象徵。而這種象徵,亦未必是他一個人所獨有。大約這是一種傳自遠古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在文化之上的,是比文化更重要的。這一種精神,就是人的靈性。

甚麼是文化呢?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去描述,鉅細無遺。從廚房用品到寶玉懷裡的一隻計時錶,都寫出來了。亦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書出現的時刻,是西方文化已經開始 抵達中國了。賈寶玉是富家公子,也是第一代接觸西方文化的人。但全書並無其他描述,但可以知道,其實是把中國人的全部生活形態,都寫出來了。這是一種可稱為「文化」的東西。雖然,在作者的時代裡,是沒有「文化」這個詞的。但作者已經把當時文化的全部寫出。到底文化的全部是甚麼?或者作者所沒有描寫的只是戰爭。他不像俄國的托爾斯泰那樣描寫戰爭。他只能用暗喻去寫。滿清時代的甚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他如果寫出來,這本書也不可能存在了。所以當從揚州來到的林黛玉出現,讀者只能從書中的暗示推想,賈寶玉和林黛玉說過些甚麼。只見作者筆鋒一轉,本來要描述揚州十日的地方,變成一個地底老鼠王國的鬧劇了。作者知道,這樣的曲筆,是會把讀者的思路帶遠一些的。

賈寶玉是家中最重視的寶貝。每個人都愛他。他可做任何喜歡的事,也可以去家裡任何地方。但問題出現了,這使得他的父親異常不高興。原來賈寶玉喜歡女孩子,有時也喜歡俊逸的男孩子。

好像是,他的性慾望出現了,那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出現的。他在兩歲或者三四歲的時候,已經很喜歡女孩子。他會忽然間把女孩子的胭脂口紅搶去吃,有時也會吻女孩子的唇,只為了要吃胭脂。

大觀園裏是有很多女孩子的。她們都歡迎寶玉。而書中作者也隱去了當時寶玉是幾歲。那時的富家女孩,都時興把嘴唇塗得紅紅的。如果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猴上來親吮嘴唇,雖然是有點不好意思,但也很正常。但當賈寶玉長大,到十幾歲了,依然不改這習慣,賈府裏的女孩,雖然是喜歡這樣,但是,疑惑也會出現的。這一位有靈氣的孩子,真是天性好色?

大家都以為他喜歡色慾,其實他喜歡的只是顏色。那是完全不同的。他喜歡的只是紅色,而不是色慾。雖然人們總是誤會他。

紅色,是紅樓夢裡面最重要的寓意中心點。結尾處描述寳玉回來拜別父親,在天地茫茫的白雪里忽然出現,他就是披著一件大紅斗蓬的。

玉愛紅。這是甚麼意思呢?難道玉象徵的是權力,而這種權力,需要一種紅色的印泥,把權力化為政治命令,統治蒼生?其實這也許只是紅樓夢的寓意:我們都是需要一顆心的,讓心統率一切。心是紅的。作者想要描寫的是異常抽象的靈性,而這種樣的靈性是無法具體描的。所以他要找尋一種象徵品。

不許久,大家都忽然感到有點兒緊張了。特別是當寶玉的行徑是這樣的隨意和率性。他成熟得太快,而這大家庭裡又有這麼多的漂亮女孩子和男孩子。他是一點都不在意,他對一切人都是那麼親密,全不介意是男是女。

原著的無名作家說,他的第一次性經驗,是在一場夢境裡面發生的。雖然這也是不重要的,他的性經驗是在夢裡,還是在故事裡出現,一點都不相干。

夢中,他是被一位仙子帶引的。仙子告訴他很多道理,告訴他甚麼是性,還讓他去試。

有趣是他的第一位性伴侶。她的名字也很特別。她姓秦。秦差不多就是中國了。她是姓中國的。而她名叫可卿,意思就是「可以的女人」。

這也許會啟動想像的。可以的中國女人?甚麼意思?在她的內室裡,陳列著歷代美人的藝術珍品。或者她就是中國美人的象徵?她是可以的。是對甚麼可以呢?是對寶玉的那一顆心可以嗎?中國的美人們,都需要同樣的一顆心嗎?

他和可以女郎之間,有一段快活時光。但那是不大重要的。更重要是事後的遭遇。他一從那溫馨的房間裡出來,就遇到惡鬼了。惡鬼追他,他拚命奔逃,竟然來到了一個水上迷宮。他在那地方轉來轉去,都找不到出路。一分鐘之前的性慾激情,此刻變成了冰冷的焦慮。幸好仙子及時趕到,喝叫他速速回頭。仙子告訴他,他已經來到了最可怕的「迷津」。而他的未來救贖,只在一位木居士和一位灰侍者身上。

他是在這樣的一種甜蜜但恐怖的惡夢中驚醒的。這就是紅樓夢全書第一個最重要的提示。

喜歡追尋刺激而不思考的讀者,大約都會忽略作者的用心的。不要過份縱慾,是老生常談了,誰都知道的。所以,在性慾出現之後的魅影,大都不以為意的。

其實作者是另有所指:這個世界,是假的世界。現實只是一場幻影。真的就是假的,而假的才是真的。

好像是一種沒有意思的文字遊戲。真真假假,那又怎麼樣?這是因為,引領人類前進的「靈性」,是抽象的,無法定義的。大家知道是有這樣一回事,但無法說得清楚。所以,作者就需要另想辦法了。書中描述一個傻子,仙人送他一面寶鏡(有點像今天的手提電話),傻子從正面看是春宮遊戲,背面看是恐怖的鬼怪。仙人告訴他只能看背面。但傻子那裡肯聽?不久,傻子就滑精而死了。底下遺了一大灘精液。

現實世界只是虛象。不要沈溺其中。

從這角度看書首處的幾首詩,是很有意思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這是一種所謂「勸世文」的詩句,留心的讀者也會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是否只要放棄金錢,拋妻棄子,上山修道,就能解決個人問題以至國家文化的大問題?當然不是的。作者期望未來的讀者,都是靈性中人,因為這是一種抽象的想念,以人類智慧目前的發展進度,也不可能三言語說得清楚。而這種抽象的精神,或者真是要沈浸許久,看完這部書? (也許有的人會驀然回首,忽然就明白了。)

所以,賈寶玉初試雲雨情,這樣的一場情色描述,就要從新再思考了。

賈寶玉風流過後,又惡夢纏身。所以,仙子的告誡就很重要了。有甚麼微言大義?

