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s in Chinese

李察通訊 Letters in Chinese
https://leecha.blogspot.hk/

2/29/2008

為甚麼《石頭記》是最偉大的?

 
為甚麼《石頭記》是最偉大的?
(問到底 No.6957  2008 0301  Saturday)
 

    如果拿《石頭記》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相
比,就可以看到,《石頭記》確是非常偉大,一點都
不遜色,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雖然,當我
們這樣說的時候,會引起很多爭論。
 
 
    但是,無論如何,李察希望研究比較文學的有為
青年們,把這一個問題放在心上。將來,寫成一部有
份量的論文,讓全世界的朋友們,自己來比較一下,
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可以代表人類文化的作品,是
那一部。雖然,這樣是一種幼稚的比較行為。但如果
我們自認幼稚,自認確是文學界裡的幼稚生,我們以
自己的文學作品自豪,人家也是諒解的。更進一步說,
這種樣的「自豪」,其實是悲哀。你怎能以流比他人
更多的血和淚去自豪呢?這是自豪不起來的。或者,
我們總是會不再幼稚,較為成熟的。
 
 
    從世界文學的範疇看,可以比較的文學作家,大
約有四五人。
 
 
    一個是俄國的托爾斯泰,他有《戰爭與和平》。
 
 
 一個是法國的雨果,他有《悲慘世界》。
 
 
    一個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他有《唐吉訶德》。
 
 
    一個是英國的莎士比亞,其實他也是一個隱名
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有大量劇本。
 
 
    一個是中國的隱名人,他只寫了一部《石頭記》。
 
 
     其中,《戰爭與和平》刻劃的是「時代」。托爾
斯泰拿的是一張利刀,他把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面
貌,像切蘋果那樣,打橫割開了一塊,讓你細看。未
曾經歷那個時代的人,未曾看過「戰爭」的人,大可
細看。 
 
 
    莎士比亞描述的,是「人」,是各式各樣的人。
他拿的也是刀。他也是非常冷的,毫不留情的,一刀
一刀的把各種樣的「人」,切開任你欣賞。但你總是
不容易比較,到底,「人」和「時代」,那一樣重要些。
而當他們解剖的時候,那一位解剖家偉大些。   
 
 
    雨果描述的,不是人,而是人性。嚴格說,也不
是人性,而是「人性的美好」。他不是冷的。他是熱
的。看雨果的作品最好了。他總是給你無限安慰。他
總是給你無限溫暖,無限信心,無限光明。所以,雨
果死的時候,法國人那樣傷心。
 
 
    塞邁提斯的吉訶德先生,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
因為,他就是西方的阿Q。西方阿Q ,描述的不是「時
代」,不是「人」,也不是「人性」,而是「理想」。或
者,我們會相信,這才是更加重要的。他可能比所有
人都更偉大一些。何謂「理想」?簡單說,就只是「向
上走」而已。倘若我們沒有了「理想」,我們就不可
能進化,我們就只會向下走,就只能變成老鼠。所以,
他也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我們的隱名人,他刻劃的,不是「人」,不
是 「人性」,不是「時代」,不是「理想」,而是「文
化」。
 
 
   如果說,在「文化」裡面,一切都有了。有人,
有人性,有時代,有理想、、、,但,這樣說,仍未
能看到隱名人偉大的地方。
 
 
   隱名人之偉大,是因為,他不是順向的,他是逆
向的。
 
 
    這話何解?看雨果就知道了。看法國人多麼支持
他就知道了。雨果是受法國文化,甚至歐洲文化雨露
滋潤的。他發揚的,是西方文化最積極的一面。
 
 
   只有隱名人是在迫害中成長的。儒家文化,並未
能夠為他提供支持力量。因為,文化斷裂,正在風雨
飄搖之中,文化的大廈,即將傾倒。而隱名人偉大之
處,他能夠找到遠古的文化動力。他獨力支撐這將倒
的大廈,他把遠古文化最優秀的一面,指給我們看。
 
 
    這好比一場賽車。每一輛車,都有自己的燃料,
自己的機器。雨果、塞邁提斯、托爾斯泰,都深受基
督文化鼓舞。
 
 
    但是,隱名人卻是被儒家文化壓迫的。他的汽車,
並無燃料。他只是一個拉車人。
 
 
   當所有的人奔馳千里,他卻是一個人留在後面,
肩負的是繩索,拉動的,是那一輛五千年的破車。
 
 
   我們所流的血和淚,比任何人都多。
 
 
   所以,他是最偉大的。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有機會贏取LG LCD 32吋電視 申請live.hk ID

2/28/2008

怎樣才能看通《石頭記》?

