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9/30/2012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一



   問題之一:智慧是否可以傳承



  為甚麼居魯士無法控制子孫?
      (「問到底」第七四四一條問題)

    居魯士無法控制子孫,但他仍是比秦始皇幸運得多。秦始皇以為可以傳子傳孫,一直傳到秦萬世。但秦始皇只能傳到秦三世。波斯的開國者居魯士比較幸運些,大約傳到五六代之後,就亡國了。

  他的想法,許多歷史學者津津樂道。例如每人每天只許吃「一」頓飯,就是很有名的故事。(他的子孫自有對策:每天真的只開一頓飯,精美食物流水般奉上,全天隨時可以吃。一頓飯,一天都吃不完)另外,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例如,他規定了,行軍期間,只許吃素。後代的子孫,就盡量把行程縮短。旅程一完,就大吃大喝。又例如,他規定了波斯人要乘馬,不許走路。他的用意,是要訓練波斯子孫的馬術。但子孫們卻在馬背舖上厚厚的軟褥,舒服得幾乎可以睡覺。(參考:Harold Lamb: Cyrus the Great, Doubleday & Co., Inc, New York, 1960 引述 Xenophon: Cyropaedia (Loeb Classical Library, 1914)

  許多成功的開國之君,都希望子孫學會控制自己,能夠在艱苦勤儉中守業。但他們永遠想不到,這一件事,比他打江山創業,更加困難。似乎:「牛耕田,馬食谷,父賺錢,子享福。」是更符合客觀規律的。阿爺賺夠了錢,子孫不享福幹甚麼?

  傳統想法,以為這僅僅是「創業」和「守業」的矛盾。又或者以為,這僅僅是「艱苦」和「享受」的矛盾。但問題的實質是:他無法把自己的「智慧」傳留下去。他也不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化為生活習慣,化為法律,化為風俗,傳流下去。  


  如果有人想出了傳播「智慧」的法門,歷史就容易了。但智慧從來都不是直線傳承的。血緣子孫,能夠傳承的只是外在基因。兒子孫子,容貌跟阿爺相似,但思想絕不一樣。聰明如居魯士,如秦始皇,無法解決這大矛盾。


  新的問題:智慧是否真的不可傳承?
  可能答案:這問題,要用「大氣候方程式」回答。

  例如:絕症是否不可醫治?
  可能答案:先治好了環境污染,絕症可以醫治。

  智慧傳承,也要從大氣候研究。
  解決了「傳承」問題,「智慧」就不是問題了。
  智慧是不能以血緣傳承的。智慧只能以思想傳承於一切人,而不是血緣以內的人。
  如果居魯士企圖傳承的是思想,而不是子孫,他會成功。
  如果秦始皇企圖傳承的是思想,而不是子孫,他同樣會成功。
  所謂「大氣候方程式」就是:更新舊的思想網絡,以博愛更換血緣。以愛傳播智慧,而不是以血緣傳播智慧。

8453 智慧在那裡?系列之一 20120930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7/2012

我怎樣學習愛







  未必都是我自己主動去學的。是大環境迫著來到,看到無數事情,就被迫著去想。也所以,不能否定,個人所遭遇的窮困,其實也是一種恩賜。是賜給個人的嗎?大約是的。但也是賜給這一個時代的。

 

  《我是爸爸》這一本書,今天又再有機會和讀者見面了。是這本書寫成在先的。那時也沒有認真看過莊子,更不知道甚麼文化,甚麼左右腦。但感覺洶湧而來,便隨心順著寫。好像是很容易那樣。為何自己會有這種強烈的感覺,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到了今天才漸漸明白,原來這本書只是下集。其實還有上集的。上集就是《頑童與祖母》,雖然,這本上集,是二十多年之後才寫出。但是,如果沒有了早年的貧困,不只是自己這一代的貧困,而是上一代的貧困,甚至是歷史上的貧困,就沒有後來的感受。

 

  愛是從那裡來的?愛是從奮鬥中來的。但這已經是一種理論上的認知了。從前是不知道的,是沒有這種想法的。又或者,「奮鬥」這字眼是太強烈了些。如果說是「謀生」,又太淡了。「掙扎」?「生活」?也沒有那個意義。

 

  但無論如何,生活的煎熬,沒有受過的人,愛的感覺,奮鬥的感覺,是沒有那樣強烈的。這也是一個難題。怎樣使沒有受過的人,也看到相同的畫面?我的能力有限,盡力去寫,也就是了。







(8452 我怎樣學習愛 20120926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5/2012




智慧與愛,是從何處來的 ?








  第一個問題:智慧與愛,到底是兩件事,還是一件事?地球上昇起的,是兩個太陽,還是一個太陽?
 
  第二個問題:智慧與愛,是天賜的,還是人類自己努力得來的?
 
