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3/31/2008

何謂「陰陽失調」?

 
何謂「陰陽失調」?
(問到底 No。6988  2008 0401    Tuesdyay)
 

   陰陽失調,是二十世紀的特徵。這一個世紀裡,
男女關係是絕對不正常的。最奢侈的奢侈品,並不是
鑽石,而是「愛情」。愛情變得愈來愈稀少,只能在
莎士比亞的古老戲劇或者童話故事裡存在,現實世界
中,難得一見。
 

     因為,愛情已經被自己的對立物消耗了。切莫
以為,這對立物是封建家長,或者反對愛情的老古董。
上一世代的人,人們可以為愛情而犧牲一切。「生命
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今天,愛情已經退位,上
位的是「色慾」。本來,「性」和「愛」是一對的。傳
統的意見往往以為,「性」是外在的,而「愛」是內
在的。只是,到了今天,才被迫發覺,原來,這內在
的愛情,是可能被外在的色慾取代的。
 

   有性無愛,本來,是沒有問題的。觀察老鼠的生
活,可能証明這一點。老鼠的性慾旺盛,使老鼠的子
孫昌盛,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夠生存得很好。
 

   但是,在人類的社會中,性愛失控,就是陰陽失
調。愛情兒戲,家庭破滅。性慾高張,物慾狂長。社
會變得更加不平衡。
 
  
   色慾和物慾,是並生的。
 

  甚麼人口老化,環境污染,經濟畸型發展,是否跟
這兩種慾望太盛有關?或者,這需要複雜的數據支持。
但無論如何,渴望愛情的人,還是適當控制一下性慾
的好。陰陽和合,一切都會順利。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31  香港時間: 5:45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至醒搜尋和瀏覽網絡的免費工具列 — Windows Live 搜尋工具列

3/30/2008

為甚麼王安石失敗?

為甚麼王安石失敗?
(問到底 No。6987  2008 0331    Monday)
 

           *周一人物*
     他的失敗原因,非常顯淺。就如同小學生教材
那樣的顯淺:他的對手太強,但他別無選擇,只能正
面和這一批對手對敵。而他只有一個人。加上一向支
持他的皇帝宋神宗趙頊,亦只有兩個。
 

    好比你眼前有一千條噴火惡龍,而你只有一雙拳
頭。更不幸這不是卡通片,這是絕對真實的事實,你
怎能跟他們正面戰鬥?
 

     中國儒學,發展到了宋朝,已經發展了一千年。
不要少看這一千年。宋朝,朝上的所有士大夫,都是
儒學頭腦裝備的。他們隨時拼死準備保護祖宗的「成
法」。一成都不許改變。他們只有唯一一種思想方法:
就是「絕對」,不是甚麼其他「絕對」,而是君臣父子
之間,必須絕對服從的「絕對」。
 

  王安石的其中一位對手,是司馬光。另一位對手,
是宰相韓琦。他們,是宋朝仕大夫的主要領導者。而
王安石施行的一切新政,都要依賴他們執行。就算皇
帝把他們「貶」到地方去,他們仍然執掌在地方上操
作的權柄。事實上,王安石所依賴的一切中下層官吏,
全部都是死讀儒書,全無理智的既得利益階層。這是
一種深刻的思想朿縛,王安石焉能不敗?
 

   而當時,儒學發展只有一千年。拿兩千年後今天
的儒家勢力相比,也是很清楚的。因為,直到今天,
不少資深歷史教員,仍無法分辨王安石的新政是好是
壞,只說他過於急進。為甚麼這樣清楚的歷史問題,
無法了解?二千年的儒學教育,日子有功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王安石自己。他本人,仍是一儒
家信徒,雖然,他是開明的儒家信徒。他的思想,靈
活變通。但無論他怎樣變,無法在數年間改變這中華
巨艦的航道。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30 香港時間:11: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在全球最受歡迎的即時傳訊網絡上,和親朋好友展開多元溝通互動 — Windows Live Messenger

3/28/2008

為甚麼不能只愛自己人?

 
 
為甚麼不能只愛自己人?
(問到底 No。6985  2008 0329    Saturday)
 

     時常都有這樣的新聞:某某貪污犯,貪污得來
的金錢,都供養了自己的父母子女。大奸大惡之徒,
對其他人是窮凶極惡、陰謀用盡,但回到家裡,卻是
好父親。他的子女們,根本無法相信,他在外面是完
全另一種面目。
 

    傳統的儒家想法,對這種情況,是十分嘉許的。
這就是《禮記》「大同與小康」一文中的「各親其親,
各子其子」的想法。
 

  到底,「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是好不好的呢?
儒家說是好的。但其實,不過是小範圍中的自私罷了。
奸惡之徒所愛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範圍中的小部份
人。
 

    這會造成甚麼後果?「大同與小康」的作者說,
有兩種後果:一種是「謀」,一種是「兵」。
 
  
   他只說了一句:「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當一個社會,都是由自私者所組成,人們的才能
智力,就不會用在科學研究,不會用在藝術發展,更
不理會宇宙和地球有甚麼特別。旺盛的智力,只會產
生「謀略」。
 

    所以,在中國斷層文化之中,儒學和老學是合
流的。孔子的自私之愛,加上老子的謀略方法,就形
成了古怪的統治模式。而這種統治,並無實效。因為,
這樣的統治,必定導致戰爭。所以說是「兵由此起」。
歷朝的皇帝,鮮有善終,而政局始終無法安定。小範
圍中的自私,才是動亂的真正原因。所以,中國歷史,
兩千年來權力無法穩定,充滿了篡奪和陰謀。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8  香港時間:  10: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用相簿、部落格、清單、留言板打造自我創意分享空間,盡情釋放真工的你 — Windows Live Spaces

3/27/2008

為甚麼要「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為甚麼要「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問到底 No。6984  2008 0328    Friday)
 
 
  這「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十個字,孫中
山歸納為兩個字「博愛」。其實,一個字也很夠了。
「愛」,就是「博愛」。但孫中山怕我們不容易明白,
因為,在儒家統治兩千年之下的中國文化,並沒有這
樣的觀念。所以,他說,「博」。這一個「博」字,就
是「不獨親」。
 
 
  不要單單只愛你的親人。這是孫中山的主張。熟
悉聖經的人,很容易會想起,耶穌曾經說過類似的話。
他說,如果只愛自己的親人,那麼,與稅吏何異?
 
 
  問題是:「愛」是不是很難的一回事?「愛」是
不是一種嚴重欠缺的資源,因此,只能一點一點的施
捨出去,由近及遠,先愛自己人,後愛其他人?
 
 
    每當我們試問自己,我與稅吏何異?我與盜匪
何異?我與最壞的壞蛋何異?就必定能夠分辨,「博
愛」與儒家的主張,有何不同。
 
 
  因為,愛不是物質,愛是心。愛是不需要施捨的,
愛是不能夠施捨的。愛就是愛。有心就是愛。

  
  而儒家的最大錯誤,就是無法分辨物質和心。他
們以為,愛是一種物質,所以有施捨的問題。而且,
在尚未把愛施捨出去之前,已經想到要分親疏地施
捨,其實只是「分配」。
 
 
  想深一層,其實中華民族是很可憐的。這樣好的
道理,但被權力控制了兩千年,都不讓知道。
 
 
 
 ----------------------------------------------------------------

  以下的話,值得記取: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
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7  香港時間:6:10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至醒搜尋和瀏覽網絡的免費工具列 — Windows Live 搜尋工具列

3/26/2008

「天下為公」與「愚人發夢」有何不同?

「天下為公」與「愚人發夢」有何不同?
(問到底 No。6983 2008 0327 Thursday)


  這一個「公」字,意義與「集體佔有」無關,也
與各種形式的「佔有」未必相關。如果以為,天下是
天下人的天下,所有的資源,由集體佔有,由集體隨
意開發濫用,那就不可能是天下為公,而只是一群愚
人在發夢。


天下為公的根本意思,與生命的根本意思相同。
生命並不是為了佔有物質。生命也不是為了食和色。
生命的根本意義,在於參與。而最好的參與,就是
「愛」。


  寫作「大同與小康」的作者,那個時代,尚未有
「愛」的想法。不是他一個人未有這想法,而是這整
個思想網絡中,尚未發生這樣的想法。這是不奇怪的。
西方世界,如果我們拿二千年之前的作品來看,其中
也是沒有愛的。只有機智、聰明、甚至公平那樣的概
念。《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從「龜兔賽跑」到「酸
萄葡」,全都沒有提及「愛」。至於中國人的思想網絡
中尚未產生「愛」,也不奇怪。問題是:當時,如果
沒有「愛」,那樣,有甚麼?