怎樣才能看通《石頭記》?
(問到底 No.6956  2008 0229  Friday)
 
 

   《石頭記》難以看通,主要原因是:原作者故意
把全書的主題隱藏。一來是要逃避文字獄,他要這本
書流傳出去,不想讓鐵腕尊孔的滿清官吏殺人毀書。
二來,他所利用的特殊文學手法,令一旦領會全書要
旨的人,感受更深。
 
  
 
   他的特殊文學手法,有兩個方面。其中第一個較
為外在的,而且並不重要的方面,是「隱喻」。例如
林黛玉的黛字,就是「代」。李察猜想,那是她代表
「玉」的遠古中國精神之意。而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
對聯是:「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暗喻的是明
清兩朝:明月雖然仍在照,但在清人主宰之下,古人
已經不見。至於賈寶玉愛吃紅色的東西,這一種千古
所無的特殊興趣,也可能是一種暗喻。書中的寶玉有
兩人,一個「真」的甄寶玉,另一個「假」的賈寶玉。
多種多樣的「隱喻」,看得到其中意旨的人,不但樂
趣無窮,而且會深深為中國文化感到悲哀。
 
 
 
    但這些特殊的文學手法,雖然令到近百年來的無
數學者文人浪費許多紙張油墨,卻未必是這本書難以
通讀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原因,來自這本書的特殊結構。因為,《石
頭記》 已經超過了正常所謂「小說」的一般內容。
如果勉強把這種文體歸類為「小說」,也只可能是一
種「超級小說」。因為,在事實上,這本書描述的,
是「文化」,是中國人上下五千年來的基本生活模式。
而這種模式,作者是用一間超級巨廈來盛載的。所謂
「大觀園」,就是一間巨大無比的超級建築結構。今
日仍有人用中國境內的各大名園和這「大觀園」相比,
亦有人說,這「大觀園」就是滿清的皇庭,就是今日
的故宮。但是,這些都只是外在結構。外在的分析和
發掘、比附,不但不能讓主題披露,只會讓作者的旨
意隱藏更深。
 
 
 
   所以,有時你可以說:《石頭記》不止是一部小說,
而是一部全方位的文學著作。不要再用那個小家的
「小」字。不要說這是一本「小」說。「小說」這兩
個字,是輕視文學的儒家學者無知亂作,卻影響了兩
千年來的創作風氣。儒家文人,看不起小說。
古代的儒家學者說,「小說」不過是引車賣漿者之流
的作品。何謂「引車賣漿」?就是今日的推車小販。
儒家文人以為,所謂「小說」,就是小販說的故事。
這是完全不正確的。這是中國人的苦惱之一。因為,
在文化網絡上看,引入了一個錯的名詞,就絕不容易
改正了。「小說」這兩個字,相信就會像一顆不良的
面痣那樣,長在中國文化臉上最不光彩的地方,但卻
不容易去除。因為,文化網絡是只能更生,而不可刪
除的。
 
 
 
  《石頭記》的規模宏大,像一間超級巨廈,置身
其中的人,會有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的感覺。這裡面
有很多房間,有很多櫥窗,有很多展品。要看,一時
三刻絕對無法看完。如果你勉強自己,在三天之內看
完全書,就會好像百人筵席,一人獨吞那樣。
 
 
 