 
 
 
  先說第二個問題:
 
  如果是天賜的,則問題就容易了。只要努力事奉、崇拜、祭祀、、、,上天就會源源不絕的,把智慧與愛賜下來。人類的難題,都可以輕易解決。
 
  孔子就是以為,知識是生而知之的。而西方宗教,也以為是神先愛了人,人才會相愛的。
 
  但莊子哲學的啟發,完全不同。
 
  在莊子的觀念中,人類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因此可以推想:智慧與愛,就是人類在面對生存的挑戰中產生的。
 
 
 
 
  愛從那裡來?
 
  曾經打仗的士兵,都有鮮明回憶。
 
  在困難的奮鬥中,愛是非常明顯的。戰友之間的情誼,就像鮮血那樣珍貴。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沒有作戰經驗。但二次大戰和抗日戰爭的記憶猶新。面對絕對的患難,人與人之間,會激發愛意。愛的感覺是這樣強烈,甚至戰爭的恐懼,也能驅除。犧牲一己,亦在所不計。「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是中國人留下來的智慧。
 
  所謂「患難」,其實就是挑戰。所謂「真情」,就是在應付挑戰中出現的感情。愛就是這樣出現的。
 
  愛不單止是在戰爭中出現的。
 
  愛出現於一切需要合作奮鬥的地方。嬰孩出世,父母面臨巨大挑戰。使孩子平安成長的壓力,雖然不可能與戰爭相比,但相似。我曾經寫過一書《我是爸爸》,其中感覺,如此得來。
 
  甚麼是愛?愛是一種共同面對挑戰中出現的感情。這感情,可以發生在兩個人,亦可以發生在面對強敵的國家,更可以發生在需要面臨挑戰的地球人類之間。
 
  沒有挑戰,就不需要奮鬥,就沒有愛。所以,愛是從奮鬥中來的。
 
  在艱苦中的家庭,愛的感覺,比富裕家庭強烈。窮人更容易進天堂,是有道理的。因為,富人需要應付的挑戰,常常沒有窮人那樣強烈。
 
  也不要以為,戀愛是無條件的。戀愛,就是挑選一個共同應付生存挑戰的伴侶。愛是存在於奮鬥之中的。
 
  就算是在人和動物之間,也有愛。曾經養過一隻名叫「布朗尼」的狗。這狗陪過我不少日子。那時我在學小提琴,時常發出一種好像殺雞的噪音,全家人見我拿琴出來,都掩耳疾走。只好一個人躲到房間裡練琴。這時,小狗就會在外面抓門了,要進來陪我。後來狗兒死去,我確實非常傷心。所謂「生活」,其實即是生存奮鬥。人和狗在一起,也是共同奮鬥生存。人狗之愛,同樣是在生存壓力中出現的。
 
  人和動物之間的愛,更可能表達愛的本質。拙作《頑童與祖母》中提到,我的祖母所養的一頭牛,終生與她一起流汗耕田。後來牛死了,祖母雖然極端窮困,也不忍心把牛的屍體賣去給人吃。她找到一個地方,把牛埋了。次日才發現,牛的屍體,竟被人挖走了。那一天,也不知道她是怎樣回家的。
 
  愛是甚麼?不是很鮮明了嗎?
 
  愛是在奮鬥中的群體裡產生的。沒有奮鬥,就沒有愛。
 
 
 
 
  另一個大問題是智慧。
 
  如果愛是人類最迫切的,智慧也是一樣。面對無限問題,人類極端需要智慧。愛是一種感情,亦是一種紐鍵。愛能夠把所有人的智慧,溝通起來。
 
  蘇格拉底曾經以為,智慧來源於兩件事,笫一是承認無知,第二是無私。承認無知,就是虛心。虛心是一個大題目,要另外再說。至於無私,意義是和愛相同的。從整體出發,不是從自己或小團體出發,就是無私。
 
 
 
 
  甚麼是智慧?
  
  這是另外一個大題目。目前,也只能有很模糊的答案。而答案儘管模糊,但卻是肯定的: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的知道,智慧是在前面的。在不斷的探索與追求之中,就可能得到智慧。
 
 
 
 
  而另外的一個發現是:智慧和愛,是在一起的。不是有兩個太陽,而是只有一個太陽。智慧和愛,是不可割裂的。金色和紅色,在不遠的前方,就好像晨早朝陽,發出美麗的光,引領我們。
 
  前文說過,路不是目的。這是亞里士多德的啟發。智慧和愛,也只是一條路。本身並不是目的。
 
  到底,人類生存的目的是甚麼?迄今為止,仍是未解之謎。但慶幸的是:

  當我們找到了路,沿著路走去,最終,就可能知道,我們要去的其實是甚麼地方。





(8451 智慧和愛,是從何處來的 20120925
星期二)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4/2012



地球文化,出路何在 ?






