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國」是否必須「鎖國」?(全文)
(問到底 No.6947 2008 0220 Wednesday)
「衛國」是「保衛國家」,是一個神聖的概念,是
非常清楚的。而「鎖國」是「封鎖國家」,不是被外
人封鎖,而是自我封鎖。這也是一個清楚的概念,雖
然並不神聖。
但奇怪的是,許多時候,這兩個概念被混合應用。
以為「衛國」就是「鎖國」。
最早期的鎖國,是連經濟上也自我封鎖的。阿拉
伯人曾經拒絕使用車輪。因為,他們認為,使用駱駝
運輸貨物,更有利國家經濟。貨物必須負在畜牲的背
上,畜牲只能用肩背之力,連拉車也不可以。日本人
曾經拒絕使用槍械。他們認為,傳統的武士刀,更能
抵抗敵人。這一點,或者只有日本人做得到。他們互
相之間的小規模戰爭,可以長期用刀,不用鎗。印度
人曾經拒絕使用紡織機械。而且,提倡者是印度聖人
甘地。他認為,傳統的印度手搖織布方式,能夠使印
度早日踏上富裕之路。
以上三個例子,似乎已經過時,可以嗤之以鼻。
富有智慧的文化領袖,往往拒絕去思考這一點。他們
以為這是已經過去的。以為,現代人絕對不會再重蹈
舊錯。從前的人只是思想幼稚,就算智慧如甘地,也
是思想不成熟的。現代的文化領袖,肯定比他們聰明
得多,一定不會再犯這種可笑的錯誤。
問題只是:天才人物如甘地,為何也會犯錯?他
們錯在那裡?甚麼因素使他們無法避過這種歧途?
今日的人,一般都同意,經濟和科技是不可自我
封鎖的。一般都會贊同經濟自由的主張,但是,許多
人認為思想卻是必須管制。他們以為,經濟上不可鎖
國,文化上卻必須鎖國。最嚴重的地區,婦女必須蒙
上面紗,而輿論必須嚴密操縱。
而這是非常真實的感覺。翻過一張未受操縱的報
章,就如同掀開女人的面紗一樣,是不可忍受的。而
且,這是不可辯論的,是不能討論的,是絕對的。
何謂「絕對」?有的人,寧願用生命去換取的這
種「絕對」,就是「絕對」。而且,這種情感是真的。
不是假的。他們寧願用自己,而不是他人的生命,去
捍衛這種思想。就這一個片段的時刻而言,他們是神
聖的,是純潔的,是無私的。
(雖然有人會質疑這一點,因為,有許多人,所
捍衛的並非國家,而只不過是「權力」,而且不是國
家安全需要的公共權力,而只是私人利益之下的私
權。但這一點,從高層次看,是必須摒除在考慮之外
的。換言之,我們必須從思想內核的角度,看到其中
的思想本質,看到這種真實感覺的無私成份,看到若
干現代領袖之所以主張管制思想,是真的感覺。他們
是無私的。他們是真的為國家好的。)
(以上「括號」內的思想,雖然是比較複雜一點,
不容易接受,也不容易了解。但是,請暫時原諒。因
為,我們企圖接觸的是「思想內核」,而這「思想內
核」之中的成份,到目前為止,仍是非常模糊,是無
法解釋,甚至,連一個名詞都沒有的。)
或者,時至今日,我們是十分幸運的。因為,我
們已經有了許多新名詞,可以表達我們的感覺。
一個名詞是「典範」(paradigm)。其實已經不很
新了。已經有四十多年歷史。所謂「典範」,大約的
意思是說,人的思想,是一種網絡。而思想網絡是有
很多種類的。不同文化,就是不同網絡。而文化之間
的衝突,也可以說是思想網絡的衝突。
而思想網絡的一種特點是:就算不加以人為禁
制,思想和思想之間,也是不能互通的。表面看,甲
網絡和乙網絡之間,好像是很和平相處,彼此對話,
溝通全無問題。但是,甲永遠都只是甲,而不會是乙。
好像是一瓶水和一瓶油混合。水和油,是各不相涉的。
但是,思想網絡又不是水和油。水和油是永遠不可互
通,而思想網絡,到了某一種時間和某一種空間,就
可以互相溶和,甚至互相取代。
另外一個問題是,思想網絡本來和權力不相干。
那是很自然發展的一回事,但是,一旦權力介入,舊
有的網絡就可能更加鞏固。又如果用權力強行推廣一
種新的網絡,新網絡也可能是非常脆弱的。遠古的埃
及,是個多神教的國家。後來,忽然有一位非常聰明
的王子出現,他名叫阿肯那頓,他想到,宇宙如果有
神,一定是只有一個神,而不是很多神。他相信,這
位宇宙之神,就是太陽。到底宇宙是多神,還是一神?
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網絡。而這位埃及王子擁有權
力。他於是花了一生的力量,企圖在埃及推廣一種全
新的思想網絡。結果當然是悲慘的。他一死,舊勢力
就回朝了。他生前所有的設計,全部推翻。舊的權力,
重新掌管埃及,一再鞏固傳統的舊思想網絡,直到古
埃及徹底滅亡為止。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古埃及採用
了一神教,也許不會滅亡,而羅馬帝國亦未必能夠誕
生。
我們的主題是「衛國」。其實,對於保衛國家、
建設國家、甚至發展國家來說,思想網絡都是要密切
留神的。
到底問題何在?
