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12/31/2012

新年

記得當年在中大文學系國文課,還寫過一篇小文章「說新年」。想不到年年過年,現在的想法,完全不同。

只有一點是值得高興的。就是:人類畢竟似乎是在進步中的。未必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整體是向前進的。

只是,偶然又會想到,可惜是進步太慢了。水深火熱中的人,坐在火上的人,總希望早脫苦海。

印度女士被強姦案,這幾天不斷在心中迴轉不去。

無數的抗議.示威,甚至迫政府下台,換一個政府。有用嗎?

大約他們自己,亦未必知道問題在那裡。

那幾個大宗教,早已証明是無效的。

文化才是最迫切的問題。文化是在宗教和政治之先的。人的整體想法錯了,就是最主要的大問題。

錯在那裡?

印度政府大約未必知道。印度那許多思想大師,不知道他們知道不知道?

新年大家都很快樂。

而快樂的前提是暫時拋開一切,放鬆一下。讓心靈平復休息,明年再思。

思維點滴

★ 最近幾天不斷思索「氣」的種種內容

★氣是有物理性和心理性兩種性質的。

這是很難想像的情況。

例如

★想像力未必能夠發電(也許能夠的,有待研究)
   但想像力卻可能發氣


★到底     是氣被想像力推動呢,

                 還是

                 氣根本就是想像力?



       

12/25/2012

美國總統有甚麼進步?





         四年前當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的時候,李察寫過不少文章。其中主要的觸發點,並非因為他在就職演說中,一個愛字也沒有提到。而是出於對西方文化的觀察:並非偶然一個總統忘記了愛,而是文化的本身出了問題。西方文化已經來到轉接之處,而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國文化,更因為「獨立宣言」而迷失。

  文化,不會因為某一份「宣言」而迅速更改。但是,可能被導向。

  美國獨立宣言中,宣告美國人要追求自由、平等、與及追求快樂的自由。

  這一個方向,從今日的眼光看,是欠缺的。欠缺了兩個方面。一個是「愛」(LOVE),而另一個是以求知欲為代表的「追尋」(QUEST)。

  愛與追尋,是古老的西方文化本有的。愛的代表者是耶穌,而追尋的代表者是蘇格拉底。這兩大動力,使西方文化一直健康發展,一直到美國獨立宣言出現之後,才逐漸走向下坡。

  亦正因如此,當西方文化有機會與中國文化真正接觸的時候,應該有的觸動,並沒有發生。

  可以想像,當傑弗遜和富蘭克林等美國精英,一旦聽聞,原來在「電」能源之外,尚有「氣」的另一神秘能源。他們必定以極度的探索精神,花費鉅大時間與精力去研究的。他們之中,絕對不會出現今日的冷感。

  種種現象在美國出現。包括了金融體系的問題,和種種社會不安定的問題。心理病患者持槍擊殺幼兒事件,就是問題之一。

  這是知識危機。而知識危機只是現象。本因是文化中的探尋精神,已經消失。蘇格拉底認為,智慧的來源是忘我與承認無知。但是,今日的美國高層很少有這種感覺。問題出現的時候,他們總是立刻就有很多對策。好像胸有成竹,早已知道一切,而不是感覺到了另一層次的撞擊力量正在發生。這在蘇格拉底的語言中,就是「無知」。

  結果就是:有動作,無作為。

  動作是政治家擅長的,而作為,則需要哲學思維與及文化的大轉變。

  所以,美國總統在二零一二年的選舉勝利演說中,仍在不斷羅列他的對策:例如赤字處理、稅制處理、移民法、和進口外國石油處理等等。中國文化對這種情況,有一句成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們是不會知道,病患有另外的深刻原因。 

  但是,所有這些問題,忽然有了轉機。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想法,好像是變了。

  他不再忘記愛了。

  四年,是很短暫的瞬間。但也可以使一條偉大的航船,轉變方向,從另一角度啟航。

  二零一二年,奧巴馬重新當選美國總統。

  在奧巴馬的選舉勝利演說中,很謹慎地提到了「愛」。他說,使美國偉大的四種價值是愛、慈善、責任和愛國主義。

  閃閃生光的字眼出現。似乎,美國人並未有忘記愛。 

  但使人刮目相看是他的另一篇演說。

  一個患病的美國青年,持鎗進入一家幼稚園中,殺害了二十個兒童和六個成人。這是一件轟動世界的事件。奧巴馬的演說,一開頭便引述了一段聖經:

  「雖然在外在方面,我們是不斷消逝。但在內在方面,我們卻是日日不斷更新、、、。」

  這是使人無法忽略的字句。甚麼?使徒保羅(即聖保祿)的名著,「致格林多人後書」中的說話,竟能在美國總統的口中複述?到底他對內在和外在的了解,有多深刻?

  他對災害過後的民眾說,「我來,是要為你們帶來國家的愛和禱告。」他說,這世界上,沒有多少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唯一能夠肯定的是愛。是我們對於孩子、對於家庭、對於其他人的愛。」

  極難想像,這樣的一番說話,出自一個擊殺拉登絕不容情的果斷領袖。

  或者,美國文化真的是在轉變了。世界原本就是充滿希望的。影響當今世界最重要兩件事情中的一件,解決有望。

  李察有一本關於美國總統的小書,本來已經寫好。但一直延遲著沒有出版。連在網上出版也沒有。本來,已經弄好了一個架子,只要把文章放進去,讀者就可能看到。但一種不知何來的延蕩力量,使李察並沒有這樣做。所以,關注的讀者,就只能看到李察在不同日子所寫關於美國總統的文章(其實是很多的,讀者在網上一查,幾乎可以自己編輯出來。)但是,無論如何,李察本人所弄好了的一本書,尚未出版。

  好像,是在等候今天的這一刻。

  美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是會變的。一個人的轉變,可能在一個晚上發生。但一種文化的轉變,需要多少時間?

  文化的兩大要素,愛和探尋(Love and Quest)其中之一已經有了轉機。美國文化中的物質主義有機會改變了。向下滑行的速度,有希望減緩了。至於探尋精神,相信也會很快出現的。探尋精神,會使美國的科學更新,使西方文化能夠以全新的視野觀察宇宙,所有的經濟問題,都會逐漸解決的。美國文化,可以真正帶領地球文化前進了。




    x x x

附錄:

李察數年前所寫的部份相關文章:

  ◆ 美國總統的「層次」

  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的日子尚短,但是,他的層次,已經很清楚。

  他和他的領導群體,思路都是在相同的邏輯圈子裡遊走的。上任之初,他把最重要的軍事資源,從對付中國和俄國的大型武器,改為對付恐怖份子的小型武器。他用鉅量的金錢,修補美國經濟制度上的缺陷。他以為,只要用西藏和中國周邊國家的領土爭執不斷刺激中國,又積極鼓勵中國人採用儒家哲學,使中國無法迅速發展,就能把中國巨龍穩住,然後讓他慢慢的對付恐怖主義。

  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平面思維。他以為,世界的發展,是在平面裡進行的。他以為美國的優勢,可以在無需大變的情況下持續下去。他以為,只要再過幾年,像一九三七年的大蕭條就能自動過去,美國經濟重上軌道,一切像從前一樣。這一種想法,很快就改變了。當他無法對付日益困難的經濟問題,他就迅速找到了一個對立面。他以為,他的對立者是中國。只要從經濟上「競爭」勝利了,他就成功。這是對立思維的第一階段。幸運是目前,他仍只是在第一階段裡。

  「競爭」是一種階段,「冷戰」又是一種階段,「熱戰」也是另一種階段。總統的選擇,是那一種呢?希望他的選擇,不會停止在「2」的思想範疇裡。

  他不知道,一九三七年的大蕭條,是以兩次大戰治愈的。他人的戰爭,讓美國有時間生息休養。美國戰後的繁榮,以他人的戰爭換來。當全世界被戰火迫得無法喘息,美國的科技全速發展。工業文明,就是等待有一個充份資源的國家來發展的。但這一點,他似乎並不知道。他更不知道,外在的工業文明,迄今已經來到了過度發展的盡頭。

  他更不知道,他所損失的是「時間」。「生長」是需要「時間」的。而生息休養的時間,已經讓給了中國和俄國。當他正在慢慢的對付荒漠中的恐怖份子,過度生長的老齡森林,正在慢慢的枯萎。

  他以為,他的手中,是有「王牌」的。工業文明的發展,只是在西方文化的範圍裡發生。連日本也無法掌握的西方文化,中國和俄國不可能染指。

  對於發生在中國的、隱伏的文化變革,他毫無所覺。但這是正常的。因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性質,現成的教科書裡,一點都沒有提及。有的只是若干似乎不可相信的現象,例如甚麼針灸、氣功等等,接近笑話多於現實。只有很少人留意到,這是兩種文化最尖銳的碰撞。

  所以,一切的停滯都是有理由的。傳統的、舊式的美國文化,使他停在相同的思想平面裡,並未突破。

  這就是美國總統的層次。

  當我們看到,《紐約時報》上的諂媚文字不斷增加,就可能知道,他的層次,也會是愈來愈鞏固的。而美國總統就職宣言中,絕口不提「愛」的字眼,美國傳媒,也一無所覺。

  以上,只是研究平面思維的一個例子。李察並未企圖挖苦任何人,只是就事論事。事實上,奧巴馬總統已經是比上任總統優秀得多。不只是優秀,而是超越。他的每一步,都是令人驚嘆的高招(但他企圖挽救汽車工業是庸招:他並未了解:文明的腐落,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 針和刀的不同

  如果要勉強比喻,西方文化的象徵物品是刀。這刀是外在觀察的利器。無論遇到甚麼問題,西方的習慣是用刀解剖,詳細研究。至於中國文化的象徵物品是針。把針刺進去,內在訊息,就能知道。

  針和刀,是兩種文化的象徵物品。

  問題是:到底地球人需要乘坐甚麼列車?是針的列車,還是刀的列車?但這是一個未必正確的問題。因為,問題已經預設了必須要有兩輛列車。而地球人的道路,卻可能只有一條。

  未來的地球人文化,必定是刀針並用的。但西方文化,迄今為止,仍是拒絕用針。這就是他們的偏狹。

  觀察西方的學術情況,最能說明這一點。若是一個外科西醫,偶然從衣袋裡取出銀針,要為病人施針,他可能被除名。或者有人說,不是許多西方藥廠,大規模研究中藥嗎?但他們是用西方的外在方式研究中藥。不要說中式文化裡最重要的內在觀察,就是連普通的直覺體驗,都從未能在學術界裡立足的。

  亦可以預見,未來的有志之士,必定有極度艱難的時刻。有志者內外兼視,但不可能被任何一方接納。等到將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機溶合,那已經是另一世代,我們未必看得到了。

  ◆ 奧巴馬的就職演說

  沒有幾位總統,即位時的民望,能及得上奧巴馬。他深被民眾愛戴。電視鏡頭所見,不少選民,特別是非洲矞的美國選民,滿腔熱淚。

  他被眾人所愛。但他自己有沒有愛眾人呢?

  他的就職演說十分長。但是,找遍全文,一個「愛」字也沒有提到。是不是他善忘?當然不是的。

  因為,這就是美式思維的徵結:美國人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和追尋快樂的自由。他們並未太注意「愛」的追求。

  這是美國獨立宣言中確定的基調。

  美式思維,上承希臘羅馬,是西方思維的精采表現。西方左腦傾向的思維,到了牛頓時期,可算最為燦爛。一個牛頓,加上一個達爾文,把西方文化推上了頂峰。但是,西方文化,同時又有一種現象:愈來愈重視物質,輕視心靈。思維上傾向於從外在觀察。進化論所否定的,不只是傳統的宗教思維,而是否定了心靈比物質重要。愈發展到了現代,物質氣氛愈是嚴重。

  美國總統考慮的,全都是物質問題。心靈問題,提都不提。這是嚴重的失衡。泡沫就要爆破了,如何解決?或者,有一個字是很傳衶的:cluelessness

  誰能提出甚麼好主意?怎樣把肥皂泡維持下去?毫無頭緒。因為,忘記了愛的思維,是不能正常運作的。

  ◆ 有「手」無「心」的經濟

  沒有愛,是賺不到錢的。

  「愛」的問題,表面簡單,不值得重視。但「愛」是嚴重的。遠比一切其他問題嚴重。地球上所有的問題,都由於欠缺「愛」而導致。

  因為,欠缺了「愛」,會導致癌症:會令一個正常的人,無法正常思維,好像患了腦癌。十分簡單的道理,不能判斷。倒行逆施,像個呆子。經濟海嘯,大公司紛紛倒台。更讓人看清楚,這些公司,是用甚麼方針經營的。他們並非找到了甚麼好的經營項目,而只是用高價買到了有殼結構。所有員工,不過是工具。根本不把員工當人。減薪栽員,手起刀落。至於機構本身,完全是買來的滾錢機器。主事的人,根本對於這機器毫無感覺。無論他經營的是電腦、電話、汽車、飛機。主事人都是毫無興趣。根本不知道裡面是甚麼東西。他們不愛人,不愛物,只愛會計報告數字。有甚麼問題?現在有答案了:「心」根本不在這裡,怎麼可能成事?沒有愛,是賺不到錢的。

  最先進的商業學問,甚麼MBA之類,表面是有用的「謀略」,其實只是「手法」:甚麼時候上市,甚麼時候私有化,甚麼手法利錢高些,甚麼方式可以避稅。但是,他們永遠沒有想到,這一個經營的「項目」,其實是甚麼東西。更不可能知道,這「項目」本身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根,在那裡生長。

  有「手」而無「心」,是經濟運作的基本方針。如果你跟這些經濟高層,略提一點哲學,他必定會覺得你是白痴。有手而無心的人,遍佈西方文化的上層。

  但這種現象,仍只是表面現象。內裡,是另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重視物質多於心靈,思維上失去平衡。由於注重外表多於內裡,從十七世紀發展起來的科技,本身就是有缺陷的。病態植物,灌進了大量化肥。畸型生長,以為是繁榮。但痴肥不是真繁榮。經濟問題,忽然變得不可解決。用泡沫築成的大廈,忽然倒塌。各國政府,企圖在泡沫的破裂缺口處注進金錢,把泡沫重新穩定。

  他們會成功嗎?

  ◆ 「無愛的原則」

  在舊思想網絡中的「愛」是虛的。所以,美國總統或任何其他國家的領袖,可以完全不理會。美國總統就職演辭中沒有提到「愛」,新聞記者不會大嘩,大家熟視無睹。

  因為,「愛」並未成為生活準則。美國獨立宣言中,也沒有提到這一點。

  雖然,人間並非沒有愛。但是,大多數的「愛」,都是有界限的愛。愛只限在家庭,甚至國家之內發生。對於家庭以外,對於國家之外的陌生者,是沒有甚麼愛不愛的。

  國家政策以至商業準則,通常都以一種無愛的原則制定。何謂「無愛的原則」?就是利益原則。

  除了少數國際慈善機構外,幾乎任何國際行為,都看不到「愛」。甚至是國內行為,都看不到。國家對待國民,城市對待居民,商店對待客戶,學校對待學生,只當他們是納稅人,消費者。人與人之間,是沒有「關係」的,是「冷」的。何謂「關係」?一種是性愛關係,另一種是利益關係。中國人的所謂親戚、自己人,其究竟處,也是性愛與利益關係。所謂「發生關係」,就是發生了這兩種關係。

  這兩種「關係」,構成了愛的界線。舊的思想網絡,迄今為止的地球人的思想網絡,是有界線的愛。到了有一天,大家都能確認,「無愛的原則」是錯的,而「無界線的愛」,才是正常的,才是所有行為的準則。這樣,時代才能真正進步。

  不但只是一般的進步,而是說,當人類文化確認了這種原則,人的思想方法就會隨之而改變。因為,另一個重大思維法則,會跟著出現。那就是大家共同確認:心靈比物質重要。有了這一條原則,不但社會規範會改變,連科學技術也會變化。

  因為,確認了心靈重要,就會導致觀察方向跟著改變。人們更傾向於從內在觀察事物。東方、西方、中方,都會改變自己的思維規範。地球人的科技將會發達,經濟起飛。

  ◆ 虛空之愛

  迄今為止,地球上的愛,仍是虛空的,不是切實的。當「愛」無法超脫於家庭,無法超脫於國家,愛就是虛的,甚至可以說,是假的。

  「愛」在二千前才正式進入人類的文化。二千年前,耶穌第一次全面帶給世人愛的訊息。從前的人類,沒有這個訊息。他們不懂得彼此相愛。這一個新的訊息是:要讓「愛」打破一切界限,要讓仇視的人相愛,要讓不同國家的人相愛,要讓不同家庭的人相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基本信念,仍只限於自由平等,尚未真正把「愛」作為行為的原則。歐洲國家比較有內涵一些。法國人的自由、平等、博愛原則,遠比美國獨立宣言中的自由、平等、爭取快樂的權利三大原則切實。

  但無論如何,「愛」在普世範圍裡,仍是虛浮概念,未必是個人的準則,更未必是社會的原則。

  有朝一日,當普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承認了愛的絕對成份,都承認愛是做人的最高無上宗旨,都同意愛沒有界限,那麼,另外一個新的思想網絡原素,才會確立:心靈比物質更加重要。

  內外平衡的想法,也會漸漸出現。

  ◆ 有動作,沒作為

  有人期望奧巴馬寫出一篇「新」的獨立宣言出來,未免是太過樂觀了。

  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一氣呵成,毫無斷續,的確是一篇好文章。未觀其人,先觀其「氣」。這個人,性格剛強完整,是毫無疑問的。在這一個分裂與疑惑的世代,能夠出現這樣的人材,是美國人的幸運。

  從演辭之中,可以看出,美國人雖然面臨種種似乎無法解決的難題,但當這一種文化能夠自我重整,就能組合各種分離的力量,以一種新的雄厚實力,回應世界的挑戰。

  而令人失望的是,奧巴馬並未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致命難題。他完全不能知道,美國文化的困難,正是來自兩百年前的思想缺失。索忍尼津所提出的大問題,他毫無了解。他更未能從人類前途的角度思索。他眼中的美國,是一個獨立的強國,但不是人類文明的領導者。他的重點是美國利益,不是人類前途。至於西方文明的物質化傾向,他好像無知無覺。
  其實這不是美國人的缺失,而是西方文化的缺失。他們太強調自由,但忽略了愛。他們以為:平等、自由和追逐快樂的自由,都是上帝賦與的。(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quoted from the inaugural address by Barack Obama, 2009)所以,在奧巴馬的演說之中,是沒有「愛」(love)這個字的。

  而追尋快樂這字眼,也很令人費解。是追尋甚麼樣的快樂呢?奧巴馬加了一點形容詞,他說,是要追尋一種全面的快樂。

  西方文化維護自由的決心,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如果連自由都失去了,人類就會全無希望。沒有自由,就是沒有了一切。但是,有了自由,並不等於就是有了一切。在物質化的社會裡,不懂得愛,就是等於喪失了全部的自由。愛,是時代的重要呼聲,是不容忽略的。如果說要領導世界,首先要能夠在時代精神上 攀到最高點上去。

  如果說,奧巴馬的演說是沒有新意的,他就是在這裡沒有新意。他的精神,是屬於舊時代的。

  從這一種角度,我們就可能看到,美國人能夠有甚麼轉變?只可能有小的轉變,不可能大變。

  所以,從國際政治上看,他可能是有所動作,但不會有所作為。

  從美國國內經濟發展看,他其實並無對策。所謂「責任」、「問責」之類術語,只是眼前範圍的考慮。他並未能夠真正看到,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要使經濟真正發展,必須找到全新的思維方式。工業革命時代的舊網絡,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但他不知道這一點。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2/21/2012

邏輯的限制在那裡?