  此所以,有人看此書,看了三遍五遍,仍是茫然
不知道,這本書講的是甚麼。雖然,實際上,這本書
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這故事,就是說住在一
所封塵兩千年的大廈中的一個少年賈寶玉,他是性情
中人,稟性純潔,不堪儒家思想的壓迫,更不願被迫
苦讀儒家經典。後來遇上一位代表中國文化最美好一
面的美女林黛玉,兩人引為知己,他度過了一生最好
的光陰。但是,兩千年的儒家壓力無法消散,他被迫
與一個眼光現實的女子結婚。這女子是薛寶釵。他和
寶釵新婚之夜,就是黛玉香銷玉毀之時。婚後,薛寶
釵迫他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他就趁了考試外出的便
利,離家出走了。(之前,他從未曾離開大觀園中的
這個「家」。)
 
 
 
    故事雖然簡單,卻是暗喻在這一整所文化大廈之
中的。書中屢次描述,說這大廈是即將傾倒毀滅的大
廈。賈家被封建皇帝抄家,大觀園荒涼破滅如同鬼域,
沒有人再敢進去。但是,這大廈是這樣的繁雜龐大,
進去的人,很快就會被五光十色吸引了,再看不見原
來的故事。這,就是《石頭記》難於看通的真正理由。
而這是無法避免的。或者,作者隱名人早己想到了這
一點,他用了無數謎語式的隱喻,企圖讓讀者清醒一
些。他無法把話明說,因為文字獄的鍘刀,就在頭上。
一不小心,鍘刀落下,人書俱亡。
 
 
 
   這就是《石頭記》難讀通的「理由」。但是,這種
所謂「困難」,不是絕對的。無數大大的學者,他們
佔據學術機構的有利位置,資料多如牛毛,但是,進
了大觀園就不能出來。原因很簡單,他們傾向於外在
的分析研究,根本從未曾感動過。甚至黛玉葬花、焚
稿那樣痴絕人世的悲情,也無法入心。他們一心只想
把論文寫好,把對手打倒。只想著名成利就,「紅學」,
就只能變成一座黯紅色的古墓,進去,就不要指望再
出來了。
 
 
 
   隱名人一再在書中提及「痴」。他的希望,全部寄
托在未來世界的痴情人身上。唯有多用一點感情,少
用一點冰冷的物質意志,就能夠了解這一場上下五千
年的偉大悲劇。書中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
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真是值得反覆玩味。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凝聚您所有的朋友 全新 Windows Live ID - live.hk

2/27/2008

卞和堅持甚麼?

卞和堅持甚麼?
(問到底 No.6955 2008 0228 Thursday)


卞和的故事,有的人非常熟悉。但許多人完全不
知道。其實,這故事是應該讓一切人都知道的。


故事說有一個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上發現了一塊
璞石。由於某種不可解釋的原因,他相信,這塊粗糙
的石頭裡面,蘊含了一塊美玉。他於是把這石頭,送
到當時的政治領袖,亦即是楚武王的手中。楚武王循
例徵詢左右的意見。或者,當時他真的是聽過專家的
意見。專家說,這是假的,那卞和是騙你的。楚武王
二話不說,就把卞和的一條腿砍了,趕出宮去。本來,
故事是到此為止。但是,卞和並沒有放棄。到楚武王
去世,他的兒子楚文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獻上璞石。
李察猜想,這璞石應該不會太小,可能有一兩英呎直
徑。兩隻手,未必能夠捧得起。當時卞和只有一隻腳,
不知他怎能把這石運至皇宮。


但第二次的結果,完全一樣。楚文王把他的第二
條腿也砍掉了。等到楚文王同樣去世,楚成王即位,
有人發現,那卞和又來了。不過,這次,他只是抱著
石頭,在宮外哀哭。有人看見不忍心,就代為稟報。
楚成王命人剖開璞石,裡面真的有一塊美玉。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和氏璧」。


歷史沒有記載,這卞和因為獻上此璧,得到了甚
麼好處。而這塊「和氏璧」,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
段坎坷的遭遇。據說,秦始皇命李斯把這玉刻成為璽。
上面鏤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話。後來,始皇
去世,二世即位,趙高迫死二世之後,一度企圖自立,
他把這璽佩在身上,竟然發生地震。整個宮殿震動,
一連三次。這是不是真的?讓後來的人去猜想一下好
了。但絕對真實的是:趙高始終未敢自己登位,他企
圖讓秦三世登位。而這塊玉璽,在秦亡之後,就到了
漢朝君主的手上。一直到王莽的時候,還有消息,說
當時的皇太后因為生氣,隨手就把這石頭拿來摔人,
摔壞了一角。後來,用黃金補了,叫作「金鑲玉」。
所以,以後的國家文件上的國璽圖章,都是有裂縫的。
以後這中國人最美的一塊石頭,在中國歷史上不時出
現。但通常都是在皇朝覆亡,兵荒馬亂的時刻出現。
據說曾有一次,被投進井中。後來不知如何,又失蹤
了。