  從斷層以來,只有一個「親」字。這是儒家的概
念。而寫作「大同與小康」的作者,認為那是不足夠
的。因為,他已經明顯感受到「愛」了。他說「不獨
親其親」,就是看到了儒家的不足,就是孫中山一再
肯定的「博愛」。


天下為公,是一個非常高層次的想法。這想法,
是超乎經濟制度之上的,是超乎公平分配之上的。當
人能夠充份明白生命的意義,就能了解,外在的物質
資源和內在的能力,都不是「屬於」任何人的。根本
就沒有了「屬於」的想法,也無須「分配」,更不會
「佔有」。你有一百分的能力,全部貢獻出來,是十
分自然的。另外一位,只有一分能力,他和你是相等
的。


  層次之高,就是高在這裡。如果一味只知追求絕
對公平的「攤分」,那就跟分贓的強盜沒有不同。


當我們一旦擺脫了資源分配的惡夢時,這「公」
字的內在意義,就會非常鮮明的呈現。我們就可能明
白,這一種高尚的層次,並不是在遙不可及的未來,
亦不是一個空洞的理想,而是非常切實,是可以實行
的。那不是遠古的「三代」,亦不是未來的「烏托邦」,
而是今天、此刻、現在。


  「愛」不是遙遠的。「生命」就在此處。無論如
何看待,生命的意義,都與「佔有」無關。而「天下
為公」也不是階段。不是要先實行「天下為私」,後
實行「天下為公」。「愛」不是要留待將來才實現的。
「生命」不是在下一階段才有意義的。毀滅了愛,剝
奪了生命的意義,「天下為公」就是被拒絕了,愚人
的夢境就是永遠不會醒來的夢境。


至於,種種發生在現實社會上的不公平,資源
被少數人無限霸佔、濫用,大多數人欠缺資源,無法
有效對付環境污染、疾病、貧窮等等嚴重問題,是現
階段急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全部與「愛」相關,
與對「生命」意義的了解相關,更與「天下為公」的
想法相關。如果說,現在不是「天下為公」的時代,
現在只是「天下為私」的時代,因為問題僅僅只是分
配問題,而分配問題尚未解決,要等「將來」的時代
才解決、、、那麼,疑問就會產生:是不是經過了二
千年的孔子斷層和封建時代,由漢代直到今天,自私
自利的「階段」尚未過去?


  以下的話,值得記取: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
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6 香港時間: 8: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25/2008

「大同與小康」,你讀過嗎?

以下,是《禮記》「禮運」篇中的第一章。這篇文
章,從前是香港中學教科書的篇章。但今天的中學生,
卻說從未讀過。現在貼在這裡,李察加上試譯。其實,
這篇文章的語譯版本不少,都是相去不遠的。標題「大
同與小康」,是後人加上去的。




大同與小康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
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
歎?」


(語譯:當日,仲己參與蜡祭為助祭人。完事之後,
在觀上遊覽,喟歎起來。仲尼的歎息,是為了魯國而
歎。他的學生言偃在一旁說:「先生為甚麼歎息呢?」)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
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
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
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
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語譯: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候,那三代最好的時
候,我及不上了,所以是很想望的。大道實行的時候,
天下為公。選舉賢人,講究誠信,維護和睦。所以,
人們不獨只是親愛自己的親人,不獨只是呵護自己的
子女,使老年人有所安頓,壯年人各盡所能,幼年人
適當成長,而鰥夫、寡婦、和孤苦伶仃的人,都能獲
得供養。男的都有職份,女的都有歸宿。資源只怕浪
費,不必霸佔。氣力只怕貢獻不上,不必只為自己。
所以,陰謀詭計不會興起,盜賊擾亂也不會發生。所
以,晚上睡覺不必關門。那是叫做「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
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
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
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
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
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語譯:如今大道已經不見了,天下是自私的天下:
人們只識愛自己人,只鍾愛自己的子女。資源和氣力,
全為自己。上層的統治者,以世襲制度為禮。他們建
築城牆溝池,以為保安。提倡禮義,以為法紀。這樣
做,目的是確立君臣的名位,安頓父子,和睦兄弟,
親和夫婦,設置制度,確立土地房舍,推許賢人和智
者。這些作為,全為自己。所以,陰謀詭計多端,戰
禍紛爭出現。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就是這
一類人。這六位君子,全是謹守禮制的。禮可使大義
分明,考核誠信,彰顯罪過,標榜仁,講究讓,讓百
姓知道這是常規。如果不是這樣做的,在勢的人也會
失勢,大家都以為是禍殃。這就叫做「小康」。)


*
李察按:試看上文「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就可知道,這
篇文章,一定是經過後人加工的。這禹湯文武成王周
公六人,不明明是屬於「三代」範圍裡的人嗎?他們
不是「三代之英」嗎?他們代表的,不是「天下為公」
嗎?何以一變而為「天下為私」的代言人?相信,這
就是「漢儒」的傑作了。他們這樣修改,就是要用這
六位聖人,加強「天下為私」的合理。至於篇中文字,
還有那幾句是後加的?相信,君臣父子那幾句也是。
從文句上,雖然很難分辨真偽,但文氣上看,則「天
下為公」與「天下為私」的大旨,仍是很分明的。



「大同與小康」,你讀過嗎? (問到底 No。6982 2008 0326 Wednesday)


附錄:

 
(((((( 儒家怎樣修改「天下為公」 ))))))


…………………………………………………*李察
(問到底 No.7452   2009 0710     Friday)

問題是:應該「公天下」,還是「家天下」?
 
   這問題,是《禮記》「禮運」篇第一章的重點。文
章作者未必是孔子,不知是誰人。標題「大同與小康」,
是漢朝人加上去的。
 
茲把全文翻譯,以享讀者:

《大同與小康》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
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
歎?」
 
(語譯:當日,仲尼參與蜡祭為助祭人。完事之後,
在觀上遊覽,喟歎起來。仲尼的歎息,是為了魯國而
歎。他的學生言偃在一旁說:「先生為甚麼歎息呢?」)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
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
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
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
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語譯: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候,那三代最好的時
候,我及不上了,所以是很想望的。大道實行的時候,
天下為公。選舉賢人,講究誠信,維護和睦。所以,
人們不獨只是親愛自己的親人,不獨只是呵護自己的
子女,使老年人有所安頓,壯年人各盡所能,幼年人
適當成長,而鰥夫、寡婦、和孤苦伶仃的人,都能獲
得供養。男的都有職份,女的都有歸宿。資源只怕浪
費,不必霸佔。氣力只怕貢獻不上,不必只為自己。
所以,陰謀詭計不會興起,盜賊擾亂也不會發生。所
以,晚上睡覺不必關門。那是叫做「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
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
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
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
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
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語譯:如今大道已經不見了,天下是自私的天下:
人們只識愛自己人,只鍾愛自己的子女。資源和氣力,
全為自己。上層的統治者,以世襲制度為禮。他們建
築城牆溝池,以為保安。提倡禮義,以為法紀。這樣
做,目的是確立君臣的名位,安頓父子,和睦兄弟,
親和夫婦,設置制度,確立土地房舍,推許賢人和智
者。這些作為,全為自己。
所以,陰謀詭計就很多了,
戰禍也紛紛出現了。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就是這一類人。這六位君子,全是謹守禮制的。禮可
使大義分明,考核誠信,彰顯罪過,標榜仁,講究讓,
讓百姓知道這是常規。如果不是這樣做的,在勢的人
也會失勢,大家都以為是禍殃。
這就叫做「小康」。)
 
(李察按:)
 
試看上文「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
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就可知道,這篇文
章,一定是經過後人加工的。這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六
人,不明明是屬於「三代」範圍裡的正面的、「聖人」
嗎?他們不是「三代之英」嗎?他們代表的,不是「天
下為公」嗎?何以一變而為「天下為家」的代言人?
相信,這是「漢儒」曾經動筆修改的結果。他們這樣
修改,就是要用這六位聖人,証明「天下為家」是合
理的。君臣父子那幾句是後加的偽作。因為,如果君
臣父子的設計是如此完美,怎會有後面「故謀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這一句?作者的原意:「大同」與「小
康」是對立的,「大同」是正面的理想,而「小康」
是負面情況。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六人提出的只是「大
同」,而不是「小康」。請細心分辨紅色的字句。
 
    所以,《大同與小康》的主要意旨是:
 
     應該「公天下」,還是「家天下」?
 
    還有一點:所謂「天下為公」,未必就是甚麼經
濟制度或者政治制度上的「天下為公」。從前的人,
也不會知道今日的人,有這許多政治經濟的問題。「天
下為公」,是一種共同的文化理想。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9.7.10. 香港時間: 3:30 pm)
(明天問題:)
 
 


利用 Windows Live™ Photos 輕鬆分享相片。 簡易上載及分享照片



3/24/2008

何謂「天下為家」?

何謂「天下為家」?
(問到底 No。6981 2008 0325 Tuesday)


所謂「天下為家」,是漢朝某人寄托在一本名為
《禮記》書中的批孔用語。漢朝時,搜尋儒家著作,
十分著力。其中一篇被搜尋得到的著作,就是我們熟
悉的「大同與小康」。篇中自己說明,這是孔子的說
話。但是,這篇文章,明明跟孔子的觀點相反,怎會
是孔子的說話呢?