  新約若望福音(即約翰福音)中,有一句非常不合邏輯的話。而這句話,卻是整個基督哲學的基礎。


  「在最初的時候,是言。言是和神在一起的。言就是神。」”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最初的時候,是否宇宙只存在一種 名叫「言」的「東西」?若望沒有說。後世的人,也很難從一句話,就知道宇宙的全貌是怎麼樣。


  而且,這句話也是不合邏輯的。稍為改動一下,可能看到其中的荒謬:
 

  「在最初的時候,是蘋果。蘋果是和橙在一起的。蘋果就是橙。」


  好像很可笑。
 

  用莊子的語言來翻譯一下,就沒有那樣可笑了:


  「在最初的時候,是你。你是和我在一起的。你就是我。」
 

  邏輯不是神聖的。也不是絕對的。更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當宇宙世界,並不是以「個體」為單位存在的時候,邏輯就是無效的。
 

  「最初的時候,是生命能量。生命能量是與無所不在的神在一起的。生命能量就是神。」 
 

  如果「生命能量」和「神」都不是個體,而是充塞於無極世界的整體,則這句話,意義就是十分完整的。
 

  生命能量是一。神也是一。但這個一和那個一,有甚麼分別呢?
 

  莊子告訴我們,是有分別的。莊子說,這就是「彼」和「是」的不同。從那邊去看,跟從這邊去看,是不同的。雖然,他們仍是一樣。
  

  所以,《逍遙遊》和《齊物論》兩篇,是要熟讀的,入了心,才能看見宇宙整體的真貌。



(8478 邏輯的限制在那裡 20121221)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你的胃痛,是否跟我的胃痛相同?



  所有的生物,都是不相同的。只有死物才可能是相同的。這道理,並不奇怪。地球上,沒有兩塊樹葉是相同的。也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也沒有兩種笑容是相同的。
 

  問題只是,如果硬體不同,那麼,軟體是否相同?
 

  如果硬體和軟體都不同,那麼,推動這硬體和軟體的「第三體」,是否相同?
 

  沒有兩隻胃是相同的。沒有兩種胃痛是相同的。如果,胃痛是因為氣的流動失去平衡(所謂「氣滯」),那麼,這推動「胃」的「氣」,是否每人都不一樣?
 

  未來世界的醫生,是否開給每個人的治療方案,都完全不同?甚至吃進胃裡的每一顆藥丸,都不相同?
 

  甚麼是「第三體」?
 

  例如:電燈不亮了。是燈的結構問題,還是燈的款式問題?還有其他問題嗎?當然是有的。沒有電,燈又怎麼會亮?電就是第三體。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思考方法。當我們找到了心中的意念,並且大膽把這些意念連起來的時候,是不必經過起承轉合的邏輯程序的。這種想法,有時,可能直接達到問題的核心本質之處。
 

  當我們思考胃痛應該怎樣治療的時候,一跳,就會跳到一種每個人都不相同的治療方案。又一跳,我們就找到了「第三體」。那是在我們的硬體和軟體之外的。


  而這「第三體」,就是我們的生命能量。
 

  或者,你可以為這第三體命名。
  

  那就是「氣」。

( 第三體,就是 Third Ware。如果有未來的電腦奇才出世,他可能利用Third ware 創製全新的電腦。) (Third ware 是李察獨創,有Copy Right 的。)


(8477 你的胃痛,是否跟我的胃痛相同 20121220)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2/19/2012

甚麼是「言」?



  在新約若望福音(即約翰福音)中提到,”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在最初的時候,是言。言是和神在一起的。言就是神。)
  

  喜歡思索的朋友,或者會感覺奇怪。因為,約望的想法,是跟舊約創世紀不同的。
 

  而另一方面,從不同層次去觀看古代神話,有時,會看到,神話中的「意念」,是跟現代的邏輯思維完全不同的。只會用邏輯思維的朋友,通常都會胡亂辯駁一通。要非常寧靜的心,才可能從不同意念的比較之中,構思出一種與今人眼光完全不同的畫面。
 

  當耶穌的門徒約望,在耶穌已經離開人世許久的時候,構思他的福音書,他是怎樣了解宇宙世界的?為何他要略過了舊約故事,直接提到一種「言」?他是否看過埃及神話中,關於艾息斯女神的故事?
 

  艾息斯女神,就是「言」的女神。
 

  另一個意念是「咒」。或者,古埃及的人以為,「言 」 是充滿法力的,所以,只要唸動真言,就會有魔法產生。古埃及神話中提到,女神艾息斯的嘴中, 是充滿「生命氣息」的。因為,女神是言的女神。這「生命氣息」四字,大約七十年代的知識份子是很喜歡的,是很「文藝腔」的。但是,其中的意念卻使人想到,「言」和「生命」之間,到底是甚麼關係。為甚麼說:「言」就是「生命氣息」呢?到底,「言」和「生命」的關係如何?
 

  另一個十分使人迷惑的故事是舊約。為甚麼在舊約中,神的名字是禁忌,絕對不許提到。神的名字是甚麼?為甚麼提都不許提?
 

  埃及神話的處理方法,完全一樣。埃及的神,也是絕對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名字的。為何?為何名字是不能公開的?要名字何用?唯一不同的是,埃及人更加大膽的,把故事完整說出來。而我們也許可能明白,埃及神話,並不等於是新聞故事,而是利用一種寓言,去告訴我們一種以我們目前的層次,不可能明白的道理。
 

  到底道理何在?真相何在?
 

  李察的想法是:造物主明知我們的層次有限,知識不足,跟本不可能知道宇宙的道理。但是,造物主卻給了許多寓言式的啟示。而除了寓言的啟示之外,造物主也有另外的啟示的。例如蜜蜂和蟻也是同樣的啟示。當我們看見蜜蜂如何生活,或者就可能了解:生命不是以個體存在的,而是以整體存在的。但這是題外話,希望不會太影響我們的思路。
 

  而我們的思索焦點,是「言」。而用一種比喻的方法去探索,就會出現昨文李察所提到的「密碼」。


  如果氣有三種形態,而第一種形態,有點好像人的生命能量,那麼,人的生命能量,是否每個人都不同的?為甚麼世界上,只可能有一個「我」?
 

  希望聰明的讀者諒解,這一種思索的方法,是跳躍的,是毫無邏輯的,但卻有可能接近事實的真相。
 

  我們都渴望了解生命的秘密。
 

  埃及神話和若望福音一起告訴了我們:生命的秘密,也許跟一種叫做「言」的事物相干。










 

(8476 甚麼是「言」 20121218)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2/16/2012

氣和電有甚麼不同?





  李察的假設是,所有的讀者都是認真的,富含求知慾的。他們都渴想知道,氣是甚麼。
 

  而作為氣的基礎的第一形態,好像很容易,其實,卻是人類文化的最大困惑。迄今為止,沒有人真正知道氣的基本特質。


  而李察的大膽猜想是:氣是有密碼的,而電是沒有密碼的。雖然,這仍是很低層次的了解。電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密碼的。電壓中的微小變化,就可能是一種密碼。在未來世界,所有的電,估計都是無線傳播的。街上行走的「電車」,都用接收器接收電力,不用攜帶沈重的電池。而接收電力的時候,就需要用到密碼。每個人接收的電力,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好像電話訊號那樣的獨一無二。撥通電話,電就來了。但今日的電,卻是沒有密碼的。每個電燈泡,接上任何地方的電線,都能發亮。
 

  每個人體內的「氣」,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李察猜想的第一點。因為,如果氣是可以亂用的,則「借屍還魂」就容易了。死去的人,親友伏在他的屍上痛哭,就會把自己的氣傳送出去,讓死者復生。但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生命密碼」是個人自己特有的,他人不可能複製。
 

  甚麼是「生命密碼」呢?又或,甚麼是「氣的密碼」呢?
  

  李察邀請你,覽閱去年舊文:




埃及太陽神怎樣被謀殺?

…(問到底No.8036    2011 0215 Tuesday)



李察按:以下故事,是從一篇古埃及的咒語文字中譯出。咒語本來是古埃及有治病能力的一種巫術。但故事本身,卻是攜帶有特殊訊息能量的。故事蘊含一個很奧妙的生命哲理。了解這哲理,便能得到生命能量。
  

  話說古埃及神話中,有一位艾息斯女神。女神已經擁有了「言」的特殊力量。女神心中,對於百萬眾人已經厭倦了。女神於是選擇了百萬眾神。而女神特別感到興趣的,是那百萬心靈。
 

  有一天,女神在心裡冥想。女神想到,我是不是可以憑著神靈名字的力量,使自己成為大地女主,而且成為宇宙女神,就像太陽神「拉」那樣,擁有天上地下的權柄?
 

  那時候,太陽神已經很老了。口涎收不住,經常滴落在地上。
 

  女神便撮了一點泥土,塑了一條像飛鏢似的小小聖蛇。女神並未使聖蛇直立,只放在太陽神必經的路上。太陽神每天視察他的雙地王國,都要從這路上走過的。太陽神在前面走,後面跟著的,就是他的眾神。
 

  聖蛇咬了太陽神一口。
 

  他生命的火焰,忽然就離開了他。這雲杉上的居者,被征服了。他發出了一聲呼號,聲音直上天庭。眾神問:「是甚麼?」眾神驚詫:「發生了甚麼?」但太陽神拉已經不能回答。他的牙關震憟,全體戰抖。毒液迅速流遍他全部的肌肉,就像尼羅河流遍他的土地一樣。
 

  等到他稍為定下心神,便對眾神喊說:「你們都來呀,你們這被我創造的,都來呀。極大災禍已落在我身上。我的心知道了,但我的眼卻看不見。我的手沒幹,也不知道是誰幹的。我從未感受如此大痛楚,任何疾病,都不會有這樣大的痛楚。我是王子呢。我是王子的兒子呢。我是最偉大的呢。我是最偉大者的兒子呢。我父為我定了名字。我有很多的名字。我有很多的形體。我存在於每一位神的身上。我來的時候,有先知預報了的。我父我母吐出了我的名字。但這名字卻一直保持秘密。因為怕被人憑這名字掌制了我。我正要察看我所創造的。呀,我被刺中了。那是甚麼?那是火麼?那是水麼?我的心在燒。我的肉顛動。震憟遍佈我的四肢。請把我的兒子喚來,請把那掌管「言」的神靈喚來,把那能唸咒的神請來。
 

  眾神的兒子們都來了。艾息斯女神也來了。女神掌握的是「言」。女神的咒語,有無比的力量。女神的嘴裡,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女神的符咒,可使疾病和痛楚遠離,可使死者復生。女神說:「啊,聖父啊,發生了甚麼事情?是一條蛇咬了你嗎?是你所創造的生物,竟然抬起了頭,針對了你嗎?啊,它肯定要被我的言咒打倒的。我要驅趕它,使它離開你的光芒。」
 

  聖神於是開口:「我正要視察我的土地,忽然,啊,我被一條蛇咬著了。那是甚麼?那是火麼?那是水麼?我比水更冷,我比火更熱。我全部的肌肉都發脹。我震動。我的眼睛,已無能量。我看不見天空。汗水奔流我體,像是炎夏。」
 

  艾息斯女神對太陽神拉說:「啊,請告訴我你的名字。聖父啊,誰得了你的名字,都能活呢。」
 

  太陽神拉說:「我創造了天地。我縫合了山巒。我創造了那裡面的一切。我創造了水。我創造了大神孟卻,我創造了天牛和天牛的母親。天牛洒落的,都是愛。我創造了諸天。我佈出了兩條地平線,好像簾子。我把眾神的靈,都放進去。我是開眼能創造光的那位。我是閉眼能創造黑的那位。我能命令尼羅河水長,但眾神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創造了時辰,我創造了日子,我捧出了年,我造成了尼羅河的泛濫,我創造了生命的火焰,我供應了屋子裡的食糧。我是清晨的卡柏拉,我是日中的拉,我是暮夜的譚牧。」但那時,毒液仍在他的體內,只是刺得更深。大神已經再站不起了。
 

  但艾息斯女神說:「呵,您所說的,不是您的名字呢。請告訴我你的名字,好使毒液退去。因為,誰得了您的名字,都能活呢。」此際,那毒燒得更緊了。像火又像焰,像一爐烈火。尊貴的大神只好回答了:「我同意艾息斯進入我體搜索,我的名字,可交給她。」說完,大神便從諸神中失去蹤影。他在百萬年船中的位置,空虛了。
 

  等到太陽神的心升上來的一刻,艾息斯女神對兒子荷勒斯說:「大神已經宣發誓言,交出他的兩隻眼睛(即是日和月)」
 

  以上,便是艾息斯女神獲取太陽神名字的歷程。艾息斯女神說:「請離去,你們這些毒液。請離開拉。啊,荷勒斯之眼啊,請離開眾神,在他口的外面發光。此事全是我。是我使毒液傾倒。大神的名字,已經離開了他。讓拉活,讓毒液死。讓毒液死,讓拉活!」

(此故事原刊於Pleyte and Rossi, Le Papyrus de Turin, 1869-1876; Pll.31-37, and 131-138. 現據The Gods of The Egyptians, Studies in Egyptian Mythology, by E.A.Wallis Budge 一書中的英譯稿,譯為中文)

           x             x              x


  舊約故事,說神的名字是不能提及的。跟這埃及故事,是不是有相同因子呢?新約「約翰福音」中也提到,天地萬物之初,就是只有「言」。而「言」就是神。這一句,本來是難以明白的。但對照埃及故事一看,就有所啟示了。
 

  所謂「言」,可能就是跟太陽神「拉」的名字相似的。為甚麼這「言」是不可能隨便傳送出去呢?當太陽神「拉」打開身體,讓艾息斯女神隨意搜索,像不像今天的人,開放了電腦的防火牆,任由修理人員進入去搜索?
 

  到底這一個「言」字,裡面有甚麼重要訊息?
 

  上文是去年二月十五日寫好的。
 

  次日,即是在二月十六日,在李察身上發生了一件不很有趣的小事。
 

  晨早,大約九時左右,李察出外跑步。當天的太陽很好,穿上了一雙軟軟的厚膠底波鞋,跑在水坭地上,十分舒暢。地上偶然有點垃圾,和落葉混在一起,並不妨礙跑步的興緻。忽然,看到路上有一條小蛇。但看到的時候,已經太遲。波鞋與蛇的距離,大約只有三四吋,要想避,也避不開了。眼睜睜的看著波鞋踏了上去,蛇頭翻起,在鞋面上叩了一下。當下大驚失色,以為已經被蛇咬中。慌忙中幾乎失足倒地。再看清楚時,原來只是一條死了的蛇。軟軟的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最初,還有點懷疑,是不是這蛇被自己踏死了的。再看才知道,這蛇已經死去一段時間,皮也有點爛了。是波鞋的壓力,把蛇頭壓得彈起的。
 

  會有這樣的偶然嗎?雖然,李察近年來已經不太相信「偶然」了。為甚麼昨天翻譯的一篇故事,今天竟然差點又再發生?地上有個人家丟棄的水瓶,把這一尾青色的小蛇帶了回家,用藥水浸了,在窗台上放了許久。這蛇的眼睛很大,黑色的兩點,好像瞪著人看。家裡人說這蛇不好看,才丟掉了。
 

  或者是這故事本身,又或者是這蛇來得太突然,這一個埃及故事,從此便上了心。故事中的很多細節,都經常想起。當艾息斯女神說,她已經對這百萬眾人失去興趣,她只想著那百萬眾神。這又是甚麼意思?是不是說,人即是神?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大大的題目,要另外再思索了。真的,好像是有一種特殊力量,迫著李察不斷的去想。不停息的去想。
 

  到底氣和電有甚麼不同?
 

  氣是有密碼的嗎?
 

  氣的密碼,有甚麼用處?
 

  又忽然想到,如果氣真的是有密碼的話,那麼,這密碼便掌管著人的健康了。不止是掌管人的健康,而是掌管了人的全部。
  

  如果要治病,是不是先要治好這個「密碼」?或者是要修護這一條秘密的「生命能源方程式」?
 

  呵呵真是太好。太美妙了。根據莊子原理,如果人的生命能量真的是有密碼的話,則這一條密碼,造物主最多只能給你一半。其餘的一半,是人自己創造的。你要有甚麼密碼,便自己寫甚麼密碼!
 

  你的健康,是你自己寫出來的!
 

  你的生命,是你自己寫出來的!

 
  最少有一半是自己寫的!
 

  李察最初是不願意寫氣功的。因為,這是一個禁忌話題,而自己又不是醫生,寫這些,好像有點僭越。但寫到這處才想到,自己所寫的,其實不是氣功,而是氣功的文化因素。說得漂亮點,是氣功的哲學。醫學不是人人有資格可寫,但哲學卻是人人有資格寫的。再沒有任何顧忌了。可以順筆直書了。(文章太長,又要再等下次才續寫下去了。)


(8475 氣和電有甚麼不同 20121216)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2/14/2012

甩手怎能甩出氣來?



  所謂的「氣」,是尚未証實的一種能量。但是,「尚未証實」不等於不存在,亦不是應該閉口不談。若干學術界先進,深深懼怕接觸這些未知領域。他們只願意討論已經証實的事實。但是,李察的想法不一樣。正因為道理未經証實,才應該深入研究。當愈來愈多的人,把他們的觀察、感受、研究公開,資料的範圍不斷擴大,將來,必定會水落石出。

  所以,李察所提及的「氣」,完全只是個人的觀察和感覺。到底這種「氣」,是否就是氣功的「氣」,也不能確定。

  所以,當李察討論到「氣是甚麼」之類問題的時候,切莫以為這就是肯定的結論。相反,李察只是觀察和猜想,甚至只是胡思亂想。到了有一天,這些想法和無數其他人的猜想一致的時候,就接近層次中的真相了。

  一旦想通了這一點,許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寫的問題,忽然開通。也雖然,根據莊子原理,人是絕對自由的。有甚麼叫做不敢的呢?自問無愧於心,火海油鍋,甚至打落地獄,又何妨一試?那些風言風語,以為李察是過份天真、胡言亂語,甚至是別有用心,罪大惡極,也不算甚麼了。

  氣是甚麼?

  李察以為,氣有三種基本形態。

  第一是「本能形態」。任何生命,都是憑一種「氣」活著的。這種氣,也可以稱之為生命力。從心臟的跳動,以至手指的活動,都必須有氣才能動。氣不到,肢體就是硬的。情況有點和電相似。接通了電源,肌肉會抽動。但通了氣的活動,有生命力的活動,任何人都可能感受,知道。那是電力做不到的。從前的人,以為只要血液通暢,神經線沒有斷,筋腱就會扯動肌肉,肌肉就會和骨骼一起活動了。但是,就算是人力推動心跳,也不能真正維持生命的。從前的人,以為生命力就只是心臟的跳動。其實,生命力是整個肢體的動力。氣不到,就連眼皮都不能張開。氣的運作暢順,則所有人體的各器官,都能健康。

  值得研究的問題是,這種本能形態的氣,能不能從一個生命,傳輸給另一個生命呢?