讀者通常對於性慾的描寫感覺興趣,至於後面的不祥預兆,却是誰都沒有興趣的。或者仍然有人深深迷惑,知道我們都是在「迷津」裡,都有某種的不明白。

仙子告訴寶玉,只有「木居士」,和「灰侍者」才是他的救贖。

到底這「木居士」和「灰侍者」有甚麼意義?

木已成灰,很可能就是暗指他的愛侶林黛玉之死。黛者,黑也。林黛玉就是森林中的一塊黑色美玉。林黛玉死去,賈寶玉就會在一種近乎絕對的失望之中,看穿了封建文化,甚至是生命的全部真相,得到徹底明白。

從這一點也可以知道,林黛玉之死,是作者一早便已經預設好了的。人若是未經如此巨變,很難一下子明白的。

我們知道,文化是和生命不同的。生命是比文化更大的一種範疇。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命,是有完全不同感覺的。這書以中國舊文化作為背景,寫出了舊式文化的真相。看到真相,就是看到了文化處境,就會明白生命。

這一個故事所講的,就是一個有心的孩子,對抗全面黑暗的文化勢力,最後得到徹底明白的勝利。

賈寶玉的思想是怎樣開展的?

最初的時候,他以為他是真的一塊寶貝。

作為一塊寶貝,是天下間最美的事。這天下,就是在一處大大的宮殿裡。當然,這也是不重要的。到底那是宮殿,還只是富家的豪華花園別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要是一塊真的寶貝。

在這宮殿裡,他可以做任何事。他可以和任何一位他喜歡的女孩或者男孩親熱。他重視他們之間的感情。他也有秘密的男朋友。他是天真的,而且是快樂無限的。他只知道,自己年紀小,而年紀小就是他的本錢。

不久,他才發覺,他的所謂快樂,其實也是假的。他也再不可以任意和女孩子們親熱了。

一天,當他如常一樣毫無機心的和一位婢女調戲的時候,却被他母親無意間聽到了。他的母親立時發作,大怒要把婢女逐出家門。她以為這婢女,會帶壞寶玉。結果,那婢女就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殺死了。她如果被逐出家門,就再沒有任何地方可去。

這使得寶玉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處境。但是,作者不會坦白的把甚麼都告訴你。這是一種高明的文學技巧,所有的想像,要讓讀者自己去補足。寶玉的內心在淌血,但表面上,却好像沒有甚麼。

他本來以為自己是寶玉,但到了這時候,他才真正知道了。他只是一塊假的寶玉。表面上,他是無限風光的,但一切都是有條件的。條件只有一個。

而且,這條件他是不可能接受的。

最初,他還以為這條件是很簡單的。他只需要服從,做好功課。但事實並非這樣簡單。那是一整套的行為規範和文化限制,他是絕對無法忍受的。他寧願死,都不會照做。但是,他却只能把這種想法藏在心裡,不告訴任何人。

到底這條件是甚麼呢?

唯一的條件,就是他必須要接受:天底之下,一切都是假的。真的事情,是永遠不會出現的。你必須要親自探索,親自追求。這不容易,所以他是很迷惑的。甚至他連自己的名字亦是假的。他是假寶玉。雖然很多時候,他都會故意不去理會假的事物。但是,如果連自己也是假的,就確實是太過份了。每一次,當他碰到假的事物,都十分反感。

有一次他很疲倦,想小睡一會。家人為他張羅地方,帶他去到一個很精美的房間。但他却看到房間上有一幅壁畫。那是一幀名叫甚麼「燃藜圖」的俗畫。意思無非是作人要委曲自己順從。旁邊還有兩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完全是他深惡痛絕的庸俗思想,他那肯在這樣的房間裡睡覺呢?家裡人只好帶他去另一房間睡覺。那是秦可卿的房間。他的第一次性夢想,就是在這裡發生的。文化的恐怖壓力和性的放縱反抗,原來是很接近的。

這假的世界,是上下顛倒的。富裕即是貧窮,而貧窮即是富裕。高尚是卑下,而卑下却是高尚的。好就是壞,而壞即是好。等等,等等。在顛倒的世界裡,有錢是沒有意思的。這一點,或者留心的人會注意到,西方世界的耶穌,觀點是十分接近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反面,却又是如此自然。他對這樣的世界,是深深厭惡的。

而虛假世界裡最不可以接受的一點,就是「腌臢」,即是今日所謂的「污穢」。

污穢隨處都是。

在這虛假的世界裡,誰是乾淨的呢?據說,賈府裡,就只有門前的兩隻石獅子是乾淨的。這是寶玉喜歡女性的理由。他說,女人都是水做的,是乾淨的。而男人都是泥做的,是污穢的。但這也只是一個比喻。他其實有幾個要好男朋友的。他討厭的只是世間的污穢。而這才是絕對的,是不可妥協的。他愛林妹妹就是這個理由。林黛玉是潔淨的最高象徵。