因為,這篇文章,雖然無法知道原作是誰,但卻
肯定是被「漢儒」修改過的。不但只修改,而且掛上
了「孔子」二字作招牌。這是斷層文化的不良風氣:
甚麼文章,掛上了「孔子」招牌,就能流行百世,不
怕槍斃。


問題是,文章雖然被修改、美化,但大旨仍在。
那是無法修改的。我們這一世代的中國人,被迫學會
了這種讀書方法:看書要能感受書中的「氣」。不能
只看表面文句,還要看出文句底下的真義。


  「天下為家」,是「天下為公」的相反。所謂「家」,
就是「家天下」的「家」。篇中提到,當「天下為公」
的理想消失了,就輪到「天下為家」主宰大局了。(其
實即是「天下為私」)。篇中提到,「天下為家」是後
世一切災禍的根源。因為,當「天下為家」盛行的時
候,人人「各親其親」、「各子其子」,那裡還管得他
人瓦上之霜?大家都只知道儒家那一套等級之愛,不
會關顧他人,所以,「陰謀」就是這樣產生的,而且
「戰禍」也都是這樣來的。這篇文章,一向是中學生
必讀的課文,大家相信仍會記得當中的一句: 「故
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甚麼人最重視天下為家,最
能分別親疏,最重視謀略,最喜歡戰爭呢?篇中提到
了儒家的幾位聖人: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這位作者,就算更聰明也想不到,他的反對聲音,
竟被歷代儒家奉為最高指示,當這篇文章作儒家的行
為典範。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才是對的。這好比
有人寫了一篇反對貪污的文章,提出種種反貪論據。
但想不到,貪污份子卻十分喜歡這文章。以為,這「貪
污」二字,才是人生最高理想,他們把文章略事修改,
貼在牆上,日夕觀看。還要編入教材,傳之子孫哩。


  各位親愛的先生們、女士們,你的家中,可有收
藏舊的教科書?可有興趣找出昔日讀過的那篇「大同
與小康」來,一睹廬山真面嗎?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4 香港時間:6:45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23/2008

德蘭修女的哲學意義是甚麼?

德蘭修女的哲學意義是甚麼?


(「德蘭修女怎樣坐飛機?」)


(問到底 No。6980 2008 0324 Monday)


*周一人物*

(李察按:德蘭修女的故事有許多。本來想到要
寫的題目是:「德蘭修女怎樣坐飛機?」德蘭修女時
常出國,奔跑於世界各地。當她乘坐飛機的時候,一
定坐經濟艙。但這往往帶來航空公司的大困難。因為,
乘客們知道了她在機上,通常都會十分興奮,都要擠
來看她,摸她。通道上,擠滿了人。熱烈的氣氛,使
飛機連起航都有困難。所以,她才被航空公司勸喻,
被迫轉往頭等艙去。而李察這樣想:這困難其實是不
難解決的。只要航空公司給她一支播音咪,讓她講話十分
鐘,乘客就會很快安頓下來的。。。。。且讓我們回
轉話題,談談她的哲學意義。)



* * *



德蘭修女的哲學意義在於:她用她自己的生命,
証明了生命的原理:生命並不存在於名和利,亦不存
在於享樂和世俗的幸福,而是存在於「使用」之中。
所謂「使用」,即是宗教上的「奉獻」,或政治上的「犧
牲」,或文學上的「燃燒」。


但是,這些來自亞里士多德和莊子的名詞,可
能過份誇張,使人畏懼。甚麼「燃燒」和「奉獻」,
以至「犧牲」之類,都是不愉快的。而不同的政治派
系,不同的宗教教會,誇張的程度也不同。


雖然實際上,生命的意義,只有「使用」兩個
字。生命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吃」和「性」,
因為人不是豬,更不是打種的豬公。雖然人不可以不
吃,亦不可以沒有了性。但「食」和「色」只是生命
的外在。生命的內在根本處,是「使用」。


David Aikman 用了一個希臘文 agape 來表達這
意義。這是《新約》中的一個用語,意思是說,生命
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付出」。雖然,在宗教
上,那就是叫做「奉獻」。而德蘭修女,就是如此使
用了她的生命。


  (參考: Great Souls: Six who changed the
century by David Aikman. Lexington Books, 2003)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3 香港時間:5: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21/2008

西藏問題,是甚麼問題?

.
.
西藏問題,是甚麼問題?
(問到底 No。6978 2008 0322 Saturday)
 
 
要溶合多民族的社會,必須要有崇高的理想。這
理想,是超越一切的,是大公無私的,是博愛的,是
無人可以反對的,是無人可以懷疑的,是一切人都佩
服的。一個領袖,把這理想,真心付諸實行,並不容
易。因為,他所需要付出的,不是時間,不是金錢,
而是生命的全部。


中國人曾經有這樣的一位領袖。他就是孫中山先
生。他用了畢生的心力血力,帶引中國人。幸運是他
早死。唯有早死,他的理念,更加完美精粹,沒有滲
雜。


美國人就是因為滲雜了,所以,無法令阿拉伯人
心服口服。美國人時時事事處處,都只想著美國人的
利益,沒有想到其他民族的利益。其他民族,怎能心
服?如果林肯復生,他的眼界,就必定不會狹窄的「美
國利益」牽制。可以相信,美國人的立國精神,到今
天,已經被種種不良慾望,衝擊得差不多了。愛少而
慾多,怎能服眾?


民族問題,說到底,就是人心問題。到底人心歸
向何處?是國家政令,還是宗教信條?


本來,這是很困難的一回事。國家政令,從來不
可能凌駕於宗教之上。只有當國家政令,是出於一種
非常崇高的真理想,而非親疏有別的假理想,這理想
是這樣崇高,無人可能反對,連宗教領袖也口服心服,
民族團結的願望,就能達到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1 香港時間:5:50 pm)
(明天問題:誰人敢唱「平安夜」? )

3/20/2008

中國人會走上美國之路嗎?

.
.

中國人會走上美國之路嗎?
(問到底 No。6977 2008 0321 Friday)
 
 
中國人的路,目前是在一處交叉點上。如果孔子
重新上台,如果孔子的思潮,重新被大多數的中國人
接受,則中國人的苦路,可能尚有兩千年。從前的日
子,每一次改朝換代,不多久,新的統治者必定重新
奉出孔子。就算是清朝也不例外。現在,是新中國當
政,會一再走上這一條舊路嗎?會不會有另外的一條
新路?


李察向來少問政治。對於政壇上誰上誰落,吹甚
麼風,一向甚少關心。所以,無法了解,中國政府的
政策,是否已經決定重新尊孔。


不過,從大勢看去,再走兩千年彎路的可能,是
非常微少的。如果真要走彎路,只可能走多數十年,
不會超過兩百年。因為,儒學的特色是封閉。儒學只
可能在一種閉關自守的絕對高壓之下盛行。但今日世
界,絕對的封閉,已經不可能。除非不許學生出國,
否則,訊息是不可能封閉的。總有超卓學生,衝破思
想網絡的無形禁制。反過來說,如果封閉長期有效,
知識份子腦筋不靈,思想閉塞,中國人將無法應付日
益複雜的國際大局。最多兩百年,必定遭遇重大挫折,
需要更新和改變。


從國際大局看去,中國強大,打破了列強之間的
平衡,已經是事實。問題是,列強會用甚麼樣的措施,
把中國人穩住。


或者,美國人發覺,對付中國人比對付阿拉伯人
容易得多。阿拉伯人沒有儒學,沒有色情事業,幾乎
連搖擺樂也不欣賞。但中國人有傳統儒學,更有各種
吃喝淫樂的不良惡習,只要適當助力,在鼓吹淫樂之
餘,多發儒學津貼,讓中國儒生留洋赴美,學習儒術,
就可把儒學帶回中國。猜想,這是一條隱密的對華政
策。如果說,根本就沒有這一條隱密的對華政策,也
是可以的。但是,等到有一天,中國政府宣佈重新尊
孔,以儒學為指定必修科目,美國肯定就再無後顧之
憂了。淫樂是物質毒品,而儒學是精神毒品,兩者並
施,阿Q巨人必定重新安睡,天下太平。


所以,問題是,中國人會走上這一條美國之路嗎?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20 香港時間:4:55 pm)
(明天問題:西藏問題,是甚麼問題? )

3/19/2008

孫中山能否化解藏獨?