  有一對剛剛出生的攣生女,其中一個已經死了。另一個,卻是活的。兩姊妹放到同一張床上,過了若干時間,死去的嬰兒,竟能重活,有了心跳。以上只是傳聞,多年前新聞播出的時候,李察只是聽過就算,沒有詳細查証。但奇怪是,這樣的傳聞,卻是非常多的。也幾乎可以確信,一定曾經有人搜集過這些資料,寫成為書。

  另外一則傳聞,也是在新聞中看到的。只是最近一兩年間的事情。同樣是一雙孿生女,出生的時候,一死一活。醫生已經確証,其中一個是死了。但那位母親,卻抱著死去的嬰兒在懷裡,不肯放開。數小時之後,死嬰竟然復活。

  問題只是,就算這些傳言是真的,很多人也都會只是淡然一笑,無動於衷。但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氣」能夠不能夠從一個生命,傳輸給另外的一個生命。在求知慾淡薄的時代,這問題很快就會被忘記,根本不受重視。相反的是,如果人人留意,很快就會激起一種研究的浪潮,把人類的全部文化改寫。

  至於氣的第二種形態和第三種形態,下次談。


(8474 甩手怎能甩出氣來 20121212)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2/10/2012

甩手功可以變為氣功嗎?




氣功的種類繁多。到底甩手功算不算氣功嗎?也不敢亂說。只是知道一句話:日子有功。這功,是不是也是氣功?

有一個小故事,李察在十幾歲時聽老師說過,想不到的是,到了今日依然記得。

話說一位小和尚跟老和尚拜師學藝。老和尚只教給小和尚一招。每天拿一張沙紙,捲縐了之後,舖好在桌面上,再用雙手掃平。掃平之後,又再捲縐,再掃平。如此不斷重複。

難得的是小和尚記住了老和尚的話,數十年來,沒有間斷過。這一種堅持的恆心,本身已經是大成就的基礎。任何人如果有這恆心,就必定是了不起的。

小和尚發夢也想不到,數十年後,自己已經練成了一種「沙紙功」。有一次不知是廟會還是甚麼的。人擠得很。但小和尚(當時他已經不再是小和尚了,他是老和尚了)趕時間,要回廟裡辦一點事情,他想盡量擠開一點人群,快一點回去。想不到的是,他撥出去的手,竟然好像有神力那樣。人群輕輕的便被他左撥右撥的撥出了一條路。有無賴的人想試他一下,他輕輕一撥,那無賴便飛開十幾尺了。嚇得不敢再近他身旁。

又有人利用相同的原理,創作了一種「步行功」。每天依相同的步法步行,竟也有特殊效果。

時間是很容易過去的。十年很快過去,二十年很快過去,三十年也很快過去。李察也從沒有想過,自己的甩手功,竟已三十幾年了。

問題是,甩手功當然不是氣功。如果不是有那種機緣,甩手是不會甩出氣的。

那麼,氣從何來?

第一當然是從鬆弛中來。但這是錯的。鬆弛的只是一種條件。而條件也不只一種,是有好幾種的。這些條件,以後詳細討論。因為,一定要諸事具備才好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不行的。

問題是:為甚麼甩手能夠鬆弛?為甚麼上床睡覺躺下來不算鬆弛?
 
(如果你也同意這一點,你就開始有感覺了。)

因為第一,鬆弛是需要用一點氣力,消耗一點能量才行的。當一個人處在疲倦的時刻,就不想再花氣力了。就連站一會也不想。其實,氣力不只是站著,而是需要專注。需要凝神專注。所以,甩手的時候,是不可以看電視的,是要專心的。靜坐也是相同原理。沒有專注力的朋友,叫他坐五分鐘,就好像行刑。許多人可以打一小時的麻將,但寧靜五分鐘,卻做不到。

可以專注五分鐘,願意花費一點力氣,收穫肯定是非常豐富的。

問題是,如果能夠鬆弛五分鐘,會有甚麼收穫呢?氣功就是這樣開始的嗎?下次談。

8473   甩手功可以變為氣功嗎?20121209











12/08/2012

李察怎樣在無意中學會了氣功?




李察有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意中學會的。騎單車是在無意中學會,游泳是在無意中學會,作曲填詞是在無意中學會,想不到,氣功也是在無意中學會的。

其他事情,可以擱後一些才說。但氣功卻是非說不可的。每次看見有一體弱多病的朋友受苦,都很想教給他們一點氣功。但是,氣功卻不同於太極拳,許多人一聽見便怕,以為是甚麼大不了。有的人其實已經身患絕症,明知必死,但仍是聽 見氣功便退避三舍。難道氣功比癌症更可怕?

所以,李察希望把自己的經驗說說,或者也能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點參考。

這件事,要從三十多年前說起。

三十多年前,李察尚未結婚。工作重,壓力大,食無定時。很快,便發覺時常都消化不良,吃了飯進去,很久,飯仍是在胃裡一塊硬硬的東西。結果是胃痛,痛得最嚴重的時候, 起床也不能。有朋友教給一種極簡單的運動,說是「甩手功」。只是站著,把雙手抬起,然後像失重那樣放下來。朋友說,這動作會牽動橫隔膜,令橫隔膜一上一下的動,會幫助消化。李察想想,這也有道理。吃飯之後,便做它一百幾十下。李察自己是偏右腦的,做的時候數著數字,一二三四的數,幾分鐘便一百下了。可說是全無難度。但是,胃病竟在無意中好了,不再痛了。那時,在電視台中當一名小小編劇。工作忙的時候,吃飯之後立即便要開工。但只要找一處地方站好,雙足與肩齊,前腳掌用力抓地,後腳跟放鬆,收腹含胸,做三百下也不過是十分鐘,便立即可以開工了。其實,這也是一種鬆弛方法,鬆弛之後,靈感迸發,寫作進度大增。對於增進靈感來說,這是比抽煙和喝咖啡更有效的。試想,作為一個寫作人,會不會像抽煙的朋友那樣,上了甩手的癮呢?

但這只是第一步。至於第二步,也仍未能使甩手變為氣功的。請聽李察下次再說。

(8472 李察怎樣在無意中學會了氣功? 20121208) 



12/06/2012

The Theme of Zhuang Zi

The Theme

Fear for nothing   Absolute free 
Heavens permit   Choices in me
We are the one    Born with the whole
Meanings and      Possibilities are for all
Raise questions    Discover levels
Love each other    Future is clear

以上是李察試譯。意思應以「莊旨」的中文版本為準。

12/05/2012

莊 旨

無畏無懼     絕對自由

造物允許    抉擇在我

天地並生    萬物為一

無物不然    無物不可

提出問題    發現層次

相親相愛    前路清楚


李察按: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是莊子最積極的宇宙觀念。他的意思是說,沒有事情是沒有道理的。一切事情總 是有道理的。(至於人明白不明白這道理,是另一問題。)明白了道理(或規律),就可以去做。一切能夠明白的規律,都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參看莊子「齊物論」。


12/01/2012

偽莊子怎樣取水?


偽莊子取水的故事


(以下故事,引自漢朝的偽莊子著作:《莊子.天地篇》。其中人物,像子貢和孔子,都是偽莊子做作出來的。為免混淆了歷史上真正的子貢和孔子,因此,都加上了一個「假」字,作為識別。)


有一天,假子貢(假孔子的學生)出外的時候,看見一個老伯在井裡取水。老伯在井的旁邊開了一條隧道入井。那甕子是連手挽子也沒有的,老伯伯把盛水的甕子抱在懷裡,一步一步的把水捧出來。很用氣力,但功效不大。


假子貢於是對老伯說,「有一種機械,一日就可以灌田百塊,很省氣力,而且功效很好,老伯你想不想用呢?」


老伯抬起頭來:「甚麼?」


子貢說:「用木頭做成一條機械臂,後面重些,前面輕些。就像抽水那樣,水就流著出來了。這種機械,名叫作「槔」。」


那農夫老伯聽到,臉色一變,笑著說:「我的老師教過我呢,用機械的方式做事,心裡就有了算計。有了機心,就失去純潔。失去純潔,心神就不會穩定。心神不定,就稱不上是道了。你的這個想法,難道我不知道嗎?只是覺得羞恥,不願意這樣做。」假子貢聽完這番話,一下子就羞愧起來,也不知怎樣回話了。


  假子貢回去,跟假孔子提到這回事。假孔子說:「那大約是屬於渾沌派的人了。但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是只知有內,不知有外罷了。真正明白的,就會無為,回復真樸。性和神兩者不偏廢,足以應付一般世俗事情了,還有甚麼是可怕的呢?雖然,那渾沌的道理,我和你都是不太明白的。」


李察簡評:

在莊子外篇和莊子雜篇中的大部份言論,大約是以這篇最為得體了。漢朝政府組織的偽莊子寫作班子,其中雖然大部份是垃圾,但也有可觀之處的。


後世的人,評論這段文字,通常都是只看到前半,看不到後半。只看前半 ,就以為偽莊子只是反對應用工具。充其量也只是以為,這是甚麼「道心」和「機心」的矛盾,以為「道心」就是回返自然,而「機心」就是計算與人為。


但是,這種想法,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沒有從內外兩種角度觀察。


問題是:人類生存在世間,到底是應該要用一種甚麼的「心」去應付大自然的挑戰?是用簡單的外在理性,還是用內在的感覺?還是用一種全面的,不偏廢的整體運作?


單純的機心,自然是不好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到頭來,只會失去生命。但是,如果連機心和機械也分不清,反對應用任何工具,就是大傻瓜。


在早期的文化中,人們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不會知道人有左腦和右腦,亦不知道理智和感覺的分別。但是,在模糊之中,慣用右腦的人,總是以為右腦才是好的。像機械之類左腦擅長的行為,右腦人會覺得不妥當。當這種感覺畸型發展,就有了反對機心的主張。不但只反對,而且盡力制止。雖然這是很可笑的,但卻是文化發展中的必經階段。阿拉伯文化中的某一階段,甚至連車輪也不許應用,只許用駱駝運載。大約他們認為,像車輛之類事物,是邪惡的,根本不應該使用的。日本文化,亦曾經嚴格制止使用槍械,只用武士刀。就像今天世界上的各大文化,或明或暗地盡力禁制不同思想派別的言論,都是同樣幼稚的。



故事原文



子 貢 南 游 於 楚 , 反 於 晉 , 過 漢 陰 , 見 一 丈 人 方 將 為 圃 畦 , 鑿 隧 而 入 井 , 抱 甕 而 出 灌 , 滑 滑 然 用 力 甚 多 而 見 功 寡 。

子 貢 曰 : 「 有 械 於 此 , 一 日 浸 百 畦 , 用 力 甚 寡 而 見 功 多 , 夫 子 不 欲 乎 ? 」

為 圃 者 仰 而 視 之 曰 : 「 奈 何 ? 」 曰 : 「 鑿 木 為 機 , 後 重 前 輕 , 挈 水 若 抽 , 數 如 沃 湯 , 其 名 為 槔 。 」

為 圃 者 忿 然 作 色 而 笑 曰 : 「 吾 聞 之 吾 師 , 有 機 械 者 必 有 機 事 , 有 機 事 者 必 有 機 心 。 機 心 存 於 胸 中 則 , 純 白 不 備 。 純 白 不 備 , 則 神 生 不 定 , 神 生 不 定 者 , 道 之 所 不 載 也 。 吾 非 不 知 , 羞 而 不 為 也 。 」

子 貢 瞞 然 慚 , 俯 而 不 對 。

有 間 , 為 圃 者 曰 : 「 子 奚 為 者 邪 ?

曰 : 「 孔 丘 之 徒 也 。 」 為 圃 者 曰 : 「 子 非 夫 博 學 以 擬 聖 , 於 于 以 蓋 眾 , 獨 弦 哀 歌 以 賣 名 聲 於 天 下 者 乎 ? 汝 方 將 忘 汝 神 氣 , 墮 汝 形 骸 , 而 庶 幾 乎 ! 汝 身 之 不 能 治 , 而 何 暇 治 天 下 乎 ! 子 往 矣 , 無 乏 吾 事 。 」

子 貢 卑 陬 失 色 , 頊 頊 然 不 自 得 , 行 三 十 里 而 後 愈 。

其 弟 子 曰 : 「 向 之 人 何 為 者 邪 ? 夫 子 何 故 見 之 變 容 失 色 , 終 日 不 自 反 邪 ? 」

曰 : 「 始 吾 以 為 天 下 一 人 耳 , 不 知 復 有 夫 人 也 。 吾 聞 之 夫 子 : 事 求 可 , 功 求 成 , 用 力 少 , 見 功 多 者 , 聖 人 之 道 。 今 徒 不 然 。 執 道 者 德 全 , 德 全 者 形 全 , 形 全 者 神 全 。 神 全 者 , 聖 人 之 道 也 。 托 生 與 民 并 行 而 不 知 其 所 之 , 汒 乎 淳 備 哉 ! 功 利 機 巧 必 忘 夫 人 之 心 。 若 夫 人 者 , 非 其 志 不 之 , 非 其 心 不 為 。 雖 以 天 下 譽 之 , 得 其 所 謂 , 謷 然 不 顧 ﹔ 以 天 下 非 之 , 失 其 所 謂 , 儻 然 不 受 。 天 下 之 非 譽 , 無 益 損 焉 , 是 謂 全 德 之 人 哉 ! 我 之 謂 風 波 之 民 。 」

反 於 魯 , 以 告 孔 子 。 孔 子 曰 : 「 彼 假 脩 渾 沌 氏 之 術 者 也 。 識 其 一 , 不 識 其 二 ﹔ 治 其 內 而 不 治 其 外 。 夫 明 白 太 素 , 無 為 復 樸 , 體 性 抱 神 , 以 游 世 俗 之 間 者 , 汝 將 固 驚 邪 ? 且 渾 沌 氏 之 術 , 予 與 汝 何 足 以 識 之 哉 ! 」

引自《莊子.天地篇》

(8471 假莊子怎樣取水? 20121201)

11/28/2012

假儒家怎樣盜墓?





這是一個假的故事:



假的大儒在上邊高聲喊話:「 太陽都出來啦,事情幹得怎樣了?」


假的小儒在下邊回話:「裙子和褲子都還沒有解開呢,不過,嘴裡卻含著一顆珠子!」


假的大儒,於是吟了幾句假的詩經,慨嘆一番:

「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就像那青色的麥草,在山坡上生長。在生的時候不作好事,死了還要含著珠子幹嗎?)

假的大儒於是發出命令:「你要依著禮法行事啦,先按緊他的頭髮,然後揪著鬍鬚,再用鐵錐子慢慢撬開嘴,最後才慢慢的打開面頰,不要弄壞他口中含著的珠。」


                     x          x          x



李察簡評: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到底誰才有特權,可以隨意嘲弄孔子和儒家?只有漢朝的偽莊子寫作班子,有這特權。他們寫的罵孔文章,可以得到特殊保護,在漢朝極度尊孔的政權下,自由發表。任何其他人仕,只要略為對孔子不尊敬,就要面臨殺頭抄家大禍的。只有偽莊子所寫作的「莊子(包括了莊子內篇、莊子外篇、莊子雜篇)」十幾萬字的一部大書,竟得到發表和流傳的機會。為甚麼?

漢朝統治者推崇儒家,其實更加推崇老子。這一種兩面手法,就是從老子哲學裡出來的。陰的一面和陽的一面,所謂「做好做醜」其實都是出自同一個政權。在偽莊子的內篇、外篇和雜篇裡面,很多地方斥責、嘲弄孔子。但是,那裡面所有的嘲弄,都是不著邊際,不傷皮肉的。他們從來不敢指出孔子和老子主張屈服命運和無奈的特質。亦不

可能指出,孔子尊崇特權,以權力作為真理標準的重大問題。漢朝統治者極度尊孔,這些小動作,不過是一種思想導引的方式,使文化的思潮,不能偏離儒家的軌道。



這故事,本來的題目是「詩禮發冢」。大約是針對儒家「詩禮傳家」而作的。而故事中的「詩」,在孔子刪剩的「詩經」中不見,不知

是不是本來的未刪詩經,還是偽莊子自作的詩經。





                       x          x             x


故事原文:

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莊子‧外物》

(8470 假儒家怎樣盜墓? 20121128) 



11/25/2012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ina?



I had been think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 in China is philosophy. Once the Chinese learned the skills of thinking, they can fly. And in fact, this is the major struggle in Chinese thoughts. Confucians are fighting hard to surppress all other thoughts, making them all cripple and cannot think.


But on top of philosophy, there is still another “thing” which is much much more important.


There is no term for this “thing” until this moment.


In western culture, things are coming from simple to complex. At first, people knew only how to use fire, later they knew how to use nuclear power, etc.


But in China, things are just opposite. Things are coming from complex to simple.


It seems that some extremely complicated culture had just left something for the Chinese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y had taught them how to use the needles, to test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body. They had left a large and complicated science, at least in the medical field.


But this science is not necessary medical. This science may include everything.


And this is not really a “science” as we had been thinking.


What is “this”?


By exploring the complex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s” of the ancient unknown culture, may be, the real essence of the universe could be found, thus solving all other problems of the globe.

(8469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ina? 20121125) 

讀者留言


Akamonet Huang 說...
歡迎來〈艾比索〉直排寫作平台,寫小說、散文、部落格都可
http://episode.hopto.org/

11/23/2012

敬告讀者

敬告讀者

李察己經離開香港,目前是在英國伯明翰。大約會在十二月十日左右回來。

最近以來,寫作習慣變了一點。不是每日供稿。而相信讀者也必定明白,並非是因為李察懶了,而是文章的內容變了。小問題可能每天一寫,但問題大些,就要多構思幾日。莊子的寓言故事,大致已經寫成。只差略作編排,就可以和讀者見面了。

另外,李察最近喜歡寫歌,寫成了好幾首,只是尚未有勇氣拿出來。

其實也真的應該每天都寫一點的。心事連綿不絕才好。

11/17/2012

貧窮是否等於樣衰?

 

 

  在偽莊子「莊子外篇」中有一個故事「山木」,述說有一次莊子和魏王相見,當時莊子身穿的衣服,是有補丁的。魏王就說,為甚麼你的樣子,是這樣的衰憊呢?古文的「憊」字,大約就是今天的「樣衰」之意。
 

  文中的莊子回答說,「我只是貧窮,而不是樣衰。兩件事是不同的。」( 貧也,非憊也。)
 

  到底這會不會是莊子的本來意思呢?未必。因為,後面加插的一大段理論,其實都是儒家常說的道理:「時也」「命也」之類,並無新意。
 

  一旦承認了「時也」「命也」,貧窮就是肯定了。


  在莊子的體系中,並沒有像儒家學說那樣,時常提及貧窮。儒家以為,貧窮是和人的命運相關的。但莊子卻以為,人是有抉擇能力,人是自由的。而且,在宇宙人生之中,一切都是可為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從人類整體看,人的未來,是有作為的。超脫了個體的感覺看,貧窮就不是那樣可怕的一回事了。
 

  對貧窮的恐懼,使儒家哲學,無法確立。偽莊子提到一種可怕的貧窮,就是沒有水的貧窮。如果恐懼心理不是這強烈,是很難想到這樣的比喻的。沒有水的貧窮,就是「涸轍之鮒」的貧窮。
 

  從前的道路,都是泥路。木頭車在上面壓過,會有一道深深的車轍。這樣的車軌,橫七豎八的,到處都是。或者是因為下雨,在車軌中積了點水,其中竟然有一條小魚,在非常可憐地活著。
 

  按偽莊子的想法,這是命運,雖然很慘,但躲不過的。「莊子寓言」中的故事「擠迫的魚」,情景相似,但想法完全不同。生命的奮鬥,有成有敗。明白的人,只會勇敢承擔,不會害怕。
  

  而且,成功的要訣之一,是要去除恐懼。恐懼像一件緊身衣,把思想失效的人,緊緊縛著,失敗更快到來。
 

  貧窮是否等於樣衰?當然不是。但是,內心的貧窮加上智慧的貧窮,就無法擺脫臉上不好看的顏色了。




(8468 貧窮是否等於樣衰 20121117)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莊子的生平是怎樣的?