顛倒世界,尚有更難以接受的地方。

這世界不單是上下顛倒,更是內外相反的。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外在的。你要很用心,才能從內裡去了解。例如,性慾本來是很吸引的。但他却親自看到了一個朋友,在性慾的詛咒中死亡。有一個神仙人物給了他一面鏡子。神仙告訴他,絕對不要看鏡子的正面,只能從反面去看。不久,這位朋友就死了。遺下了一大攤精液。反面是不好看的,人人都難以接受的。但却是有益的。正面的東西似乎很有趣,但却是致命的。

儘管是這樣,這却對於賈寶玉却是很不重要的。因為,他是純潔的。就像嬰兒那樣純潔。他只用內心去和人交往。而那是極端愉快的。心的世界是美麗的。他愛一切美麗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其中也未必是和性慾牽連的。這是一種外在人很難明白的境界。心的交往是如此重要,以至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物質本來就是不重要的,性慾也是一樣。

他也有幾個要好的男朋友。

第一個是秦鐘,但秦鐘早死,死前,寶玉一直陪著他。第二位是一位唱歌的戲子,他名叫蔣玉菡。他們的關係極好,甚至竟到了交換內衣的地步。寳玉換來的是一件鮮紅色的汗巾。 或者我們都會留意到,這汗巾的顏色是鮮紅的。紅是書中的一個重要象徵。寶玉未必和蔣玉菡有甚麼性慾的交往。只是蔣玉菡唱歌的時候,寶玉感動不已。並且因此想到,他所喜歡的詩詞,不過是意境的溝通而已,但音樂却直達骨髓。

至於這一塊他換來的大紅汗巾,後來却為寶玉招來一頓毒打。他沒有做過甚麼事情,却差點被他父親打死了。

他的父親,是最可怕的嚴父。他的父親,逼他讀封建的儒書。儘管寶玉是聰明的,不會害怕讀甚麼書。但只是他不喜歡。他最討厭封建儒書。那些書,正正就是這個虛假世界的反影。而他的父親是政治的象徵。他的名字是賈政,亦即是假政。他是象徵政治的。而在這個天堂世界裡,沒有人可以離開政治的咒詛。他的父親曾經把他打了很多次。

最嚴重的一次,是他父親發現了他和蔣玉菡的友誼。再加上婢女自殺,兩件事都是不可寬恕的大罪。雖然他和蔣玉菡之間是純潔的,而婢女自殺也與他無干。但他却是百辭莫辯,根本沒有解釋的餘地。寶玉被打到接近氣絕,血洒廳堂。

在政治的詛咒之下,他再不是甚麼寶玉了。幸好他的祖母及時出現,救了他。

他的祖母就是賈母,亦即假母。她是假政的母親,是政治的母親。政治不是來自空虛的,政治也是有一個母親的。這是許多時都被忽略的。賈母是象徵一切的。

賈母是個平凡不過的庸人,但她就是文化,她就是一切的條件。她鍾愛寶玉。她以為,寶玉遲早會長大成人,一如她的期望那樣長大。權力在她的手裡,但她却是永遠不可能明白的。她也不會知道,在這豪華府弟裡面的險惡。她以為,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賈母瞞著寶玉,為他預備了一個妻子。他事前一點都不知道。這一位看似仁慈的政治之母,有她的打算。她安排了寶釵作寶玉的妻子。寶釵就是黃金造的叉子。據說玉和金是可以相配的。而寶釵這位女郎,思想和寶玉是完全相反的。金的叉子覺得這顛倒的世界,正合心意。她喜歡傳統,更企圖有一天能夠成為統治這大家庭的家長。她的目標是權力。正是寶叉,力促寶玉讀儒書考功名,要寶玉妥協。

在這個虛假的虛偽世界裡,忽然有好消息傳來。

賈母的外孫女,亦即是他的夢中情人林黛玉,要從揚州來了。揚州是史上有名的慘劇發生地。清兵曾經在揚州屠城十日,差不多把揚州人都殺光了。但這在當時却是絕對的禁忌,沒有人敢說的。

她名叫黛玉。為甚麼是黛呢?黛就是黑色。她是森林中的黑色玉。因為,她是從地獄中來的。她一定深刻知道這一埸大屠殺的事。

為甚麼她姓林呢?

森林是故事中的一個重要比喻。那是從遠古中國來的啟示。中國人的先祖是夸父。夸父去追逐太陽。因為他充滿了求知精神。他想知道太陽晚上去了那裡。他跑了許久,終於倒下來死了。死前,他把手杖插在地上。這手杖,從此生生不息,化作一片無盡的森林。 森林就是希望的象徵。林黛玉雖然是個悲劇,但她却是象徵希望的。渴望追求真理的人,是有希望的。

寶玉愛林黛玉。

但是,這一場屠殺,却是絕對的禁忌。根本不可能在書裡面提及的。所以,就要求看這書的讀書人,有充份的想像力了。

神秘的作家不會說明,為甚麼她的名字是黑色的玉,更不會告訴你這一場大屠殺的故事。

寶玉和黛玉在一起時候,是很愉快的。她一定曾經告訴他這件事。當寶玉發現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假的顛倒世界,是一個地獄。黛玉一定曾經告訴他,一個更為廣大的地獄,就在外面。

這是文學寫作的一個重要技巧。這是獨步古今中外的文學技巧。沒有說,就是說了。後來的讀書人,會根據他們的探索與體會,知道故事的發展,從而發現真相。

書中,完全沒有提及的慘劇,變成了一場十分輕鬆的地底老鼠童話。但有心的讀書人會從地底的童話世界裡,嗅到地獄的氣息。

問題仍是那一句:為甚麼?發生了甚麼?而如果未來的人希望改變,又要改變甚麼?

