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12/31/2010




為甚麼美國文化是保守的?

為甚麼美國文化是保守的?
……………………………………….*李察
(問到底No.7990 2010 1231 Friday)


  美國文化不等於西方文化。這是企圖了解西方的人,需要知道的。雖然,這想法,在文化深厚的歐洲人心中,是很清楚的。歐洲人未必認同美國文化中的快餐文化,更不會隨意苟同於美國方式的唯物主義。
 
  同樣原理,美國也不等同於西方。所謂「西方」,好像是一個地理名詞,其實不是。「西方」泛指的是一種植根於「愛」的價值觀念,與及植根於古希臘的一種追求與探索精神。至於因為這種探索精神而導致的科學和技術,都是衍生性質的。不少美國高級官員喜歡說,我們西方怎樣怎樣,是很可笑的。
  
  美國文化中的探索觀念,本來強烈。但是,到了十九世紀,西方文化經歷了接近兩百年與東方、特別是與中國文化的接觸,美國文化的保守性質和封閉性質,就出現了。迄今為止,仍未看得到,美國的科學界有甚麼主動的行為:若是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科技圈裡,有人提出,在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之外,尚有一種經絡系統,則必定引巨大的震動,所有的教科書,必定全部改寫。而大學裡的課程,也必定全面改動。但今日的美國科學界,特別是醫學界,仍是十分舒適地在固有的思想範圍裡,追隨舊的軌跡。對於不斷傳出來的、中國醫藥科技所創造的「奇跡」,他們只是視而不見。
  
  為甚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美國文化已經從上升期進入下降期。上升期的文化,通常都是簡單的、容易的、直接的。而下降期的文化,卻是系統的、複雜的、不能變動的。美國人已經被自己所創造的複雜系統縛住了。任何一個美國的博士研究生,無論他多麼聰明,只可能提出個人創見,卻不能夠改變整個系統。
 
  美國文化雖然只有兩百幾歲,表面年輕,卻老態龍鍾。美國文化是保守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為甚麼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愛」?

為甚麼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愛」?
……………………………………….*李察
(問到底No.7989 2010 1230 Thursday)


  古埃及是沒有這個觀念的。就算是有愛的感覺,也不明顯。古希臘同樣沒有愛的觀念。伊索寓言裡的故事,都是智謀運用,或者對人性貪念、懶惰的譏諷。伊索寓言所代表的智慧,與愛的觀念不相關。

  在西方來說,愛是最近兩千年才有的新觀念。但這觀念卻顯現得非常強烈。基本上,是沒有人否定愛的。以美國為例,就算《獨立宣言》中明文規定的三大觀念是自由平等和追尋快樂,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愛的觀念仍是不可抹殺。
 
  「愛」是基本人性,「愛」是不能爭辯、也不容否定的。只有靈性和宗教的觀點,才是可以爭辯的。十八世紀以後的西方,傾向反對教條,而反對教條,導致了反對唯心和反對宗教。宗教和教條,是有爭議的範圍。有人相信,有人反對。但「愛」,則是絕少爭議的範圍。如果說,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宗教」、或「靈性」、或基督信仰,一定有很多人反對。如果說,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愛」,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甚至,我們可以相信:人類文化的核心價值,真正的普世價值,就是愛。這也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的。因為,愛是一個基本前提。自由平等之類觀念,都會因為愛而得到肯定。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為甚麼美國文化不等於西方文化?

為甚麼美國文化不等於西方文化?
……………………………………….*李察
(問到底No.7988 2010 1229 Wednesday)


  美國文化,不等於西方文化,而美國也並非就是西方。
 
  西方文化,有數千年的歷史,而美國文化只有兩百多年。美國文化,在技術系統上來自西方,但在價值系統上,卻偏離很遠。
 
  遠古的西方文化,核心價值是「法」,摩西十誡,就是「法」的精神。「法」的觀念,引申出去,就是有仇必報。這一部份的西方精神,繼承者是以色列。猶太價值觀念,今日在美國的影響力,愈來愈大。
  
  晚近(最近兩千年來)的西方文化,核心價值是「愛」。這是文化發展的大事。因為,只有在天下一家的觀念裡,才可能有「愛」。以部落、民族、甚至個體眼光看待世界,「愛」就是困難的。
 
  美國文化並不等於西方文化。因為,美國文化的核心價值不是「愛」。美國文化受《獨立宣言》的影響太深,美國朝野上下,從教育政策以至政府的其他政策,都是在《獨立宣言》思想範圍之內的。平等自由追尋快樂等三大觀念之中,並不包含「愛」。
 
  美國文化的主要問題,是忘記了愛。至於常受批判的可樂文化、快餐文化,或荷李活文化之類,則是從屬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9/2010




何謂「利益外交」?

何謂「利益外交」?
……………………………………….*李察
(問到底No.7987 2010 1228 Tuesday)


  美國國防部長Robert M.Gates 在美國《紐約時報》中,一語中的地說過:「事實是,各國政府與我們交往,因為符合他們的利益。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我們,不是因為他們信任我們,不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可以守秘密。許多政府-有的政府-跟我們交往,是因為他們怕我們,有的是出於尊敬,大多數是因為他們需要我們。」
(The fact is, Governments deal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s in their interest, not because they like us, not because they trust us, and not because they believe we can keep secrets. Many governments-some governments-deal with us because they fear us, some because they respect us, most because they need us. )

  作為現代人,時常都有這種渴望:就是做人的宗旨,跟國家行為的宗旨,應該是一致的。你怎樣做人,你就怎樣治國。國際交往的原則,亦應該與一般正常社交沒有分別。

  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朋友與他交往,全是出於利益:或畏懼,或討好,全非出自本心,則這人的性格,就值得研究了。

  又或者,這不是甚麼性格。而是文化的潮流。當一種文化,在文詞上是說自由、平等、追尋快樂,而實質上,則是追逐利益:雖然,在自由平等原則之內追逐利益,似乎沒有不妥。但這樣的文化,已經偏離了西方文化的大原則。西方文化的大原則是「愛」。而以愛待人,是跟以利待人不同的。

  一個人,以愛心交朋友,一個政府,以愛心從事外交。其實也不是甚麼太高遠的理想,卻是很實際的、很迫切的需要。



Ref: Gates on Leaks, Wiki and otherwise, by Elisabeth Bumiller (http://thecaucus.blogs.nytimes.com/2010/11/30/gates-on-leaks-wiki-and-otherwise)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8/2010




為甚麼林肯是相反的?