  莊子跟《紅樓夢》的隱名作者,其實是一樣的。生平怎樣,幾乎一點資料都沒有。他們留給世界的,只有自己的作品。他是何人?是高是矮?有何事蹟?全部都只是傳言。
 

  這些傳言,傳出來的地方,就是《莊子雜篇》和《莊子外篇》。
 

  傳言說,莊子是有一個老婆的。他的老婆死時,有人看見莊子在唱歌。(偽莊子以為,生命是虛空不真實的,所以死去更值得慶祝)(但莊子卻以為生命是真的。所以,情感也是真的。因此可以肯定,真正的莊子,是不會慶祝死亡的。)


  傳言說,莊子是很窮的。窮得要被魏國的國君恥笑他「樣衰」(憊) 。但莊子說他只是「窮」,而不是「樣衰」
 

  傳言說,莊子曾經向人借錢。但那人不肯借給他。還說,等他自己發財了,就必定借。傳言說,莊子很生氣。還大發牢騷,說不如去鹹魚店裡找他。(枯魚之肆)(涸轍之鮒)(此處有一問題,到底要窮成怎樣,才算是真正的窮?)(但是,無水之魚,仍只是假窮,不是真窮。)
 

  傳言說,莊子有一個知己朋友。就是惠施。傳言說,惠施死去,莊子很不快樂。傳言說,莊子是以惠施為知己的。
  

  傳言又說,惠施其實是做了大官的。還怕莊子來搶他的職位,因此派人四處搜索莊子。如果這事是真的,莊子又怎會把惠施作為知己呢?
 

  傳言說,莊子死的時候,弟子要厚葬莊子。但莊子說,以天地為棺就好。
 

  細心閱讀莊子的人,大約可能知道,莊子的思想體系,其實在「逍遙遊」、「齊物論」和「庖丁解牛」中,已經完備了。莊子雜篇和外篇中的故事,只是似是而非的後人想像,而這些想像,跟哲學家的胸襟,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也是沒有甚麼新意的。


8467 莊子的生平是怎樣的 20121115)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1/09/2012

「失之交臂」的故事





  以下的幾句話,是李察在細看「莊子外篇.田子方」的時候,忽然感受的。
 

  田子方本來就是一個無聊故事。但故事裡,另外掩蓋著一種意思。就好像有一位真的莊子,在虛空裡看著你,就看你怎麼樣看這一篇被修改得體無完膚的文章。裡面還有莊子嗎?
 

  一個隱隱存在的莊子幽靈,在虛空中微笑:
 

  「唉,我的道理,向你們說了這許多,你們卻一點都不明白。你們跟著我,跟得這樣迫貼,伸手都可以抓到,卻仍是失之交臂。大約你們的心,都已經死了。哀莫大於心死,最大的悲哀,也就是在這裡了。」
 

  好像有一桶黃金,就放在手臂可及的地方。只要伸出手臂,就能得到。但是,你還是失去了這桶黃金。為甚麼呢?
 

  這故事是在兩千年之後才發生的。而且,故事也不發生在中國,而是在英國。


  在英國,忽然出現了一位美女。這位美女,是這樣的清新絕倫,所有其他的女士,在她面前,都不由自主的失去光芒。她是一個舞蹈家。她的肢體,就如同她的笑容那樣的溫暖,柔軟。只要她踮起腳來,一旋轉,世界就靜了。
 

  所有的傳媒,都為她瘋狂。
 

  她是著名的芭蕾舞巨星。
 

  這樣的一位大美人,世界能把她怎麼樣呢?誰也從未有想過,要把她帶回家去的。這是最美麗的願望,但從來沒有人敢這樣想。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想到,要把她供奉在舞台上。
 

  她也有一位要好男友的。但不知為甚麼,兩個人之間,總是好像有點相隔。熱烈的激情,也從未點起來過。如此這般,她每天晚上,都在舞台上最光亮的地方出現。就好像一顆真的明星,在黑暗夜空中出現那樣。誰也沒有想過,要把這顆明星採回去的。一年又一年的,她都在舞台上散放最美麗的光。
 

  不知如何的,她的男朋友忽然失蹤了。據說是結婚去了。不知他找到了一個甚麼樣的庸脂俗粉,快快樂樂的去了。
 

  在他的身旁,的的確確是有一桶金的。他甚至挪動過這桶金,擁抱過這桶金。但是,終於他還是離開了。
 

  他失之交臂了嗎?
 

  沒有。大約是因為,他不是中國人。他是巴拿馬人。那是一個遙遠的中美洲國家,那裡的人,是不懂得甚麼儒家哲學的。他的血,仍是熱的。
 

  終於,他離開那庸脂俗粉了。有資格染指黃金的人,怎能永遠跟在婆娘的後面呢?

 
  一個晚上,他忽然痛哭失聲。那種聲音,從遙遠的巴拿馬傳來,倫敦都可以聽到。
 

  他忽然又在倫敦的大劇院後台出現了。那曾經是他多麼熟悉的地方。簡直不用通傳,他奔過一度又一度的門廊。他知道,明星是在甚麼地方昇起的。他真正知道了。他真正明白了。他知道他愛的是誰了。


  她剛剛謝幕回來,手上,還抱著一大束觀眾送的玫瑰。


  他們熱烈擁抱,玫瑰散落一地。他終於找回了他的一桶黃金。
 

  故事結束了嗎? 


  沒有。造物主如果這樣就把故事結束,黃金就看不清楚了。
 

  造物主繼續把故事推演下去。
 

  他是光芒的。他關心世界,他愛他的人民。他已經得到了力量。他又回巴拿馬去了。在哭泣和動蕩的土地,他想發揮一點力量。 
  

  一顆鎗彈打來,剛好嵌進他脊骨最深入的地方。
 

  電報傳來的時候,她正在意大利巡迴演出。她發瘋似地從舞台裡衝出來。她衝出馬路,要攔住任何一輛計程車,立刻趕到機場。她需要在一秒鐘之內,飛回巴拿馬去。
 

  看,這就是黃金。如果不是擁有一顆純金鑄就的心,是不會這樣的。


  但,那是意大利。交通混亂,計程車是這樣容易找得到的嗎?她是發狂了嗎?當然不是。她只是墮落在馬路街頭的彗星:尾巴發光,高速,左右衝突,四處亂竄。
 

  就好像一場激烈的芭蕾獨舞,在古老城市的街頭上演。她也是第一次,在鬧市的市中心,上演這樣的舞蹈。車輛都停下來了。都凝固了,讓這身穿純白舞衣的少女穿過。


  這一種光芒,是不可能看不見的。馬上就有陌生人看到。陌生人被灼得內心痛楚。他燒著了。他再制止不住自己了,立刻開來自己的私家車,把她高速送往機場。
 

  故事結束了?
 

  當然是沒有的。她的男友沒有死。只是脊骨以下的所有神經線,都斷了。


  他離開了政治。他知道,他的真正世界在那裡。他每天晚上,都坐在輪椅上,欣賞世上最美麗的芭蕾演出。他知道,這才是他真正的生命。那是他最快樂的一段日子。
 

  又過了許多年。他才離開人世。她也離開了舞台,回到巴拿馬去。
 

  他們在巴拿馬有一處很大的農莊。那裡的空氣,是很好的。她知道,他雖然不在,但在巴拿馬的每一吋空氣裡,他都存在的。


  他們是永遠都在一起的。
 

  這是甚麼?
 

  這就是永恆。
 

  故事說到這裡,終於說完了。

 

  想看看李察先生所寫的後記嗎?

 



    X   X   X



  

  後記:

 

  問題是,為甚麼這樣明顯的一桶金,有些人會看不到。

 

  好像只是一個愛情故事,但也可以是其他。

 

  有時,是一種情:友情,激情,愛情;情在身邊,像一桶金。一回眸就可以看到的。但有些人看不到。

 
  有時,是一種勢:商業的趨勢,政治的局勢,藝術的姿勢,科學的形勢;大勢在身邊,像一桶金。一回眸就可以看到的。但有些人看不到。

  

  有時,是一種人:知己,良朋。渴望接近的人在身邊,像一桶金。一回眸就可以看到的。但有些人看不到。

 

  為甚麼?

 

  莊子有答案嗎?

 

  當然是有的。但這答案,你也未必看得到。你只會聳聳肩。So What。一桶金在身旁,你看不到。

 

  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或者你的心已經死了。你連莊子都看不到。用心,才能看到。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就是最大的悲哀。哀莫大於心死,但有些人是不會悲哀的。學校也不會教給他們,怎樣悲哀。

 

  問題是:怎樣用心?李察先生會再寫一篇後後記嗎?就像畫蛇添足那樣,再說清楚一些嗎?有人又聳肩了。他只會走開。

 

  他會回來嗎?











(8466 「失之交臂」的故事 20121108)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1/06/2012

「哀莫大於心死」的故事




  在莊子外篇裡有一個故事,一向被儒家人仕奉為正統儒家著作,常加引述。

  故事出自莊子外篇「田子方」。裡面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顏回」,一個是「孔子」。自然,這是偽莊子虛構的兩個人,是跟《論語》中的顏回和孔子不同的。真實的顏回,是被孔子高度贊賞的儒家學生。而此處的「顏回」,則是一個擅長吹捧的馬屁精,而「孔子」,則是一個滿口莊子和老子名詞的假孔子。為了敘述的方便,把兩人暫名為「假顏回」和「假孔子」,以免混亂。


  故事如下:


  一天,假顏回對假孔子說:「老師您慢行,我也慢行。老師您快步,我也快步。老師您奔跑,我也奔跑。老師您高速飛馳,奔逸絕塵。我就只能瞪著眼睛,在後面跟不上了。」

  假孔子說:「回呀,你這是在說甚麼呢?」

  假顏回說:「老師您慢走,我也慢走。老師您講論,我也講論。老師您快步,我也快步。老師您言辯,我也言辯。老師您奔馳,我也奔馳,老師您談道,我也談道。但是,老師您高速飛馳,奔逸絕塵,我之所以只能瞪眼跟不上,就是因為老師您能夠不用說話,就得到人家的認同。您不用專注任何一方面,就全面兼顧了。老師您沒有甚麼權位,但人們卻專注於您,都擁上前來了。這是我最不明白的地方。」

  假孔子說:「哎呀,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心的死亡。就算是人死,也沒有這個悲哀。就好像日出日落那樣。萬物都只是這一個道理。有眼有腳的,都是按照這道理而成功的。有這道理,就生存,沒有這道理,就死掉。萬物都是這樣。全憑著這道理,或者生,或者死。我一接受了形體,就不會消失,直到終結。就像萬物那樣的動,日夜不停,不知甚麼時候才休息。無形之中,我就接受了形體。我也知道命運不可拒絕,就只能這樣,漸漸的去了。
  我一向和你這樣接近,好像牽著手臂。但你仍是不明白,真悲哀。你只能看到我的表面,卻看不到我之所以這樣的地方。那道理已經說盡了,你卻還在死追。就好像去到空市場裡買馬那樣。我的信念,你已經忘了。你的信念,我也忘記了很多。但是,你又有甚麼可憂的呢?過去的我,雖然有很多都是已經忘記了。但仍有尚未忘記的地方。」


李察評論:

  儒家朋友通常欣賞假顏回的一番說話,以為求學就真是應該這樣,死命追隨老師,甚麼「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真是說到「老師宿儒」的心坎里去了。但他們不知道,這裡的「假孔子」,滿口莊子和老子的術語名詞,其實只是偽莊子心中的假莊子而已。至於假孔子口中的一番話,看似接近莊子理論,其實不是。莊子常說宇宙人生大道理,但是,莊子卻不會理會甚麼命運不命運。這是兩大哲學系統的區別。老子的哲學系統,出發點是個人命運,以為個人命運極端重要,而莊子的著眼點卻並非個人福祉。

  漢朝是一個並無學術自由的朝代。漢朝的統治者獨尊儒術,嚴禁儒家著作以外的其他著作。偽莊子的大部頭著作,相信就是漢朝統治者所組織的寫作班子作品。大約是他們獲得了真莊子的若干片段,就增刪改寫。他們嚴禁非儒家的作品,卻把偽莊子的作品放出來。

  以上故事,在兩千年的流傳中,道理並未受到重視。但故事中的幾個成語,卻大大流行。一句是「哀莫大於心死」,一句是「奔逸絕塵」,一句是「瞠乎其後」,還有一句是「失之交臂」。都是金光閃閃的好句。

  這些句子,是否都是垃圾中的鑽石,是真莊子的說話呢?

  在莊子的哲學系統中,人是可以分為「形」與「心」兩大部份的。「齊物論」中有一句:「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一個人的形體沒有了,心也跟著沒有了,真是大悲哀。)

  在莊子系統中,形死心不死,是可能的。一個人的肉身死去,心卻可能長存。而心死,才是最大的悲哀。所以,「哀莫大於心死」,完全可能是真莊子的本來意思。

  可以看到,一個隱隱存在的莊子幽靈,怎樣在虛空中微笑:

  「唉,我的道理,向你們說了這許多,你們卻一點都不明白。你們跟著我,跟得這樣迫貼,伸手都可以抓到,卻仍是失之交臂。大約你們的心,都已經死了。哀莫大於心死,最大的悲哀,也就是在這裡了。」

  至於「失之交臂」,尚有另外的解釋。好像有一桶黃金,就放在手臂可及的地方。你只要伸出手臂,就能得到。但是,你還是失去了這桶黃金。為甚麼呢?稍後再講。

附錄:

偽莊子作品:「田子方」原文 


顏 淵 問 於 仲 尼 曰 : 「 夫 子 步 亦 步 , 夫 子 趨 亦 趨 , 夫 子 馳 亦 馳 , 夫 子 奔 逸 絕 塵 , 而 回 瞠 若 乎 後 矣 ! 」

夫 子 曰 : 「 回 , 何 謂 邪 ? 」

曰 : 「 夫 子 步 , 亦 步 也 , 夫 子 言 , 亦 言 也 ﹔ 夫 子 趨 , 亦 趨 也 , 夫 子 辯 , 亦 辯 也 ﹔ 夫 子 馳 , 亦 馳 也 , 夫 子 言 道 , 回 亦 言 道 也 ﹔ 及 奔 逸 絕 塵 而 回 瞠 若 乎 後 者 , 夫 子 不 言 而 信 , 不 比 而 周 , 無 器 而 民 滔 乎 前 , 而 不 知 所 以 然 而 已 矣 。 」

仲 尼 曰 : 「 惡 ! 可 不 察 與 ! 夫 哀 莫 大 於 心 死 , 而 人 死 亦 次 之 。 日 出 東 方 而 入 於 西 極 , 萬 物 莫 不 比 方 , 有 首 有 趾 者 , 待 是 而 後 成 功 。 是 出 則 存 , 是 入 則 亡 。 萬 物 亦 然 , 有 待 也 而 死 , 有 待 也 而 生 。 吾 一 受 其 成 形 , 而 不 化 以 待 盡 。 效 物 而 動 , 日 夜 無 隙 , 而 不 知 其 所 終 。 薰 然 其 成 形 , 知 命 不 能 規 乎 其 前 。 丘 以 是 日 徂 。

吾 終 身 與 汝 交 一 臂 而 失 之 , 可 不 哀 與 ? 女 殆 著 乎 吾 所 以 著 也 。 彼 已 盡 矣 , 而 女 求 之 以 為 有 , 是 求 馬 於 唐 肆 也 。 吾 服 , 女 也 甚 忘 ﹔ 女 服 , 吾 也 甚 忘 。 雖 然 , 女 奚 患 焉 ! 雖 忘 乎 故 吾 , 吾 有 不 忘 者 存 。 」


(8465 「哀莫大於心死」的故事20121106)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1/02/2012

「舐痔發財」的故事






(人應該怎樣發財?)





  宋國有一個名叫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秦國。去的時候,宋王給了他幾輛車。到了秦國,秦王很喜歡他,又給了他一百輛車。
 

  回到宋國的時候,他對莊子說:窮居陋巷,織造草鞋,弄得面黃肌瘦,這一類事情,我是不會的。我只會去見帝王,說動他們,令他們感悟明白。我的隨從車馬,就有百乘那樣多了。
 

  莊子回答說:秦王有病尋求名醫。凡能使秦王的毒瘡潰散的,獎一輛車。能夠為秦王舐痔瘡的,可得車五輛。醫治的手段愈是卑下,得到的車愈多。你是醫治了秦王痔患嗎?為甚麼你的車那麼多?啊,你發財了。



李察評論:

  莊子的哲學系統,是不拒絕發財的。因為,錢財是工具。就如同有病求醫的人,總是希望醫生能夠掌握最好的工具。沒有人希望,外科醫生用生鏽剪刀的。你總是希望把最好的工具,交給最需要使用的人。《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第五章:「方向與金錢」,裡面有較詳細分析。
 

  只有第二流的哲學,片面反對金錢。這會導致文化的方向錯失。第一流的人材都不讀書不工作,躲進深山修道,美好的山河大地就被吞併了。只能甘心充當他人的奴隸。
 

  而第三流哲學,則過份強調金錢,以為金錢萬能,跟著,就是不擇手段去角逐金錢。舐痔發財,就是在這一類別裡面的。既然能夠舐痔,到有了錢,就會拚命奴役他人,毫不留情。
 

  所以,不宜舐痔發財。應該以心血發財。
 

  心血發財,就是以心中的智慧和愛意,努力工作,以勞力發財。


原文: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履,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雍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莊子雜篇:列御寇)



(8464「舐痔發財」的故事20121102)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1/01/2012

假莊子試妻,試出了甚麼 ?