最近的心情,相當興奮,又有點沮喪。一方面,是文化的問題,愈來愈清楚。從八種文化傾向之中,大局的形勢,漸漸明朗。這都是要謝謝日本人的。如果釣魚台的問題不是這樣逼近,就看不到日本文化的本質。從日本文化的挑戰,其他文化的各種傾向,也像太陽那樣,從八個方向升起,看得分明。

地平線上,升起了八個不同顏色的太陽。智慧的金太陽,愛心的紅太陽、還有各自代表「信」、「錢」、「空」、「乖」、「恨」、「狠」的其他雜色太陽。

今後的文化路向,不是呼之欲出,而是已經出來了,像兩個太陽那樣出來了。

智慧和愛,就是文化的出路。地球上的任何一種文化,無論他們是印度文化,巴西文化,非洲文化,如果走上了這一條路,地球就是有希望的。這當中,似乎最有希望的是中國文化。

問題是:為甚麼這許多年來,智慧和愛的傾向,卻總是沒有成為地球文化的主要傾向。

金錢文化的障礙,是最主要的障礙。金錢文化所代表的物慾和性慾,使得地球文化往下走,無法自我提昇。但這亦是一種好事。這使人看得到:誰能擺脫物慾和性慾的誘惑,誰就獲得智慧與愛。

其他文化傾向的影響,也是同樣嚴重的。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信代愛的傾向。這種傾向,使愛的文化變成虛空。而以科技取代智慧的另一傾向,則使地球人在愈來愈鑽尖的科技之前,喪失智慧。

「以信代愛」、「以技代智」,是兩種極端危險的文化陷阱,而這陷阱,比金錢文化的誘惑,更加危險。因為,慾望的誘惑,是可知的,是可見的。但這兩種隱藏的威脅,則是看不見的。(此處所謂的「以信代愛」,有特定內容。基督文化以外的朋友,可能從未聽過。請參閱:「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20120908」)

其他的文化傾向,包括了儒家的乖,納粹的恨,日本的狠,也使智慧削弱,愛心消失。

至於佛家空的文化,對比之下,是遠遠高尚得多。但空虛的東方哲學以內在傾向為主導,無法準確觀察世界,也不能以智慧帶動科技、推動生產。慈悲情懷,就如同愛一樣。但如果只看內不看外,也是不能真正落實,解決地球難題的。佛教在中國發展了千年,但始終不敵儒道合流的封建體制,相信也是這個原因。

地平線上,昇起了兩個太陽,使人興奮。看見了陷阱和岐路,則使人警惕。但要真正走上智慧和愛的大路,也不是隨口說說,便能達到。

智慧是從那裡來的?愛又是從那裡來的?問題未有真正解決,使人沮喪的形勢,正在不斷加強。如果地球人在這一回合的大轉折中無法走上正路,仍是依著美國帶動的向下潮流滑落,要再等下一回合,可能又是悲慘的另外一個千年了。







(8450 地球文化,出路何在 20120924
星期一)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22/2012



* 愛的本質有三

一 是一種情 passion
二 是一種鍵 bonding
三 愛使人以天下一體的觀念思考

9/17/2012




愛的本質是甚麼?







  「愛」是二十一世紀的泛濫字眼。
 
  用得太多,「愛」已經成為一個視而不見的虛字。眼睛看見字,但字背後的意義,卻無從捉摸。
  
  「愛」其實是比所有其他問題都重要的大問題。比絕大多數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民主問題、民生問題,都更重要。在世界上所有的議會、國會、人民代表大會裡,「愛」本應是最首要的第一議題。
 
  因為,「愛」可能解決地球問題,並且帶來所有人的繁榮富裕。(這句話,經濟學家或者以為是笑話。但如果他們知道了愛和智慧的關係,就不會笑。)
 
  「愛」是不受重視的。
  
  最主要的誤解是以為:愛只是一種無關痛癢的感情。而感情,在金錢至上的文化中,是需要盡量忽略的。
 
  而可憐的美國人不會知道,忽略了愛,錢也是不能穩固的。經濟危機是很快出現的。因為,愛才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元素。
 
  忽略了愛,不是一時的疏忽,而是文化路向走向物質主義,是走錯路的必然後果。

  甚麼是愛?愛的本質是甚麼?
 
  愛的本質,是要撇開愛的感情元素,才可能看見的。單一研究感情,不可能了解愛。
 
  無數藝術家,都曾經以愛的感情元素為主題創作。愛情的一切角度,都有人寫過。但愛在感情之外的功能,卻探討不多。
 
  愛有甚麼本質上的功能?
 