為甚麼林肯是相反的?
……………………………………….*李察
(問到底No.7986 2010 1227 Monday)


   *周一人物*

  美國文化,已經離開了西方文化的基本航線。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本來是「愛」。但是,美國的《獨立宣言》裡,卻取消了愛的成份。而近年來美國人積極提倡的「普世價值」觀念裡,也沒有愛的成份。
 
  《獨立宣言》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追尋快樂這三者,發展出來,就是今日美國的利益本位思想。美國總統奧巴馬,肯定是感覺到了。所以,他加了一句形容詞。他說,要追求一種全面的快樂。(A full mueasure of happiness)(參看奧巴馬在二千零九年的就職演辭)。雖然他沒有說,何謂「全面快樂」,但相信,他已經把內心平安之類想法,包括了在快樂之中。或者,他以為,快樂不是單純物質的感覺。而這是很好的。但是,這樣說,仍是不能夠把美國從物質主義挽救出來。
 
  在美國的時代思潮之中,只有林肯逆流而上。林肯與傳統美國文化格格不入。只有林肯,才是西方文化核心價值的代表者。所以,在眾人眼光中的林肯,是很奇怪的。林肯的行為,與美國傳統印象完全不同。
 
  林肯的一生,異常短促。但是,卻用他的實際行動,顯示了「愛」。林肯是一個憂鬱的總統,是一個不快樂的總統。他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快樂。他只是憂國憂民。何謂「憂」?就是「愛」。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7/2010




為甚麼《獨立宣言》忘記了「愛」?

為甚麼《獨立宣言》忘記了「愛」?
……………………………………….*李察
(問到底No.7984 2010 1225 Saturday)


  本來,「愛」是西方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不會也不可能忘記的。但偏偏美國人忘記了。為甚麼?
 
  是起草《獨立宣言》的傑佛遜總統太粗心大意嗎?他趕了十七天,匆匆把宣言寫出來,或者真的是太匆忙了?
 
  還是,起草的一群人仕,都是奴隸主,都擁有大量奴隸,他們不可能記得,世間上是有「愛」這回事?
 
  從今天的角度看,《獨立宣言》是個體思維。而「愛」卻是整體思維。從人類整體的立場出發,「愛」是起碼的,核心的想法。因為,只有「愛」才能把整個人類溝通起來。而這不是甚麼未來的思想。亦不是超越時代的前衛思想。因為,這種思想,是耶穌在二千年之前,已經提出了的。

  在兩千年的悠長歷史中,「愛」這觀念,若隱若顯。未有一種正式的文件,把「愛」的思想固定下來,則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太慢了。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5/2010




美國獨立宣言,是否需要修改?

美國獨立宣言,是否需要修改?
………………………………………………*李察
(問到底 No.7983 2010 1224 Friday)
 
 
  把「追尋快樂」之類的價值觀念,放進憲法之中,讓子孫萬代遵守,其實是很危險的。今日美國,之所以陷進了種種問題而無法自拔,就是這因素。
 
  這一種價值思想,連老師也不宜隨便寫進學生的紀念冊之中。
 
  追尋快樂,其實跟中國人的「尋歡作樂」差不多。亦跟「吃喝玩樂」差不多。
  
  任何人,都需要在工作和娛樂之間取得平衡。玩樂和吃樂,當然必要。但不可能是人生目的。

  活著不是為了吃,亦不是為了玩。人的生命,有更加偉大的目標。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4/2010




美國怎樣從「禁止快樂」轉向「追求快樂」?

美國怎樣從「禁止快樂」轉向「追求快樂」?
………………………………………………*李察
(問到底 No.7982 2010 1223 Thursday


  西方曾經遭受一種「禁止快樂」的日子。那是一段可怕的清教統治回憶。而這種日子,中國人是似曾相識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某種氣氛,跟西方的清教徒統治相似。而中國人的路,和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文化,經歷了中古黑暗時代,反省是自內而外的。歐洲的中古時代,經常焚燒女巫,專制教會統治一切。但西方文化經歷了痛苦的反省。大批有良知的知識份子奔走呼號,研究探索,從伏爾泰到富蘭克林,走上了今日的道路。
 
  當年當日,禁止快樂的情境是怎樣的?
 
  歷史學者房龍(Hendrick Willem Van Loon)曾經深入報導伏爾泰和舊教勢力鬥爭的情景。
 
  有一個新教徒,被誣告陷害。刑罰是要「夫妻同時絞殺,兩個女兒被判觀看父母行刑,然後終身充軍。」你只要看這幾句話,就可能了解那個時代的氣氛。那是發生在一七六六年的事。伏爾泰其時已經七十二歲,卻四處奔走營救。得到很多助力,終於成功。
 
  另一個少年被控「褻瀆神聖罪」,指他有意不在教士之前下跪脫帽,判刑「舌頭以燒紅的鐵器截去,割斷右手,然後用緩火烤死。」全國抗議之下,當局深恐時局不穩,必須用重刑,仍把少年斬首,以示優待。其後伏爾泰多方查証,發現誣告所引用的法律「褻瀆神聖罪」竟然是不存在的,從來沒有這一條法律。伏爾泰打勝官司,可惜少年已死。 
 
  敖軍在《法蘭西的智慧》一書中提到一件史實:
 
  法國在十八世紀有一條法律:嚴禁自殺。自殺者要被剝光衣服,臉朝下搭在一根橫木上遊街示眾。然後掛到絞刑架上曝屍。這條法律,用心雖苦,實施出來,卻非常可怕。
 
  有一個青年人,生意失敗自殺。他的父親卡拉,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暴屍示眾,請親友作証,說兒子不是自殺的。但無端端就引來謠言,說如果不是自殺,就是謀殺了,謠傳說這信新教的父親,謀殺了奉舊教的兒子。於是,法庭不經審判,處死了這位父親。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拉事件」。伏爾泰曾經多番奔走呼號抨擊。
 
  觀察伏爾泰的一生,就能看到,西方文化在這一段時光裡,經歷了多麼大的變化:
 
  伏爾泰死在一七七八年五月三十日。那時,啟蒙運動的成果已經非常明顯。歐洲的宗教政治黑暗,已經出現曙光。民眾思想明顯轉型。
 
  伏爾泰死前忽發奇想,要到遙遠的巴黎觀光。到了巴黎次日,就有三百位訪客來探視他。其中一位是美國開國先驅富蘭克林。
 
  可以看出:從歐洲到美洲的新思潮已經完全形成了。美國也在一七七六年獨立了。伏爾泰的時代文化,已經更改變形。雖然伏爾泰仍被拒絕葬在巴黎。三年後政局改變,屍骨遷移巴黎時,有十萬人送喪,夾道觀禮者六十萬人。時至今日,我們仍可能聽到他瘦弱身軀中發出的咯咯笑聲!
 
  中世紀的歐洲,不上主日學要入獄。偶然褻神,就會遭受拔舌或炮烙火刑。自認正義熱心的宗教人仕,隨時出動,在街上捉拿可疑的少女,當作巫婆送上火刑柱上焚燒。十八世紀的伏爾泰,幾乎花費了一生,才把這類罪惡逐步消解。
 
  而這種文化現象,並不只是發生在歐洲。美國亦同樣受到相同的影響。富蘭克林所記載的浸死女巫事件,就是發生在美國的。
 
  那是一段「禁止快樂」的日子。美國人在獨立宣言中,強調人有「追尋快樂」的自由。只是想不到,這一種想法,其實只是另一個錯誤。強調了「追尋快樂」,就看不見人生的根本意義所在。以為,只要找到了個人快樂,就是一切。而所謂「快樂」,也是永無止境的。美國的開國者傑佛遜也許以為,喝一點紅酒就是快樂。但今日的美國青年,以為吸毒才是快樂。而且,就算是「吸毒」,也不是快樂的終點。下一站,就是虐待他人。殘酷事件,層出不窮了。
 
  人類文化,迴旋前進。而往往有時,人會從一個陷阱中出來,立即又跌落另一個陷阱之中。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3/2010




為甚麼美國人「有權追尋快樂」?