    假莊子試妻的故事
                   (蠢人殺妻)

  

  「假莊子試妻」的故事,出自明朝的一部通俗小說《警世通言》。後來又被編進另一部書《今古奇觀》。民國初年,曾被拍成電影。

 

  本來,虛構故事,是很平常的。假借莊子之名說故事,亦不奇怪。奇怪的是,漢朝的偽莊子思想,竟能一直流傳到明朝,並且化為小說。而小說作者馮夢龍,甚至為莊子添作別名,說莊子名周,字「子休」。休在古文是一個不好的意思。子休,意思跟「你去死」差不多。這一位馮夢龍,抬舉老子,仇視莊子,意思是很明顯的。問題只是,兩千年來,中國文化都是否定辯論的。歷代統治者,極不希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重新出現。他們是不會批評莊子的。相反,只會另外用莊子名義,寫作文章、小說,反映一種虛假的莊子哲學,混淆視聽,使莊子的真哲學,更加模糊。就是如此這般,在明朝出現了「假莊子試妻」的故事。

 

    X   X   X  

 

  馮夢龍的故事大要如下:

 

  話說在周朝的時候,宋國蒙邑有一位莊子。他是老子的學生。老子把道德經教給他,他很快就熟習學會了。老子於是又教給他道法(即魔法),他也很快就學會了。

 

  一天,他偶然經過一處墳地,見有一少婦在拿扇子扇墳。好奇就問:「娘子,塚中所葬何人?為何你舉扇搧土?」

 

  那少婦並不站起,只是依舊搧土,口中卻道出了一番緣故。

 

  原來,塚中人是少婦的夫婿。他死前吩咐,只等他墓上的土乾了,少婦便可改嫁。少婦等了許久不見土乾,便拿扇子來搧。

 

  莊子聽了心中暗笑,便道:

  

  「我看娘子也嬌弱了些,不如我幫你好了。」莊子運起老子所教魔法,把一把扇子運轉如風,片時,便把塚上的土搧乾。那少婦千多萬謝離去,並把扇子送了給莊子。

 

  莊子回家之後,夫人田氏問他,扇子何來。莊子便一一把事情告訴田氏。原來,莊子雖然跟隨老子學習清淨道法,卻也並未放棄夫婦之倫,先後娶過三個女人。第一個女人生病早死了。第二個女人犯了不知甚麼過錯被他出了。第三位才是眼前的田氏。

 

  田氏聽完莊子一番話,便搶過扇子撕碎,又大罵那婦人:「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那有好人家女子,吃兩家茶禮,睡兩家床的?」

 

  莊子也不言語,只是心下暗笑。

 

  又過了幾天,莊子忽然得了急病,眼看不能活了。田氏十分焦急,床前垂淚。莊子喘息對田氏說:「可惜扇子一早被你撕碎了,不然也可以早些搧乾再嫁。」田氏道:「你不要多心。我知書識禮,從一而終。你如不信任,我不如死掉。」莊子道:「可見你是有志氣的,我死得安心了。」說完,便斷氣。娘子撫屍大哭。

 

  喪禮之後第七天,忽然有一個英俊公子帶同一老僕來訪。公子自稱是楚國王孫,謂與莊子生前有約,特來拜師。聞說莊子已死,十分失望。在靈前拜祭之後,便請求與田氏相見。田氏最初不肯,但公子再三請求,終於出堂相見。田氏一見楚王孫人才標緻,便動了愛憐之心,只恨無緣親近。(李察按:此三句是原文,將來或有人拍電影,此後一連串的打情罵俏畫面,可以畫蛇添足,盡情發揮了。)

 

  楚王孫道:「娘子,小生有一事相求,未知可否?」田氏忙道:「我們是通家之誼,有事盡說不妨。」楚王孫道:「先生雖死,弟子難忘思慕,希望借住百日,一來為先生守喪,二來也可看看先生有甚麼著述,可以借閱。」田氏趕忙應允,將莊子所著:《南華經》(即偽莊子全集)和老子《道德經》,全部送給楚王孫。

 

  此後,田氏假借哭靈,每日都來和王孫攀話。日漸情熟,眉來眼去,情不能已。那楚王孫原只有五分,田氏倒有十分了。挨了幾日,那婆娘心猿意馬,按捺不住,把王孫的老僕人喚來,賞了美酒,送了重禮。要老僕人權當媒人,撮合兩人成婚。

 

  新婚之日,一對男女,交拜己畢,千恩萬愛的,攜手進入洞房。吃了合包杯,正欲上床解衣就寢。忽然楚王孫眉頭緊皺,倒於床下。雙手磨胸,只叫心痛難忍。田氏心愛王孫,顧不得廉恥,近前抱住,替他撫摩,問其所以。王孫痛極不語,口吐白沫,奄奄一息。

 

  田氏急喚老僕。老僕道:王孫一向患病,此病須服食生人之腦髓,死去未久之人,亦可開腦取食。老僕並謂:從前每次王孫發病,楚王都撥來死囚,以其腦髓供王孫食用。

 

  田氏道:「我夫死不過二十餘日,他的腦髓,不知可用否?」老僕道:「用是可用的,不知娘子肯不肯。」田氏道:「我與王孫己成夫婦,有何不肯?」

 

  於是拿來大斧,把莊子的棺劈開。

 

  但見莊子笑吟吟的從棺中站起,口中唸唸有詞,吟念詩句。

  

  田氏大驚失色。再回頭,那楚王孫並老僕人,都已化為青煙不見。

  

  田氏羞愧難當,便解下腰間纏索,上吊自盡。

 

  莊子大笑。一邊取火從草堂放起,屋宇俱焚,連棺木化為灰燼。只有《道德經》並《南華經》不毀。後人檢拾,流傳至今。

 

  據馮夢龍之原文云:此後莊子遨遊四方,終身未娶,或云遇老子於函谷關,相隨而去,己得成大道成仙矣。

 

  這一故事,網上流傳的時候,被人加插了一首詩,當成是莊子的作品。說莊子口中所念,就是這詩。這詩原來出自明朝的道教著作《封神榜》: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

 

    X   X   X  

 

 

  李察評論:

 

  這故事之所以使人不安,不是因為其中的惡毒情節。紅顏禍水,不是想像中那樣輕鬆的。《封神榜》之類著作,把中國文化的嚴重問題,幾乎大部份推了在「女人」的頭上。對比之下,西方文化把罪過推在「夏娃」頭上的想法,亦相似。雖然,西方文化是含蓄得多,故事也沒有這樣惡毒。

 

  到底真正的莊子,會是這樣的嗎?

  

  真正的莊子,會是對著妻子的屍體鼓盤唱歌,或是對著上吊的妻子大笑,然後放火的嗎?

 

  他會是如此「得道成仙」的嗎?

 

  世上的哲學,無論中方西方,大約有兩大分岐。

  

  一種是「分」的哲學。把人與人之間,劃分為不同的界別。有階級的界別,宗族的界別,甚至是男女的界別,等等。不同界別,彼此不能互信,不能互愛,只有鬥爭和壓迫。男人不可相信女人,女人亦不可相信男人。不同階級,更是區別嚴重,要鬥爭,要提防。

 

  而莊子哲學,與耶穌的哲學一樣,都是「合」的哲學。而「合」的哲學,是以整體觀點視看一切的。而整體觀點,是不同於階級觀點,男女觀點,甚至民族國家的觀點的。

 

  從整體看,男人和女人都是人,都是宇宙整體的一部份,彼此是相愛的。

 

  也所以,「莊子試妻」是不可能的。在慈悲的大愛裡,早已經拋棄忘卻一切恩怨。原諒一切,寬恕一切。而「莊子試妻」,真正切題的題目,可能是「蠢人殺妻」。妻子是不需要試的。聰明人早己知道結局,不需要試。這故事,其實是設計殺人而已。無法原諒對方的錯誤,還要製造對方的錯誤,迫死對方。這種哲學,正是文化岐途出現的地方。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這故事,本來是不想說的。因為,愈說會愈流行,遲早有人取來,拍成色情電影。這就是俗語所謂:「唔衰唔做,愈衰愈做。」但是,哲學的區分,也總有人明白的。所以,不說還是說了。「莊子」二字,也總是愈來愈多人假借利用的。













(8463「莊子試妻」的故事,試出了甚麼20121031)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31/2012

讀者來信


你好︰

小弟一向使用電子閱讀器,一直在尋找直排的好方法。近日發現台灣有位「天火」搞了個排版系統, 可以把epub, txt格式的電子書轉換到直排的pdf。小弟試過效果很好,現誠意向你推介。

  http://ebook.cdict.info/

看近期的文章,相信應該有意編修「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小弟有個建議,不要再使用microsoft word的格式排版了,無論對出版實體書、電子書都沒有好處。簡單的可用txt格式,出版時用類似以上的工具轉換,想要複雜的排版可以使用epub格式的編輯程式。合符標準規格的格式才是長久之策。

 祝 生活愉快

Karl Lam



李察回應

看來是很不錯的想法,可惜是事務太多,一時不易實行。莊子試妻的故事,也寫了多天,尚未寫好呢。

李察謹上

10/27/2012

「莊子鼓盤」的故事,是真的嗎?




 

  這個故事和另外的一個「莊子試妻」故事一樣,完全不是真的。「莊子鼓盤」出自漢朝的偽莊子著作「莊子外篇」,而「莊子試妻」出自明朝通俗著作《今古奇觀》,主題是儒家的貞潔觀念。

  本文先說「莊子鼓盤」,至於「莊子試妻」,要留待下次了。「莊子試妻」本來無須詳說,但是,這故事卻很生動地反映了老子學者的想法,他們一直堅持說莊子是老子的學生,借莊子以抬舉老子。從這故事可以看到,中國文化在兩千年來,走了些甚麼路。


  (莊子外篇.至樂)

  、、、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盤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妻子死了,惠子去弔喪。莊子正蹲坐敲著盆子唱歌。惠子說,「你和妻子生活在一起,養育兒女,到此刻人家死了,你不哭也就夠了,又鼓著盆子唱歌,不是太過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樣。在她剛死的時候,我怎能沒有感觸呢?但我想到,她本來就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是沒有生命,連形體也沒有。不僅是沒有形體,連氣也沒有。在不可知的境地裡,變而有了氣,氣變又有了形,形變又有了生命,如今又變為死,像春夏四季運行一樣。此刻她正在巨室裡靜靜安息,我卻在啼啼哭哭,我以為,這才是不明白生命呢。所以,我止住了。」)

 

  關鍵的問題是:
 

  生命是不是真的?
  

  真假莊子的分別,就在於這個問題。真莊子不但認為生命是真的,而且,生命是有意義的,是有用的。生命消失的時候,是應該悲哀的。

  偽莊子故作豁達,其實只是否定生命的意義,以為生命是並不真實的。

  生命真實,生命中的共同奮鬥,同樣真實。不但只生命是真的,感覺同樣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這些,偽莊子全部否定。

  沒有感覺的人,妻死可以不哭。看不見生命的意義,共同生活,共同奮鬥,都只是一片空虛。

   莊子鼓盤的事,肯定不是真的。




 

 

 




(8462「莊子鼓盤」的故事,是真的嗎2012107)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24/2012

莊子怎樣說「井底之蛙」的故事?









  井底之蛙的故事,經歷兩千多年的流傳,已經失去了本來的震撼,變成了譏諷眼光狹小者的故事:一隻眼光狹小的蛙,長期居住在井底,無法了解外面的世界。

 

  而偽莊子解釋這個故事,則是以為:一切只要順乎自然,居住在井底的青蛙,也可以是同樣快樂的。

 

  在古印度,同樣流傳著井底之蛙的故事(Kupa manduka)。但印度哲學的解釋不同。印度人以為,人都是被自己的認識能力限制的,就好像一個井那樣。當人盡量努力,擴充自己的知識,就像是把井擴大了。而一個大些的井,仍是井。青蛙如果跳出去,只會跳進另外的一個井裡去。到了最後,整個的宇宙,也只不過是一口大些的井而已。(參考Devdutt Pattanaik 在The Times of India(Sept 8, 2011) 的文章: 「Frog in the well」)

 

  但莊子的意思,不是這樣。「逍遙遊」的寓意是:如果我們擴闊視野,就會看到宇宙之「大」。而「大」是一種境界。而這一種境界,會引領我們看到宇宙人生的真正意義,使我們「無待」,得到真正自由,充份發揮生命。逍遙遊,就是要往「無窮」中暢快遨遊,以有限的人生,探索於無窮的宇宙。

 

  何謂「大」?生活在微細瑣事中的普通人,是很難明白的。後世的偽莊子無法了解這一個觀點,就索性把意思改了。把「大」的境界,變為「大小對立」的思想。以為就算是大,也沒有甚麼了不起。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好處,云云。

 

  今天,我們以莊子思維的法則,重新檢視厚厚的「莊子外篇」和「莊子雜篇」,就可能發現到,其中大約有十幾段故事或者軼事,是和莊子宗旨相合的。井底之蛙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這十幾段文字,都曾經被漢朝的偽莊學者刪改,添加了庸俗的說教。但這也有好處:故事仍然存在,忽略說教部份,就可能得到莊子的真正意思。

 

  「井底之蛙」的原來故事如下:

  

  在淺井中居住的青蛙,有一天,碰到了東海的巨鱉。青蛙對巨鱉說:「你看我多麼快樂。我的井,外邊有井欄,裡面有磚縫。都是我跳來跳去的好地方。在水中,水只來到我的腮邊和腋下。在泥裡,泥也剛好浸沒我的腳背。無論是井中的紅蟲,螃蟹還是蝌蚪,都沒有我那樣快樂呢。我擁有了這水,我獨占了這井,我多麼快樂。你為甚麼不進來看看呢?」

 

  東海的巨鱉,左腳尚未進入,右腳已經跘住了。只好慢慢的退了出來。解釋海有多麼大:「一千里那樣遠的地方,不會比海更大,一千仞那樣高的山,不會比海更深。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是發大水的,但海水一點都沒有增加。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是旱的,但海崖也是一樣的沒有減少。無論是時間或者空間,都不會增減海水,這才是海水的大快樂呢。」淺井中的青蛙,聽完這番話,就驚惶失色,感到茫然了。

 

  (李察按:「井底之蛙」故事中,是沒有提到「天」的。相信,「坐井觀天」的故事,是民間輾轉傳述多年的再創造。而故事的重點,也只是譏諷青蛙的無知,而不是啟示一個「大」的境界給讀者。)

 

  (「莊子外篇.秋水」文中的「井底之蛙」部份如下)



   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之:「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8461 莊子怎樣說「井底之蛙」的故事20121022)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19/2012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八



 

 

 



                     問題之八:怎樣溝通?

         (莊子怎樣溝通萬物?)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外篇:秋水》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遊覽。莊子說:「鯈魚這樣從容自在,真是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說:「你不是我,又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惠子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而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不是很明顯了嗎?」莊子說:「還是從根本處說吧:你說,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你既然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李察按:古文未必比白話文難解。其實這段古文,是不須要翻譯的。譯出來,也不會更容易些。)

 

 

  如果只從辯論的角度,只研究是誰辯論勝利了,就不會知道,問題的焦點何在。

 

  問題的焦點是溝通。

  

  而溝通可以是直接的。魚兒快樂不快樂,可以直接知道,不需要從外在的資料去尋找訊息。

    

  就是憑這一點,就可能知道:這故事,可能是真的。因為,直接從內在與萬物溝通,是莊子的方法。但也需要說明:莊子是主張平衡內外的,莊子並無否定外在資料。

  

  至於惠子,表面看好像很雄辯,很理智。但實際上,惠子是否定直接溝通,亦即否定內在溝通的。

 

  李察也有類似經驗。有一次,從金魚缸裡撈起了一小袋餵魚的蝌蚪,送到郊外的山澗去野放。那天陽光很好,山澗裡的水很淺,水底有被太陽曬得發黃的青苔。最初還耽心蝌蚪們是否習慣那樣的環境。料不到,一放下去,小蝌蚪們就十分自然的散開了。扭擺尾巴,好像很快樂那樣。

 

  如果你問我,你怎麼知道蝌蚪是快樂的。我會告訴你:我是直接感受的。

 

  以上的描述:太陽、青苔、曬得發黃的老青苔、山澗、淺水、金魚缸、還有人的耽心、人的疑問(是否習慣)、人的參與(從金魚缸帶到野外),等等一串資料,都是外在的。外在資料,未必需要否定,但也未必可以提供真正訊息。而真正訊息是簡單直接的。他們是快樂的,就是快樂的。

 

  至於惠子的方法,卻是隔絕的,未必可以知道魚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或者現代的科學家會捉幾條上來,解剖,觀察魚的腦電波有甚麼變化,從而推斷魚的心理狀態、、、這類外在方法不能否定。但是,如果只用一種方法,就有所欠缺了。













(8460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八20121017)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16/2012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七


 
 
  
    問題之七:何謂「得意忘言」?

                                    (鑽石就是裝鑽石的盒子嗎?)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捕魚的竹籮子,是為了捕魚用的。捕得了魚,竹籮子就不重要了。捕兔的蹄子是捕兔用的。捕得了兔,蹄子就不重要了。意思是用言詞表達的,捕到了意思,言詞就不重要了。甚麼時候,我才找到一個不重視言詞的朋友,跟他說一說呢?)
  
  其實,莊子早己告訴我們,分辨真假莊子的方法了。只是愚蠢的李察不明白,要等到五年之後的今天,才忽然知道了。同時,這也是大大的驚喜。五年來,不知何故,一直不太著力去把已經寫好的「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出版。大約是在潛意識中早已經知道,一定還有其他的真莊子著作的,只是自己尚未發現。此刻,應用「得意忘言」的原理一想,莊子書中的幾乎全部鑽石,都忽然光芒四射,可以找得到了。  
 
  原來,跟本不用理會原著人是不是真或假的莊子。最重要是意義的本身。
 
  就像世間的一切「權威」那樣。「權威」說的,就是對的嗎?得到「諾貝爾獎」的,都是好作品嗎?對於無數根本不看書的人,權威的意見是唯一標準。但對於有心人來說,「權威」是不重要的參考。重要的是真真正正的投入去「看」。鑽石不是在鑽石的盒子裡的。鑽石是在光芒裡的。真莊子,是在意義裡的,不是在封皮上列出的「著作版權人」裡的。
 
  雖然如此,李察也能很自豪地傻人解嘲一番:五前的工作,初步發現了莊子的思維法則。今天,應用這法則,翻閱號稱「偽著」的外篇和雜篇,就看到了精彩內容。例如前文提到的「夔蚿蛇的故事」,和今天「得意忘言」的原理,都極可能就是真莊子的真著作。在垃圾箱裡尋找鑽石,是李察的高尚職務。身為清道夫,每次找到了鑽石,都會自動奉獻出來的。


(8459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七20121016)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12/2012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六







 

  

    問題之六:夔蚿蛇的故事,是莊子原著嗎?
                                     (智慧是怎樣被埋沒的?)
 
