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8/22/2012




切腹有何文化上的意義?







  每個猶太男兒,或者穆斯林男兒,解開褲子都會收到提示,他是有「種」的。陰莖上的割禮痕跡,會提示他,他是屬於誰的。猶太人和穆斯林的歸屬感覺極為濃厚,他們有從經典來的強烈信仰。
 
  不同類型的文化,都有一些象徵品。割禮和錫克教徒的頭巾,或者天主教徒的十字架,同樣都有巨大的吸附力。有點可笑的是美國人。二零 一二年BBC新聞報導:原來美國男人竟有四份之三是割了包皮的。這是完全不必要的手術,但美國人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奉行了。
 
  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日本人的文化象徵,其中的強烈,世上其他文化,遠遠不及。
 
  每個日本男兒,肯定時常都有在潛意識中揮之不去的想像:如果自己也被迫實行切腹,挺得住嗎?
  
  相比之下,割禮只是剪去一點無關痛癢的陰莖皮,就太小兒科了。
 
  割禮和頭巾,都是歸屬感。而十字架是犧牲和愛。切腹代表甚麼?是勇氣,還是絕對的服從?
 
  在十六世紀武士道最盛的時候,日本武士都遵行一種教條: Bushido。這種教條,比很多嚴格教條,都嚴厲得多:武士如果尊嚴受損,(包括執行命令失敗之類),就要用Hara-kiri的方法切腹自盡。武士用一種極鋒利的刀,跪著自腹部左方剖向右方,然後由助手把頭割下。
 
  下文取自《日本人有個甚麼腦》一書:
 
  「如果是由天皇下令的切腹,那麼,天皇的聖旨就會伴同一柄裝飾華麗的短劍,送到切腹者的家裡。切腹者的家,必須裝設一個紅色地氈鋪設的高檯。切腹者穿著隆重的禮服,裸上身,下跪,從皇室使者的手上取過短刀,向觀禮的官員和親友公開宣告自己的罪狀,然後把短刀插向自己的左腹,然後緩緩的向右拉,把腹部完全剖開。隨後,助手會用長刀把切腹者的頭顱斬下來。這柄染血的短刀,就送回給天皇,作為禮成的証據。
 
  「由十二到十六世紀之間,這類儀式,平均每年舉行一千五百次。其中自動切腹超過一半之數。直到十九世紀一八六八年,才正式宣告取消。不過,一些日本人仍然十分懷念這類儀式。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一九七零年自殺,震驚世界,就是採取切腹方式。」
 
  還有一些小問題。如果是由日本天皇下令的切腹,而被切實執行的,那麼,切腹者的家人可以保留一半的產業。如果是切腹者自動提請的,就可以保留全部的產業。死後,產業可以留給子女。
 
  熟悉中國謀略的人,立刻就會知道,這是一種極有效的統治策略。異見者根本別無選擇。被迫死,還要自行宣佈罪狀,肯定天皇的絕對正確。而這是與中國的「誅九族」大大不同的。誅九族只會迫得反對者盡量反抗。中國時常改朝換代,但日本從未改朝換代,從始到終只有一朝。
 
  而從中國文化的角度看,也立刻就能看到,所謂「切腹」,也是「禮」的一種。日本文化也是來自中國儒家,只不過是從另一方向極度發展,難以辨認。周禮之禮,隆重處是一樣的。切腹者身穿禮服,而一柄短劍也必須華麗裝飾,還要隆重其事,建造高檯,鋪設紅色地氈,宣讀罪狀(像中國人宣讀祭文),種種禮儀,都是中國風格的。
 
  但是,無論是謀略,還是禮,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一件事,最反映日本文化核心價值的一件事,來自切腹中的一個不容忽略的細節:
 
  那柄短刀,必須是很慢、很慢的從腹的左邊拉到右邊。
 
  大約有很多切腹者是做不到的。刺了一個小孔,就倒下了。而那是要被恥笑的。雖然,「恥笑」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但從日本文化的角度看,卻是另有意義,與中國文化完全不同。
 
  為甚麼?
 
  因為,這細節,幾乎就是日本武士道的全部精神,是忠和勇的無限發揮。而這細節,亦提示了一項重要的事實,日本文化,是並沒有愛的成份在內的。
 
  日本人不但改造了中國文字,亦全面改動了從中國儒家來的精神。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來到日本,變成了「忠禮勇信儉」。不要仁,不要義,連智也不是必須品。一八八二年,日本天皇給日本軍人下了一道命令,強調儒家的五大美德是:忠誠、禮儀、勇敢、信義、節儉。這是日本作家森島通夫指出的。
 
  到底文化本身,能否被一道命令改造?
 
  或者這是學術界的議論題。但從切腹行為的這一細節看去,就看到,全部日本文化的焦點,都呈現在這一種極端的行為裡面了:必須很慢的,從左而右的,自己動手進行的,把腹部全部剖開的行為,一種不是正常人所能想像的,似乎是代表了勇氣和毅力的行為,就灌注了日本文化的主要性格。
 
  中國人的勇氣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雖千萬人,吾往矣。」那是有基礎的勇氣。而基礎是正義與仁愛。但日本文化中的勇氣,來自服從與效忠。
 
  切腹好像是歷史事件,但是,其中的潛在影響力,正在時時刻刻影響著日本人的思維。日本若干地獄式的心理訓練,也正正是武士道精神的反映。台灣時常提倡的甚麼「打拼精神」,與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相比,就真是相差太遠了。前時新聞報導,一位日本女大學生,工作是洗廁所。她能把廁所洗得絕對乾淨,本來並不奇怪。但她為了証明廁所真正乾淨,竟親自從廁中搯起一杯水來喝。這位大學女生,據說後來當了議員。而這種精神,就有切腹精神的影子在。兩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而問題並不在於要有多少勇敢,多少毅力。 
 
  問題是文化的焦點,到底應該落在那裡。如果用強大的人為力量,硬把文化精神推動,後果會怎麼樣。
 
  到底,這一種沒有愛心的,單純顯示力量的勇敢和毅力,有沒有可能帶來智慧,把日本經濟引導上正軌,使日本人的生活改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8439切腹有何文化上的意義 20120822 星期三)


for more: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李察直線電話:2559-4690
海外請撥: 852- 2559-4690

★來信請寄GPO Box 4048, Hong Kong. 或電郵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click the ‘comments’ links below.

1 則留言:

nightingale 說...

切腹政策同我國的一孩政策都有相同之處。
兩者都係一開始,無得返轉頭。
兩個都係緩慢的,忍痛的。
怕痛,會被憤青、幹部戲弄、恥笑。
遵從者皆聲言可以保留財產。
一孩政策都係有切腹的影子。

澳門的老師及插班生經常拿母愛當成豬般看待,看不出有反抗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