為甚麼美國人「有權追尋快樂」?
………………………………………………*李察
(問到底 No.7981 2010 1222 Wednesday


  為甚麼美國人認為,「追尋快樂」是一種這樣重要的權利,以至必須寫在「獨立宣言」之中?
 
  「追尋快樂」,是一個很曖昧的字眼,跟「尋歡作樂」很接近。今日美國,有些流行歌曲,把「追尋快樂」,當作是吸食毒品的同義詞。
 
  李察試譯其中一首就叫做「Pursuit of Happiness」的歌詞如下:

  擠一點,小一點,捲一捲,抽一口。覺得亮,覺得光,半夜兩點,夏夜閃閃。我不管,手把軑盤,醉中駕駛,我有自由。在中西部狂奔,縱情任意,夢己醒。有人叫我收一收,我只管狂叫挑(粗言)。我盡我情,往前去不回頭。如果我墮落,如果我死,我知道,我己盡情歡暢。如果我墮落,如果我死,也總好過被子彈射死。

(副歌)我只是追尋快樂。我更知道,發光的東西,也未必就是金。我會好起來的,只要我弄上了手、、、。
 (李察按,在歌曲的下半部,「只要我弄上了手、、、」一句,不斷重覆多次。)
 
  x x x x
 
  這首歌,在網上的點擊率是三百多萬。大多數的古典音樂,無論多麼優美,極難有這數字。今日的墮落青年們,找到代言人了。
 
  如果說,「追尋快樂」就是「面臨墮落」,大約是很接近的。
 
  為甚麼美國人這樣重視「追尋快樂」?是否美國人曾經被人「禁止快樂」嗎?是的。這是歷史的不幸、、、更是美國的開國者們,從未想到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2/2010




追尋快樂,是否真的很重要?

追尋快樂,是否真的很重要?
………………………………………*李察
(問到底 No.7980 2010 1221 Tuesday)  

  美國獨立宣言,以為追尋快樂是一種人的權利。但是,這種想法,卻是未必對的。因為,快樂本身,不可能是一種目的。理由如下:


五個理由之一
//////////////////////////////////////////////////////////////////////////
問到底 no.2351 19950704
為甚麼快樂是不可能追尋的?


真正懂得尋歡作樂的人,是決不會主動去「追尋」快樂的。因為,快樂有一種非常奇怪的特質。你去找,一定找不到。你只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快樂會不知不覺中悄然來到。快樂只是一種無意中得來的副產品。

這是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總結得來的論點。因為,快樂只是一種「解釋」----你對自己當下情況的一種解釋。你覺得自己快樂,你認為自己快樂,你就是快樂了。

快樂只是一把尺。而你要的不是尺,是用尺去量的那種東西。那麼,怎樣才算是真正懂得尋歡作樂之道呢?

當一個人心不旁鶩,全神貫注去從事自己所欲求希冀之事時,快樂這副產品會出現的。



五個理由之二
//////////////////////////////////////////////////////////////////////////
快樂是隱形的嗎?
問到底 No.3078 970704

快樂是隱形的

所謂隱形,是不能尋找的意思。你找她,必定找不到。

自覺快樂的人說,「呀,我此刻是快樂了。」就在這自覺的一刻,快樂就開始離開了。下次希望再製造相同的快樂,並不容易。

因為,期望中的心理反應高度不同了。上次覺得清香的水仙,下次的感受濃度不再一樣。

因為做了某事,所以覺得快樂。當然,也可 以說:因為追求快樂,所以去做某事。這是非 常微妙的,喜歡辯論的人,大可爭論一番。

快意,興奮,高興,愉快,滿足,幸福.... ,都是不同階段的心理反應而已。而人類追求的,其實不是這種心理反應,而是帶來這種心理反應的人生目標。

是追尋心理反應呢,還是追尋目標?



五個理由之三
//////////////////////////////////////////////////////////////////////////
美在那裡?
問到底 No.3406 19980530

李察相信,美和快樂有相同的特徵。都是不能追尋的。當你出發去找尋快樂的時候,能夠讓你找得到的,就一定不是快樂,可能只是懊悔。快樂是在你追尋某種高尚目標的時候,悄然地來到的。快樂本身不是目標,而是你做了某項事情的結果。美也是如此。

竭力修飾自己作品的藝術家,到頭來只能把作品弄成三不像。只重視手法漂亮的人,通常都出醜。

美在那裡?美未必是顏色,未必是聲音,未必是靈與性的相交。美在那裡?畫家們啊,你尋找的不是「美」,而是另有其物。如果你一輩子不明白這一點,你---恕我直言---就太不幸了。




五個理由之四
//////////////////////////////////////////////////////////////////////////
幸福和快樂有何不同?
問到底 No.6036 2005 0823

  問題是,林肯快樂不快樂?他是著名的憂鬱總統。就算沒有被一顆子彈結束生命,其他的日子,也經常愁容滿臉。他才是真正的愁容武士。此外,舒伯特快樂不快樂?貝多芬快樂不快樂?還有最慘苦的中國人陶淵明。晚年求乞,可能是餓死的。還有寫作《紅樓夢》的隱名人。寫作那麼偉大的書,沒有稿費,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更有司馬遷,慘受去勢腐刑。凡讀過《報任安書》中「腸一日而九回」之句者,當不會以為他是快樂之人。

  問題是,為甚麼他們不肯。為甚麼他們不肯放棄。為甚麼他們不肯放棄追求,就像那千百萬將養得白白胖胖而且在馬將檯上非常快樂的俗人那樣。只有一個原因。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本身,有一種莫大的吸引力。以至庸俗世界的一切,都不在眼內了。亦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真快樂和假快樂是不同的。就如同幸福和快樂不同那樣。




五個理由之五
//////////////////////////////////////////////////////////////////////////
五大慾望是怎樣找出來的?
問到底 No.7835 2010 0729

  人類的五大慾望:食、性、求、溝、做,是怎樣找出來的呢?除了這五大慾望之外,尚有其他慾望是忽略了的嗎?

  例如,吸毒的慾望,或者喝酒的慾望,算不算人的本來慾望?當然不算的。因為,那些不是人性中本有的。那是後天強加進去的。或者,這也是人性弱點之一,要把一種不是慾望的慾望加進去,是很容易的。

  另外一種想法是:追求愛的慾望,算不算是人性本有的?當然,追求愛與被愛,也是人的天然慾望之一。但那是屬於溝通慾裡面的。嬰兒未誕生,已經不斷與母體溝通,誕生之後,溝通更加直接。而這種溝通,會一直擴充持續,愛是一種可以充盈天地的感覺。雖然嬰兒已經離開母親,但愛是漫天遍地存在的。 

  也有人問:追求快樂,算不算慾望之一?