孫中山能否化解藏獨?
(問到底 No。6976 2008 0320 Thursday)

 
  全世界最團結的國家,共有兩個。一個是日本,
另一個是以色列。從未聽聞,他們之中,有任何獨立
的訴求。一者是他們的民族單一,不像中國、印度、
美國那樣是多民族國家。二者是因為,他們有極強的
精神維繫。


  但中華民族的情況,完全不同。


  中華民族,在近兩千年來,是以孔子維繫的。但
以孔子維繫,有一個條件:這民族,需要是閉關自守
的。整個民族,只允許學習唯一的教材。一旦閉關不
能自守,一旦民眾知道,孔子是長期落後的根源,而
且是不平等的根源,那樣,孔子就只能促進分裂。孔
子提倡親疏有別,遠近不同,正是團結的大忌。


  孫中山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孫中山代表的,是
中華民族最美的一面。他所提的「天下為公」、「博愛」
正是孔子精神的相反。雖然中國人對孫中山的了解非
常少,孫中山的著作,很少深入研究,僅有的研究,
亦是避重就輕。孫中山明明反對王陽明儒學,但被輕
輕帶過。我們無法想像,連孫中山,在中國近代史上,
亦是被邊緣化的。但無論如何邊緣化,孫中山的精神,
仍是唯一被絕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的。倘若這種精神得
到發揚,中國人的團結,就有了基礎。


(李察按:儒家所說的「天下為公」,是假的。因
為,儒家提倡親疏有別,就不可能天下為公。而中國
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已經証明了,以血緣定親疏,只
是天下為私。只有在博愛精神下的天下為公,才是真
的天下為公。而孫中山已經用他自己的生命,証明了
這一點。)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9 香港時間:2:2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18/2008

何謂「化解藏獨」?

何謂「化解藏獨」?
(問到底 No。6975 2008 0319 Wednesday)

 
這是讀者King She 君寫來的問題。


這是中國文字的奧妙:中國文字常常以右腦溝
通。儘管沒有很明確定義,但在特定時空之中,溝通
仍可能。何謂「藏獨」?好像是人人知道,但又似乎
是一個需要明確規定的字眼。但這裡只是一般陳述,
如果真要像法律文件那樣,先要界定「藏獨」的定義,
就不是這篇文章所能負荷的了。另一問題是「化解」。
為甚麼「藏獨」需要「化解」呢?「台獨」、「疆獨」、
以至其他諸如此類的「獨」,是不是同樣需要化解?
又如何化解?是用言語化解,還是用經濟、政治方法
化解?甚至是軍事方法化解?


  這是中文的缺陷嗎?當然不是。中文如果需要精
確,一樣可以精確,就像其他文字那樣精確。試看中
文法律書籍就知道。問題只是「使用」。許多時候,
我們都是使用一種「快捷」「直接」的溝通方式。不
必嚴格定義,不必準確界定,也可以溝通。因為,我
們是在共通層級上溝通的。一說即明,一說即通,就
是因為層級相同、時空接近,可以省卻很多不必要的
麻煩。如果需要界定,像學術論文那樣,則是另一回
事。


問題是:到底我們的層級,是甚麼層級?


這層級,和我們的「共同了解」相關。所謂「共
同了解」,未必是必須認同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構成
的整體,也未必是必須反對分裂。而僅僅只是需要知
道:我們在談甚麼。


以上,是文字的角度問題。
 

至於「化解藏獨」在文化上的含義,則是另一
問題。
 

而較為深入的問題是:「如果孔子不能化解藏獨,
那麼,甚麼能夠化解藏獨?」「孫中山能否化解藏
獨?」「多民族國家,如何在文化上互相溝通,保持
團結?」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8 香港時間:7:45 pm)
(明天問題:孫中山能否化解藏獨?)

3/17/2008

孔子能否化解藏獨?

孔子能否化解藏獨?
(問到底 No。6974 2008 0318 Tuesday)
 

如果孔子文化有用,到西藏布達拉宮前面開設一
百家孔子學院,以儒學作為大中小學教材,政府公務
員以孔子理論作考核標準,那樣,藏獨就再無容身之
地了,可以化解了。


不能否認,這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建議。中國人
就是如此這般,在封建科舉與太監文化中,安渡了兩
千年太平日子的。


為甚麼孔子思想,有這樣大的作用?


因為,孔子思想本身,是一種低質思想。


  有作家以為,儒家文化是溫柔敦厚的,是導人向
善的。以為,這才是儒學的本源。而這種儒學的本源,
與封建皇帝的儒學不同。


有甚麼不同呢?儒學的本源,正好就是這樣:溫
柔敦厚,是服從和畏縮的美化,而導人向善,並非奮
鬥追求真善美,只是製造安份守已而且沒有求知慾的
庸才。這樣的庸才,在封建時代,唯一的目標是考取
功名,在現代社會,就是拚命爭奪私利的短視。現代
的社會問題,大部份都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文化是不會像水那樣,從高流向低的。高質文化,
是需要用無限心力,爭取得來的。不要以為,只有高
科技才是人人渴慕的尖端。高級文化,另有平等自由
博愛等吸引元素。而這種元素,是不會自動像水那樣
流往低地的。而是低地中人,自已去高攀學習得來的。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合體。而這種合體,必須
以崇高的精神,作為核心力量。或問:如果沒有了孔
子,中國人思想真空,崇高精神在那裡?


答案很簡單:就是孫中山的「博愛」兩字。


到有一天,全國,以至全世界,包括香港、台灣、
西藏等地的學生,都拼命爭取機會到北京學習,那就
是,中國文化隱藏的高峰,都重新出現了,人人看到
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7 香港時間: 8: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16/2008

鄧肯有甚麼象徵意義?

鄧肯有甚麼象徵意義?

(問到底 No。6973 2008 0317 Monday)

 

*周一人物* 



在二十世紀人物之中,鄧肯(Isadora Duncan 1878-1927)
是很有象徵意義的。她象徵了時代的轉變。


那麼,她是否一面旗幟呢?當然不是。二十世紀
的轉變,是沒有旗幟的,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誰也不
願意承擔惡名。


二十世紀是往下走的世紀。科學研究,已經到了
唯物精神的臨界點。唯物精神導致了慾望的畸型發
展。而慾是愛的溶解劑。純真的愛,投進慾的溶爐之
中,愛就消失了。以慾代愛,就是上一世代二十世紀
遺傳給我們的禮物。


  鄧肯女士本人,肯定是無法了解這一點的。她只
是以她自己的天真和任性,盡情地去做。


  傳記作家 Louis Untermeyer 說,她是神聖使
命和墮落素質相糾纏的產品。她在她的藝術使命上,
確是非常神聖的。她能夠把人的情感,非常美麗地以
人的肢體呈現出來。但是,她又是代表慾望的。李察
不願意用「墮落」這字眼描述她。但是,她的性開放
態度,在一百年前,也會讓今日的人無法接受。


鄧肯使我們看到:性的過度開放,使愛消失。這
才是現代人的最大問題。是在一切問題上的最重要問
題。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6 香港時間:6: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

附錄:以下,是李察所寫過關於鄧肯的幾篇小文:




二十世紀有甚麼代表人物?

林衡哲編「二十世紀代表性人物」一書,成於一九六
九年。其時二十世紀只過去了三分之二。後半期出生的
青年代表人物,可能要到廿一世紀,才能有所表現了。

理論科學家:愛因斯坦。
實驗科學家:居禮夫人。
發明家:愛迪生。
理想主義者;羅曼羅蘭。
人道主義者:史偉哲。
傳奇人物:愛倫海勒。
哲學家:羅素。
藝術家:畢加索。
作曲家:史特拉文夫斯基。
史學家:湯因比 。
政治家:邱吉爾。
小說家:喬哀恩。
詩人:艾略特。
戲劇家:蕭伯納。
軍人:麥克阿瑟。
建築家:萊特。
傳記文學家:史特拉屈。
指揮家:托斯卡尼尼。
大提琴家:卡薩爾斯。
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聲樂家:卡羅素。
法學家:龐德。
神學家:田立克。
藝術評論家:伯納.布倫森。
存在主義者:沙特。
經濟學家:凱恩斯。
社會學家:派深思。
人類學家:克羅孔。
電影明星:卓別靈。
舞蹈家:鄧肯。
雕刻家:羅丹。
生理醫學家:保羅.懷特。
精神醫生:佛洛伊德。
聖人:甘地。

二十世紀是分工精細的世紀。各行業的專科博士甚多
。但真正文藝復興型的博學之士,愈來愈少。知識增加,
而智慧退化,可說是這時代的特徵。

拿四十年代以前在諾貝爾科學方面的得主,和五
十任以後的相比,不難發現,科學家內心的人文精神,很多
已經淡化了。

後期人物,很難出現以前的愛恩斯坦,歐本海默,朱
利安這一類人物了。藝術方面,炫耀技巧的多,表現人物
的深邃精神內涵甚少。

-----------------------------------------------------
問到底 no.1149
鄧肯為甚麼痛恨芭蕾舞?

鄧肯之所以痛恨芭蕾舞,是有名的。她的舞蹈,不用
舊式的足尖。傳統的舞蹈告訴學生,所有一切的動作,都
是以背部下方的脊椎為中心而發出來的。芭蕾大師們說,
把握住這個軸線,手腳,全身都能自由擺動,好像高級玩
偶,擺動機體內的種種關節一樣。

但鄧肯的意見是相反。她認為舞蹈動作能力的噴火口
,是在「心坎」裡。John Martin 說她:儘管不曾受過
任何心理學的訓練,不過,她比一切人都明白,身體的自
發動作,是每一個人承受感覺或情緒刺激後的第一種反應


鄧肯的「新派」芭蕾舞,大受歡迎。她所革新的,其
實是現代人的心靈。她的生活,極其開放,反對婚姻的約
朿,時常都是任意妄為,不顧後果。傳記作者 Louis
Untermeyer 說,她是神聖使命和墮落素質相糾纏的產品


------------------------------------------------------

問到底 no.1997 940711
鄧肯有何遭遇?