  第一:愛是有黏附性質的一種元素,愛是一種黏貼膠。但這是不重要的。
 
  第二:愛能使無關係的生命,互相黏連,走到一起。愛是家庭和民族的聚合因素,有愛才有家,有愛才有國。但這同樣是不重要的。愛家還是愛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第三點:愛能使個別思維,化為整體智慧。愛是智慧的催生者。
  
  人的思維,通常不能離開個體。最多是以家庭、或民族為思考的單位。所以,智慧無端受到劃分,不能超越層次,不能穿透洞察。小單位的智慧,只能是小智慧。
 
  小智慧對於不同思維網絡,通常都是厭惡拒絕。孔子所攻擊的「異端」,或猶太人所防範的「異教徒」,或今天的政治黨派,不但只是劃分人類,更是思維領域的自我限制。提防都來不及,怎會了解?或明或暗的種種手段,都是為了提防思想滲透。思想網絡都被全方位封鎖了,互相了解是不可能的。需要留意的是:所謂「互相了解」,不是兩個敵對政治力量的互相了解,而是兩種文化的溝通。
 
  文化溝通失效,大智慧因此不可能出現。
 
  愛在本質上的功能,不但只是使不同境界的生命黏連,更可以使不同的思維網絡溝通。網絡溝通暢順,眼界就大了,不會看不開。
 
  愛的溝通能力,才是愛的本質。愛可以使智慧相通,使人類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愛是萬物一體的根本感覺。這種感覺,會使智慧衝破網絡的限制,使人類以整體的力量,面對未來的挑戰。愛不只是一種無足輕重的兒女私情,愛是智慧的基礎,是極端重要的。美國人就是因為在《獨立宣言》中忽略了愛,才造成今日的困難。 
 
  以上說了這許多,其實只是一句話。但這句話,卻是更加使人困惑的:
 
  愛敵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有趣嗎?荒謬嗎?)





(8449 愛的本質是甚麼 20120917
星期一)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13/2012




有了愛又怎樣?







  在沒有愛的時代,生命是一種走向孤獨的旅程。

  年幼的生命,熱鬧而興奮。每一個嬰孩,都是溫暖的。但寂寞總會在無聲無息中,把人一點一點地徹底孤立。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雖然這是真相,但卻沒有一本小學課本,會把真相披露給小朋友。或者是不忍心,又或者是不敢。生命是甚麼?小時候沒有人告訴你。到你真正了解,你就再沒有精力應付了。
 
  如果有了愛,世界立刻不同。世界上,再沒有孤單的男人和女人,更沒有淒苦的老人和病人。人們都以愛結為整體,再不分你我。生命的色彩,完全變了。從灰色,走向艷麗的七彩。
 
  但,以上只是一種表面的,外在的描述。
 
  為甚麼需要愛?
 
  愛的本質何在?
 
  就只是為了一種溫馨的感覺?當然不是的。莊子從沒有提到愛。但莊子卻告訴了我們,甚麼是愛。
 
  生命是一體的。而愛就是我們運用整體的力量,去應付挑戰。
 
  沒有愛的思維,都是個體思維。思維是獨立的,孤立的。就像看他人文章一樣。總是以為,對立的思想家,是別有用心的。是要抗拒提防,而不是要親近的。
 
  一定要等到愛的感覺出現了,思維才是整體的思維。就像把全世界所有的電腦晶片,都聯結起來。巨大的超級思維,就會出現。
 
  生命再不是走向孤絕的旅程,而是走向聚合的旅程。有愛的生命,是各各向外開放的花,更是紛紛聚合的果。
 
  生命的智慧,因愛而聚合。生命的力量,因愛而增強。大智慧是在大愛之中,才能出現的。
 
  我們都應該為了愛而奮鬥。就趁青春,為了這一項重要而偉大的事業,努力前進。
 







(8448 有了愛又怎樣 20120913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12/2012




為甚麼愛是這樣困難?







  孫中山致力革命四十年,到了今天,他所提倡的博愛,仍是虛的,未曾落地的。
 
  耶穌提倡愛,今天已經過去兩千年,愛的文化傾向,同樣是沒有落地。地球上八種文化傾向,有七種都已經落地。智的希臘文化,信的伊斯蘭文化,錢的美國和猶太文化,空的佛教文化,乖的儒家文化,恨的納粹文化,狠的日本文化:一共是七種,都曾經實行。
 
  但是,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愛的傾向為主要傾向的。愛的文化,尚未出現。
 
  傳授知識很容易。花以時日,要多少工程師,就有多少工程師。但啟發智慧,卻並不容易。傳授愛,更加不容易。
 
  無數的父母慨嘆:無法教導孩子以愛。
 
  到底,愛的感覺,是怎樣出現的?為甚麼不能直接訓示學生:你要愛人,學生就能學會愛人?
 
  為甚麼人類努力兩千年,仍未成功?
 
  似乎是很簡單的道理:喪失智慧,以信代愛,過份重視金錢,提倡仇恨,都能使愛消失。
 
  但問題是:把這四種負面因素,減到最少,愛仍是不一定會出現的。許多人都是見到棺材不會流淚的。災難能夠迫出愛的感覺。但地球上出現了這樣多的災難,愛的文化,卻尚未成立。災難過去,人們又開始爭奪金錢和享受了。
 
  愛的內涵是複雜的,其中仍有相當的元素,科學無法解釋。例如,愛和性的關係,是非常不清晰的。性來的時候,愛好像會出現。但性去的一刻,愛也似乎會消失。在家庭關係(即是性關係)之外的愛,又是甚麼?
 