  李察早於十年前,已經不斷介紹一種觀點:「快樂」是不可求的。你幾時出發去尋找「快樂」,幾時想去「尋歡」,是一定找不到的。

  因為,快樂是在人的行為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本身並不是目的。例如,你可以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得到快樂。但是,如果你想為了得到快樂,而去幫助人,那樣,就未必可能得到快樂了。

  就好像「天堂」一樣。《寶瓶同謀》的作者說,「天堂」就是在你前往天堂的路上。「天堂」本身並不是一個目的地。「天堂」是在你的奮鬥之中出現的。

  所以,「追求快樂」的這一種想法,並不是人性本來就有的慾望。人性只想到食、性、求、溝、做。而快樂只是在追求某種有價值的目標中所產生的「感覺」罷了。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21/2010




傑佛遜的思想,怎樣反映了美國人的內在矛盾?

傑佛遜的思想,怎樣反映了美國人的內在矛盾?
………………………………………………*李察
(問到底 No.7979 2010 1220 Monday)
  
  
  美國的獨立宣言,從今天的角度看,就算是小學生也能看出其中的破綻。但當時的美國先進人仕,全部不能。明明是擁有大量奴隸,怎能宣稱自己是平等的呢?
  
  一方面,今天的我們,大約都明白思想之中,是有一種名叫做「典範」的東西。在相同網絡之下,很難看出,到底這網絡有甚麼不對:今日是小學生的常識,但當日的有識之士,全部不識。
  
  能否全部歸咎於所謂的「網絡思維」(paradigm)呢?或者不能的。因為,當日起草宣言的一群,全部是富有的、擁有大量奴隸的奴隸主。既得利益的一群,就算是不用思想,也知道自己應該投票向那一方的。
  
  傑佛遜在起草美國的獨立宣言的時候,是躲起來獨自工作的。大約當時大家都很忙,又因為知道了傑佛遜的文筆好,就委托了他。他連趕了十七天,把草案弄了出來。等到開會的時候,令傑佛遜大感錯愕的是:眾人把他的草案,刪去了大約四份之一的篇幅。那是他討論奴隸制度的一部份。結果是,美國人到今天奉為金科玉律的獨立宣言,對奴隸制度提也不提。但是,他們自認自由平等,並且有權追尋快樂。
 
  特別是這追尋快樂的一句,或者當初的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卻有極大的誤導成份。同一位傑佛遜,後期鍾愛醇酒美食,花費大量金錢購買法國紅酒,死後,被迫拍賣奴隸以還債。他是有權追尋快樂的。
 
  美國人的思想,並非全部來自既得利益階層。這一種思想,同時也是西方思潮發展的岐途:那就是從牛頓就已經發展了的物質傾向和外在傾向。尖端份子,都不信宗教,以為只要掌握了物質世界的規律,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心靈問題,並不重視。西方文化中本有的基督思想,特別是其中關於「愛」的部份,長期被忽視。
 
  這一份獨立宣言,到了今天仍有國家照抄挪用(例如越南?),這一條文化岐路,相信影響力仍是極大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9/2010



何謂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軟硬?


何謂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軟硬?
………………………………………………*李察
(問到底 No.7977  2010 1218       Saturday)
  
  愛護李察的讀者們,大約都會原諒,李察時常拋這
些名詞出來的。生命的道理難不難呢?特別是,大生命
的原理難不難呢?
  
  或者真的是不太難的:如果我們都有一所比較像樣
的小學,或者中學,則這些道理,一早已經了然於胸,
面對大問題的時候,早己勝券在握,自信心爆棚。
 
  對於熟悉西方文化的香港人來說,或者比較難的是
內外。香港人已經習慣了外在思維。相信能夠了解並實
際掌握內外的人,一定是比較成功的。
 
  而軟和硬則是較新的概念。這不是軟硬兼施的那種
軟和硬。這是文化和政治的區分點。任何政治家或者文
化人,當他能夠很好的分辨甚麼是政治,甚麼是文化,
則他的工作,一定更加順利些。
 
  較深入的解釋,或者要留諸將來的機會了。畢竟,
這些道理,在近十多年來的「問到底」中,也提過不少
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8/2010




何以你說西方文化不講愛呢?

何以你說西方文化不講愛呢?
………………………………………………*李察
(問到底 No.7976 2010 1217 Friday)
  
  
  讀者Sam 君來信,提到: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之中,愛是時常提及的。何以說,西方文化不講愛呢?

  是的。愛本來是西方文化的基本出發點。雖然,愛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多神教時代的埃及,不知道愛為何物。後來,到了摩西出現,愛仍不是最重要的主題。要一直到了耶穌出現,才明確制定了第十一誡:你們要彼此相愛。
 
  可是,耶穌的精神,經過了兩千年的文化發展,已經在西方淡化。西方時興的是反智、享樂、物質。或者,這是文化的迴旋發展:中古黑暗時期的陰影,西方仍無法擺脫。部份哲學家,以為錯誤來自宗教信仰。表面上是反對宗教,實際上,是以物質化的思想,取代心靈。文化上,更加重視外在探索,而左腦傾向的文化發展,也使心靈的力量,進一步削弱。
 
  一直到了美國獨立,傾向仍未扭轉。美國獨立宣言中,不提心靈,亦刪除了愛。
 
  美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但他們重視物質。
 
  不是一切西方文化或西方人都不講愛。只是,這是一種重要的潮流傾向。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7/2010

造物主的演出,豈可錯過?

造物主的演出,豈可錯過?
………………………………………………*李察
(問到底 No.7975 2010 1216 Thursday


 
今天(2010.12.17),是近十年來香港最美的一天。天清氣朗,藍色的明淨,豈容錯過?李察連稿也不寫了,投筆出門去。是天主批准的!




美國獨立宣言中,欠缺了甚麼?

美國獨立宣言中,欠缺了甚麼?
………………………………………………*李察
(問到底 No.7974 2010 1215 Wednesday)
  
  
  在即將出版的「美國總統與劉曉波」一書中提到,美國獨立宣言中,最少有兩大欠缺。
 
  第一個欠缺,是不提倡博愛。平等、自由和追尋快樂這三項原則,如果沒有了心靈上的愛,就只可能是表面的和外在的。自由和平等也不可能是真的。
 
  第二個欠缺,是沒有廢除奴隸制度。有奴役,就不可能平等。但美國的開國元首們,堅持不加進廢奴條款。傑弗遜曾經提出廢奴草案,但被票決否定。傑弗遜只能把這廢奴草案,發表在他自己的回憶錄之中。當時也沒有甚麼互聯網,否則,在互聯網上發表,也聊勝於無。
 
  而這兩點,並非小問題。而是影響文化前進的大問題。這是使西方文化航向黑暗的岐途。
 
  索忍尼津,就是因為批評了美國文化,就被冷落陰乾。他在蘇俄不受歡迎,想不到在美國同樣不受歡迎。作品也無法在美國出版。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6/2010

新書預告:

《美國總統與劉曉波》

全書共有五部份

一 美國總統
二 索忍尼津的啟示
三 劉曉波事件
四 龜狼大戰
五 回顧:一個相反的總統

林肯的夢,有何象徵意義?