  另外一種想法是:或者,秦始皇並未把這石頭刻
為璽。秦始皇只是把一塊普通的藍田玉刻為玉璽。果
如是,則這可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玉可能尚在秦
始王的墓中,將來,始終有重見天日的機會。那就是
中國文化美麗光明站起來的一天。


  但是,我們的問題,尚未解決:


  到底,卞和堅持些甚麼?


  而這問題之前,尚有更加基本的問題:


  到底,卞和看到了些甚麼?


  這是更加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某種重要
的慧見支持,卞和不可能有這樣的行為。他必定是
「看」到了某種異常震撼,異常美麗的畫面。他必定
是覺得,這玉是這樣的美麗,這樣的崇高,可以代表
人世的一切。我們今天的人,有所謂「真善美」想法。
但在遠古的心中,一切都是歸一的。真善美是同一的。
崇高的只有一點。問題是:卞和如何能看到這一點?
或者,這是一種歷史的奇跡。卞和讀過甚麼書?卞和
有何種經歷,今天的我們,一無所知。我們知道唯一
的只是:卞和就是因為他所看見的一種絕對之美,而
受到推動,以至萬死不辭,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刻。而
我們可以相信,這就是中國人最崇高的靈魂。他覺得,
如此之美,絕對不是個人物品,應該讓一切人擁有。
因為這一點,他才不惜犧牲,用了最大的努力,把這
玉送給中國文化的最高代表者。而這一位代表者,在
當時來說,是楚武王。雖然,在實際上,他只是一個
混蛋。


而一個更加深入的問題是,如果這玉真的是如此
之美,則,這美,又有何種意義?


李察相信,這就是《石頭記》的故事了。


隱名人創造了《石頭記》的故事,不是憑空創作
的。他讓這「美」,由一位天下最美的美人來代表。
這美人,就是林黛玉。黛者,代也。林黛玉代表的,
就是美,而「美」也不過是一種象徵,美的內裡,就
是一種最原始的中國精神。如是,就開始了另一個蕩
氣迴腸的偉大篇章。


  今日來說,能否找到真的和氏璧,其實已經不再
重要了。因為,這璧玉,已經因為兩個故事,一個卞
和的故事,另一個是《石頭記》的故事,而長存於中
國文化的心中。和氏璧所能代表的,就是中國精神,
是最原始,亦最美麗的精神。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7 香港時間: 6: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26/2008

為甚麼賈寶玉愛林黛玉?

為甚麼賈寶玉愛林黛玉?
(問到底 No.6954 2008 0227 Wednesday)


沒有任何其他原因,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林黛
玉是賈寶玉理想的化身。


在全部大觀園裡,漂亮的女子無數,但是,只有
一位林黛玉,真正了解賈寶玉,真正能夠與賈寶玉分
享他的遠見。所有其他人,都只以為賈寶玉是一個終
日混在美女群中的公子哥兒,而且,這一位公子哥兒,
是瘋瘋顛顛的。因為,全世界的庸俗人,都以為,只
識追求理想的人,是瘋狂的。而賈寶玉不喜歡讀孔子
的聖賢之書,這樣的人,是顛的。今日我們或能了解,
這賈寶玉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性格中,沒半點虛偽
的成份,他是真情的,他是智慧的,只有他,能夠看
清楚中國文化的真相。而我們庸俗的俗世人,就以為,
這樣的人,是顛的。


只有林黛玉認同他的理想。只有林黛玉,從來不
勸他求取功名富貴。只有林黛玉,是他的真正知己。


問題是,何謂「知已」。能夠徹底和他分享慧見
的,就是「知已」。而寫作《石頭記》亦即《紅樓夢》
的隱名人,並不以為,這只是一場簡單的愛情悲劇。
因為,這更是有象徵意義的悲劇。因為,林黛玉不只
是一個「知已」,而是理想的化身,林黛玉就是林代
玉。她所代替的,就是遠古傳下來的一顆「玉」。而
在實際上,她代表的不只是「玉」,而是「玉」所象
徵的中國精神。