                                           夔的讀音: kui   粵音:葵
                                       蚿的讀音: xian   粵音 : 賢

  莊子的著作,在秦始皇的時候,與其他所有的著作一樣,全被焚燒。秦朝滅亡之後,到了漢朝,莊子的著作,只可能被發掘出殘缺的小部份。但奇怪的是:極其完備的一部莊子大書,包括了莊子內篇、莊子外篇、莊子雜篇,竟然在漢朝出版了。竟有如此詳盡周全的出土文物嗎?而且,在文化圈子中也一直流傳著一種傳說,以為是只有莊子內篇才是莊子原著,而莊子外篇和莊子雜篇,則是「偽著」。

  

  在李察著《莊子原著和莊子原理》書中,提出了另外的想法:就是連莊子內篇的七篇文章中,也有一大半是假的。而莊子的原著,被巧妙修改,混進了大量不屬於莊子的其他思想。這是一種儒家的思想統治方式。儒家絕對不希望,春秋戰國期間的百家爭鳴現象,在漢朝重新出現。漢儒提出了兩種政策:第一是暗中修改而不是焚燒,第二是禁止辯論。所以,此後兩千年來,中國人社會中,再無百家爭鳴現象。統治集團會暗中修改,並且用「陰乾」的方法,把異見埋沒。

 

  幸運的是:莊子的思想體系,仍然可能在殘存的幾篇文章中出現。就像考古原理一樣。只要發現了一塊恐龍的牙齒骨,就可能繪出全隻恐龍的形象。優秀的思想體系,是難以完全刪改的。好比藏在爛泥中鈣化凝固了的鑽石,在清除了垃圾之後,有可能重新面世。

 

  以上的線索,導致了《莊子原著與莊子原理》一書的出現。

 

  但一直到了五年之後的今天,才偶然想起 起,到底莊子的原來思想,是不是也可能在「外篇」和「雜篇」中出現?漢儒所佈下的迷霧,說外雜篇不是莊子著作,是否假的?外篇中,有幾個故事是異常精彩的,而這些精彩的故事,都被冠上了負面的無奈主題。如果只看故事而不看評述,就會想到,這樣精彩的故事,不可能是漢朝的儒家創作。

 

  其中一個就是夔蚿蛇的故事。

 

  這故事出現在莊子外篇中的「秋水篇」。而殘存的故事,可能只有一行十八個字:「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

 

  到底莊子有沒有寫下這十八個字?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一種思想確實已經呈現了:夔是一隻腳的,蚿是一百隻腳的,蛇是沒有腳的。夔蚿蛇三個字一擺出來,就有了意思。聰明的人,必定驚覺。

 

  相同原理是《山海經》上的記述。《山海經》上,其實只有「夔一足」三字。但問題已經挑起。真有這樣的動物?連串其他問題,也好像藏在火山口裡的溶岩那樣,等著爆出:到底,造物主創造萬物,目的何在?為甚麼蚿和蛇的區別這樣巨大?必定有人會產生疑惑,亦有人會努力發掘。

 

  但孔子說,是沒有這樣的事的。夔只是樂官,不是單足的怪物。儒家是不鼓勵想像的。

 

  魯迅在兒童時期,曾經非常渴望看到一部名叫「三亨經」的書,他只是聽回來,是有這部書的。晚清時期,中國孩子的書少得可憐。後來,一名家僕為他找來這部書,他才知道,原來「三亨經」只是鄉下人的鄉音,正確說應該是「山海經」。他的歡喜,無法形容。有那樣的渴望,就有這樣的智慧。

 

  只有一隻腳的夔,遇到了有一百隻腳的蚿,會怎樣想?

 

  有寫作經驗的朋友都會知道,其實,故事已經存在,就差寫出來了。因為,大綱和主題,都已呼之欲出。

 

  而這蚿,還遇到了蛇。蛇卻是沒有腳的。蛇又會怎樣想?

 

  其實,深深沈在思考中的,不是蛇和蚿,而是面對大自然奇景的「人」。

 

  為甚麼大自然之中,有這許多嘆為觀止的精彩?

 

  而漢朝皇室所組織的寫作班子,就在此處介入了。相信這一定是一個有組織的龐大寫作班子。不然,作為出土文物的莊子原著,不會忽然膨脹起來,成為一部鉅著。

 

  寫作班子說,那許多不可解的現象,都是「天機」。

 

  而「天機」是不可研究,不必探索,是「不可洩漏」的。所以,無論你有多少隻腳,都只能安心接受命運。

 

  夔蚿蛇所挑起的無限想像,就被封閉了。

 

  夔蚿蛇的故事,會是這一班服從命運的人,所能想像的嗎?

  

  其實結論是非常明顯的。 

   
       (請參看 「莊子寓言」之
      獨腳獸和蜈蚣和蛇和風和眼睛和心的故事










(8457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五20121010)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11/2012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五













問題之五:甚麼動物只有一隻腳

 

 

 

 

  如果以為,這一個問題只是詢問腳的數量,就未必知道,中國文化曾經經歷多少曲折。

 

  問題是網絡思維的一部份。沒有那樣的網絡,就沒有這樣的問題。而一個問題的背後,還會有其他問題:例如,為甚麼動物需要有腳?為甚麼有的動物的腳多些,而有的動物腳少些?甚麼動物只有一隻腳?五隻腳?一百隻腳?生物界的這許多奇妙現象,是怎樣出現的?如果都是造物者創造的,造物者為何要弄這許多不同花樣?一個簡單的宇宙,和一個複雜的宇宙,有甚麼分別?

 

  問題代表的,是追尋和探索。而探索精神,是增長智慧的首要條件。相信,這一個問題,曾經在早期的中國心靈中,反覆尋探過。但是,因為早期的文獻散失或被儒家刪削,今日,只餘下《山海經》中的簡短記載: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神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這樣的故事,固然好像有點無稽,但如果想到,這是中國人探索精神的一部份,也就可以釋然了。

 

  甚麼動物只有一隻腳?《山海經》回答:夔就是只有一隻腳的。

 

  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下」中提到,後來,魯哀公問孔子,是不是有夔一足這回事。孔子隨口就說:那有這回事。夔不是動物,而是堯時的樂官。堯說,只需要有一個樂官就夠了。不用太多。所以,夔一,足矣。大約孔子認為,夔一足是荒謬的,而這只是標點的錯誤,是「夔一,足矣。」而不是「夔一足。」

 

  今日的我們,比對《山海經》和《韓非子》中的記載,就比較清楚了。儒家不重視大自然的研究,究竟動物需要有多少隻腳之類,向來都是不理會的。在儒家典籍中,大自然不受重視,這只是其中一個小例子。  

 

  而更重要的問題不是腳。而是怎樣盡量鼓勵探索精神!















(8457 智慧在那裡 系列之五20121011)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07/2012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四

  

   問題之四:何謂「假的空虛」?









  物質並不是空虛。宇宙萬物也不是空虛。太陽是真的有那一個太陽,而月亮也是真的有那一個月亮。造物主並未欺騙我們,天並未欺騙我們。如果說,儒家思維還有甚麼值得肯定的地方,這就是其中一點。在中國,儒佛相持了一千年。而儒家並未落敗。這是關鍵。

  西方文化是外向的。他們傾向於從物質的外面去觀察,不止是觀察,而是在物質的外面,建立了整個的思維系統。

  而物質研究,是非常有用的。例如,當整個世界還是只能使用陶土的時候,有人發現了青銅。又或者是在人們只能使用火的時候,發現了電。這發明的人,就必定是有所貢獻的。

  甚麼是真的空虛呢?

  如果有人發明了馬桶。從此不用辛辛苦苦的蹲著大便。那是有用的。但如果有人用黃金去製造馬桶,那就是真的空虛。

  因為,黃金馬桶只能給人一種虛假的印象,而不是實際的用處。

  東方文化傾向從內在觀察世界。不只是觀察,而是建立了整個的內在思維系統。

  以為世界就只是內在的這部份才是真實的,外面的一切,都是虛假的。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假的空虛」。

  一個瘋子,拚命尋找一種點石成金的力量。那是真的虛空。因為,財富並不是「點」出來的。而是經過艱苦努力,奮鬥得回來的。

  一位智者,認定所有的黃金都是無用的,否定物質的真實用處,就是假的虛空。而這一位號稱智者的智者,也是一位假的智者。

  連所謂「空虛」,也是有真有假的。

  辨別真假空虛,可以使人正確辨別內外。單一觀察內或外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的新思維,是不會否認內外任何一方面的。



(8456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四 20121007)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06/2012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三





 
 
  

問題之三:智慧是在空虛裡的嗎? 

 

 

 

  泰戈爾「園丁集」中的故事:印度遍地都是小石子。據說,其中有一顆是點金石。有一個瘋子,腰間系著一條鐵鏈,走遍大地找尋點金石。

  有一天,一個村童走上來問:「告訴我,你腰上的那條金鏈是從那裡來的呢?」

  瘋子嚇了一跳-----那條生鏽的鐵鏈子,真的變成黃金了。但他不知道是甚麼時候變的。他狂亂地敲著自己的前額:甚麼時候,呵,甚麼時候他在不知不覺中成功了呢? 

  拾起小石去碰那條鐵鏈子,然後看也不看變化與否,又把石子扔掉,已經成了習慣。

  夕陽西下,天空燦爛如金。

  遠處,是一個氣急敗壞低著頭發瘋似地四處尋找的小小人影......(「問到底」第三三六七個問題:點金石在那裡?)


  錯解空虛,可能就是以印度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始終無法突破的原因。

  何謂「空虛」?

  讓我們細想。






(8455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三 20121005)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0/03/2012

智慧是在書裡的嗎?

 


  問題之二:智慧是在書裡的嗎?


  以下,不是一本很大的書,而只是一篇很短的故事,全文只有二百幾字。




  題目:「姆嗚姆」。


  姆嗚姆是一隻狗的名字。

  姆嗚姆的主人是一個又聾又啞的農奴,而他的主人是個凶暴的貴族寡婦。

  聾啞農奴不能說話,只有一隻狗為伴。他和狗的感情,好得不了。他不能說話,見到狗,只能依依啞啞地叫:「姆嗚姆」、、、。

  有一天,寡婦忽然下令殺死這狗,因為狗吠吵著了她。但沒有人敢下手。僕人們怕聾啞農奴,他是十分健壯的。這個聾啞人,一聲不響,自動用兩塊大磚頭縛著狗的脖子,划艇到河中心,把狗抱起。狗兒完全信任主人,只乖乖地搖著尾,凝視主人。他終於把臉別開,閉住眼睛,放開手。他甚麼也聽不見,姆嗚姆那突然的叫聲和跌下水的聲音,他也聽不到。

  河水依舊靜靜地流著,像甚麼都沒有發生。

  (以上是「問到底」的第一零二零個問題。原作者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




  甚麼是「姆嗚姆」?聾啞人是不能發出聲音的,他竭盡全力,喉嚨裡湧上的,也只有這姆、嗚姆、姆嗚姆的空氣聲。所以,姆嗚姆就是聾啞農奴呼喚愛犬所能發出的唯一聲音。這是俄國發生共產革命之前的情況。屠格涅夫是在獄中寫這故事的。

  這是最上乘的文學作品。篇幅短小,無懈可擊。請文學教授來,三個小時的一節課,未必足夠解釋全部精采之處。

  問題是:這樣短小的一篇文章,其中蘊含甚麼智慧?

  從技巧上說,這小說是靜的。一切都發生在無聲無息之間。寧靜畫面的唯一瑕玭,大約是屠格涅夫早己作了結論,說那寡婦是「凶暴的」。其實,就連這三字也是可以省去的。相信那時,屠格涅夫是在獄中,慘苦的逼害,使他無法擺脫這凶暴的印象。

  問題是,那寡婦能不能夠改變自己的行為?她知道不知道,自己的一條簡單命令,可以演變成為多麼凶暴的情況?她又能夠不能夠為俄國農奴的悲慘生活設想一種改良的方案?

  今天的人,能夠從網絡思維的角度,看得到,其實,就連這一個寡婦,也是完全身不由己的。她未必能夠控制自己,更不可能左右大局。她自己,也只是那靜靜流水的一部份。那寡婦,其實也是同樣可憐的。

  說起來,這寡婦固然不能左右大局,然則,台上的人呢?那些不斷發出宏亮聲音的人們,又能不能?

  那頭會吠的狗,怎樣在水的底下掙扎死去,已經不再有甚麼相干了。

  這小說是靜的。我寫此文的時候,耳機裡正在播放一種非常響亮的音樂。那是華爾弟的安魂曲。是托斯卡尼尼指揮的。樂手們正在傾盡全力,敲擊的,拉弦的,引吭的,似乎都用盡了生命中所有的意志,發出巨音,好像要連聾啞的朋友,也能聽到那樣。

  而屠格涅夫就是要讓你在沒有聲音的地方,聽到聲音。

  有所感覺的朋友,大約,畫面看完之後,就會留在腦中,永遠存在了。此後,在生命的長途中,都會想起來。

  這是甚麼呢?

  這就是智慧。屠格涅夫已經把智慧送出,收到的人,有福了。

  智慧在那裡?

  在偉大作品裡。這是不能否定的其中一個答案。

  偉大作品,也不止是書。是一切曾經努力的前輩心得成果。這些成果,是可供閱讀、欣賞、發掘、探尋的。

  問題只是:偉大作品裡面的智慧,又來自那裡?



  一八三八年五月,屠格涅夫乘船從俄國到德國留學。

  當船快到德國時,船上起火。他當時正在牌桌上和牌友賭得興高采烈。有一位女士,突然發出尖叫。毛骨聳然的叫聲,所有人魂飛魄散。賭客們離開滿是鈔票的桌子,擁向大門。

  屠格涅夫也是眾多落水者之一。他抓住一位水手,央求水手救他,並且應允水手,他的母親會付他一萬盧布作酬。但水手掙脫了他的手。

  屠格涅夫後來得救,另一位朋友卻淹死了。這位朋友把所有的黃金都塞滿衣袋。就是這些重甸甸的金子,使他沈落水底。

  對於生命的領悟,有時只發生在瞬時之間。(「問到底」第二七一九篇)

  或者,就是這領悟,使屠格涅夫以後的生命,充滿了智慧。



      

8454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二 20121001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30/2012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一



   問題之一:智慧是否可以傳承



  為甚麼居魯士無法控制子孫?
      (「問到底」第七四四一條問題)

    居魯士無法控制子孫,但他仍是比秦始皇幸運得多。秦始皇以為可以傳子傳孫,一直傳到秦萬世。但秦始皇只能傳到秦三世。波斯的開國者居魯士比較幸運些,大約傳到五六代之後,就亡國了。

  他的想法,許多歷史學者津津樂道。例如每人每天只許吃「一」頓飯,就是很有名的故事。(他的子孫自有對策:每天真的只開一頓飯,精美食物流水般奉上,全天隨時可以吃。一頓飯,一天都吃不完)另外,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例如,他規定了,行軍期間,只許吃素。後代的子孫,就盡量把行程縮短。旅程一完,就大吃大喝。又例如,他規定了波斯人要乘馬,不許走路。他的用意,是要訓練波斯子孫的馬術。但子孫們卻在馬背舖上厚厚的軟褥,舒服得幾乎可以睡覺。(參考:Harold Lamb: Cyrus the Great, Doubleday & Co., Inc, New York, 1960 引述 Xenophon: Cyropaedia (Loeb Classical Library, 1914)

  許多成功的開國之君,都希望子孫學會控制自己,能夠在艱苦勤儉中守業。但他們永遠想不到,這一件事,比他打江山創業,更加困難。似乎:「牛耕田,馬食谷,父賺錢,子享福。」是更符合客觀規律的。阿爺賺夠了錢,子孫不享福幹甚麼?

  傳統想法,以為這僅僅是「創業」和「守業」的矛盾。又或者以為,這僅僅是「艱苦」和「享受」的矛盾。但問題的實質是:他無法把自己的「智慧」傳留下去。他也不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化為生活習慣,化為法律,化為風俗,傳流下去。  


  如果有人想出了傳播「智慧」的法門,歷史就容易了。但智慧從來都不是直線傳承的。血緣子孫,能夠傳承的只是外在基因。兒子孫子,容貌跟阿爺相似,但思想絕不一樣。聰明如居魯士,如秦始皇,無法解決這大矛盾。


  新的問題:智慧是否真的不可傳承?
  可能答案:這問題,要用「大氣候方程式」回答。

  例如:絕症是否不可醫治?
  可能答案:先治好了環境污染,絕症可以醫治。

  智慧傳承,也要從大氣候研究。
  解決了「傳承」問題,「智慧」就不是問題了。
  智慧是不能以血緣傳承的。智慧只能以思想傳承於一切人,而不是血緣以內的人。
  如果居魯士企圖傳承的是思想,而不是子孫,他會成功。
  如果秦始皇企圖傳承的是思想,而不是子孫,他同樣會成功。
  所謂「大氣候方程式」就是:更新舊的思想網絡,以博愛更換血緣。以愛傳播智慧,而不是以血緣傳播智慧。

8453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一 20120930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7/2012

我怎樣學習愛







  未必都是我自己主動去學的。是大環境迫著來到,看到無數事情,就被迫著去想。也所以,不能否定,個人所遭遇的窮困,其實也是一種恩賜。是賜給個人的嗎?大約是的。但也是賜給這一個時代的。

 

  《我是爸爸》這一本書,今天又再有機會和讀者見面了。是這本書寫成在先的。那時也沒有認真看過莊子,更不知道甚麼文化,甚麼左右腦。但感覺洶湧而來,便隨心順著寫。好像是很容易那樣。為何自己會有這種強烈的感覺,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到了今天才漸漸明白,原來這本書只是下集。其實還有上集的。上集就是《頑童與祖母》,雖然,這本上集,是二十多年之後才寫出。但是,如果沒有了早年的貧困,不只是自己這一代的貧困,而是上一代的貧困,甚至是歷史上的貧困,就沒有後來的感受。

 

  愛是從那裡來的?愛是從奮鬥中來的。但這已經是一種理論上的認知了。從前是不知道的,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又或者,「奮鬥」這字眼是太強烈了些。如果說是「謀生」,又太淡了。「掙扎」?「生活」?也沒有那個意義。

 

  但無論如何,生活的煎熬,沒有受過的人,愛的感覺,奮鬥的感覺,是沒有那樣強烈的。這也是一個難題。怎樣使沒有受過的人,也看到相同的畫面?我的能力有限,盡力去寫,也就是了。







(8452 我怎樣學習愛 20120926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5/2012




智慧與愛,是從何處來的 ?








  第一個問題:智慧與愛,到底是兩件事,還是一件事?地球上昇起的,是兩個太陽,還是一個太陽?
 
  第二個問題:智慧與愛,是天賜的,還是人類自己努力得來的?
 
 
 
 
  先說第二個問題:
 
  如果是天賜的,則問題就容易了。只要努力事奉、崇拜、祭祀、、、,上天就會源源不絕的,把智慧與愛賜下來。人類的難題,都可以輕易解決。
 
  孔子就是以為,知識是生而知之的。而西方宗教,也以為是神先愛了人,人才會相愛的。
 
  但莊子哲學的啟發,完全不同。
 
  在莊子的觀念中,人類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因此可以推想:智慧與愛,就是人類在面對生存的挑戰中產生的。
 
 
 
 
  愛從那裡來?
 