黛玉是乾淨的的象徵。乾淨的意義,就是不妥協。她是這腐敗世界裡面唯一一個,從未勸喻寶玉的。她不會勸告寶玉去讀儒書,或者從俗屈從。他是這樣愛她,以至有一次,她說,「如果我死了你怎樣?」他的答案,今日已經變成經典。他說,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這也是一個比喻法。意思就是說,如果她死了,他就會徹底明白。他不會變成一個真的和尚的。因為,書的神秘作者,曾經很認真的質疑過佛道。他是不信佛教和道教的。

黛玉曾經把他從宗教的迷思中拉上來。

那時,他的感覺是無書可讀。不是他不喜歡封建時代的書本,而是所有的書,都已經被毀滅或改寫了。所有的書,都只攜帶儒學訊息。所以,他以為他是無書可讀。而這句話,有更深層的意義。 他的意思是, 在這文化裡,他看不到光明,他找不到指導的訊息。他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也不知道要往何處去。他討厭封建的傳統,有一陣,他倒是十分喜歡佛教的。他覺得,人生就好像一條沒有繫上的小舟,只能在水裡到處漂浮,漂到那裡是那裡。而且,他又十分相信那句話,人生就是赤條條的來,也是赤條條的去。當時,他已經忘記了,他不是赤條條而來的。他是口裡啣著一塊玉來的。他是帶著一顆心來到世界的。

黛玉問他,你名叫寶玉,我問你,至貴的是寶,而最堅的是玉。你的價值在那裡?而你的堅持又在那裡?

這兩句話,寶玉一時不能回答。却把他帶進深刻的思考裡去了。黛玉的意思是,這世界上最重要的價值是堅持,絕對不妥協。那麼你的堅持是在那裡呢?

這是寶玉一生人第一次得到的明白。他是從未這樣想過的。是黛玉為他帶來生命中的第一綫光。把他帶回到中國遠古最重要的價值觀念裡去了。人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堅持。死亡是不能打破堅持的。這就是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道理。寧願作為一顆玉的碎片,也不要做一塊完整的缸瓦。所以,寶玉從此就更深刻的愛上黛玉了。她已經進駐他的內心。所有其他的庸姿俗色,都再無意義了。無數人曾經思索愛情的意義。只有紅樓夢的啟示,是最明白的。她已經進入了他的心,其實是,他們的愛情已經化作永恆了。兩顆心是再不可能分開了。

他已經找到了真愛。

黛玉是大觀園美女中最光彩奪目的,但也是最傷感的。她早已知道自己的命運,但寶玉却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兩個人之間最大的區別。這亦是全書最傷感的地方。黛玉的命運,是喚醒寶玉的最後一道光芒。

她寫了一首教人蕩氣迴腸的詩。正是這首名為葬花詞的詩,把寶玉帶進了她的情感世界。可以看到,一個美麗的靈魂,是怎樣把一顆完整的心挖出來,讓全世界看到她的堅持和不妥協。她是不會和污穢世界同流合污的。她拒絕接受文化上的醜惡。

以下是原詩的白話翻譯。這也是一種奇怪現象,中國人看中文,却要看翻譯本。有興趣的讀者,必定會去翻尋原文的。原文的美麗,會把人擊倒。

     x x x x x x

破碎的花瓣,飄滿整個亭子。

簾上都沾滿花瓣那帶有香氣的死軀。

花兒謝了,飛得滿天都是。

誰去憐憫她們?

閨中的女郎,滿懷傷感。春天實在去得太快。

她也無法把心靜下來了。

她帶了一把花鋤出門去。

她步履小心,不想踩到剛剛死去的花朵。

綠色的榆樹和柳樹,好像在笑。

他們怎能知道,桃花和李花的哀傷?

明年當然又有新的花朵。

但是,明年誰會在這裡呢?

三月,燕子又來造窩了。

其實燕子是最無情的。

不顧巢穴就飛走了。

明年他們也許還要再回來,啄吃花兒。

但他們不會知道,人去樓空,就像他們的空巢。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日日都是風刀霜劍的壓迫。

你的鮮艷,還能保持多久?

當你也像花瓣那樣,隨風飄去,還找得到嗎?

枝上的花瓣,此刻仍然可見。

不久,就不知道下落了。

葬花是難以忍受的苦楚。

我甚麼都沒有了,只有這把花鋤和淚水。

我只能在枝上看見自己的淚痕和血痕。

日已經歸暮,杜鵑鳥都靜了。

我帶著花鋤,回到家裡,把門兒倒扣上。

躺下來想睡一會,却只看見燈兒打在壁上的影子。

只有冷冷的雨水,敲打在冷冷的窗上和床上。

我是否哀思太甚了?

最憎惱是那春天,雖然我愛它。

它總是在不知不覺中來到,

却走得太快。

真可悲。

亭子外面,昨夜聽到一首歌。

是否花的靈和鳥的靈都來了?

要捉摸他們,可不容易呢。

花鳥無言,都走了。

只希望我也有翼。

追隨他們飛到天的盡頭。

哎呀,天的盡頭。

我的香塚也在那裡嗎?