鄧肯是大膽開放的舞蹈家。她一向自由開放,我行我
素,反對婚姻的朿縛。

她發現了一切舞蹈動作的中心彈簧,就是反映心靈幻
覺的離心力。她的舞蹈,打破一切傳統的規限,成就極高
。她認為,身體的自發動作,是每一個人承受感覺或情緒
刺激後的第一種反應。

但是,她卻有非常不幸的遭遇。兩次戀愛,都不如意
。分別誕下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卻雙雙同遭車禍死去。

連醫生也不忍心告訴她真相。只說,這不是真的,他
會盡力挽救.....

喪禮的時候,她不肯穿黑色的衣服。她有一個願望,
要把一切都化成一種美。她盡情創作,成就非凡。內心創
傷,凡人卻未必了解。

------------------------------------------------------

生命的要素是甚麼?
問到底 No.3049 970605

舞蹈家鄧肯,有一次和一位富豪相會。鄧肯問:

「你是否一位藝術家?」

「不,不。」他極力的否認,如否認一種污衊的話。

「那麼,你有甚麼東西?有甚麼大主張?」

「那裡,我一點主張都沒有。」

「至少在世上總有一種志氣吧?」

「一種也沒有。」

「但是你做甚麼事?」

「沒做事。」

「你一生總有做一件事。」

「是的,」他沈思著回答。

「我收藏了一些極美的十八世紀鼻煙盒。」

以上,是林語堂譯的。其中的感覺,使人想
到,生命是一種追求。至少,從鄧肯發出的問
題之中,可以看出她是這樣想的。而命運的嘲
弄,非常驚人。鄧肯看不起這位富人,後來卻
跟他結了婚。是一場非常不快樂的婚姻。


----------------------------------------------------


鄧肯是怎樣死的?
問到底 No.3095 970721

鄧肯是二十世紀舞蹈界的代表人物。她提出
的一種風氣,影響一世代人的行為。現代游泳
衣就是她帶出的。從前的泳衣,好像禮服。

鄧肯大膽而感性,私生活不受成規限制,有
很多次愛情經歷。兩個小兒女,因為交通意外
死亡。她常常捧著亡兒的照片悲泣,有一次被
醉酒的男友奪去,扔在火爐裡。這位男友是著
名俄國詩人,因她鋒頭太勁而醋意十足,後來
自殺死去,遺言是用血寫的浪漫詩句。

據Federic Ashton 報導,鄧肯死前,在家門
前等友人駕跑車來接。聽音樂,跳舞,興緻極
高。她用一條長長的紅頸巾,一邊纏著頸,一
邊拖著地跳舞。開蓬跑車開來,她還笑說,

「看,我要上天堂了。」

跑車飛馳,後輪纏上了頸巾,把她的頸項迅速
扯斷,身體拉出車外。鄧肯的悲劇,並不是意外,
而是一種時代糾結的悲哀。請細看她的傳記。


--------------------------------------------
--------------------------------------------


*以上,僅只是冰山一角。以後,或者,李察會
探討她的兩個方面:一是她怎樣觀察世界,二是她
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她以天真觀察世界,以率性
表達情感。但是,「天真」的另一面是片面。而率性的
的另一面是放縱。她的教訓,只是從另外的一種角度,
使我們了解時代的重要問題。

以慾代愛,就是毀滅愛。

---------------------------------------------
---------------------------------------------

3/14/2008

春天來了,怎麼辦?

春天來了,怎麼辦?
(問到底 No。6971 2008 0315 Saturday)
 
 
問題是,「春」已經來了多少天?當你看見以上
這題目的時候,春天,在你的心中,已經存在了多少
時日?


當你日理萬機,千宗待辦,百廢待興,忙得不可
開交,會不會偶然抬起頭來?因為,你看到了樹上的
嫩嫩綠色,這一年才只得見一次的嫩綠顏色。你會不
會像Jacqueline duPre 那樣大嚷:「噢,春天來了!」


你會不會忽然放下公文,回過頭來,擁抱你身旁
那跟了你三十年的女秘書一下,然後告訴她:「噢,
春天來了,讓我們到花園裡走走!」


是的,那種樣的顏色,一年只出現一次。但這是
不重要的。明年,肯定還會再出現。今年不見,明年
總會再見的。重要的只是:「天真」,在人的歲月中,
可能只出現一次。「天真」消失了,就甚麼顏色,都
不再有關係了。


  問題是:甚麼是「天真」?為甚麼有的人,一輩
子天真,但亦有人,一陣子天真?


李察這樣想:人的思想網絡,是有兩部份的。內
裡的,核心的部份,就是「天真」。而外部的,包圍
著的部份,就是「世故」:亦即是一切人為的,左腦
的,甚至是法利塞式的思想操作系統。


但是,這內核的天真,和外圍的世故,是相長相
成的。純粹天真的人,沒有了少許的處世經驗,很快,
就會被森林裡的野狼吃掉。但是,如果天真消失,只
有世故,那就是說,這一隻「腦子」的操作,已經不
靈了。


就好比紅紅的炭火。外面的灰太重,裡面的熱力,
就消失了。有空的時候,總是要吹吹火,讓裡面的天
真,也燦爛一下才好。


春天來了,讓我們到花園裡走走吧。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4 香港時間:9:15 pm)
(明天問題:誰能唱好 Panis Angelicus? )
(這是一首五星好歌,明天刊出在「星期天籟」。切勿錯過。)
(請預備好你的耳機。)

3/13/2008

何謂「天真」?

 
 
何謂「天真」?
(問到底 No。6970  2008 0314  Friday)
 
 
   有的人,是極度「天真」的。包括了莫扎特,德
蘭修女,差理卓別靈,孫中山,愛因斯坦,與及大提
琴家杜普蕾 Jacqueline duPre 等等。他們能夠把
一種童年期的孩子氣,一直帶到事業成功的顛峰。就
是這種「孩子氣」,使他們真正成功。
 
 
  杜普蕾本來是很有潛質的大提琴家。她有一串長
長的生命故事。她熱愛音樂,但在二十八歲的時候患
上怪病,神經硬化,不能再彈琴。而且,同一時間,
海誓山盟的愛侶,又移情別戀。她被丟到療養院中,
四十一歲死亡。有一次,朋友從療養院中帶她出外散
心。她坐在輪椅中,忽然天上落下水點,下雨了。我
們慣常的人,都會因為下雨縐眉的。但她卻好像發現
了寶藏,像孩子那樣笑容滿臉,欣喜地說,「噢,下
雨啦。」好像打在她臉上的水滴,都是甚麼寶貝那樣。  
 
 
  「天真人」都是另有眼光的。他們看見的世界,
和「老成人」不同。本來,這是很普通的道理:人愈
「成熟」,世故愈深,天真失去,失敗於是順理成章。
 
 
    又如果,我們能夠「發掘」出天真的元素,像對
待財富那樣珍視這些元素,我們,也可能永葆天真的。
 
 
    而李察相信,人的「天真」和右腦有關。左腦人
太現實,很少天真的。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凝聚您所有的朋友 全新 Windows Live ID - live.hk

3/12/2008

左腦人可以學用右腦麼?

左腦人可以學用右腦麼?
(問到底 No。6969  2008 0313  Thursday)
 
 
    左腦人和右腦人的明顯分別是:左腦人的思想,
是可以預料的。左腦運作,有規可循。如果一個左腦
人願意寫作日記,他的思想,是可能用文字表達的。
他的行為,可以化為一個程序,一步一步,明顯可見。
在某些極端例子裡,左腦人除了語言之外,沒有其他
的思考形式。他以為,甚麼圖象思考,意念思考,或
運動思考,都是胡說八道,是根本沒有的。

   所以,左腦的思想方法,是可以學習,可以訓練
的。學過邏輯和數學的左腦人,思想運作暢順些。沒
有學過的,會吃虧些。如果一個左腦人要學一點所謂
「水平思考」,也不太難。他可以把思路割斷,平空
另插一條線,盡量荒謬一些就是了。不幸的是:橫線
思考仍是線性的。他仍是在用左腦,不過誤會自己是
在用右腦罷了。例如a 和 c 之間,本來是b 。要從
甲地往丙地,線性的方法本來是甲乙丙。但也可以假
作聰明,硬來一個甲丁丙,或甲戊丙。好像很無厘頭,
但仍是線性的,左腦的。

   這一個例子,對於左腦人來說,是不可理解的。
本來是非常淺易的思考道理,右腦人一看即明。但 
你無論怎樣解釋,左腦人不可能明白。兩軍對壘,左
腦軍事家,通常輸給右腦軍事家。因為,右腦的行動
無法逆料,而左腦有路可循。曹操敗走華容道之時,
他評估過,眼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好走,另一條
是難走的華容小道。他來到華容道時,哈哈大笑,笑
諸葛亮太蠢,為甚麼不在這裡設伏。曹操的笑聲,是
史上有名的。但是,他笑得太早。他笑完才忽然看到,
諸葛亮的伏兵已經等候多時。如果路只有兩條,非此
即彼,不設伏兵設甚麼?