  中國人認為,玉是美的。玉所代表的,是人性最
純真的一面。而作一個人,就是要作「寧為玉碎」的
人。中國人的成語,「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就是
說,作缸瓦,是沒有意義的。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無稽的故事。這故事是真的。
是真有來歷的,是真有意義的。


  那一塊古玉,亦是真的有這一塊玉。雖然故事稍
長,但只有這一個故事,能夠代表遠古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和氏璧」的故事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6 香港時間: 9: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25/2008

大觀園「大」在那裡?

 
大觀園「大」在那裡?
(問到底 No.6953  2008 0226  Tuesday)
 

  大觀園之大,不在於建築,而在於文化。
 

  《石頭記》是一本真正全方位的著作大書。《石
頭記》所包含的範圍,已經超出了一般我們所理解的
「小說」了。而「小說」的「小」字,更只是中國舊
式文人無知的一面。英文的Novel ,是並無「小」
的涵義的。
 

  《石頭記》的作者,肯定有一個鉅大無比的構思,
他要從一切角度,觀察、研究、分析這種我們今天叫
作「文化」的東西。儘管,在十八世紀的中國,在乾
隆盛世的中國當時,並沒有這個名詞。
 

   所以,《石頭記》是包羅萬象的。裡面有詩詞歌賦,
文章扁額,對聯謎語,說書笑話,所有各種文學的表
現形式,都包括在內了。而「大觀園」是一個象徵,
裡面不只是文學,還有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建築結
構,花草樹木,禽獸魚鳥,鍼黹烹調,等等幾乎是生
活中的一切方面。
 

     書中各式人物眾多,正的邪的,好的壞的,有
貞節,有豪俠,有剛強,有懦弱,有詩人文人,亦有
神仙鬼怪,有僧尼道士,有娼妓優伶,甚至盜賊醉漢
無賴,幾乎所有人世間的各種性格,都描述齊全了。
人物總數,有人統計過,共有四百多人 。如果我們
一生之中,無法經驗這許多人,書中都有典範,讓我
們對比觀察。
 
 
    文化生活中,不但只會遭遇很多人,還會遭遇很
多事。中國文化中的繁華一面,從各式豪華筵席宴會,
到各種奢侈驕逸行為,到貪官廉吏,甚至各種宮幃儀
式,喪禮吊慶,道佛經壇,貿易鑽營,全部齊備。書
中描述一位農戶年節送禮的清單,有人研究說那不只
是一張送禮清單,而是一張進貢皇室的清單。裡面羅
列的物品,就使人嘆為觀止。至於這四百幾人中的行
為描述,從愛情故事到謀生事業,甚至罪案死亡謀殺,
也有多種不同花款,而且是中國式的花款:上吊自刎
投河跳井吞金服毒撞階脫精,不一而足。如果要講人
生經驗,一般人生活十世,亦不會碰到這樣多的教訓。
如果說,《石頭記》就是一本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
相信沒有一個專家學者反對。(以上資料,轉引自潘
重規著:《紅樓血淚史》)
 
 

    唯一的反對者,相信只有作者隱名人自己。因為,
百科全書是冷的資料,是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但
是,《石頭記》卻是有生命,有呼吸,有氣息的活著
的靈魂。裡面發出來的呼喊,直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動
人,可以打動一部份人的心。
 
 

    因為,看過這書的人雖然多,但迄今,仍然沒有
人從完整的文化角度去看,更沒有人從一個活著的、
大生命的、網絡的文化角度去看。大觀園之大,就是
大生命之大。
 

    或者,唯有從這角度,才可能看到,這中國文化
巨廈中,居住著的是怎樣的一個哭泣著的靈魂,這靈
魂,是美麗可愛的,是玉一樣的靈魂。這玉,就代表
了五千年遠古中國文化最有生命的部份。但不幸是而
這巨廈,也因為兩千多年的斷裂,已經快要支持不住
了。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25   香港時間:4:2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凝聚您所有的朋友 全新 Windows Live ID - live.hk

2/24/2008

隱名人怎樣「出版」《石頭記》?