我只指望,能有一個織錦的袋子,

把我的漂亮骨骸裝好。

黃色的土壤最好了,不會污染我的靈魂。

我從來都是最乾淨的。

從一開始到最後,我都不受污染。

我是永遠不落溝渠的。

我所埋葬的都是死去花兒。

但我也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死去。

人們都笑我痴,竟去葬花。

但我又怎會知道,將來誰會來葬我。

如果你看見春天已經消逝而花都謝了,

那就是美人消失的日子。

春天己去,美人遲暮。

你也不會知道,花兒己經消失而我已經死去。

  xxx xxx

寶玉聽到這首詩,就好像雷霆擊腦,震驚懾住了。

他當然知道詩裡面的特殊意義。她是永遠不會跟舊文化同流合污的,雖則也經受了大的苦楚。她葬花就是要花兒不受污染。她要讓黃土保護花兒。黃土是乾淨的,但虛偽的文化却是髒的。這是十分明顯的比喻,可惜很多聰明人都不能了解。就算是像寶玉這樣聰明的人,也不會知道,這首詞,是要讓他遲一些才看的。等到他知道,黛玉真的死了,這首詞,才是永遠送給他的。

寶玉並不知道,花兒已經消失而黛玉已經死去。

他們都生活在顛倒的虛偽世界。花兒每天都經受壓迫。但黛玉的心思却是站穩足跟,絕對不會同流合污。她已經告訴寶玉,你寧為玉碎,你永遠都是一塊高貴的玉。你不會是一片骯髒的瓦。

故事進行的極快速。不要以為紅樓夢太長。這種快速的節奏,會使你喘不過氣來。生命的威脅是真的。黛玉很快就會死了,只可惜寶玉一點都不知道。

這首詩,就是永恆的折磨。花兒是時常都零落的,也總是會有人去葬她們。永遠都是有這種循環的。

但這是黛玉的想法,未必是作者的想法,也未必是寶玉的想法。但無論如何,黛玉之死,是無限的悲痛。這就是轟雷下落的無情一擊。寶玉會因此而驚醒,這是他最後的明白了。

問題是,對於黛玉這樣的聰明人,為何她不能克服死亡的威嚇?死是沒有意義的。生才有意義。她曾經詢問寶玉,你堅持的是甚麼。而地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甚麼。這是對於死亡的最後答案了。這是對一切人的謎。如果死亡的意義是這樣容易明白,那麼,追求真理就好像有點渺小了。

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就是在這樣的悲劇基礎上的。他們都知道得很清楚,也不用作者親自說明了。這是政治壓力下的現象。話是不能說盡的。太清楚,書會被毀滅,人會被殺戮。所以,作者就只能用一種特殊的文學技巧去講這故事了。將來是總會有人明白的。

最初,寶玉還以為事情是很簡單的,只要有決心。

黛玉問他,「世上有這許多女孩子,你怎樣選擇啊?」

寶玉說,「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黛玉說,「倘若你的一瓢被水漂去怎辦?」

寶玉說,「瓢是不會消失的,只是水會不斷的流。」

本來這是哲學上很正確的答案。但是,當生和死的大限真正來到的一刻,就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才可能了解。

他的一瓢,果然就失去了。他摰愛的女郎,已經離他而去。黛玉死了。

人們秘密為他安排婚事。他被編派了一個妻子,黃金鑄造的寶釵。

黃金寶釵是他身畔的另一美女。她是性感的、肉慾的。她是傳統形式的女人,他和這虛偽社會絲絲合拍。她喜歡這顛倒世界裡的一切。

人們告訴寶玉,他就要結婚了。人們騙他,說他是和黛玉結婚的。這是大大的謊話。要等到結婚當晚,他就會看到在新床上的女人,原來就是黃金叉子。寶玉不知道這是一場計謀。他只一心等待和黛玉結婚的一刻。

人們把他和黛玉隔開。只謊說那是婚前的暫時安排。

這時,黛玉却在無意中聽到了陰謀的全部。她早己知道甚麼事情會發生。正如她一早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那樣。預知命運,是不好的。但她不能避免。

那時,她已經病了。但她有意絕食,不吃東西。她咳得很厲害。吐出一塊大大的痰在痰盂裡。婢女看到,嚇得要死。那塊痰是這樣大,生蹦活跳的,好像是一隻小動物。而且,那痰是充血的,充滿了血絲。那時的人相信,吐出帶血的痰,是必死的。婢女因此極度哀慟,但又要强忍著,不讓黛玉知道。

黑色的黛玉,那時是孤獨的。只有她一個人。如果寶玉也看見這光景,恐怕是無法忍受的。他的體力和意志,未必可以抵抗這種悲慟的壓力。雖然以後,他仍會在靈光中看見這一切。

黛玉死前,把所有的詩稿都焚毀了。這些詩,是她奉獻給上天的心聲。

婚禮的日子愈來愈近了。寶玉只是安心等候。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場假的婚禮。

黛玉也終於死了,就在這同一時候。她的死,完全是沒有人知道的。

當寶玉開啟新娘的頭紗,他只看見裡面是黃金的叉子。寶釵就是虛偽世界安插在他身畔的妻房。

婚禮如常進行。沒有人知道他是怎樣想的。也許他在潛意識裡已經預見到這一幕。他沒有發狂,也沒有叫喊,他只是靜靜的不吭。

光陰平靜的流逝。他們已是夫妻。

一天,黃金的叉子告訴寶玉,「我和你已經是夫妻,你亦已經長大成人。是時候你去讀書考功名了。」

她要寶玉去參加秋天的考試。

寶玉只是簡單的回答:「好的。」

八股文的考試,是舊文化的徹底象徵。寶玉怎能答應呢?但他還是答應了。

在他來說,這考試其實是容易不過的。那是他痛恨的科目,但他關上房門一個月的去苦讀。

考試當日,他和另外一個侄兒同去考試。家丁送他們往考場,然後在考場外面等候。考試要考兩三日,考生會被帶進一個獨立的小房子裡,他要在這時間裡完成所有的考卷。有的考生,不堪壓力,也有在場中死亡的。被抬出來。

終於,考試考完了。考生魚貫而出,但家丁却看不見寶玉出來。寶玉失蹤了,雖然他已經完成所有的試題,並且高中了全場的第七名。他已經可以在虛偽世界中,當一名大大的官僚了。