  其實,是沒有「性關係之外」這一回事的。所有的人,都有基因上的關係,其實是都有性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肉體和靈魂,都是相通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也。這是真的。
 
  但是,就算科學能夠解釋了所有的道理,仍然是只能提供一點愛的知識,而不能提供愛的智慧。
 
  愛的智慧,是甚麼?
 
  愛的智慧,就是智慧。
 
  而這是需要從文化整體著眼的。到有一天,我們都能回答遠古希臘人所提出的問題,愛的智慧,就會出現。
 
  例如:人這樣這樣不斷努力,為何收穫卻是空虛?像薛西弗斯那樣流血流汗,推著巨石上山,石頭卻會轟的一下,重新滾回起點?我們如果都能像薛西弗斯那樣,默默走回起點,重新再來,又會有甚麼意義?

  對於這一條問題:「你有甚麼?」我們如何回答?
 
  到底生命的意義是甚麼?這不是普通問題,而是文化問題。到整個文化的答案確立了,小孩子也知道了,一切人都知道了,愛的文化,就會從智慧之中出現。
 
  簡單的答案或者是:「呀,我們可以設立一個愛的教育課程,只要每周一小時就夠!」
 
  當然問題是不會這樣簡單的。連老師也不知道的問題,如何教給下一代?古希臘人的問題,需要一個整體的文化答案。有一天,當中國文化真的能夠結合了西方文化,智慧出現,愛的覺悟,就會成立。
 
  而一切的覺悟,仍是要從自己開始的。
 
  當文化建設的感覺異常迫切,或者,目標就會接近一些。
 
 
 
 
 
* 附錄: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8447 為甚麼愛是這樣困難 201209012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9/2012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文化的第一種傾向是智慧傾向。這曾經是古 希臘文化的主要傾向。但此後,這種傾向就漸漸削弱和消失了。今日的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智慧為主要傾向的。 
  
  至於第二種愛的傾向,情況比智慧傾向更加困難。地球上,很多人身體力行提倡愛。但愛的文化傾向,卻尚未形成。地球上沒有一種文化是以愛為主體的。
 
  愛是基督精神的主體。但自從耶穌離開世界之後,人們就漸漸的,以信取代了愛。
 
  保祿(或譯作保羅)曾經痛切指出這一點。他認為,愛是比信重要的。耶穌在世的時候,多次提到相同的觀點。他說,他喜歡慈愛多於祭獻。但今日,絕大部份的各種教會,禮儀主體都是祭獻,而非慈愛。無數宗教人仕,身體力行,以愛為主導,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都是偉大的,就像德蘭修女那樣偉大。但是,整個的信仰架構,卻是以信為主。愛的文化傾向,尚未形成。崇拜和彌撒的重心是信,不是愛。信和愛本來不是矛盾,也不是相反的。但沒有愛的信,卻只能是空的信。愛只能在小部份人的心裡發酵,尚未流佈天下。
 
  在地球上,信的文化傾向,隨處都是。伊斯蘭的信,和基督教與及天主教的信,性質是相同的。只不過伊斯蘭教走得更遠一些而己。伊斯蘭教的文化,並不是東方文化,而是同樣屬於傳統的、基督之前的西方文化。
 
  西方的舊信仰以為,只要保持和神的親近,就是一切。他們以為,真理都已經寫好了在經書裡。只要打開經書,就能夠得到真理。所以,他們不會另外尋找真理,亦不重視智慧。他們用主要的精力去拜祭、祈求、事奉。但是,對人卻是冷的,臉上的笑容,也常常是假的。法利塞人,充塞天下。
 
  愛的文化無法建立,與地球上的物質主義傾向有關。人們傾向從外在觀察世界,無法從內在與人溝通。但是,物質的影響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以信取代愛,才是地球文化的重大逆流。這種逆流,是違背基督的。這一種逆流,不但使人們彼此漠視,更使人漠視智慧和真理的探尋。也是因為這種逆流,才使無神論肆虐,使心靈迷失。
 
  許多人在星期天,喜歡到教堂裡禮拜。本來,那是人與人親近的好機會,是學習愛的好時光。但是,當愛被信取代之後,陌生人就永遠都是陌生人。祭獻完畢,就好像戲院散場。離散的人,各奔東西。聚會是偶然的,冷漠才是永恆的。基督說,他喜歡慈愛多於祭獻,但人的祭獻卻遠多於慈愛。
 
  愛的文化無法形成,第一方面是信的問題,第二方面才是錢的問題。虔信的人,忽略了愛。物質的人,取消了愛。世界就是如此兩極分開,也兩極結合了:虔信的人不能擺脫物質,物質跟信仰結合,愛就更少了。
 
  問題是為甚麼。
  
  為甚麼愛是如此困難的一回事。為甚麼父母和教師要教會孩子去愛,是這樣的難。為甚麼渴望愛的人,得到的卻是失望。當然是有原因的。但此文或已太長,要再講,也不是三言兩語,甚至不是一本書所能說得完。
 