   問題是:右腦是可以學的麼?或者,再問得準確
一些,這裡是共有兩條問題:

    一:左腦人可以學用右腦麼?
  
  二:右腦人可以學用右腦麼?

    李察的答案是:對於有決心的人,可以。如果期
望三言兩語,立刻學會,卻不可能。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2  香港時間: 10: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有機會贏取LG LCD 32吋電視 申請live.hk ID

3/11/2008

「冷血殺手」為甚麼是「冷」的?

 
 
「冷血殺手」為甚麼是「冷」的?
(問到底 No。6968  2008 0312  Wednesday)
 

    我們所說的「理智和感情的平衡指數」,換句話
說,亦可以說是「左右腦的平衡指數」。只是,到了
今天,左右腦仍是一個「新」名詞。一般人仍無法分
辨左右腦,更不要說有效利用。
 
 
   冷血殺手的左右腦平衡指數,通常只有「八二」,
或「七三」。就是說,他的左腦功能,可能達到了百
份之七十,但右腦功能卻異常低落。  
 
 
    一方面,他是情感淡漠,不懂得愛,在某些極端
例子裡,甚至不懂得恨。他只是計算錯誤。
 
 
   左腦特強的人,思維通常傾向線性。例如,如果
他的目的是E  , 他會認為,他只有一條路。先做 A,
後做 B,然後才是 C 和D。做妥了 A B C D , E就
是屬於他的。以某殺手為例。他的目標,是要當警務
署長。他以為,這是一條路。只要一步一步升上去就
是。如果中途出了障礙,他就會盡力排除。甚至不惜
採用極端手段,甚至殺人。軟弱些的左腦傾向者,就
會覺得無路可行,可能自殺。
 
 
   左右腦平衡得好,就不會這樣。他也可能有一個
目標,但目標不會是某一件事,或某一個特定的點,
或一種職位。他不會希望做元首,或總統。他的目標,
通常抽象,也不會有一條固定路線。每走一步,前面
都是一片,而非一點。他的路有很多,他可能飛,可
能跳,亦可能變型。連他自己,都不會知道下一步怎
樣。一切都要看情況變化。
 
 
   而問題是,線性的思維方式,通常不符合現實情
況。低階的左腦傾向者,可能只有幾步路要走。但在
複雜情況下,形勢舖開來,可能是充滿變數的大局。
大型的商業操作和現實政治,都千變萬化。而這是高
階的左腦人無法用線性方法應付的。但這不是我們此
刻的議題。我們此刻要研究的只是:「冷血殺手」為
甚麼是「冷」的?答案不是因為他沒有情感。
 
 
    欠缺情感,只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線性思維
方式。他只有一條路走。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Windows Live 集萬千功能於一身 Windows Live

3/10/2008

怎樣迴避「熱血殺手」?

怎樣迴避「熱血殺手」?
(問到底 No。6967 2008 0311 Tuesday)

 
第一印象中的熱血殺手,都是熱情非常的。他可
以為熱戀中的女友作任何事。可以每日寫一首情詩,
或每日送一百朵鮮花。如果你認為,買來的花沒有價
值,要到懸崖摘的才有價值,他也會毫不猶疑,立刻
去摘給你。


熱血殺手的特徵是低階的「二八」,甚至「三七」。
這是他的理智與感情平衡指數。他的理智功能,只有
百份之二十,但感情功能卻有百份之八十。這是甚麼
意思呢?


  他不會喜歡任何有秩序的行為。他不喜歡數字。
他不喜歡排列。他做事沒有條理。但是,他感情豐富。
而且,綜合能力很好。這樣的人,功課也許很差。他
的文章,別字連篇,但是,卻必定一氣呵成。他的情
書,極其感人,而且不會太短。他一下筆就無法收手。
他的衝力,來自感情。所以,他是很衝動的。倘有特
別的情感挫折,他無法控制自己。


  為甚麼是二八,或三七才危險呢?因為,如果完
全失衡或只有一九,他可能是低能,或者早己進了精
神病院。


  必須聲明,這一分析,完全是李察的個人觀察,
而非任何系統研究的結論。你完全不必相信。只是,
如果你遇到一位這樣的熱血殺手,又完全投入了他的
懷抱,甚至是控制之中,你就危險了。而問題是,甚
麼樣的人,會比較容易跌落陷阱?就是同樣感情和理
智失衡的人。感情人碰著感情人,無法控制,一下子
打得火熱,不能收手,險情大了。


  至於冷血殺手和高階的失衡,另文再講。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10 香港時間:4:15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09/2008

秦昭王能否代表中國文化?

秦昭王能否代表中國文化?
(問到底 No。6966 2008 0310 Monday)
      *周一人物*


  李察的這個問題,來自一種奇怪的想像。


  當藺相如高高舉著著那塊「和氏璧」,作勢欲擲,
喝令秦國王廷裡的刀斧手不得上前的一刻,問題是:
當時的秦昭王,為甚麼會被他嚇著?


  假設,藺相如高舉的,只是一隻普通的酒杯。他
大喝:「你們不要過來呀,我會把這酒杯摔過粉碎
呀!」相信,刀斧手就會立刻上前,把他斫為肉醬。


為甚麼只有「和氏璧」有這樣的震懾能力?為甚麼
秦昭王竟然「肯」讓藺相如帶著璧全身而退?這璧的
珍貴程度,要來到甚麼級數,才會有這樣的效果?


又如果,我們忽然聽到一個消息,說當日的秦始
皇,並未叫李斯雕刻和氏璧,而秦朝的玉璽,不是用
和氏璧雕的,而是用另外的一塊普通玉石雕的。這和
氏璧,今日仍可能在秦始皇的墓中:我們我們會不會
一致相信,這和氏璧,是應該屬於「天下人」,亦即
全部的中國人,甚至是全人類的?


藺相如說,這和氏璧是「天下人所共傳寶也」。相
信,秦昭王也是同意的。秦昭王未必能夠代表中國文
化。但是,和氏璧的精神,肯定代表中國文化。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07/2008

怎樣駕駛腳踏車?

怎樣駕駛腳踏車?
(問到底 No。6964 2008 0308 Saturday)


談論這個問題,好像是班門弄斧。大多數的人都
在青年時期學會了騎腳踏車。有甚麼奧妙?


是有的。是有奧妙的。而李察相信,騎腳踏車的
奧妙,和駕駛汽車的奧妙相同。甚至跟駕駛飛機的奧
妙相同。甚至跟駕駛人生的奧秘相同。甚至跟駕駛國
家的奧妙相同。甚至跟駕駛地球的奧妙相同。


不會騎腳踏車的人,總覺得要把兩隻輪子平衡,
是不可能的事。兩邊的重力,怎樣計算,才能各各分
配百份之五十呢?這是很難計算的。但是,一旦學會
了,就風馳電掣,平衡全無困難。


 或者以為,奧秘是在於「動力」。平衡是要有動力
才好的。但這是錯的。試為腳踏車加上柴油發動的發
動機看,一下子就倒。


其實,唯一的奧妙只是雙眼向前。而這也是錯的。
學騎車的美少女,儘管是非常努力地擺出了一種「雙
眼向前」的姿勢,也是不能平衡。


  他必須是真的「想」向前。他是用心的。他的心,
是指揮他的腳的。他必須有一個目的。道理好像「一
字咁淺」。但是,如果你希望駕駛地球,也是完全一
樣。雖然,或者你只是希望駕駛自己。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7 香港時間 3:50 pm)
(明天問題:理想的音樂廳是怎樣的? )(星期天籟)

3/06/2008

褲袋有個鐵鎚怎辦?

褲袋有個鐵鎚怎辦?
(問到底 No。6963 2008 0307 Friday)

人的性向,千差萬別。每一種性向,都好像你衣
衫袋子裡的大鐵鎚。每一個人,都有一種特別的性向
特徵。就像是褲袋裡一個二十磅大鎚,令你左搖右擺,
走路的時候,很不方便。而且人生未必只是走平路,
往往是走山路,甚至是走鋼索。這大鐵鎚,用得好,
可能幫助平衡,救你一命。但亦可能令你失神,跌落
深淵。

例如:有的人是同性戀。有的人是色情狂。有的
人喜歡打架。有的人喜歡賭博。有的人喜歡看書。有
的人喜歡吃。有的人喜歡表演。有的人喜歡犯罪。有
的人喜歡孤獨。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動物。
有的人喜歡大自然。有的人喜歡看電影。

這些性向,有的「高尚」,有的「粗鄙」。(其實
這是不正確的字眼。所謂「高尚」,可能只是被目前
的社會接受而已,不被接受的行為,也未必一定是「粗
鄙」。)

到底「性向」是甚麼?我們怎樣尋找、並且發現
自己的真正性向?

