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7/01/2016

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的分別何在?

 

8935   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的分別何在?20160630

 

 

最初只是想,歐洲文化是舊式的西方文化,而美國文化是新式的西方文化。遠遠沒有想到,其中另外有更加微妙的因素。昨日乘舊式火車往上海,在車上呆了十二個小時,眼前風景不斷飛過,忽然腦袋就轉了。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從來想不通。先略述一些在後面:

 

歐洲文化是很好的。如果沒有了歐洲文化,我們就不會有莫扎特、貝多芬,連華爾弟都沒有。所有的現代文化,都來自歐洲。歐洲的靈性,曾經是我們的重要心理能源。美國文化,是沒有那種能源的。但美國卻富裕得多,發達得多。美國人沒有貝多芬,沒有莫扎特,連華爾弟都沒有。但美國人有錢,歐洲人沒有。

 

二百年前,當英國人第一次抵達美洲的時候,似乎是只帶走了歐洲的某一部份文化,卻遺忘了另一部份的文化。 

 

為何美國人是永遠不會有貝多芬的呢?雖然最宏偉的音樂廳都在美國,但請不要指望,美國人會帶給你任何靈性上的溫暖。

 

歐洲本來是一個好地方,今天卻面臨解體。英國脫離歐洲,絕對是文化史上的大事。問題不止於歐洲文化要往何處去,而是地球文化要往何處去。

 

到底文化是甚麼?為何美國文化雖然在許多人(包括歐洲人)眼中,永遠是膚淺的,但卻不斷有新的發明,而且愈來愈富庶?美國文化不斷往自我毀滅的道路走,卻在物質上愈來愈豐足,又是何解?

 

檢視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不同,就可能刺激我們看到美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的不同。

 

美國文化是個體的,而中國文化是集體的。美國人的性格偏向自我,思維但憑一己的判斷。其他人的影響,相對微小。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比較靈活的。因為受到牽制和阻礙的力量比較少。如果一個人覺得在著名學府裡學習不如自己創業,他是完全自由的。如果一個人覺得有甚麼事情要做,家庭和社會壓力都很小。只要不損害他人,你儘管可以自由。

 

相對之下,集體的思維方式,要考慮的事情就比較多了。大家怎樣想,個人也怎樣想。個性常常都是需要讓路的。而此處所指的「集體」也不是甚麼政治經濟學名詞,只是說,中國人在傳統上並沒有美國文化那種獨特的個體精神。

 

中國人的集體思維與兩千年來的傳統分不開。嚴格講,這種思維仍只是小集體的精神,不是莊子天下與我為一的大集體精神。而真正的大集體精神,是無所畏懼的,因此亦是更加自由的。美式的自由思想,一切從個體打算,牽制仍是極大的。長遠看,到底集體思維好些,還是個體思維好些,有待觀察。只是,倘若中國人無法打破小集體思維的瓶頸,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中,是會輸給美國人的。

 

再回頭看:為甚麼歐洲沒有美國的強烈個人氣氛呢?主要原因是美國人在獨立宣言裡加了一句:美國人有追求快樂的自由。這句話,導致了後來的享樂主義,亦造成了個人主義的強烈氣氛。享樂主義通常是自私的,不會為他人打算的。但這只是道德角度的觀察。從思維的自主能力看,美式追尋快樂的思想,不管他人的自利思想,反而是美國人思想靈活的主要原因。美國式的西方思維,與歐洲的傳統西方思維,之所以不同,原因在此。

 

個人主義和個體思維,都是很小家的,沒有氣魄的。所以,美國歷史兩百年來,沒有出現偉大的藝術作品。那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出發點是小規模的。美國文化之中不會有貝多芬,更不會有莫扎特。

 

從這一種現象,亦可以看到,文化是有可塑性的。美國人就是自我塑造了一種無法回頭的享樂主義,那將會是未來災難的主要原因。

 

至於中國人,如果真要在競爭中戰勝美國,則小集體的思想是一定要擺脫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