  但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略略說明一點:愛的缺乏,也和恨的過份情緒相關。
 
  以下是聖經中的一段文字,有不同的解釋。也不容易在表面上明白:
 
Then he added, “Now go and learn the meaning of this scripture: ’I want you to show mercy, not offer sacrifices.’ For I have come to call not those who think they are righteous, but those who know they are sinners.” __ Matthew 9:13, New Living Translation (2007)
 
  恨的文化,納粹主義只是其中一方面。也不要以為,納粹已經消失。恨的文化,就在我們的身旁。恨的變形,就是鬥爭。人們常常自以為正義,勇於批判,高呼口號,打倒他人。但常常忘記了,自己也是罪人。
 
  「罪」的觀念,不容易解釋,也未必人人認同。要在人性中發現魔性,特別是在自己的內裡發現負面元素,是不容易的。但是,恨的現象,卻曾經導致世界大戰,和中國的文化革命。千千萬萬的人,曾經慘受極大痛苦。自以為正義的人,總以為自己一定是對的。他們揮舞各種旗幟,在陽光之下,興奮地攻擊敵對者,不容納相反意見。「攻乎異端」,原來也是孔子主張的,有儒家影子的,不單純是西方的。到底,魔鬼是從那裡來的?大約是從發洩中出來的,是從「恨」之中發出來的。
 
  愛的文化無法在人類社會確立,初步看,最少是有三個原因。文化在三方面傾側了,就無法在愛的方面發揮。信的文化,錢的文化,恨的文化,未必全是負面的。但傾側過度,愛是站不起來的。
 
  至於從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去分析愛,也是另一重大範疇。人總是不容易看見他人,只看見自己。無法寬恕他人,也不容易愛他人。所謂「看」,只是用眼睛去看表面,無法用心去量度。Seeing is not perceiving。人是要非常非常自覺,才可能明白莊子的觀念:天地萬物,原來都是自己的一部份。人和我,都是同一的。要真正明白了,才可能知道愛是甚麼。






* 參考以下聖經章節:
Hosea 6:6
Matthew 9:13
Matthew 12:7
Mark 12:33

* 附錄: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8446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之二:愛 20120909
星期日)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讀者來信

請剔以下

http://leecha.blogspot.hk/2012/09/blog-post.html

9/07/2012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探索文化的各種傾向,使我們更加明白文化的本質。更使我們清楚,到底要走甚麼路,往何處去。如果未來有甚麼重大挑戰,例如環境不斷惡化的挑戰,人口不斷老化的挑戰,經濟不斷崩潰的挑戰,貧窮,戰爭,天災,都能應付。
 
  又或者,文化是不止八種傾向的。還有的隱藏的、未知的傾向。所以,開放的胸襟是很重要的。新的探索,會使我們的路向更加堅定。
 
  第一種傾向,就是一種隱藏的傾向,已經被人忘記了的傾向:古希臘的智慧傾向。
 
  今時今日,最不吃香的大學課程是哲學。大學要招幾個哲學班的學生,難之又難。因為,時代已經變化,智慧甚麼的,完全不實用。學生畢業,一定失業。因為,這來自一種誤會。社會以為,只有科技才是吃香的,科技才是賺錢的。雖然,這一種觀點,已經稍為過時。今日的人以為,只有財技才是真正吃香,真正賺錢的。略為聰敏的學生,都鑽門鑽路的去讀財經。連科技也都淪為次要。

  就是這種見解,造成從俄國到日本到印度到中國甚至巴西、中南美,以至亞洲和非洲諸國,都無法真正掌握西方科技。因為,科技的基礎是智慧,是尋求真理的求知精神,沒有了智慧,科技就是沒有根幹的枝葉。就像插花那樣,只能夠聊插一時,光輝一陣而已。借來的科技,遠道聘來的工程師,只能使經濟市場,短暫風光。這是一種很粗淺的道理,但是,要扳轉人們的想法,卻不容易。

   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與日本人的「和魂洋技」,已經成為一種頑固的思想網絡。必須衝破出來,另類思考,才會走回正路的。而且,其他諸種的文化傾向,包括了儒家乖的傾向,日本狠的傾向,納粹恨的傾向,甚至美國錢的傾向,伊斯蘭信的傾向,都是和真理的探索相突的。諸如此類的傾向強烈,智慧就不重要。
 
  甚麼是智慧?這一個問題,今日已經再不容易引動興趣。但也必定會有求知慾旺盛的人,會不斷的追問下去。因為追求真理的心,是人性中本來有的。
 
  文化的第二、三種(愛和信)傾向,比第一種智慧傾向,更難了解。智慧傾向,大學裡還有一科哲學可能探尋部份消息。但是,愛是甚麼?為甚麼要愛?卻是費盡唇舌,不容易解釋。高等院校裡,也沒有愛的研究所,或者愛的學系,專門研究。
  
  或者,需要揭開愛的覆蓋物,才能夠逐步了解。而且,這些覆蓋物,有的時候是必要的,是容許的。愛的覆蓋物有三。第一是信,第二是利,第三是性。(未完)


(8445 文化有那八種傾向 20120906
星期四)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4/2012




所有的問題,歸結點都在那裡?