林肯的夢,有何象徵意義?
………………………………………………*李察
(問到底 No.7973 2010 1214 Tuesday)


(李察按:本文是網上新書「美國總統與劉曉波」中的部份內容。)

 林肯充滿感情也充滿智慧。他為無數人帶來幸福,但自己並不快樂。他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在解放黑奴的戰爭中勝利。就在這文明終於勝利的一刻,他被暗殺了。
 
  他有一個奇怪的夢。每逢重大事情發生的前夕,他就會夢見這相同的景象。他在每一次重大戰役之前會造這夢。被人暗殺之前,也造這夢。
 
  死前,他曾向內閣人員談起這夢:「我像是乘坐一艘很特別而無法形容的船。那船以極快的速度,駛向一個黑暗而無邊的對岸。我每次面臨大事或勝利前,必做這種不平常的夢。在安提坦,石河,蓋茨堡,維克斯堡之戰前,我都曾經有過這夢。」(參看『林肯外傳』(The Unknown of Lincoln by Dale Carnegie)
 
  這夢是值得一再研究的。他在夢中已經知道:某一種方向是黑暗的。而他不是自己要走這一條路的。他只是船上的乘客。
 
  到底這一條「船」,是不是象徵一種有缺陷的文化?而這種文化,是不會走向光明的?今日,當我們從一種不太遙遠的距離,觀察西方文化,看到二十世紀以來的向下潮流、反智潮流、物質潮流,大約不可能不相信:林肯的夢,有驚人的先知預見。
 

12/14/2010




林肯偉大在何處?

林肯偉大在何處?
………………………………………………*李察
(問到底 No.7972 2010 1213 Monday)
  

  
 
  翻尋全世界的所有歷史,不可能找到一個類似林肯的偉大人物。林肯的赤子心腸,古今所無。世上其他的領袖,不是卓越超人,便是堅毅不屈。從來沒有一個像林肯那麼憂鬱,那麼軟弱,那麼慈悲,那麼溫柔,那麼忍讓,但又那麼成功的。   
 
  勉強可以比較的只有甘地。但其實甘地是異常堅毅的。他能以血肉之軀抵抗子彈。甘地的不抵抗主義,絕非軟弱,是以極端剛強作為基礎的。而且,甘地也很少顯現像林肯式的溫柔。雖然我們仍不能否定:林肯的忍讓和愛心,也同樣是極度堅強的強者所為。
 
  林肯跟美國領袖的一貫作風,格格不入。不但是今日美國不可能找到像林肯的領袖,一百年前,甚至二百年前,也完全沒有。美國的開國領袖,每一個都是風華蓋世,英雄氣概十足,沒有林肯式的娘娘腔。
 
  到底林肯有甚麼特別?
 
  林肯的特別,在於他是在美國傳統文化網絡之外的。美國的文化網絡,以自由平等及追尋快樂為基礎,美國號稱機會之邦,人人角逐的是個人自利,愛心並非必須。
 
  而林肯,則是美國文化的逆流者。他並非普通的與眾不同。他是從根本上與美國文化的走向相反。
 
  林肯的心腸,從他對待一個可憐的老太婆到一條小狗,到一個不聽命的將領,都可以見到。   問題是:林肯的愛心,是從那裡來的?他怎麼能夠在文化的濁流中察覺人性深處的呼聲?
 
  最大的不幸是林肯沒有時間。如果他不是這樣早死,大約他可能把一種名叫做「愛」的高尚靈魂,寫進美國憲法之中。他只夠時間身體力行,一場戰爭,已經耗盡了他全部的心血。他不夠時間把這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思想寫出來。他需要的是休息。一顆子彈,正是給他休息的最好機會。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2/2010




劉曉波事件,是甚麼事件?

劉曉波事件,是甚麼事件?
………………………………………………*李察
(問到底 No.7970  2010 1211       Saturday)
  
  
  這一件事,將會考驗我們的智慧。考驗我們,是否
知道,今日何日。是否知道,我們此刻正在處在一種甚
麼境地裡。
 
  今日何日?今日是兩塊大冰山有機會相撞的日子。
而我們正在擠身在冰山和冰山之間的小小縫隙裡。
  
  形勢已經改變。
  
  美國不再把對付回教極端組織,作為首要任務。美
國已經把矛頭轉向。美國人最新的針對對象,是中國。
 
  海外不是許多人關心釣魚台嗎?如果爭端一起,美
國的炮艦,就會轟擊中國。這不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小
問題,而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大問題。
 
  形勢已經改變。
  
  中美之間,已經進入戰爭狀態。雖然,戰爭有冷和
熱的階段。而目前大約可以稱為冷戰階段。而冷戰的威
力,有的時候,比熱戰更激烈。冷戰取得的成果,熱戰
未必可能得到。
 
  形勢已經改變。
 
  問題共有兩個。
 
  第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認識美國和西方文化?如果
真的知道了所謂「西方文化」,今天是何種境地,就能
明白,劉曉波是怎樣照抄美國的基本政治結構。美國的
政治領袖刪除了愛。美國政治領袖的心中,是沒有愛的。
這是美國始終不能服眾的根本原因。美國的外交是外在
利益外交,而這種態度,是絕對不可能解決地球人面臨
的各種大問題,包括環保、能源、污染、疾病、人口、
貧窮、教育、犯罪等等天大的問題。在這些大大問題之
前,無數有心人睡不安寢。但有的人卻視若無睹。劉曉
波的零八憲章,只照抄美國現成政治狀況,當然是很容
易寫出來。不容易的是:諾貝爾獎的評選者,似乎是一
樣的視而不見。如果中國完全照抄美國,走上了美國之
路,世界上,美國人除了多了一個唯利是圖的競爭對手
之外,所有其他問題,一點都沒有解決。不容易的是:
很有學問的評選者們,是怎樣達成這結論的?
 
  亦因此,只要略思一層就會知道:別以為美國真的
希望中國仿效美國,別以為美國真的希望中國走上「美
式民主」的強國之路。這些全是打擊中國的藉口而已。
 
  第二個問題:我們是否認識中國和中國文化?關於
中國文化的問題,李察已經說過很多。但所寫《莊子原
著和莊子原理》一書,相信看過的人,只是少數中的少
數。中國文化,由於受到兩千年來的壓迫,到了今天仍
是支離破碎。大多數的中國人,大約不會知道,甚麼事
情正在發生。雖然,中國精神永在,若干中國著作,包
括了《紅樓夢》和《西遊記》,仍使人鼓舞。而中國傳
統的精神,包括了被孔子刪剩的極少量神話和卞和的精
神,只能在潛在的底下,發生微弱的影響。
 
  中國人,正在沈睡於一個偉大的寶藏之上。中國人
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也不知道自己要往何處去。所以,
很多現象,都是幼稚可笑的。
  
  本來,這是好的。這是「真空期」的正常現象。到
了中國人真正醒來,世界面目就不一樣。許多人喜歡譏
刺中國人的幼稚行為,好像是只有老大的西方才不幼稚
那樣。
  
  但是,請不要忘記:形勢已經改變。冷的和熱的戰
爭,將會改變一切。

(李察按:本文本應在星期六寫成,抱歉拖延到了今天。)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10/2010




是政治在塑造文化,還是文化在塑造政治?