  曾經打仗的士兵,都有鮮明回憶。
 
  在困難的奮鬥中,愛是非常明顯的。戰友之間的情誼,就像鮮血那樣珍貴。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沒有作戰經驗。但二次大戰和抗日戰爭的記憶猶新。面對絕對的患難,人與人之間,會激發愛意。愛的感覺是這樣強烈,甚至戰爭的恐懼,也能驅除。犧牲一己,亦在所不計。「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是中國人留下來的智慧。
 
  所謂「患難」,其實就是挑戰。所謂「真情」,就是在應付挑戰中出現的感情。愛就是這樣出現的。
 
  愛不單止是在戰爭中出現的。
 
  愛出現於一切需要合作奮鬥的地方。嬰孩出世,父母面臨巨大挑戰。使孩子平安成長的壓力,雖然不可能與戰爭相比,但相似。我曾經寫過一書《我是爸爸》,其中感覺,如此得來。
 
  甚麼是愛?愛是一種共同面對挑戰中出現的感情。這感情,可以發生在兩個人,亦可以發生在面對強敵的國家,更可以發生在需要面臨挑戰的地球人類之間。
 
  沒有挑戰,就不需要奮鬥,就沒有愛。所以,愛是從奮鬥中來的。
 
  在艱苦中的家庭,愛的感覺,比富裕家庭強烈。窮人更容易進天堂,是有道理的。因為,富人需要應付的挑戰,常常沒有窮人那樣強烈。
 
  也不要以為,戀愛是無條件的。戀愛,就是挑選一個共同應付生存挑戰的伴侶。愛是存在於奮鬥之中的。
 
  就算是在人和動物之間,也有愛。曾經養過一隻名叫「布朗尼」的狗。這狗陪過我不少日子。那時我在學小提琴,時常發出一種好像殺雞的噪音,全家人見我拿琴出來,都掩耳疾走。只好一個人躲到房間裡練琴。這時,小狗就會在外面抓門了,要進來陪我。後來狗兒死去,我確實非常傷心。所謂「生活」,其實即是生存奮鬥。人和狗在一起,也是共同奮鬥生存。人狗之愛,同樣是在生存壓力中出現的。
 
  人和動物之間的愛,更可能表達愛的本質。拙作《頑童與祖母》中提到,我的祖母所養的一頭牛,終生與她一起流汗耕田。後來牛死了,祖母雖然極端窮困,也不忍心把牛的屍體賣去給人吃。她找到一個地方,把牛埋了。次日才發現,牛的屍體,竟被人挖走了。那一天,也不知道她是怎樣回家的。
 
  愛是甚麼?不是很鮮明了嗎?
 
  愛是在奮鬥中的群體裡產生的。沒有奮鬥,就沒有愛。
 
 
 
 
  另一個大問題是智慧。
 
  如果愛是人類最迫切的,智慧也是一樣。面對無限問題,人類極端需要智慧。愛是一種感情,亦是一種紐鍵。愛能夠把所有人的智慧,溝通起來。
 
  蘇格拉底曾經以為,智慧來源於兩件事,笫一是承認無知,第二是無私。承認無知,就是虛心。虛心是一個大題目,要另外再說。至於無私,意義是和愛相同的。從整體出發,不是從自己或小團體出發,就是無私。
 
 
 
 
  甚麼是智慧?
  
  這是另外一個大題目。目前,也只能有很模糊的答案。而答案儘管模糊,但卻是肯定的: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的知道,智慧是在前面的。在不斷的探索與追求之中,就可能得到智慧。
 
 
 
 
  而另外的一個發現是:智慧和愛,是在一起的。不是有兩個太陽,而是只有一個太陽。智慧和愛,是不可割裂的。金色和紅色,在不遠的前方,就好像晨早朝陽,發出美麗的光,引領我們。
 
  前文說過,路不是目的。這是亞里士多德的啟發。智慧和愛,也只是一條路。本身並不是目的。
 
  到底,人類生存的目的是甚麼?迄今為止,仍是未解之謎。但慶幸的是:

  當我們找到了路,沿著路走去,最終,就可能知道,我們要去的其實是甚麼地方。





(8451 智慧和愛,是從何處來的 20120925
星期二)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4/2012



地球文化,出路何在 ?






最近的心情,相當興奮,又有點沮喪。一方面,是文化的問題,愈來愈清楚。從八種文化傾向之中,大局的形勢,漸漸明朗。這都是要謝謝日本人的。如果釣魚台的問題不是這樣逼近,就看不到日本文化的本質。從日本文化的挑戰,其他文化的各種傾向,也像太陽那樣,從八個方向升起,看得分明。

地平線上,升起了八個不同顏色的太陽。智慧的金太陽,愛心的紅太陽、還有各自代表「信」、「錢」、「空」、「乖」、「恨」、「狠」的其他雜色太陽。

今後的文化路向,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已經出來了,像兩個太陽那樣出來了。

智慧和愛,就是文化的出路。地球上的任何一種文化,無論他們是印度文化,巴西文化,非洲文化,如果走上了這一條路,地球就是有希望的。這當中,似乎最有希望的是中國文化。

問題是:為甚麼這許多年來,智慧和愛的傾向,卻總是沒有成為地球文化的主要傾向。

金錢文化的障礙,是最主要的障礙。金錢文化所代表的物慾和性慾,使得地球文化往下走,無法自我提昇。但這亦是一種好事。這使人看得到:誰能擺脫物慾和性慾的誘惑,誰就獲得智慧與愛。

其他文化傾向的影響,也是同樣嚴重的。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信代愛的傾向。這種傾向,使愛的文化變成虛空。而以科技取代智慧的另一傾向,則使地球人在愈來愈鑽尖的科技之前,喪失智慧。

「以信代愛」、「以技代智」,是兩種極端危險的文化陷阱,而這陷阱,比金錢文化的誘惑,更加危險。因為,慾望的誘惑,是可知的,是可見的。但這兩種隱藏的威脅,則是看不見的。(此處所謂的「以信代愛」,有特定內容。基督文化以外的朋友,可能從未聽過。請參閱:「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20120908」)

其他的文化傾向,包括了儒家的乖,納粹的恨,日本的狠,也使智慧削弱,愛心消失。

至於佛家空的文化,對比之下,是遠遠高尚得多。但空虛的東方哲學以內在傾向為主導,無法準確觀察世界,也不能以智慧帶動科技、推動生產。慈悲情懷,就如同愛一樣。但如果只看內不看外,也是不能真正落實,解決地球難題的。佛教在中國發展了千年,但始終不敵儒道合流的封建體制,相信也是這個原因。

地平線上,昇起了兩個太陽,使人興奮。看見了陷阱和岐路,則使人警惕。但要真正走上智慧和愛的大路,也不是隨口說說,便能達到。

智慧是從那裡來的?愛又是從那裡來的?問題未有真正解決,使人沮喪的形勢,正在不斷加強。如果地球人在這一回合的大轉折中無法走上正路,仍是依著美國帶動的向下潮流滑落,要再等下一回合,可能又是悲慘的另外一個千年了。







(8450 地球文化,出路何在 20120924
星期一)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2/2012



* 愛的本質有三

一 是一種情 passion
二 是一種鍵 bonding
三 愛使人以天下一體的觀念思考

9/17/2012




愛的本質是甚麼?







  「愛」是二十一世紀的泛濫字眼。
 
  用得太多,「愛」已經成為一個視而不見的虛字。眼睛看見字,但字背後的意義,卻無從捉摸。
  
  「愛」其實是比所有其他問題都重要的大問題。比絕大多數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民主問題、民生問題,都更重要。在世界上所有的議會、國會、人民代表大會裡,「愛」本應是最首要的第一議題。
 
  因為,「愛」可能解決地球問題,並且帶來所有人的繁榮富裕。(這句話,經濟學家或者以為是笑話。但如果他們知道了愛和智慧的關係,就不會笑。)
 
  「愛」是不受重視的。
  
  最主要的誤解是以為:愛只是一種無關痛癢的感情。而感情,在金錢至上的文化中,是需要盡量忽略的。
 
  而可憐的美國人不會知道,忽略了愛,錢也是不能穩固的。經濟危機是很快出現的。因為,愛才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元素。
 
  忽略了愛,不是一時的疏忽,而是文化路向走向物質主義,是走錯路的必然後果。

  甚麼是愛?愛的本質是甚麼?
 
  愛的本質,是要撇開愛的感情元素,才可能看見的。單一研究感情,不可能了解愛。
 
  無數藝術家,都曾經以愛的感情元素為主題創作。愛情的一切角度,都有人寫過。但愛在感情之外的功能,卻探討不多。
 
  愛有甚麼本質上的功能?
 
  第一:愛是有黏附性質的一種元素,愛是一種黏貼膠。但這是不重要的。
 
  第二:愛能使無關係的生命,互相黏連,走到一起。愛是家庭和民族的聚合因素,有愛才有家,有愛才有國。但這同樣是不重要的。愛家還是愛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第三點:愛能使個別思維,化為整體智慧。愛是智慧的催生者。
  
  人的思維,通常不能離開個體。最多是以家庭、或民族為思考的單位。所以,智慧無端受到劃分,不能超越層次,不能穿透洞察。小單位的智慧,只能是小智慧。
 
  小智慧對於不同思維網絡,通常都是厭惡拒絕。孔子所攻擊的「異端」,或猶太人所防範的「異教徒」,或今天的政治黨派,不但只是劃分人類,更是思維領域的自我限制。提防都來不及,怎會了解?或明或暗的種種手段,都是為了提防思想滲透。思想網絡都被全方位封鎖了,互相了解是不可能的。需要留意的是:所謂「互相了解」,不是兩個敵對政治力量的互相了解,而是兩種文化的溝通。
 
  文化溝通失效,大智慧因此不可能出現。
 
  愛在本質上的功能,不但只是使不同境界的生命黏連,更可以使不同的思維網絡溝通。網絡溝通暢順,眼界就大了,不會看不開。
 
  愛的溝通能力,才是愛的本質。愛可以使智慧相通,使人類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愛是萬物一體的根本感覺。這種感覺,會使智慧衝破網絡的限制,使人類以整體的力量,面對未來的挑戰。愛不只是一種無足輕重的兒女私情,愛是智慧的基礎,是極端重要的。美國人就是因為在《獨立宣言》中忽略了愛,才造成今日的困難。 
 
  以上說了這許多,其實只是一句話。但這句話,卻是更加使人困惑的:
 
  愛敵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有趣嗎?荒謬嗎?)





(8449 愛的本質是甚麼 20120917
星期一)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13/2012




有了愛又怎樣?







  在沒有愛的時代,生命是一種走向孤獨的旅程。

  年幼的生命,熱鬧而興奮。每一個嬰孩,都是溫暖的。但寂寞總會在無聲無息中,把人一點一點地徹底孤立。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雖然這是真相,但卻沒有一本小學課本,會把真相披露給小朋友。或者是不忍心,又或者是不敢。生命是甚麼?小時候沒有人告訴你。到你真正了解,你就再沒有精力應付了。
 
  如果有了愛,世界立刻不同。世界上,再沒有孤單的男人和女人,更沒有淒苦的老人和病人。人們都以愛結為整體,再不分你我。生命的色彩,完全變了。從灰色,走向艷麗的七彩。
 
  但,以上只是一種表面的,外在的描述。
 
  為甚麼需要愛?
 
  愛的本質何在?
 
  就只是為了一種溫馨的感覺?當然不是的。莊子從沒有提到愛。但莊子卻告訴了我們,甚麼是愛。
 
  生命是一體的。而愛就是我們運用整體的力量,去應付挑戰。
 
  沒有愛的思維,都是個體思維。思維是獨立的,孤立的。就像看他人文章一樣。總是以為,對立的思想家,是別有用心的。是要抗拒提防,而不是要親近的。
 
  一定要等到愛的感覺出現了,思維才是整體的思維。就像把全世界所有的電腦晶片,都聯結起來。巨大的超級思維,就會出現。
 
  生命再不是走向孤絕的旅程,而是走向聚合的旅程。有愛的生命,是各各向外開放的花,更是紛紛聚合的果。
 
  生命的智慧,因愛而聚合。生命的力量,因愛而增強。大智慧是在大愛之中,才能出現的。
 
  我們都應該為了愛而奮鬥。就趁青春,為了這一項重要而偉大的事業,努力前進。
 







(8448 有了愛又怎樣 20120913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12/2012




為甚麼愛是這樣困難?







  孫中山致力革命四十年,到了今天,他所提倡的博愛,仍是虛的,未曾落地的。
 
  耶穌提倡愛,今天已經過去兩千年,愛的文化傾向,同樣是沒有落地。地球上八種文化傾向,有七種都已經落地。智的希臘文化,信的伊斯蘭文化,錢的美國和猶太文化,空的佛教文化,乖的儒家文化,恨的納粹文化,狠的日本文化:一共是七種,都曾經實行。
 
  但是,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愛的傾向為主要傾向的。愛的文化,尚未出現。
 
  傳授知識很容易。花以時日,要多少工程師,就有多少工程師。但啟發智慧,卻並不容易。傳授愛,更加不容易。
 
  無數的父母慨嘆:無法教導孩子以愛。
 
  到底,愛的感覺,是怎樣出現的?為甚麼不能直接訓示學生:你要愛人,學生就能學會愛人?
 
  為甚麼人類努力兩千年,仍未成功?
 
  似乎是很簡單的道理:喪失智慧,以信代愛,過份重視金錢,提倡仇恨,都能使愛消失。
 
  但問題是:把這四種負面因素,減到最少,愛仍是不一定會出現的。許多人都是見到棺材不會流淚的。災難能夠迫出愛的感覺。但地球上出現了這樣多的災難,愛的文化,卻尚未成立。災難過去,人們又開始爭奪金錢和享受了。
 
  愛的內涵是複雜的,其中仍有相當的元素,科學無法解釋。例如,愛和性的關係,是非常不清晰的。性來的時候,愛好像會出現。但性去的一刻,愛也似乎會消失。在家庭關係(即是性關係)之外的愛,又是甚麼?
 
  其實,是沒有「性關係之外」這一回事的。所有的人,都有基因上的關係,其實是都有性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肉體和靈魂,都是相通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也。這是真的。
 
  但是,就算科學能夠解釋了所有的道理,仍然是只能提供一點愛的知識,而不能提供愛的智慧。
 
  愛的智慧,是甚麼?
 
  愛的智慧,就是智慧。
 
  而這是需要從文化整體著眼的。到有一天,我們都能回答遠古希臘人所提出的問題,愛的智慧,就會出現。
 
  例如:人這樣這樣不斷努力,為何收穫卻是空虛?像薛西弗斯那樣流血流汗,推著巨石上山,石頭卻會轟的一下,重新滾回起點?我們如果都能像薛西弗斯那樣,默默走回起點,重新再來,又會有甚麼意義?

  對於這一條問題:「你有甚麼?」我們如何回答?
 
  到底生命的意義是甚麼?這不是普通問題,而是文化問題。到整個文化的答案確立了,小孩子也知道了,一切人都知道了,愛的文化,就會從智慧之中出現。
 
  簡單的答案或者是:「呀,我們可以設立一個愛的教育課程,只要每周一小時就夠!」
 
  當然問題是不會這樣簡單的。連老師也不知道的問題,如何教給下一代?古希臘人的問題,需要一個整體的文化答案。有一天,當中國文化真的能夠結合了西方文化,智慧出現,愛的覺悟,就會成立。
 
  而一切的覺悟,仍是要從自己開始的。
 
  當文化建設的感覺異常迫切,或者,目標就會接近一些。
 
 
 
 
 
* 附錄: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8447 為甚麼愛是這樣困難 201209012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9/2012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文化的第一種傾向是智慧傾向。這曾經是古 希臘文化的主要傾向。但此後,這種傾向就漸漸削弱和消失了。今日的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智慧為主要傾向的。 
  
  至於第二種愛的傾向,情況比智慧傾向更加困難。地球上,很多人身體力行提倡愛。但愛的文化傾向,卻尚未形成。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愛為主體的。
 
  愛是基督精神的主體。但自從耶穌離開世界之後,人們就漸漸的,以信取代了愛。
 
  保祿(或譯作保羅)曾經痛切指出這一點。他認為,愛是比信重要的。耶穌在世的時候,多次提到相同的觀點。他說,他喜歡慈愛多於祭獻。但今日,絕大部份的各種教會,禮儀主體都是祭獻,而非慈愛。無數宗教人仕,身體力行,以愛為主導,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都是偉大的,就像德蘭修女那樣偉大。但是,整個的信仰架構,卻是以信為主。愛的文化傾向,尚未形成。崇拜和彌撒的重心是信,不是愛。信和愛本來不是矛盾,也不是相反的。但沒有愛的信,卻只能是空的信。愛只能在小部份人的心裡發酵,尚未流佈天下。
 
  在地球上,信的文化傾向,隨處都是。伊斯蘭的信,和基督教與及天主教的信,性質是相同的。只不過伊斯蘭教走得更遠一些而己。伊斯蘭教的文化,並不是東方文化,而是同樣屬於傳統的、基督之前的西方文化。
 
  西方的舊信仰以為,只要保持和神的親近,就是一切。他們以為,真理都已經寫好了在經書裡。只要打開經書,就能夠得到真理。所以,他們不會另外尋找真理,亦不重視智慧。他們用主要的精力去拜祭、祈求、事奉。但是,對人卻是冷的,臉上的笑容,也常常是假的。法利塞人,充塞天下。
 
  愛的文化無法建立,與地球上的物質主義傾向有關。人們傾向從外在觀察世界,無法從內在與人溝通。但是,物質的影響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以信取代愛,才是地球文化的重大逆流。這種逆流,是違背基督的。這一種逆流,不但使人們彼此漠視,更使人漠視智慧和真理的探尋。也是因為這種逆流,才使無神論肆虐,使心靈迷失。
 
  許多人在星期天,喜歡到教堂裡禮拜。本來,那是人與人親近的好機會,是學習愛的好時光。但是,當愛被信取代之後,陌生人就永遠都是陌生人。祭獻完畢,就好像戲院散場。離散的人,各奔東西。聚會是偶然的,冷漠才是永恆的。基督說,他喜歡慈愛多於祭獻,但人的祭獻卻遠多於慈愛。
 
  愛的文化無法形成,第一方面是信的問題,第二方面才是錢的問題。虔信的人,忽略了愛。物質的人,取消了愛。世界就是如此兩極分開,也兩極結合了:虔信的人不能擺脫物質,物質跟信仰結合,愛就更少了。
 
  問題是為甚麼。
  
  為甚麼愛是如此困難的一回事。為甚麼父母和教師要教會孩子去愛,是這樣的難。為甚麼渴望愛的人,得到的卻是失望。當然是有原因的。但此文或已太長,要再講,也不是三言兩語,甚至不是一本書所能說得完。
 
  但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略略說明一點:愛的缺乏,也和恨的過份情緒相關。
 
  以下是聖經中的一段文字,有不同的解釋。也不容易在表面上明白:
 
Then he added, “Now go and learn the meaning of this scripture: ’I want you to show mercy, not offer sacrifices.’ For I have come to call not those who think they are righteous, but those who know they are sinners.” __ Matthew 9:13, New Living Translation (2007)
 
  恨的文化,納粹主義只是其中一方面。也不要以為,納粹已經消失。恨的文化,就在我們的身旁。恨的變形,就是鬥爭。人們常常自以為正義,勇於批判,高呼口號,打倒他人。但常常忘記了,自己也是罪人。
 
  「罪」的觀念,不容易解釋,也未必人人認同。要在人性中發現魔性,特別是在自己的內裡發現負面元素,是不容易的。但是,恨的現象,卻曾經導致世界大戰,和中國的文化革命。千千萬萬的人,曾經慘受極大痛苦。自以為正義的人,總以為自己一定是對的。他們揮舞各種旗幟,在陽光之下,興奮地攻擊敵對者,不容納相反意見。「攻乎異端」,原來也是孔子主張的,有儒家影子的,不單純是西方的。到底,魔鬼是從那裡來的?大約是從發洩中出來的,是從「恨」之中發出來的。
 
  愛的文化無法在人類社會確立,初步看,最少是有三個原因。文化在三方面傾側了,就無法在愛的方面發揮。信的文化,錢的文化,恨的文化,未必全是負面的。但傾側過度,愛是站不起來的。
 