至於賈母,這一位政治的母親,和虛偽世界所有一切的象徵人物,也在差不多的時間裡死了。

只是,寶玉的父親賈政亦即是假政沒有死。他活得很好,他發散家人去尋找寶玉,而且為他的母親舉辦了喪禮,還把棺木運回遠遠的家鄉安葬。

他走水路,乘官船回來。那時已經是深夜了,他吩咐手下把官船泊在一處鄉鎮碼頭上。

那是一個大雪之夜,四處是白茫茫一片。

有感覺喚醒了他。他從船上出來。

失蹤的寶玉出現了。他的身上,披著一件鮮紅色的大斗蓬。正在遙遙向著賈政下拜。

賈政失聲。他親眼看見他的兒子,正在遠處向他敬禮。他想說點甚麼,寶玉却已經起來,大笑著轉頭走了。伴著寶玉的還有兩個人,作僧人和道人打扮的。

三人很快在大雪中消失了。四處是白茫茫一片的白色,那是很乾淨的一片。

這種乾淨的境界,就是全書寓言的總結了。

這就是百萬言鉅著的最終結局。

鉅著中的複雜情節,都是很容易忘記的。只是一種很特別的顏色,我們會無法忘記。這是那種鮮艷的紅色。最初是胭脂之紅,後來是內衣汗巾中的紅。此刻,就是寶玉披上的大紅斗蓬了。那是異常鮮艷的紅色,在白茫茫的乾淨世界中,異常奪目。讓一顆紅色的心引領一切吧。這是紅樓夢的終極呼聲。心是紅的。

故事的原名是「石頭記」。另一名字是「紅樓夢」。這一個「紅」字,是特別的提示了。

故事的原作者始終沒有披露姓名。他不會讓自己的名字在虛偽世界中顯示的。他如果看見,他的心聲已經披露,而且為今日的人和將來的人們欣賞不已,他一定會十分安慰的。

(全文完)

9/26/2024

How left-brained are the Chinese?

 How left-brained are the Chinese?


The Chinese left brain operates quite differently from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This distinction arises because the Chinese have only recently begun to embrace left-brain thinking.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shifting leftward since 1911. Fortunately, they have retained their traditional language rather than adopting a phonetic system, which means their left turn transition is not yet fully complete.


A real-life example illustrates how they engage their left brains: they tend to focus on details while neglecting the whole scenario.


Focusing on details is a function of the left hemisphere, whereas perceiving the overall context or grasping the inner nature of a situation relies on the right hemisphere. Left-brained individuals often see only the external aspects.


Consider a case involving flooding in a high-rise building.


Flooding is a common issue in Hong Kong's tal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is instance, the water does not come from outside; instead, it results from a sudden burst of water pipes within the building. Some of these pipes are made of rubber, which is used to separate hot and cold water in kitchens. These rubber tubes are installed under sinks, making them prone to breakage. If a leak occurs while no one is home, it can lead to a flood.


This scenario unfolded when a wealthy couple left their luxury apartment in Hong Kong's Mid-Levels. One of the rubber pipes burst, causing water to flow out from their locked door into the building's corridors.


The water could potentially seep into neighboring units, and in the worst-case scenario, it could even enter the elevator shaft—an expensive problem that could cos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to repair, a sum that would take many people one or two entire years of work to earn.


The building management responded quickly. They used sandbags to block the flooded unit's door. A team of workers carried numerous sandbags as they lacked access to the apartment, and the wealthy couple was far away and unable to return quickly. Meanwhile, the water continued to rise inside, resembling a swimming pool.


You might be wondering how the couple can enter their house even if they have returned. They managed to send a nearby plumber for assistance. When the plumber arrived, he found the situation unusual. He asked the management team, "Why don't you turn off the main switch of the building to stop the flooding?" They replied, "No, we can't." 


"Why can't you turn it off? Is it broken?" he inquired. The manager explained, "We can't turn it off because other residents will complain if they have no water." Meanwhile, the water was cascading down to the units on the floors below.


This raises a question: why can't they use their right brain to envision the various scenarios?


If they could grasp the inner nature of the situation, things might not have gone so awry.


So, why is this the case?


Western civilizations tend to be more influenced by left-brain thinking than Chinese cultures. They developed their left-brain faculties much earlier, yet they often achieve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left and right brain functions.


Conversely, Chinese culture is thought to be more right-brain oriented. Why, then, can't they balance these faculties as effectively as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One factor is tim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West have been striving to achieve this balance. From Leonardo da Vinci to Albert Einstein, many great thinkers exemplify left-brain strengths while also embracing creativity—Einstein, for instance, was a passionate music lover. And da Vinci was drawing in details while inventing in fancies.


Another factor for balancing, aside from time, is "salt."


Yes, just as you sprinkle salt to enhance a dish, you need to blend your left and right brain functions for optimal performance with some "salt".


What does "salt" represent?


"Salt" refers to the emotional aspect of the brain.


Emotion is a holistic function; it is neither strictly left- nor right-brained.


Emotion encompasses feelings—more than just love or hate; it includes inner sensations like intuition.


You need to have a passion to be smarter.


Emotions can be cultivated through literature,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They are a subtle yet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ivilization.


People often fall into the trap of experiencing too much love or too much hate, which can disrupt this balance.


In many cases, people tend to prioritize money above all else. They love money more than other things.


Without a proper emotional foundation, achieving balance becomes nearly impossible.


Positive outcomes won't materialize overnight.


If everyone is solely focused on money, civilization will surely go astray. A country cannot thrive if its citizens are entirely money-driven.


This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risis within Chinese civilization.



note

some might argue that isn't the case. As there are external switches for every premise. But they might be focuing on details more than others, as the Hong Kong system of water supply includes sea water.  They use rubbers in the sea water flushing units.  Sea water have only one main switch for the building usually.  Its very common.  If people are too concerned in the details, and ask for more details, they cannot see the crisis behind. Its a serious issue in the Chinese development.