是政治在塑造文化,還是文化在塑造政治?
………………………………………………*李察
(問到底 No.7969 2010 1210 Friday)
  
  
  文化是軟的,而政治是硬的。文化好像一朵雲,
而政治好像一座冰山。文化是喜歡擁抱的,而政治
是喜歡碰撞的。兩座冰山,在不適合的時候相撞,
必定有一座破毀。
 
  文化是不自覺的。也是沒有耳朵,更沒有眼
睛的。文化是不會主動的。但文化卻會塑造政治。
有甚麼樣的文化,就有甚麼樣的政治。文化是有
心的嗎?文化是有生命的嗎?或者有。但是,文
化的生命,卻是沒有動機的。
 
  政治家都喜歡指揮文化。以為,文化就好像
軍隊,聽指揮,要衝向那裡就是那裡。其實文化
是不聽指揮的。你可以命令。你可以指使。要國
民怎樣怎樣。要帶面紗,或者行割禮,或者長鬍
鬚,或者留長辮。但那些都只是文化的泡沫。而
泡沫是追隨大浪的。
 
  文化的大浪,顯現在人們的基本生存模式
裡。文化是人類向大自然討生活的基本方式和
態度。
 
  需要改變的是這種基本方式和態度。或者政
治家是始終會成功的:當政治家明白到這種軟和
硬的道理,知道了文化和政治的終極分岐何在。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雲會聽嗎?

雲會聽嗎?
………………………………………………*李察
(問到底 No.7968  2010 1209       Thursday)
  
  
  樹葉有耳朵。小草有耳朵。花也有耳朵。看他們笑
的花枝亂抖,就知道,他們聽到了。
 
  但是,那高天上的雲,也有耳朵嗎?
 
  你可向一朵花唱歌,向一棵樹呢喃。但怎樣呼喊那
棉絮般的白雲?
 
  看他們疾馳多快。剛才還很像樣的雲,不知在那裡
了。雲會聽嗎?
 
  或者,我可以試一試?像駕御一頭牛那樣,把雲縛
起來,穿起來,給他一頓鞭子:給我跟著走!
 
  只除非,我也變成一朵雲。趕上去,趕上去。拿著
鞭子趕上去。
 
  咦,剛才那很聽話的牛,不見了。連我自己,也全
散開來,不見了。
 
  雲會聽嗎?雲是不會聽的。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9/2010




我們現在何處?

我們現在何處?
………………………………………………*李察
(問到底 No.7967  2010 1208       Wednesday)
  
  
  這問題,最新型號的衛星定位儀,不可能告訴你。
因為,定位儀只能告訴你的平面位置,不會告訴你的時
代位置。
 
  如果知道了時代位置,就知道,中國和美國會不會
打起來。中美之間,會不會因為台灣問題,或南北韓問
題,或釣魚台問題,或越南問題,或西藏問題,或新疆
問題,而大打出手。
 
  以上這些,全是火藥引線。如果這一根引線燃不著,
另一根也會燃著的。
 
  我們現在何處?就是在兩塊「冰山雲」之間的夾口。
 
  所謂「冰山雲」,是很怪異的畫面:在大海裡漂浮
著的巨大冰山,上空是永遠連著一塊大雲的。遠遠看見
冰山雲,就知道,那雲的下面,是一座冰山。
 
  如果文化好像雲,政治就好像冰山。雲是怎樣碰,
怎樣撞,都不成問題的。文化與文化之間,只會採長補
短。但是,那底下卻是堅硬像玻璃的冰山。
 
  如果政治也好像文化就好了。如果政治也像雲一樣
就好了。只會相擁,不會相撞。
 
  而更奧妙的問題是:到底是上面的雲,在牽制下面
的冰山呢,還是下面的冰山,在指使雲?冰山不斷發出
指令,要雲如何如何。雲會聽嗎?
 
  此刻,兩座各牽著一塊大雲的冰山走得愈來愈近
了。兩座冰山的上空,已經紐結成為一塊大雲。而下邊
的冰山,也挨挨擦擦了。
 
  有戲看啦:只不知道,那是悲劇還是喜劇。況且,
在上面相擁而在下面相撞,也是很尷尬的動作呢。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8/2010



何謂「性歸心」?

何謂「性歸心」?
………………………………………………*李察
(問到底 No.7966 2010 1207 Tuesday)
  
  
  沒有人可以想像,當有一天,賈寶玉歷盡了人生各種大苦大樂,就像莫扎特遍遊了天國和地獄,他們回首前塵,想起從前種種,想起那種少男少女隨意嬉遊的日子,有沒有一種性盡想回歸的唏噓?
 
  所謂「性」,只不過是一種奇怪的感覺。也大約只有很少人質疑,這種感覺是那裡來的。
 
  更沒有人理會,這種感覺,會往何處去。
 
  有點好像在一幢舊樓宇裡爬樓梯。好不容易上了一層,看到了遠處的美景。偶然回頭,卻看到那發霉的舊地板裡,有一個小孔。窺看下一層,赫然看見從前的自己。
 
  如果不上這一層,就永遠看不見自己。
 
  當這種「性」的感覺,漸漸平淡,你以為是已經消失?其實不是的。是又回來了。從前的野馬,是在心的外面。此刻的野馬,是在心裡面。
 
  這就是「性歸心」。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7/2010




莫扎特是「性隨心」的嗎?

莫扎特是「性隨心」的嗎?
………………………………………………*李察
(問到底 No.7965  2010 1206       Monday)
  
 
  在研究莫扎特是「性隨心」,還是「性放縱」之前,
或者,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關於「性」的問題,文藝
復興中的智者是如何回答的。而一個隱隱存在的問題可
能已經長久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尚未有答案:為甚麼伊
甸園中的阿當和夏娃,是裸體的?後來又為甚麼要穿上
衣服?
 
  米開蘭基羅的精心傑作,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
位有遠見的教宗保祿三世,任命繪畫的。無人可能
想像,在十五世紀的教堂裡,會有全裸的人體畫像。
米開蘭基羅被調離職,要他離開他最擅長的立體雕
塑,去教堂裡繪壁畫。到壁畫公開面世之日,世人
大嘩。那是一幅裸體的最後審判圖。少數權力份子,
甚至主張毀掉。
 
  但幸運是當時的教宗支持他。據傳記作者Rolf
Schott 說,他所畫的自然和人像,不是普通的自然
和人像,而是自然和人像的本質(Essence)。而我們
也可能相信,這繪畫的意旨,並非米開蘭基羅一人
的見解,而是文藝復興中的一種慧見與共識。
 
  保祿三世當選教宗不久,就親自帶同一班紅衣
大主教,造訪米開蘭基羅的卑微寓所。教宗決心要
振興道德,整頓紛亂的思維。今日的人,可能想不
到,一幅畫在教堂裡面的壁畫,會有甚麼作為。但
保祿三世就是有這種預見。最初,米開闌基羅還稍
稍有一點猶豫心,但教宗大力堅持,很快,米開蘭
基羅就同意了。這張畫,是需要親自細看才可能體
會的。據說,任何人看過這張畫,都宛如經歷了一
場靈性的洗禮。這是李察可以見証的。或者可以說,
不是一種繪畫的畫風,而是作者本人的思想高度,
帶動了一整個時代。觀者受到震撼,就自動把一種
新的思維方式傳頌出去。
 