  而更奧妙的是:人的性向,通常兩種並存。一個
喜歡跳舞的人,可能同時喜歡數學。到底那一樣為主?
許多人都是終身搖擺於兩種興趣之間,無法找到自己
的真正路向。

  至於左右人的性向的,可能有四種因素。

  一個是左腦。一個是右腦。

  許多人都會在模模糊糊中,察覺自己的這兩種傾
向。到底我是左腦傾向,還是右腦傾向?我的左右比
率,是三七,還是六四,還是五五?甚至是一九?

  除了左右腦之外,另外的兩種因素同樣嚴重:一
個是身體,一個是心靈。有的人,特別喜歡使用自己
的身體。例如,博擊、舞蹈、打球、賽車、表演、唱
歌、飲食、性愛、都是「身體人」的愛好。但是,亦
有人比較更喜歡使用心靈。他們的工作和興趣,都是
用心多於用身。他們喜愛思考、發明、計劃、創作、
繪畫、作曲、冥想、孤獨。他們是「心靈人」。

  這四種因素,常在暗中左右我們的性向。同樣是
右腦傾向,也能分為身體型和心靈型。右腦的心靈人,
和右腦的身體人,完全不同。而左腦的心靈人,和左
腦的身體人,也差異極大。

  請注意,以上的分類,只是浮表觀察,是非常幼
稚和粗略的,也沒有分類的公式和準繩。當然更不可
能把所有的人分類,連為自己分類都絕不容易,看自
己更加容易看錯。

  李察這樣說,只是想指出一點:人的特殊性向,
會影響人的抉擇。抉擇的時刻,請留意,衣袋裡的鐵
鎚,會左右你的意志。

   而抉擇的一個好方法是:眼光向前,就好像騎
腳踏車那樣。向著目標前進,不謀私利的人,平衡是
會好一些的。

  有趣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只有以下四種,好像很簡單:


   左腦      右腦



   身體      心靈



 我的比重如何?傾向如何?我知道我自己嗎?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6 香港時間: 10: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05/2008

「靈魂」是真有的嗎?

「靈魂」是真有的嗎?
(問到底 No。6962 2008 0306 Thursday)


人有無靈魂?眾說不同。另外一個探討的途徑是:先
研究一下:藝術作品裡有沒有靈魂?


自然,不是一切作品都有靈魂的。如果要爭辯,
要定義:甚麼文學有靈魂,甚麼文學沒有靈魂,是很
乏味的。我們只能模糊感到:有的作品,是一定
有靈魂的。或者,亦可以進一步說:偉大的傑作,
一定是有靈魂的。雖然,仍有爭論。因為許多人喜
歡外在看問題,他會問你:你怎知道,那一件才是偉
大作品呢?所以,這樣說有漏洞。勉強些,只有從反
面去想了:凡是有靈魂的作品,都是比較好的。是
不是呢?


  到底世界上有無靈魂?這一種知識,是在目前人
類智慧範圍之外的。我們跟本無法知道甚麼是靈魂。
更加無法定義靈魂。如果有人認為沒有靈魂,你也很
難說服他。你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覺。而世界上,許多
人是沒有直覺的。


  所以,你必須要相信,莫扎特的《安魂曲》是有
靈魂的,才可能欣賞這首曲子。你也不可能接受別人
修改這曲子。莫扎特的《安魂曲》,嚴格講,尚未完
整寫完,雖然感覺和氣氛都是已經完成的。而任何企
圖續筆的人,必定失敗。因為,那只是另外的一個靈
魂,而不是莫扎特的靈魂。


  同樣原理是隱名人《石頭記》。一百二十回的鉅
著,是前後呼應的一個整體。寶玉和黛玉從相識的一
刻開始,到黛玉葬花、辭世,到寶玉被寶釵迫去參加
科舉考試、到寶玉出走,出走之後,還要回來向賈政
辭別,那種一氣呵成的完整,是絕對的。因為,所謂
「情節」,所謂「plot」 ,是靈魂的顯現,而無知者
卻以為可以任意安排。他可以安排賈寶玉穿紅色斗蓬
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中回來向賈政告別,亦可以安排
他穿黑衣在烏濛濛的夜雨中回來向賈母告別。他以
為,後面四十回的偉大作品,可以讓任何一個人續寫
下去。其實,這已經不是有沒有靈魂的爭論了。這是
有沒有文學常識的爭論。你勢想不到,像胡適這樣名
重一時的大作家,其實,也是一個無知之徒。他的識
見,他的眼光,平庸得你不敢相信。


  所以,「紅學」的第一大論題,是到底《石頭記》
是一百二十回,還是八十回。這是胡適提出的。他不
相信,後四十回也是隱名人的原著。幸運是論爭並非
必要。因為出版商通常不敢違背讀者的意願,一定要
以「足本」為號召。如果有人只出八十回的印刷本,
就沒有人買。也沒有人只看了前八十回就算。


  如果以為,《石頭記》只完成得八十回,那麼,
蘊藏在書中的靈魂,就不可能顯現了。那在遠古文化
大廈裡哭喊的呼聲,也就不可能聽見了。


  偉大的文學作品,裡面是一定有靈魂的。





Feed back:

「>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5 香港時間:4:50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3/04/2008

林黛玉怎樣吃蟹?

 
 
林黛玉怎樣吃蟹?
(問到底 No。6961  2008 0305  Wednesday)
 

    代表中國文化的千古美人,怎樣吃蟹呢?蟹原是
最粗的鄙物。美人如何對付此蟹?
 

    李察向來不太明白,為甚麼中國人喜歡拿菊花和
蟹並稱。這兩種事物,是各走極端的,欣賞菊花的時
候,為甚麼要吃蟹?或者,吃蟹的時候,為甚麼要欣
賞菊花?
 

   這小小問題,《石頭記》已經為我們解答了。
 

   請先看其中的一小段:
 

(三十八回)
、、、復又要了熱蟹來,就在大圓桌子上吃了一回。
寶玉笑道: 「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
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眾
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
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
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寶玉
笑道:「你這會子才力已盡,不說不能作了,還貶人
家。」黛玉聽了,並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筆來一
揮,已有了一首。眾人看道: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
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
我千觴。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燒去,
因笑道: 「我的不及你的,我燒了他。你那個很好,
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他給人看。」寶釵接著
笑道:「我也勉強了一首,未必好,寫出來取笑兒罷。」
說著也寫了出來。大家看時,寫道是: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
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看到這裡,眾人不禁叫絕。寶玉道:「寫得痛快!
我的詩也該燒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
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
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說
著,只見平兒復進園來。不知作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x       x        x
 

   以上一小段有關吃蟹的文字,表面平實,但從政
治高壓之下看去,感受絕對不同。
 

   甚麼是蟹?蟹的行為是怎樣的?寶玉說蟹是橫行
公子,是沒有心腸的。而黛玉說,蟹持的是鐵甲長戈,
她只是為寶玉補充。寶釵的兩句,也是點題到肉:「眼
前道路無經緯」:做事行政只顧眼前,並無方向。而
皮裡春秋,內外不一致,只是黃黃黑黑的胡言亂語吧
了。
 

   這樣的詠蟹詩,罵的是誰呢?隱名人先自說了:「只
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本來,蟹不是問題,蟹和菊走到一起,才是問題。
最良善的人,和最野蠻的人,怎樣併二為一呢?這才
是人間悲劇之所在。這才是《石頭記》的深意。
 

  林黛玉在吃蟹之前,先己作了「詠菊」和 「問
菊」。詩句如下: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詩中的「東籬」和「陶令」,說的都是陶淵明。 陶
淵明是千古以來,絕對少數的清醒者。也是極少數能
批判孔子的人。林黛玉引述他,非常仰慕。在橫行霸
道的高壓下,菊之清香,自然就更有風緻。沒有蟹,
就沒有菊。天堂與地獄並存,這才是悲劇。而菊是永
遠寂寞的,因為開花遲。舉世無與歡談,惟有默自發
放芬芳而已。林黛玉的詩,傾訴亦只能到此為止。再
說,就會觸動神經了。這就是叫做「淡淡的哀愁」。
 

   林黛玉怎樣吃蟹?口齒噙香的時刻,無人可以傾
訴,唯有對月吟詩而已。
 
 
 
--------------------------------------------------------------------------------------------------------------
附錄: 《石頭記》三十八章中的菊花詩:
 

憶菊               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
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               怡紅公子
閒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愁。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種菊               怡紅公子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對菊                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供菊               枕霞舊友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
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
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詠菊               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畫菊               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閒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問菊                 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菊影               枕霞舊友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菊夢               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殘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Windows Live 集萬千功能於一身 Windows Live

3/03/2008

何謂「逆向」?

