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8/20/2008




「知止」,是知甚麼「止」?

-

「知止」,是知甚麼「止」?
…………………………………………………*李察
(問到底 No.7129 2008 0820 Wednesday)


  「知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想法。無論莊子、
老子、孔子,都主張「知止」。雖然,他們是在各說
各話,三種知止,有三種不同的意思。但是,他們都
用了一個相同的字眼。


如果用一種較為通俗的解釋,孔子的知止,就是
「不要亂來」。儒家的一種重要想法基礎是:「「戒慎
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這一點,幾乎所有
的中國人,都是一說即明的。因為,這是流行了兩千
年的觀點。


只有孫中山的想法,完全不同。孫中山提倡:「不
知而行」。這是一種冒險和探索的實驗精神。跟鄧小
平的「摸著石頭過河」,有相近的意義。


  至於老子的知止,卻是出於老子的相對觀念。老
子認為,大和小,強和弱,都是相反相成的。最好是
自居於一種弱小位置。不要自大,不要自誇。這是老
子哲學中,一種最重要的戒條。任何自大的人,都是
把自己處在危險的境地。所以,老子認為,「知止可
以不殆」。


  在老子哲學中,所謂「大國堀起」之類的話,是
不宜宣之於口的。就算是他人送來的高帽子,也必須
立即敬謝。


儒家提倡知止,主要是因為儒家的宇宙觀念。儒
家並不主張任何探索行為。因為,儒家認為,超自然
和大自然都是人力所不能知道的。人處在大自然之
中,最好是永遠保持一種恐懼和戒慎的心情。這一種
想法,好的一方面是可以保持人的謙卑情緒,但在兩
千年的實踐中,謙卑已經變成為畏縮。這是儒家哲學
不可避免的必然發展。因為,不能勇敢探索,就只能
永遠保持自己的一種恐懼情緒,戰戰兢兢做人。


而儒學的「止」,尚有第二層的意思。就是「位置」。
知止,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這本來,亦是一層好
意。「維民所止」,以百姓的位置為自己的位置,不是
很高尚的想法嗎?百姓要去那裡,統治者就去那裡,
本來,是一種很好的想法。但因為儒學的宇宙觀念和
封建觀念,這一點,是不可能發揚的。提出「維民所
止」的人,亦被滿清的雍正皇帝全族屠殺。


  莊子的知止,是內外平衡的知止。莊子曾經用一
個很好的寓言故事說明這道理。庖丁在解牛的時候,
是用兩種不同的思維系統去做的。莊子是兩千多年前
的人,但他已經了解人的思維系統。他看到,人的一
個力量是「神」,另一個力量是「官」。莊子說,「官
知止而神欲行」。「官」代表人的外在認識,亦代表人
的外在軀體。當然,這些外在力量,是有限制的,亦
不可能無限役使人的軀體。雖然,人的心神,可以無
限騁馳。但兩者必須有很好的配合。


  這就是莊子的「知止」。至於「齊物論」上的兩
句話:「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則是偽莊子加上去
的話。偽莊子以儒家學說修改莊子,這句話,是在一
大段修改之後的結論。儒家不主張探索,主張只能在
固定範圍中行事。用孫中山的「不知而行」一比對,
就十分清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8.20. 香港時間: 11:00 pm)
(明天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