  保祿三世的決心,亦可以從他處理一宗投訴事
件中見到。有人投訴,自己的面容,被畫了進畫中
的地獄部份。保祿三世如何回答?投訴人是教廷
的典禮官。這典禮官曾在壁畫面世後大事抨擊,說
這畫好像妓院中的裸體壁畫。後來,米開蘭基羅就
把他畫進地獄中去了。用一條蛇纏著他的軀幹,還
要咬他的陰莖。教宗的答案很直接:地獄中的事情,
他是無權過問的!(另據Will Durant 說,教宗的答
覆是:就算是一個教宗,亦無權從地獄中釋放一個
靈魂出來。)
 
  可以說,保祿三世的慧見,直接迫使了一種智
慧的想法,堅持到了今天。雖然,兩百年後,壁畫
中的許多裸體部份,被塗上衣料掩蓋,但是,原始
的精神,是塗不掉的。而且以後,歷代的教宗,都
是在這相同的西斯汀教堂中選出來的,裸體的壁
畫,就是他們靈性上的見証。
 
  問題是:當我們面對伊甸園中的裸體時,還站
不站得穩?
 
  更加尖銳的問題是:贊同裸體,就是天國?反
對裸體,就是地獄?米開蘭基羅已經把典禮官
Biagio 投進地獄。他的判斷,是不是正確?李察也
是要等到了今天,才能確信,他是正確的。是的,
這是一種分界線:美和醜,善和惡,真和假的分界
線,都在這裡了。
 
  或者,我們可以把另一位也是號稱為智者的印
度聖人甘地請來,請他跟莫扎特對質一下。
 
  問題是:如果甘地來到了伊甸園中,面對許多
裸體美女,他會怎樣?他會不會像我們中華大地裡
的唐三藏那樣,只是閉目頌經,手騰腳震?
 
  甘地會不會閉上眼睛,假裝看不到?
 
  如果他「假裝」,他就不是聖人了。他已經虛
偽了。
 
  歷史上,唯一可能出現的人類份子,只有莫扎
特。只有莫扎特會迎上前去,跟女性們隨意嬉戲一
番。另外,就只有賈寶玉了。而賈寶玉是中國文化
中的虛擬人物,換句話說:所有中國人,體質之中,
都是有賈寶玉因子的。
 
  而奇特的是:賈寶玉跟莫扎特是異常地相似
的。兩個人都風流快活過,但那不是放縱。那只是
隨心。
 
  李察大膽創造了一個名詞:「性隨心」,而那是
跟「性放縱」相反的。
 
  賈寶玉和莫扎特,是怎樣「性隨心」的呢?當
他們的動機是如此純潔明淨,我們俗世中的人群,
是很難明白,更是很難倣效的。那火鑽中的明光,
能夠看見的人,寥寥可數。幾乎是不可能想像的境
界。此所以,後世閱讀《紅樓夢》的人這樣多,而
了解的人卻是那樣的少。
 
  而不久,莫扎特和賈寶玉,就都從「性隨心」
的境界,轉向「性歸心」的境界了。
 
  而這也就是《安魂曲》的創作因緣,也是《紅
樓夢》的創作因緣。
 
  而李察可以寫出的,大約也是只有這麼多。
我們大多數的凡人,無法分辨隨心和歸心的分別,
只能是隨波逐流,等待歷史給我們更多的教訓好
了。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5/2010




為甚麼文化是無心的?

為甚麼文化是無心的?
………………………………………………*李察
(問到底 No.7963  2010 1204       Saturday)
  
 
  無論中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都是無心的。好像是
雲一樣,漂浮無定。
 
  雲的基本結構是水。而文化的基本結構,卻不是語
言。因為,我們都曾經親眼看見,西方文化怎樣從一種
語言,轉向另一種語言。文化的基本結構,大約是一種
名叫作「思想」的東西。
 
  在我們的想法裡,「思想」常常都是有意志的。只
要我能想,我便能做。思想似乎是需要一個主體的。有
了我,才有思想。亦因為我能夠思想,才能証明,我是
存在的。這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想法。  
 
  但是,這種想法是不全面的。因為,這是一種個體
思維。笛卡兒大約沒有想到,思想是能夠離開個體而存
在的。思想就好像水一樣。水在瓶子裡,是好像有形狀
的。思想在個體的心裡,是好像能夠指揮的,甚至是可
被催眠的。但當水離開了地面,就變成為雲,當思想離
開了肉身,就變成為文化。
 
  文化就是由思想構成的。但是,文化卻是不會思想
的。
 
  因此,文化是沒有意志的。文化不會想怎樣怎樣。
文化是沒有目的的。
 
  這是一種很難想像的境界。但事實如此。
 
  第一個發現這種境界的人,感覺是非常奇妙的。
 
  因為,我們都是在文化裡面的。既然文化本身不會
思想,但為何又能孕育出我們這一群自以為能夠思想的
人來?我們這一群有了思想的人,能否推動這一個文
化?或者改造這一種文化?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4/2010




為甚麼雲是不會鬥爭的?

為甚麼雲是不會鬥爭的?
………………………………………………*李察
(問到底 No.7962 2010 1203 Friday)
  
 
  雲是不會鬥爭的,兩塊雲在天空自然溶合,多麼美。
自然,這只是一個比喻。或者有人反對,舉出例子,說
連雲也是會鬥爭的:一塊雲,灌滿了正電荷,另一塊雲,
灌滿了負電荷,兩塊雲相遇,激起了雷。閃電滿天,雷
聲匝地。這還不是鬥爭?
 
  但這仍不是鬥爭,雲是不會鬥爭的。 
 
  因為,鬥爭是一種主觀意志的行為,而雲是沒有主
觀意志的。
 
  雲只是任意。雲是沒有思想的。雲只是隨風飛散。
雲只是任風吹。雲不會有任何目的。雲也不會主動聚集,
造成力量。雲永遠都是被動的。雲是不會主動的。
 
  有的時候,雲會造成雨,化為霜,變作雪。雲會改
造環境。甚至,使生命重生或者死亡。好像是很嚴厲,
很苛刻,很針對。但,聰明的人總會知道,雲是無心的。
雲無心以出岫。雲從山那邊升上來,浮出去,是沒有主
觀意志的。那都不是雲的主意。雲是沒有好主意的。也
是沒有壞主意的。都不是想出來的。
 
  中國古代有一個文人,他用了另一種生物,來跟雲
比較。他說,「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是
無心的。鳥卻是有心的。所以,鳥才會知道疲倦。
   
  而這裡只是一個比喻。
  
  所比喻的,是文化。文化就是無心的。所以,在文
化之間,是不可能鬥爭的。但這是太大的一個題目了。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3/2010




兩塊雲怎樣變為一塊?

兩塊雲怎樣變為一塊?
………………………………………………*李察
(問到底 No.7961 2010 1202 Thursday)
  
 
  嚴格講,文化與文化之間,不像是競爭。像兩塊大雲,在高天裡相遇。一塊碰上了另一塊。 
 
  兩雲相遇,是很柔軟的一種接觸。到底是誰吃掉了誰,一時也未必能夠分得很清。誰能說出,甲雲和乙雲的區分何在?
  