問題是:思想網絡和人為影響的關係如何?
問題是:思想網絡是可以人為操作的嗎?
思想網絡,是否好像一種電腦軟件那樣的東西,
可以人為編寫的嗎?
這是很令人振奮的想法。試想,人類所有的行為,
都可以像書寫電腦程式那樣地寫出來。或者,不用
「寫」這個字,那是叫做「規劃」的一個現代名詞。
人類的行為,就可能利用一種叫做「思想網絡」
的電腦程式,寫出來。
這樣的問題,一直問下去,終於,一個較為接近
的關鍵問題出現了:
思想網絡是甚麼?
思想網絡像是一棵樹嗎?還是像一座森林?人是
否好像一個園丁?從旁協助森林生長,或者,嚴密控
制森林的生長?甚至,從開始直到終結,像規劃一個
城市那樣,徹底把思想上的問題,管理得服服貼貼?
聰明的人,以為我們的問題只是到此為止。以為
問題很簡單,問題只是要不要控制,要不要操縱。以
為問題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以為問題只是「放」還是
「收」。以為是僅此而己。
但問題遠不止此。
李察假設,我們的讀者都是絕頂聰明的高層觀察
家。因此,可以把問題放盡去想。
如果思想網絡真的好像一個森林,那麼,這森林
是有將來的嗎?如果這森林是有將來的,則,森林的
將來是甚麼?
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而每一個人的智識和
智慧都有限,如果許多人結合起來,則這一顆大的心
所構成的思想網絡,會有何種前景?會不會有很大的
生產力量?會不會創造很大的財富?
這種未來的財富,有甚麼用?
是不是都分掉,吃掉,盡情享受?還是另有用途?
如果未來的人類,所有地球上的問題都解決了,
創造了千千億億的財富,那麼,到時怎麼辦?這是一
種終結性的問題。何謂「終結性」?就是說,許多人,
到了這種問題之前,就會非常輕鬆的一聳肩膀說:
「這留待將來去想好了。」
但是,對於一個切實的觀察者來說,這是一個不
及格的答案、分數是零的答案。因為,如果這樣回答,
他就是徹底不明白的。既不明白生命的原理,也不明
白人類生存的目的。一切都不明白。但這是不奇怪的。
無數享負盛名的哲學家,到頭來,都是以零分交卷的。
而我們不希望零分交卷。
或者,我們仍然要回返原來的主題。我們的主題
是「衛國」。意思就是「保衛國家」。又或者,我們同
時不會忘記秦始皇和凱撒大帝的區別。秦始皇成功之
後,第一時間就是要建築長城。他的想法,就是要「保
衛國家」。而凱撒大帝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
認為:進攻就是保衛。他根本不需要長城。他是槍口
對外的,他不需要長城。只有他的競爭對手需要長城。
是人家怕他,不是他怕人家。「進攻」是一個刺激字
眼。用文明一些的話來說,「擴充」、「建設」、「發展」
等名詞動聽得多。有了充份的發展,就不需要時時刻
刻的提防。
說了這許久,我們的問題,仍然是:「衛國」是
否必須「鎖國」?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就立刻想到另
一句話了:如果衛國必須鎖國,那麼,擴充要不要鎖
國?而更加細心一些的人,也會同時想到另一個問
題:為甚麼中國人的主題,恆久不變?秦始皇想的是
「保衛」,而我們今天,主題依舊,也是「保衛」。難
道這也是「內在繼承」?為甚麼中國從來沒有一個凱
撒大帝?為甚麼凱撒大帝總是槍口對外?
請注意,以上這一種想法,同樣是一種「終結
性」的想法。很多思考縝密的聰明人,會在這裡停滯
不前。因為,這一問題,是無法在相同層次之內解決
的。在相同層次之內,嘆息一番,咒罵一番,或者會
換來滿堂采聲。但是,於事無補。就好像諸葛亮舌戰
群儒時所說的:他們「下筆縱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那麼,甚麼才是較高層次的想法呢?
較高層次的想法是:「怎樣擴充、建設、發展我
們的思想網絡?」
當我們一下子跳到了「思想網絡」的高度,特別
是當我們思慮的是「擴充」、「建設」和「發展」,心
胸忽然就非常寬廣了。
因為,思想網絡是一座森林,是我們的大心,是
許多智慧的共同體現。雖然,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尚未
解決,但積極樂觀的情緒,已經出現。
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了:
思想網絡是否生命?
思想網絡的動力,從何而來?
所謂「動力」,只是一個暫時借用的名詞。因為,
生命的最原始動力,未必可以用「動力」這樣簡單的
名詞去詮釋的。有人說,這就是「生命力」。但仍未
得端緒。而如果思想網絡真的是一種生命體,那麼,
在「擴充」、「建設」和「發展」的時刻,我們的心情,
肯定就完全不同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9 香港時間:10: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