9/18/2024

What is the fate of Duterte?

 


Duterte  has been working hard to handle the Philippine affairs.

Maybe he knew there were U.S. influence in his country.

However,  he did not put his main effort to cure the problem. He was too busy working for the well being of his people and neglecting the real threat.

Its just like a caner patient.  He is working and working,  without knowing his body was eaten from inside.

You have to aim at the main target first.  But its too late for him to understand  it now.  

He is now 79 and people doubt whether he could save himself, not to mention saving the Philippines.







9/10/2024

The Monkey loves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The Monkey loves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A story by Leechard


The monkey was crying on the tree. He was very sad. He was an old monkey. He had just said goodbye to a friend. His friend had died. He thought that it wouldn't be long before he would die too. He was very sad, and his tears fell like raindrops.


Suddenly, he heard a voice calling from below: "Hey, don’t cry. Your tears are like a bath for me." It turned out that below was a little yellow flower. His tears were like a pearl in the flower's heart. The monkey came down and carefully examine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He had never seen a flower before. His eyes had only ever seen fruits. He was only interested in edible fruits. But at that moment, it was as if he suddenly had been given new eyes. He discovered that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was truly beautiful. Sunlight shone on the pearl, and the pearl rested on the flower's heart.


He said in a mood, "You are really beautiful. Can I take you home?"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replied, "As you wish."


The monkey wore the flower by his ear. They spent two happy days together.


On the third day, the monkey noticed that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had changed. The vibrant yellow was gone, and the petals had turned grayish-white.


The monkey said, "What's wrong? Are you going to die too?"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replied, "Yes."


The monkey felt like crying again.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We never cry."


The monkey asked, "Why?"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explained, "I don’t have time to cry. I only have three days to live."


The monkey said, "I want to be with you forever."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replied, "Yes."


The monkey said, "I want to keep you pinned to my ear."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I will come back. I will be reborn soon. When that time comes, you can find me."


After saying this,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fell silent. The air felt as if it had died.


The monkey stood there for a long time, unable to breathe, feeling very sad.


He carefully tucked the dead flower behind his ear and wandered aimlessly through the forest, not knowing where to go. He climbed a very tall tree, hoping to see if there were any more little yellow flowers.


In the distance, he thought he saw a patch of light yellow. The monkey hurried over. Sure enough, it was a large field of various flowers. The monkey carefully examined each one. But he was very disappointed; he could tell immediately that they were not the same. It was a vast expanse of blooming flowers, but they felt strangely unfamiliar. He looked at each one but could not find the original little yellow flower.


 Even worse, when he reached up to touch his ear, he found that the withered flower was gone, lost at some unknown time. The monkey was horrified and rushed back to look for the body of the flower. He searched the entire forest but could not find it.


However, he remembere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s word and did not cry.


He walked through forest after forest. He climbed mountain after mountain.


Time passed year after year, and he did not notice that he was growing old, his hair turning gray. But he still hope to fin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One day, feeling tired, he sat down in the shade next to a large rock. Suddenly, he realized that the air seemed a bit different. Out of nowhere,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appeared before him.


He found his throat was hardened and  could no longer hold back his tears.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Why are you coming so late?"


The monkey, holding back tears, replied, "I’ve been searching for you many years."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I waited for you two days, but you didn’t come. I’m leaving again tomorrow."


The monkey asked, "Leaving? Where are you going?"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answered, "I will be going reborn tomorrow. You see, my color is fading."


In an instant, the monkey was completely stunned, unable to say a word.


He wanted to speak but could only tremble his lips and let out a faint moan.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Don't worry, there are many yellow flowers in the forest. They will welcome you."


But the  monkey did not know how to respond. Over the years, he had seen countless flowers, but none were his little yellow flower. He only wanted to find that one.


He felt that only this little yellow flower was in his min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eemed to completely understand his feelings: "Do you know what you’re looking for?"


The monkey said, "I do."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asked,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uddenly, an abstract word surged in the  monkey's heart. But he couldn't say it; he had never learned that word.


He could only say, "I want to see the pearl in your heart."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had a few more things to say but hesitate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aid, "I will wait for you. Will you come back?"


The monkey said, "Sure".


The two of them sat in silence, no longer needing to say anything more......


---


The story of the monkey and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seemed to have come to an end. But in fact, it was far from over. He would continue to climb one mountain after another, searching.


When people saw his limping figure, they knew that kind of  unknown would always lead him forward.


Later, the monkey wrote a song to commemorate the little yellow flower. At a full moon night, he would sing that song.


When people heard the monkey howling, they would say, "Ah, it’s the full moon again."


But they would never know whether that lonely wild monkey was crying or laughing.


This kind of howling from a solitary monkey has been heard and put into poems by Li Bai and Bai Juyi,  they are the best of the best Chinese poets.


Perhaps they all shared the same feeling.









..

馬騮 愛上 小黃花


馬騮愛上小黃花

作者:  李察



猴子在樹上哭泣。他很傷心。他是一隻老猴子。他剛剛送別了一個朋友。他的朋友死了。他想,不需要很久,自己也會死的。他很傷心,淚水好像滴下的雨水。


忽然他聽到下面有傳上來的喊話聲:「喂,不要哭了。你的淚水像為我沐浴啦。」原來那下邊是一朵小黃花。他的淚,像花心處的一顆珍珠。猴子走下來,細心地檢視小黃花。他是從未看過花的。他的眼中從來只有果子。他只對能吃的果子有興趣。但這時刻,他卻忽然好像有了眼睛。他發現,小黃花真是很美的。陽光照在珍珠上,珍珠在花心上。