  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已經接觸很久了。但兩種文化的基本區別在那裡?
 
  當然不是語言文字。西方文化,最初是埃及文,後來是希臘文,拉丁文。現在則是歐洲各國的不同文字,而總括者是英文。未來的西方文化,會不會變成中文?當然是不會的。因為,未來未必再有西方文化了。未來只有一種名為「中西文化」的全球文化,那肯定會是下一個千禧的重大變化。因為,下一個千禧的時候,兩塊雲就會變成一塊雲。那是另一種局面了。
 
  兩種文化的基本區別,一種是西方的左腦傾向,一種是中國人的右腦傾向。
 
  就從這區別開始,西方走上了外在測量的道路。而中國人的道路,卻好像是是未開步。中國人本來是右腦傾向的。可是,由於孔子儒學的負面影響,中國人的成就,遠遠不及西方。這是不可以不承認的。雖然,鴉片戰爭的教訓,到了今天仍有許多人不知道。
 
  兩塊雲到了今天,仍在不斷溶合。

  而今天的形勢是:西勝中未勝:西方文化大勝,而中國文化尚未勝出。
 
  亦幾乎可以說,在中國發生的大多數外在事務,從建築橋樑廟宇到飛機火箭,到政治結構,學校制度,無一不是西方文化。就算是中國自己設計和施工的長江大橋,仍是西方文化的產品。因為,建築原理是西方的,其中的數學和物理學也來自西方。或者,只除了醫療一項。中國醫療技術,從外到內,主要是屬於中國文化的。
 
  所謂「西勝」「中勝」之類字眼,或者甚麼「文競天擇」之類,是刺眼的。是不該這樣說的。兩塊雲相遇,只是自然溶合。文化是不能鬥爭的。達爾文的理論,不能簡化應用在這方面:雖然,競爭心理,會造成某種「鬥志」,但是,文化就像雲一樣,而一塊雲是不會被另一塊鬥倒的。
 
  只有政治才會鬥爭。文化只會溶合。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2/2010




古代戰爭怎樣賺錢?

古代戰爭怎樣賺錢?
………………………………………………*李察
(問到底 No.7960  2010 1201       Tuesday)
  
 
  古今最重要的區別是:古代戰爭是能夠賺錢的,但
現代戰爭是不能賺錢的。
 
  亞歷山大大帝(B.C.356-323)的帝國,橫跨三大
洲,把希臘文化傳播遠方。他初次出征時,是一名
負資產。他父親留給他幾隻金杯,及不到六十泰倫
的財產,另有五百泰倫的債務。他借貸八百泰倫,
籌得遠征波斯的軍費。公元前三三二年,攻下泰爾
城(Tyre)。大流士出價一萬泰倫(一名歷史學者估
計,約值一九四零年時的一千八百萬美元)求和。
但亞歷山大不為所動。不久攻陷波斯第二大城蘇沙
(Susa),掠得五萬泰倫(約九千萬美元)。而他在普
賽波里斯Persepolis得款最多,約十二萬泰倫(約五
億美元)。這數字比雅典人在三百年黃金時代的全
國收入更多。亞歷山大本來軍紀嚴明,但最後一役
允許軍隊屠城掠奪,收獲無法計算。
 
  但這叫做是舊時風光。今時今日,風景完全不
同。任何國家,倘若打仗,不可能賺得金錢。美國
攻打越南,只能自己負擔鉅額軍費。攻打伊拉克,
境況完全一樣。
 
  美軍不可能任意掠奪,亦不可能奴役當地人民。至
於石油利益,則是一種傳說。巴格達亦不可能無償付出
石油,運往美國。至於在阿富汗和其他周邊國家,美國
亦不能獲利。
 
  問題是為甚麼,戰爭再不可能掠錢?
 
  大約這是現代人真正的進步。再沒有國家甘為殖民
地,亦再無國家肯輸出奴隸,也再沒有國家肯被侵略。
 
  問題是:現代國家,如果仍要打仗,如何才能在經
濟上立足?
 
  道理可能有很多方面。
 
  其中一個方面,是如前文提到的:「金字塔玩具」
的設想。軍火也是一種可以創造就業職位,促進經濟循
環的商品。只要不停的製造軍火,銷售軍火,一時的經
濟興旺,是不難達到的。
 
  問題只是,軍火也如金字塔一般,是沒有生產力的,
是不能促進文化發展的。金字塔是一種死亡工具,而軍
火則是一種毀滅工具。
 
  大約真的是要等到一百年之後,等到軍火的循環,
再不能促進經濟,則崩潰就會到臨。但一百年是太長遠
的目標,現代國家領袖,很少會這樣想。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12/01/2010




金字塔玩具,能否挽救經濟?

金字塔玩具,能否挽救經濟?
………………………………………………*李察
(問到底 No.7959  2010 1130       Tuesday)
  
 
  有一位非常聰明的玩具商人,發明了一種「金字塔
玩具」,竟然改寫了經濟史。
 
  他發明的「金字塔玩具」,是這樣完美,以至無論
男女老少,學歷高低,富有貧窮,全部為了這種玩具而
瘋狂。白天黑夜,上班下班,都必須有這金字塔玩具陪
伴。
 
  到底這種玩具,因何有這種強烈的吸引力?這是不
太重要的。大約是玩具商人參考了古埃及人的智慧,把
人生之中,生老病死的全部需求,都灌進了金字塔玩具
之中。但是,更重要是這種玩具,竟能夠使市場的面目,
完全一新。
 
  製造玩具的工廠,遍佈城鄉。其他任何工業商業,
漸漸都變得不重要。人們對衣食住行,都不再苛求。唯
一的苛求,是要擁有更加完美的金字塔玩具。人生活的
目的,變得異常簡單:讀書、學習、戀愛、結婚,全都
只是為了這玩具。雖然玩具的售價不斷飛昇,但人們覺
得物有所值,願意付出。
 
  雖然有經濟學者提出警告,但是,人們全不介意。
因為,市場因為各種金字塔玩具的銷售,而異常活躍。
每個人都有工作,每個人都因為市場的興旺,而改善了
生活。街上,每個人都是興高采烈的。相逢但說金字塔,
不管一切閒與雜。 
 
  這種情況,維持了接近一百年。人們開始改寫經濟
理論,以為,只要保持市場活躍,則無論製造甚麼,只
要有人購買,生產和銷售的循環保持暢順,經濟就可以
繁榮。
 
  有一個階段,人們開始厭倦了。但政府立即提出警
告。以為,一旦金字塔玩具滯銷,後果是不堪想像的。
市民也同意政府的見解,銷售又再保持。
 
  直到有一天,人們的努力無法戰勝惰性,人們終於
真正厭倦了,無論甚麼樣的鼓勵、宣傳,都失效了。後
果,當然是經濟的真正崩潰。災荒到來,大蕭條真正出
現了。
 
  到了很久、很久之後,人們才漸漸知道,「金字塔
玩具」和真正的金字塔,經濟意義是完全一樣的。舉國
瘋狂製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就是因為金字塔本身並無真
正價值,不能真正推動文化前進而破滅了。
 
  這事件的意義就是說: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必須
是要有用的才成。甚麼是「有用」呢?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