  至於從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去分析愛,也是另一重大範疇。人總是不容易看見他人,只看見自己。無法寬恕他人,也不容易愛他人。所謂「看」,只是用眼睛去看表面,無法用心去量度。Seeing is not perceiving。人是要非常非常自覺,才可能明白莊子的觀念:天地萬物,原來都是自己的一部份。人和我,都是同一的。要真正明白了,才可能知道愛是甚麼。






* 參考以下聖經章節:
Hosea 6:6
Matthew 9:13
Matthew 12:7
Mark 12:33

* 附錄: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8446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20120909
星期日)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讀者來信

請剔以下

http://leec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9/07/2012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探索文化的各種傾向,使我們更加明白文化的本質。更使我們清楚,到底要走甚麼路,往何處去。如果未來有甚麼重大挑戰,例如環境不斷惡化的挑戰,人口不斷老化的挑戰,經濟不斷崩潰的挑戰,貧窮,戰爭,天災,都能應付。
 
  又或者,文化是不止八種傾向的。還有的隱藏的、未知的傾向。所以,開放的胸襟是很重要的。新的探索,會使我們的路向更加堅定。
 
  第一種傾向,就是一種隱藏的傾向,已經被人忘記了的傾向:古希臘的智慧傾向。
 
  今時今日,最不吃香的大學課程是哲學。大學要招幾個哲學班的學生,難之又難。因為,時代已經變化,智慧甚麼的,完全不實用。學生畢業,一定失業。因為,這來自一種誤會。社會以為,只有科技才是吃香的,科技才是賺錢的。雖然,這一種觀點,已經稍為過時。今日的人以為,只有財技才是真正吃香,真正賺錢的。略為聰敏的學生,都鑽門鑽路的去讀財經。連科技也都淪為次要。

  就是這種見解,造成從俄國到日本到印度到中國甚至巴西、中南美,以至亞洲和非洲諸國,都無法真正掌握西方科技。因為,科技的基礎是智慧,是尋求真理的求知精神,沒有了智慧,科技就是沒有根幹的枝葉。就像插花那樣,只能夠聊插一時,光輝一陣而已。借來的科技,遠道聘來的工程師,只能使經濟市場,短暫風光。這是一種很粗淺的道理,但是,要扳轉人們的想法,卻不容易。

   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日本人的「和魂洋技」,已經成為一種頑固的思想網絡。必須衝破出來,另類思考,才會走回正路的。而且,其他諸種的文化傾向,包括了儒家乖的傾向,日本狠的傾向,納粹恨的傾向,甚至美國錢的傾向,伊斯蘭信的傾向,都是和真理的探索相突的。諸如此類的傾向強烈,智慧就不重要。
 
  甚麼是智慧?這一個問題,今日已經再不容易引動興趣。但也必定會有求知慾旺盛的人,會不斷的追問下去。因為追求真理的心,是人性中本來有的。
 
  文化的第二、三種(愛和信)傾向,比第一種智慧傾向,更難了解。智慧傾向,大學裡還有一科哲學可能探尋部份消息。但是,愛是甚麼?為甚麼要愛?卻是費盡唇舌,不容易解釋。高等院校裡,也沒有愛的研究所,或者愛的學系,專門研究。
  
  或者,需要揭開愛的覆蓋物,才能夠逐步了解。而且,這些覆蓋物,有的時候是必要的,是容許的。愛的覆蓋物有三。第一是信,第二是利,第三是性。(未完)


(8445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20120906
星期四)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4/2012




所有的問題,歸結點都在那裡?







  這問題思索多年。最近日本的釣島事件,從側面來了衝擊。
 
  到底,日本文化的根本問題是在那裡呢?想到了一個「狠」字。日本文化,和遠古的斯巴達文化相似,是斯巴達文化的改良版。
 
  何謂「斯巴達文化」?有很多有趣故事。他們強調尚武精神,重視體能,不重視智能。常常要求青年男子和女子當眾裸體跳舞。因為,裸體才能暴露身體的弱點,使他們知所改進。所以斯巴達人雖然不介意腦袋空白,但身裁都極好。為了增加子矞,反對男女不婚。把幾對不肯結婚的裸體男女關進完全黑暗的房間裡,明天,他們就會各自找到結婚對象了。這些小故事,都有大道理在背後,要另外再說。
 
  看斯巴達,就會明白日本。日本人的「狠」, 反映了文化的本質。
 
  從本質看,儒家的「乖」,也明白了。希臘的「智」,也呈現了。而最困難的問題,包括了伊斯蘭文化的「信」和基督文化的「愛」,也同時浮上。幾乎是所有的不明朗,都忽然消散。這些大問題,雖然目前是只能點到即止,但仍可以詳說。
 
  必須弄清楚的是兩大問題。一個是「智慧」和「科技」問題,另一個是「信」和「愛」的問題。
 
  智慧和科技問題,影響幾個大國,包括俄國、日本、印度無法走上西方道路。而「信」和「愛」表面是老土的宗教術語,但內面另有內容,影響今日大局。伊斯蘭文化的根本問題,美國文化和猶太文化的根本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窗口。
 
  俄國、日本、印度,甚至中國,如果只識學習西方科技,不知道問題的本質,就是永遠上不去的。
 
  問題的本質,第一個側面就是:他們無法分辨「智慧」和「科技」之不同。
 
  從古希臘來的西方文化,重點是「智慧」,而不是「科技」。
 
  俄國彼得大帝的故事,西方津津樂道。他為了學習西方文化,不惜化身為平民,潛進荷蘭船廠去,甘願當一名船廠小工。一幹就是半年多。可惜他的身體甚高,有六呎七吋。荷蘭人一早就知道了他是高個子的俄國皇帝。後來新船舉行下水禮,荷蘭人在儀式中,把新船當眾呈送給他。使他一下子感動非常,熱烈擁抱荷蘭官員。
 
  今日的大陸遊客,來到香港是購買奢侈品,連奧運的金牌選手也不例外。但彼得大帝去到歐洲,卻是甚麼都買,連棺材也要買幾口回去。他覺得歐洲人的棺材,特別有文化。他參觀歐洲的議會,深刻震動,但無法把議會買回去,就買了議員身上的黑色禮服回去。當然他是要學習,而不是享受那些棺材和禮服的。
  
  但問題是,為甚麼俄國人永遠無法學會西方文化?日本人和印度人的問題,其實也是相同的。
  
  因為,他們學的是西方文化的末節,而放棄了西方文化的本質。
 
  科技只是末節,智慧才是本質。
 
  西方文化不等於美國文化。彼得大帝微服去歐洲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美國。
 
  西方文化,基本上的大模型,來自希臘文化。而希臘文化的主要重點,是智慧。希臘文化,是「智」的文化。
 
  甚麼是「智慧」?曾經以為,智慧就是操縱知識的能力。大約這是不錯的。但智慧也是一種探索。希臘人對宇宙萬物的探索精神,其他文化,是遠遠未及的。智慧的問題,似乎抽象,但卻是所有一切的支柱。而這一點,像俄國皇帝那樣,潛浸進去,是無法了解的。
 
  必須同時也抽離出來,從高層次的高角度,才會明白。所以,我們把文化的不同支柱,化為八個字,問題就相對的清楚了。
 
  最後,還要畫蛇添足說明一下:所有的問題,歸結點並不止於智慧。智慧只是八份之一,其他問題,尚要另行交待呢。



(8444 所有的問題,歸結點都在那裡 20120904 星期二)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1/2012




「江戶小工訪妓事件」有何文化意義 ?







  本文討論的,是文化的「路」問題。
 
  這一故事,傳出來的人是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他用這故事,說明堅毅精神的重要。
 
  這故事,我也曾在不同的場合一再覆述。但亦是要到了多年後的今天,才明白其中的文化意義。那是遠遠比一種單純的「堅毅」精神,更加重要的。因為,這故事亦能啟發我們去比對不同的文化,例如希臘文化,基督文化,甚至伊斯蘭文化之間的不同。
 
  故事說,從前的江戶城,有一個染廠小工,偶然有機會看到一位當時的名妓,驚為天人。回到染廠跟同伴說起,同伴對他說,不如息了這心吧。因為,光顧這名妓一次,需要三十金,大約是小工兩年的工資了。小工不為所動,就從這一刻開始儲錢。兩年之後,果然儲滿了三十金,就去藝妓館裡,尋著了那位藝妓。
 
  藝妓亦盡了一己之所能,去招呼他。次晨,當他離開的時候,藝妓送到大門,如常地對他說:「請再光臨。」但小工說,再來要等兩年了。藝妓不明所以,問他,為甚麼這樣說。小工於是坦白告訴藝妓,自己是儲了兩年錢,才能夠來的。藝妓聽了十分感動,思量了一會,就對小工說:「不用等兩年了,我嫁給你吧。」
 
  兩人婚後,小工非常努力工作。後來,果然成為江戶城的染廠大老闆。
 
  這故事,有甚麼教訓?
 
  松下幸之助說,不論所做的是甚麼事,只要盡力做去,就一定成功(大意)。
 
  而事情亦真的好像是這樣。儲款兩年,其實極不容易。而這位小工,一心只追求一個簡單目的,他已經盡了全能。而藝妓就是單憑這一點堅毅的精神,就知道了小工是有前途的。藝妓能夠在一瞬時間抉擇,並不是藝妓特別聰明,而是她依據了日本文化的核心價值。
 
  這一件小事,充其量是有點激勵人心的力量,有甚麼意義?
 
  從文化的角度看,深度和觀點都會不同。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例如美國文化是有錢而無愛。儒家文化是只要乖不要智,而佛教文化則追求空虛,鄙視金錢。
 
  特別值得重視是希臘人的「智」。
 
  智是跟科學不同的兩回事。世界上許多其他文化想學西方,都以為西方文化就是科技。那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西方文化來自希臘,而希臘文化的重點是智慧。智慧是跟科技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但這問題,並非本文重點,容後再論。
 
  本文重點,是江戶小工的故事。而這被人高度評價的故事,與日前所述,女大學生洗完廁所要喝一口廁水的故事,有相同的文化意義。
 
  文化的平衡,是不容易的。
 
  當一種文化元素被過度肯定,其他元素,就會被忽略。
 
  太看重外在的物質(例如錢)就不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愛。而太重視追求心靈價值(例如空),就不會留意到外在的物質。儒家文化重視服從(例如乖),就不會重視智,不會像希臘文化那樣,對宇宙萬物全面探索。
 
  或者有人駁斥:儒家文化不是提倡智仁勇嗎?但研究文化,是不能從字眼看的。日本文化也好,印度文化也好,提倡智慧的字眼,也必定不少。但他們的文化,確實是沒有走上這一條路。文化要看他們走甚麼路,而不是看他們說甚麼話。
 
  日本文化的武士道精神,大約可以化為一個狠字。狠,或者一種斯巴達式的勇武觀念,是不包含智慧,亦不包含愛之類情操的。而這種勇武觀念,重視的是堅持。堅持一貫的信念,就不會動搖。儲款兩年,目標就是訪問妓女一次。但日本文化就是不理他所做的是甚麼。日本文化只重視堅持。
 
  堅持之心過度熾熱,就不能想像,堅持也會錯。所以,日本右翼堅持二次大戰沒有做錯,也是這種文化的反映。
 
  以上的八種文化元素,並不等於就是該文化的全部,而只是一個傾側的重點。而這種傾側,是互相重疊,或者互相忽略的。中國人講究的是「有容乃大」。未來的中國文化,或者是普世的文化,必定會盡採各種文化的長處,而不是只搞一點日式的「和魂洋技」,或者是滿清末年的「中體西用」。
 
  此外,尚要說明一點:文化元素,是跟文化的目的不同的。
 
  文化好比一條路。而路並不是目的。

  長遠目的,是不容易看到的。相反是短期目的,較為容易。
 
  例如,猶太人要逃出埃及,就是一個短期目的。而中國人八年抗戰,也是一個短期目的。至於出埃及之後怎辦? 抗戰勝利之後怎辦?就要思考,自己的長遠目的是甚麼了。而這一點,亦是宇宙主宰對於人類的最高要求,就看人能否真正知道,生命的根本目的是甚麼。
 
  文化元素,未必就是生命的根本目的。甚至是愛,也只是一種生活上的行為風格,愛本身,未必是目的。這是從亞里士多德處得來的啟發。但這又是一個極大的,而且是極重要的題目,要另外詳細探討了。





(8443 「江戶小工訪妓事件」有何文化意義 20120901 星期六)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8/30/2012




那一個日本人懷疑日本文化?






  「懷疑自己」,和「懷疑自己的文化」,是很容易分不清楚的。有時,當這種懷疑是這樣的深厚,失去一切的信念,不知所措,就失去生存的意志了。
 
  其中一個懷疑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他是一九六八年得獎的。
 
  他在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讀書。因為對英文不感興趣,第二年便轉讀國語系。他的畢業論文「日本小說史論」,僅得二三十頁,與其他同學上千頁以上的論文相比,分量懸殊。在日本寫學術論文,所要求的嚴謹程度,外國人大約很難想像。教授們商議,本來不打算給他畢業,只是考慮到,其時他已經在文壇上稍有成就,他的小說「招魂祭一景」受到當時的名家好評,他的名字,亦己編入「文藝年鑑」之中,而他也確實在文學上十分努力,才讓他勉強畢業了。
 
  畢業後,他也沒有接受任職,只專心從事艱苦的文學創作。二十六歲發表「依豆舞孃」,六十九歲,以「雪國」,「古都」,「千羽鶴」三部作品獲諾貝爾獎。
 
  讀過以上作品,都可能感受他所表達的那種深深的日本風格之美。
 
  記憶中,當他寫「依豆舞孃」時,描寫日本美女在溫泉中浸浴,但其中有一個醜的片段。美女的哥哥當時也在同時浸浴,但是,他的腳上卻有一個大瘡。他在溫泉中,撕下那瘡的膏布,掉了出來。這噁心的情節,還算是美麼?川端康成懷疑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把這一節也寫出來?後來,他終於刪去了這一節,讓「依豆舞孃」以純美的一面出現。
 
  以上這一點,我此刻也只能憑記憶寫出。情節或有出入,多年前看過的資料,出處也未必找得到了。但就算這故事是虛構的,也仍有討論價值:「美」也只是文化的其中一個側面。文化的整個架構,特別是日本文化的整體面貌,要從另外的地方去看。到底,日本文化是「狠」,還是「美」?還是其他?
 
  後來,川端康成自殺,並沒有向世人交待任何原因。有一天,他忽然口含煤氣管死了。
 
  而這樣的死,跟另外的一位自殺者三島由紀夫,完全不同。三島是公開切腹而死的。口含煤氣?太溫和了,似乎是不屬於日本文化的。
 
  二次大戰日本投降之後,川端康成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空襲時到處巡查的我,佇立在寒夜的道路上,感到自我的哀愁與日本的哀愁融匯化一。古老的日本傳統在我心中匯流,我流出了必須活下去的感動的淚、、、我覺得要為日本傳統的美而活下去。」
 
  而他終於不再活下去了。是否日本的傳統,令他失望?
 
  日本戰敗後,他曾經往聽戰犯受審。他看見在東京法庭審判席的背後,並列著十一個國家的國旗。而日本人向來是只有太陽旗的。他說:

  「是這些過去的當權者,把我們的過去放在被告席上。我看到他們的被審,就對國家、對歷史產生了懷疑、、、」
 
  「懷疑」本來是思維的一種重要轉折境界。有所懷疑,才有所前進。
 
  「紅樓夢」的隱名作者,就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懷疑,才寫出了鉅著。川端康成的懷疑,其實可以是更從另一角度開展下去的。他完全有條件,從更深刻的角度,看到日本人曾經走過甚麼路,以後,又有甚麼路可以走。
 
  但是,日本文化的悲劇性質使他無法擺脫。他終於也是自殺而死了。
 
  今後,誰可以為日本文化尋求新路?





(8442 那一個日本人懷疑日本文化 20120830
星期四)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8/29/2012




誰會被「文化」二字嚇走?








  希望未來世界的人,不再以為「文化」抽象,更不會被抽象的詞句趕走。網頁也和電視一樣。讀者看到「文化」二字,立即轉台。
 
  當然也有人不轉台的。否則,世界就真是沒有希望了。
 
  許多文化,都可以用一個字詞去概括。
 
  例如,日本文化,就是「堅持」的文化。所謂「堅持」,當然有特定內容:切腹文化,其實是更貼切的。文化好像火車頭。當「堅持」被無限擴大,其他內容,就被放到車尾。例如,「真理」,「愛」,「智慧」,都不會比「堅持」重要。而一種放棄了「真理」的文化,後果是可以預料的。
 
  又例如希臘文化,是「智」的文化。古代希臘的哲學家,自命為「愛智者」。他們以為智慧的追求,是生命的唯一目標。據Will Durant 指出,今日西方的一切,都從希臘來。包括了:學校,體育館,算學,幾何學,歷史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解剖學,衛生學,治療法,美容術,詩,音樂,悲劇,喜劇,哲學,神學,不可知論,懷疑論,禁慾主義,享樂主義,倫理學,政治學,理想主義,博愛主義,犬儒哲學,專制政治,財閥政治,民主政治,-----全都是希臘名詞。這些,都是追求智慧的成果。西方文化的整個格局,幾乎都被希臘人決定了。
 
  「智」,有何欠缺?欠缺的是「愛」。所以,才有後來的基督文化出現。
 
  基督文化,是「愛」的文化。耶穌的教義,核心基礎是愛,而不是信。羅馬文化是第一個基督文化。雖然,羅馬文化,常常都在「愛」和「智」兩者之間掙扎。而掙扎的結果,是「金錢」勝利了。
 
  美國文化,是物質文化。而物質文化也就即是金錢文化了。美國文化雖然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但是,智心相當淡薄,愛心非常稀少,強烈出現的是金錢心態。
 
  在探討中國文化之前,要先說儒家文化。儒家精神,可以用一個字去概括:就是「乖」字。乖乖的做人,低著頭去做人,服從權威。儒家文化比日本文化低調一萬倍,但日本文化,仍是屬於儒家文化。雖然,日本文化已經變種。
 
  問題是今日的「中國文化」,到底是甚麼文化?
  
  中國文化,雖然有很多奇怪現象,但目前仍未定型,正在痛苦摸索之中。亦可以說,中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問題只是,摸索期要等到甚麼時候,才會摸得到。而最大的危機是:中國文化被美國文化影響,走上了金錢至上的美國之路而不自覺。所謂「民主」,不過是煙幕而已。








(8441 誰會被「文化」二字嚇走 20120829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8/27/2012

李察的金魚缸



在海灘檢回來的小海膽

答讀者問:

牠會時常走動嗎?

是的,這小海膽是會隨處爬的。甚至有時爬到缸頂。牠的肚子下有很多不知算是腳還是吸盤,像頭髮絲那樣的小觸手。能吸附在玻璃上。有時,也用刺行走。這兩隻小海膽,曾為李察帶來無數樂趣。但此刻,己經死了。

海膽之死,相信是生物界之奇跡。一個晚上,牠的身體就好像完全溶化了。只餘下一隻蛋殼一般的東西。而這一個殼,是摸不得的。一摸就碎。好像是用膠把無數小顆粒黏起來那樣。而這膠,也像海膽的身體一樣,溶得很快的。要思考生命的奧秘?海膽會啟發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