  這問題思索多年。最近日本的釣島事件,從側面來了衝擊。
 
  到底,日本文化的根本問題是在那裡呢?想到了一個「狠」字。日本文化,和遠古的斯巴達文化相似,是斯巴達文化的改良版。
 
  何謂「斯巴達文化」?有很多有趣故事。他們強調尚武精神,重視體能,不重視智能。常常要求青年男子和女子當眾裸體跳舞。因為,裸體才能暴露身體的弱點,使他們知所改進。所以斯巴達人雖然不介意腦袋空白,但身裁都極好。為了增加子矞,反對男女不婚。把幾對不肯結婚的裸體男女關進完全黑暗的房間裡,明天,他們就會各自找到結婚對象了。這些小故事,都有大道理在背後,要另外再說。
 
  看斯巴達,就會明白日本。日本人的「狠」, 反映了文化的本質。
 
  從本質看,儒家的「乖」,也明白了。希臘的「智」,也呈現了。而最困難的問題,包括了伊斯蘭文化的「信」和基督文化的「愛」,也同時浮上。幾乎是所有的不明朗,都忽然消散。這些大問題,雖然目前是只能點到即止,但仍可以詳說。
 
  必須弄清楚的是兩大問題。一個是「智慧」和「科技」問題,另一個是「信」和「愛」的問題。
 
  智慧和科技問題,影響幾個大國,包括俄國、日本、印度無法走上西方道路。而「信」和「愛」表面是老土的宗教術語,但內面另有內容,影響今日大局。伊斯蘭文化的根本問題,美國文化和猶太文化的根本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窗口。
 
  俄國、日本、印度,甚至中國,如果只識學習西方科技,不知道問題的本質,就是永遠上不去的。
 
  問題的本質,第一個側面就是:他們無法分辨「智慧」和「科技」之不同。
 
  從古希臘來的西方文化,重點是「智慧」,而不是「科技」。
 
  俄國彼得大帝的故事,西方津津樂道。他為了學習西方文化,不惜化身為平民,潛進荷蘭船廠去,甘願當一名船廠小工。一幹就是半年多。可惜他的身體甚高,有六呎七吋。荷蘭人一早就知道了他是高個子的俄國皇帝。後來新船舉行下水禮,荷蘭人在儀式中,把新船當眾呈送給他。使他一下子感動非常,熱烈擁抱荷蘭官員。
 
  今日的大陸遊客,來到香港是購買奢侈品,連奧運的金牌選手也不例外。但彼得大帝去到歐洲,卻是甚麼都買,連棺材也要買幾口回去。他覺得歐洲人的棺材,特別有文化。他參觀歐洲的議會,深刻震動,但無法把議會買回去,就買了議員身上的黑色禮服回去。當然他是要學習,而不是享受那些棺材和禮服的。
  
  但問題是,為甚麼俄國人永遠無法學會西方文化?日本人和印度人的問題,其實也是相同的。
  
  因為,他們學的是西方文化的末節,而放棄了西方文化的本質。
 
  科技只是末節,智慧才是本質。
 
  西方文化不等於美國文化。彼得大帝微服去歐洲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美國。
 
  西方文化,基本上的大模型,來自希臘文化。而希臘文化的主要重點,是智慧。希臘文化,是「智」的文化。
 
  甚麼是「智慧」?曾經以為,智慧就是操縱知識的能力。大約這是不錯的。但智慧也是一種探索。希臘人對宇宙萬物的探索精神,其他文化,是遠遠未及的。智慧的問題,似乎抽象,但卻是所有一切的支柱。而這一點,像俄國皇帝那樣,潛浸進去,是無法了解的。
 
  必須同時也抽離出來,從高層次的高角度,才會明白。所以,我們把文化的不同支柱,化為八個字,問題就相對的清楚了。
 
  最後,還要畫蛇添足說明一下:所有的問題,歸結點並不止於智慧。智慧只是八份之一,其他問題,尚要另行交待呢。



(8444 所有的問題,歸結點都在那裡 20120904 星期二)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9/01/2012




「江戶小工訪妓事件」有何文化意義 ?