他贊嘆說:「你真的很美麗。我可以把你帶回家嗎?」


小黃花說:「隨你喜歡吧。」


猴子把花戴在耳際。他們一起渡過了兩天快樂的日子。


第三天,猴子發現小黃花變了。鮮艷的黃色已經沒有了,花瓣都灰白了。


猴子說:「怎麼啦,連你也要死了嗎?」


小黃花說:「是的。」


猴子又再想哭。


小黃花說:「我們從來不哭的。」


猴子說:「為甚麼?」


小黃花說:「我那有時間哭,我只有三天。」


猴子說:「我要跟你在一起。」


小黃花説:「好的。」


猴子說:「我要永遠把你簪在我的耳朵上。」


小黃花說:「我會再來的。我很快就會轉生的。到時你來找我。」


小黃花説完,就沒有聲息了。空氣好像死了一樣。


猴子呆了好一會,好像再不能呼氣那樣,非常傷心。


他把死花挾好在耳朵上,只在森林裡亂走,跟本不知道要往那裡去。他攀上一棵很高的樹,希望看看那裡還有小黃花。


遠處的山坡上,好像有一片淺黃色。猴子急急跑過去。果然那是一大片各種各樣的花。猴子細心一朵一朵的去看。但他非常失望,他一看便知道不是。那是一大片盛開的花,但他感覺異常陌生。他一朵一朵的去看,但再找不到原來的小黃花了。 


更加不幸的是,當他伸手到耳朵去摸,卻發覺他的那朵枯萎小花已經不在了,不知甚麽時候失去了,再也不見了。猴子大驚失色,趕忙走回去找。走遍了整個森林都找不到。


但他記住了小黃花的説話,始終沒有哭。


他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森林。他攀上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他也不知道自己老了,頭髮也灰白了。但他仍然渴望找到小黃花。


他覺得疲倦,就在一塊大石旁邊的陰影處坐下來。赫然發覺,今天好像有點不同。忽然,小黃花就在跟前出現了。


他哽咽了,想不哭也不行了。


小黃花說:「怎麼你這樣遲才來到?」


猴子強忍著淚說:「我找了你許多年。」


小黃花説:「我等了你兩天,還不見你。我明天又要走了。」


猴子説:「走?你走去那裡?」


小黃花説:「我明天便要轉生了。你看,我己經沒有顏色了。」


一下子,猴子完完全全的呆了,一句話都説不出來。


他想開口,但只能顫著嘴皮,糢模糊糊的呻吟了一聲。


小黃花説:「不要緊的,森林裡還有很多黃色的花,她們都歡迎你的。」


但小猴子已經不知道怎樣回答了。因為這些年來,他已經看過無數的花,都不是他的小黃花。他只想找回當初的那一朵。


他覺得祇有這一朵小黃花才是美麗的。


小黃花好像完全明白了他的心事: 「你知道你要找什麼嗎?」


猴子說:「知道的。」


小黃花説:「你要找什麼?」


小猴子心中忽然湧上了一個抽象的字眼。但他説不出,他沒有學過那個字。


他只能勉強的説:「我想看看你心上的珍珠。」


小黃花本來還想說幾句,但也忍著了。


小黃花説:「我會等你的,你還會再來嗎?」


猴子説:  「會」。


他們兩個相對無言,己經用不著説話了、、、 



-  -  - -


猴子和小黃花的故事,好像是己經説完了。但其實是沒有完。他會再翻過一個又一個的高山,永遠找下去的。


當人們看到他瘸著腳的身影,便知道,那一種抽象的,看不見也説不出的意想,會永遠帶著他前進的。


後來,猴子寫了一首歌記念小黃花。每當月圓之夜,他會唱起這首歌。


人們聽見猴子在嚎叫,都會說:「呀,又月圓了。」


但人們不會知道,到底那野外的孤猿,是在哭呢還是笑。


這一種孤猿嚎叫的聲音,李白和白居易都聽到過描寫過。他們是中國最頂尖的詩人,也許他們都有相同的感覺吧。




後記:


當人們説:「呀,又是月圓了。」他們大都同意,月亮是美麗的。過了一段時間,她總是再會出現的。所以説:


時間空間無界限,宇宙人生大循環。春夏秋冬緩緩過,靜聽凌波逝水歌。


月亮總會再來的。


嚎歌不間斷,高空有迴響。隔岸聲音渺,明月來欣賞。









.

.






.


9/09/2024

採花難

 poems


      採花難

高矮肥瘦實參差

愛情何在費猜疑

百花齊放任你揀

庸脂俗粉有新衣

真命天子人何在

上天入地兩心知

青春本是一場夢

夢裏相逢恨晚時


......馬騮愛上小黃花 (coming soon)

9/08/2024

美麗的香江

Beautiful Hong Kong


1

劏房美人陪

板間是天堂

剩有三分六

美麗的香江


2

人生自古無人死

世世代代有榮哀

天生胸口一撮毛

橫衝直撞闖開來


3

國家天天好

香港有飯開

天才無所忌

大手揮鴻裁



9/07/2024

從今以後誰最窮?

 


從今以後誰最窮,

科技前驅富輕鬆。

大樹枯萎文化葉,

禿禿枝幹指蒼穹。

苦待明年春天到,

新苗或者罅縫開。

若如不死還有命,

鮮花萬朵賀成功。



 Who would be the poorest from now on?

 Scientific pioneers getting rich easily.

 Big trees are fading while culture leaves.

Balded branches pointing at  Heaven.

 It is too long for the Spring to come next year.

 There might be still new buds in the cracks.

 If I am not dying and still live,

 I will offer 10,000 flowers to celebrate the grand success.



note

University people are worrying about their arts students.

Music teachers had started to teach a commercial approach for future music makers while  Philosophy teacher worries that there might have no new students for the coming year or the whol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needs to be closed. Graduates will be working as delivery boys from now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