 
何謂「逆向」?
(問到底 No.6960  2008 0304  Tuesday)
 
  
  《石頭記》跟世界上其他的偉大作品,有一點基
本上的不同。其他的作品,包括了托爾斯泰、莎士比
亞、雨果、塞萬提斯、甚至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順
向的。只有寫作《石頭記》的隱名人,是逆向的。
 

  或者有人問,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塞萬提斯他們,
不都是窮愁潦倒的嗎?他們都不是幾乎餓死嗎?怎麼
說,他們都是順向的呢?
 

  所謂「順向」,就是說,他們是跟文化的發展方
向一致的。他們的作品方向,就是文化的發展方向。
 

    好比一個有良好家庭教養的孩子,他們早就知道
應該怎樣做。人生的路向,非常清楚。順向的環境,
無論社會氣氛,思想潮流,哲學理論,都是一致的。
作為一個作家,他只需要努力向前,向著標竿直跑。
而且,標竿早已在前面了。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愛」的精神為導向的。
上述五位偉大作家,都沒有例外。亦可以說,這種思
潮感覺,是一條大河那樣的思潮感覺。作家們順風航
行,目標明確。
 

   但是,《石頭記》卻是反潮流的。
 

  中國文化的發展情況,跟西方完全不同。中國人
遠古的精神已經割裂。自從周朝開始,一直到了春秋
戰國末年,一個斷層已經形成。儒學在兩千多年之間
席捲天下。尊君隆禮,人性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血緣是主要的,而愛是次要的。這想法,潛在的意義
就是:人與人之間,物質是主要的,心是次要的。這
是儒學的現代版本。
 

  企圖離開這一種感覺的潮流,就是逆向。
 

  儒家教育主張,學問從屬於政治。孔子所言,入
則事奉父兄,出則事奉公卿,就是這意思。而科舉制
度,就是儒學和政治結合的模式。學而優則仕。讀書
的唯一出路是當官。而前景早有說明:「書中自有黃
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儒學要求所有的學生,絕
對依循權威。
 

  而且,儒學早己乘上了權力的列車。整所文化大
廈,由儒家獨佔。在列車之中的知識份子,思想是不
會迷失的。因為,一切都有固定公式。
 

  任何半途下車的人,必須面對一種徹底的迷惘:
火車己經開走,路軌不再存在。你往那裡去?你要自
己告訴自己。
 

  在兩千年儒學統治之下,讀書人是無書可讀的。
今天我們或者可以析出一部真莊子,但在隱名人的時
代,莊子不是莊子,只不過是儒學化的假莊子。所以,
賈寶玉只能靠一點詩詞戲曲度日。至於《石頭記》書
中引述的幾部道佛書,則只能是一個幌子,要來掩飾
他反對儒家的意向,讓賈寶玉裝瘋裝得更像一些而
已。而賈寶玉也不是真的要做和尚。他只是要回去,
回去大荒山,回去跛足道人的居所:或者,我們仍會
記得的。跛足道人曾經說過他住那裡。他就是住在「蓬
萊弱水西」的。這五個字,就是跛足道人的電郵地址。
那裡,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那裡,就是古玉的居所。
而賈寶玉為甚麼只愛林妹妹?他說過,「弱水」三千,
他只取一瓢。林妹妹就是林黛玉,就是玉的代表人,
林妹妹就是居住在弱水西的。寶玉跟著一僧一道,只
是回去弱水西的舊居吧了,林妹妹早就在那裡等著
了,那裡不是和尚寺呢。
 

    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斷層環境,文學作家必須兼
任思想家,兼任哲學家,兼任歷史學家。
 

   如果問:女媧為甚麼需要補天?遠古中國人思想
中的天人關係是怎樣的?天為甚麼是有缺陷的?為甚
麼人為的努力是有用的?這一連串的哲學問題,也都
無意之間,落到文學作家的肩頭去了。因為,斷層壓
力之下,正常的中國哲學家,已經無法提供任何解釋
了。
 

   所謂「逆向」,就是說,文化本身有了問題,無法
提供方向,作家自己,必須自己尋覓方向。
 

  或者必須一再說清楚。中國文化並無問題。問題
只是在近兩千年來,產生了一個儒學的斷層,使知識
份子,失去正確的航向。
 

   而他是必須逆向行走的。中間隔了寬闊的斷層。
只有逆向而行,才能摸到那遠古一息尚存的脈搏。這
就是「玉」的真正意旨所在。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所謂逆向,主要是逆文化之
向,至於統治者的意志,則是次要的。隱名人面對的
是兩種壓力,一種是文化壓力,一種是民族壓力。《石
頭記》千方百計的遮掩,是在民族壓迫之下的權宜之
計。滿清統治者是文化大廈的權力管家,是開罪不得
的呢。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3  香港時間:     :4: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有機會贏取LG LCD 32吋電視 申請live.hk ID

3/02/2008

隱名人面對甚麼壓力?

 
隱名人面對甚麼壓力?
(問到底 No.6959  2008 0303  Monday)
             *周一人物*
 
 
    隱名人承受的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雖然,到了層
次的最高處,你會看到,這兩種壓力是同一的。但,
我們暫時把這兩種壓力,當作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這
樣,我們就可能把複雜切開,看到真相。
 

    第一種壓力,是民族壓力。或者,我們今天的青
年人,再很難了解明末清初的那一種民族情緒。當所
有的男人,被迫剃髮,被迫用一種古怪的落後民族髮
型見人,那一種徹底的屈辱,只有龜兒子才沒有感覺。
而這是伴隨著無數的血腥鎮壓而來的。揚州十日,嘉
定三屠,是滿清的兩次著名屠殺事件。但一般讀書人
是不知道的。隱名人冒了極大風險,用了極大曲折,
把事情帶出。許多所謂「紅學家」,否定隱名人的隱
喻,以為《石頭記》中並無隱喻,而《石頭記》也並
非反清。他們不是天真得可以,而是在儒家教育之下,
腦袋麻木,已經不能轉動。隱名人塑造的林黛玉,表
面上就是來自揚州的。她第一次來到賈家,賈寶玉就
曲曲折折的問她兩次:你們揚州城裡,發生了一件大
事,你可知道?
 

  《石頭記》書中無數隱喻,都和民族的壓力有關。
這點,讀者如有興趣,可參考潘重規的著作。他己經
整理了很多。
 

  但是,無論如何,腦筋麻木的人,看到書中對於
「皇帝」的多種美化描述,又大惑不解了。如果將書
中的美化朝廷的大量字眼搜集起來,一定是十分有趣
的。林黛玉的詩句也明明說過,「盛世無饑餒,何須
耕織忙?」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之好,而林黛玉的政治
背景是「保皇」的。所以,閱讀《石頭記》要曉得把
其中的「保護色」揭去。
 

  需要注意的是:隱名人反清,但目標不是為了復
明。從前的人,是把這件事二而一的,他們以為,逢
反清者必定企圖復明。學者潘重規的多部著作中,都
非常強調隱名人企圖反清復明。這一點,使他落在一
種不利的辯論地位。
 

  因為,隱名人的目標要遠大得多。他反對科舉,
他所反對的,並非清朝的科舉;他更加不是要求回復
明朝的科舉,而是反對這一種喪斷人心的不良教育,
反對兩千年來儒學對中國文化的徹底破壞。他反清,
卻未必要求回復明朝。明朝的種種腐敗,明朝讀書人
遭受的壓迫與屈辱, 隱名人又怎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說,林黛玉只是「表面」上來自揚州,
但從隱名人的根本喻意看,她卻是來自蓬萊仙景。
 

  隱名人面對的壓力有二。第一是民族壓力,但這
是次要的。第二是文化壓力,這才是主要的。
 

    隱名人所塑造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對於文化
壓力的反抗。
 

  亦可以說,賈寶玉的基本性格,就是對抗儒家。
賈寶玉從頭到尾,都是性情中人。何謂「性情中人」?
有個性,有性格,有感情,能夠獨立思考,不落俗套。
只有那一位「真」寶玉(即書中的甄寶玉),才是行屍
走肉。這一位真的寶玉,是沒有性格的。因為,他的
唯一生存目的,只是為求科舉與功名。賈寶玉最初遇
見這位面貌和自己一樣的人,本來十分歡喜。但三言
兩語一接觸,賈寶玉就失望了。他知道,這又是一位
「祿蠹」。隱名人創造這一位祿蠹,就是要把賈寶玉
的真性情顯出。而賈寶玉的這種性情,並非只從角色
的對白顯示的。所有全部《石頭記》從頭到尾顯示的,
這一位活生生的人物,就是這種真性情,就是對於斷
層文化壓力的反抗。
 

   隱名人面對兩種壓力,但他塑造的,卻是只有一
所「文化大廈」。腐敗的滿清,只是這文化大廈的「管
家」。其實,隱名人創作時的滿清,可能尚未腐敗,
但他已經看到了這文化大廈必然傾倒的趨勢。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凝聚您所有的朋友 全新 Windows Live ID - li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