  本文討論的,是文化的「路」問題。
 
  這一故事,傳出來的人是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他用這故事,說明堅毅精神的重要。
 
  這故事,我也曾在不同的場合一再覆述。但亦是要到了多年後的今天,才明白其中的文化意義。那是遠遠比一種單純的「堅毅」精神,更加重要的。因為,這故事亦能啟發我們去比對不同的文化,例如希臘文化,基督文化,甚至伊斯蘭文化之間的不同。
 
  故事說,從前的江戶城,有一個染廠小工,偶然有機會看到一位當時的名妓,驚為天人。回到染廠跟同伴說起,同伴對他說,不如息了這心吧。因為,光顧這名妓一次,需要三十金,大約是小工兩年的工資了。小工不為所動,就從這一刻開始儲錢。兩年之後,果然儲滿了三十金,就去藝妓館裡,尋著了那位藝妓。
 
  藝妓亦盡了一己之所能,去招呼他。次晨,當他離開的時候,藝妓送到大門,如常地對他說:「請再光臨。」但小工說,再來要等兩年了。藝妓不明所以,問他,為甚麼這樣說。小工於是坦白告訴藝妓,自己是儲了兩年錢,才能夠來的。藝妓聽了十分感動,思量了一會,就對小工說:「不用等兩年了,我嫁給你吧。」
 
  兩人婚後,小工非常努力工作。後來,果然成為江戶城的染廠大老闆。
 
  這故事,有甚麼教訓?
 
  松下幸之助說,不論所做的是甚麼事,只要盡力做去,就一定成功(大意)。
 
  而事情亦真的好像是這樣。儲款兩年,其實極不容易。而這位小工,一心只追求一個簡單目的,他已經盡了全能。而藝妓就是單憑這一點堅毅的精神,就知道了小工是有前途的。藝妓能夠在一瞬時間抉擇,並不是藝妓特別聰明,而是她依據了日本文化的核心價值。
 
  這一件小事,充其量是有點激勵人心的力量,有甚麼意義?
 
  從文化的角度看,深度和觀點都會不同。
 
  人類文化,各有不同的偏側重點。大約是有下面這幾樣:
 
  智、愛、信、錢、空、乖、恨、狠、、、,
 
  智:希臘文化
  愛:基督文化
  信:伊斯蘭文化
  錢:美國文化、猶太文化
  空:佛教文化
  乖:儒家文化
  恨:納粹文化
  狠:日本文化

  例如美國文化是有錢而無愛。儒家文化是只要乖不要智,而佛教文化則追求空虛,鄙視金錢。
 
  特別值得重視是希臘人的「智」。
 
  智是跟科學不同的兩回事。世界上許多其他文化想學西方,都以為西方文化就是科技。那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西方文化來自希臘,而希臘文化的重點是智慧。智慧是跟科技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但這問題,並非本文重點,容後再論。
 
  本文重點,是江戶小工的故事。而這被人高度評價的故事,與日前所述,女大學生洗完廁所要喝一口廁水的故事,有相同的文化意義。
 
  文化的平衡,是不容易的。
 
  當一種文化元素被過度肯定,其他元素,就會被忽略。
 
  太看重外在的物質(例如錢)就不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愛。而太重視追求心靈價值(例如空),就不會留意到外在的物質。儒家文化重視服從(例如乖),就不會重視智,不會像希臘文化那樣,對宇宙萬物全面探索。
 
  或者有人駁斥:儒家文化不是提倡智仁勇嗎?但研究文化,是不能從字眼看的。日本文化也好,印度文化也好,提倡智慧的字眼,也必定不少。但他們的文化,確實是沒有走上這一條路。文化要看他們走甚麼路,而不是看他們說甚麼話。
 
  日本文化的武士道精神,大約可以化為一個狠字。狠,或者一種斯巴達式的勇武觀念,是不包含智慧,亦不包含愛之類情操的。而這種勇武觀念,重視的是堅持。堅持一貫的信念,就不會動搖。儲款兩年,目標就是訪問妓女一次。但日本文化就是不理他所做的是甚麼。日本文化只重視堅持。
 
  堅持之心過度熾熱,就不能想像,堅持也會錯。所以,日本右翼堅持二次大戰沒有做錯,也是這種文化的反映。
 
  以上的八種文化元素,並不等於就是該文化的全部,而只是一個傾側的重點。而這種傾側,是互相重疊,或者互相忽略的。中國人講究的是「有容乃大」。未來的中國文化,或者是普世的文化,必定會盡採各種文化的長處,而不是只搞一點日式的「和魂洋技」,或者是滿清末年的「中體西用」。
 
  此外,尚要說明一點:文化元素,是跟文化的目的不同的。
 
  文化好比一條路。而路並不是目的。

  長遠目的,是不容易看到的。相反是短期目的,較為容易。
 
  例如,猶太人要逃出埃及,就是一個短期目的。而中國人八年抗戰,也是一個短期目的。至於出埃及之後怎辦? 抗戰勝利之後怎辦?就要思考,自己的長遠目的是甚麼了。而這一點,亦是宇宙主宰對於人類的最高要求,就看人能否真正知道,生命的根本目的是甚麼。
 
  文化元素,未必就是生命的根本目的。甚至是愛,也只是一種生活上的行為風格,愛本身,未必是目的。這是從亞里士多德處得來的啟發。但這又是一個極大的,而且是極重要的題目,要另外詳細探討了。





(8443 「江戶小工訪妓事件」有何文化意義 20120901 星期六)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