隱名人怎樣「出版」《石頭記》?

(問到底 No.6952 2008 0225 Monday)



* 周 一 人 物 *


我們今日得到的唯一資料,是一批題名為「脂硯齋」的傳鈔版本。此外就是程偉元和高鶚的一百二十回印刷版本。程高的印刷版本,刊行於1791-92 之間。而脂批版本,較早期發現的有:甲戌本(1754)、己卯本(1759)、庚辰本(1760)、甲辰本(1784)、有正本(年代不明),等等。


據學者潘重規在《紅樓夢新解》「脂評《紅樓夢》新探」一文中分析,脂硯齋是一個滿族的「旗人」,而且和曹雪芹的關係極「深」。而脂批中的其他的批語署名者,例如:畸笏、梅溪、松齋等人,也是他們往還的紅樓夢迷。他們可能是從曹雪芹的祖父曹楝亭處,看到《石頭記》原稿的。曹楝亭是個藏書家,他不但藏有大量書籍,而且,往往極其熱心為其他作家出版書籍。如果《石頭記》的原作者隱名人,真的曾經和他交往,甚至委托他出版、傳播此書,也是可能的。


所以,脂硯齋他們曾經擁有、看過、鈔過、甚至刪改過、點評過《石頭記》稿本的前八十回,是可能的。


而這件事,據說就發生在曹雪芹生前。因為,據脂硯齋所述,曹雪芹在工作至第二十二回的時候就死了(如果脂硯齋沒有撒謊的話)。推想,脂硯齋的意思是:曹雪芹逝世的時候,他正在編輯、點評到第二十二回,而不是「創作」到第二十二回。但是,在第一百二十回卷終處,仍有提到此書的批閱者是曹雪芹。如果他在二十二回時已經離世,他怎能等及第一百二十回?


  而脂硯齋沒有看過《石頭記》後四十回,是可能的。因為,現存的脂批,雖然前後歷經了二三十年的「點評」工作(從1754-1784),仍未見過任何提及後四十回的地方。


胡適和俞平伯,因此就斷定了,後四十回一定是印刷本的出版人高鶚續寫的。雖然高鶚自己明明說,他只是出版人。


據李察的推想,(到目前為止,這件事,仍只能是一種推想階段):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都是同一人的作品。雖然這需要一點起碼的鑑賞能力,但也是很簡易的文學常識。因為,《石頭記》是一部完整的傑作,是前後呼應的、有生命的、有氣息的傑作。只要能夠看到:作者的目的,是描述一種名叫「中國文化」的東西,而他的作品,是一幢中國文化的巨廈,則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就像一幢大廈那樣完整。而且,這作品呈現的,不只是一種外在的結構,而且是有一個深厚的內在靈魂的。作者從內裡看清楚了,「中國文化」的根本靈性之所在,和根本問題之所在,傑作才可能出現。


所謂「根本靈性」,是從一種象徵物品顯現的。這像徵品就是一塊遠古的寶玉。「玉」是最純粹的、最美麗的,也最容易打碎的。因此,李察以為,「玉」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柔和的堅持精神。「寧為玉碎」,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信念。


但隱名人看到的「中國文化大廈」,卻是一幢將要傾倒、坍塌的大廈。因為,這大廈是斷裂的。隱名人所看到的「根本問題」,就是從孔子帶來的儒學斷層。全書的主題,就是講賈寶玉怎樣拒絕這一種醬缸裡的儒學。到他被迫成婚,到林黛玉被迫焚稿逝世,到他被迫赴試,到他被迫出走,簡直是一氣呵成,這一種氣魄,是不可能被高鶚或任何其他人續寫得出來的。


胡適等五四作家,剛剛從封建的嚴密壓迫中出來,一時或者未能感受文化中的潛在傷痛,所以就只能從外在去看這一本小說了。


而我們的問題,是隱名人怎樣「出版」《石頭記》?


正由於這本書,是一本極度危險的書,弄不好,就肯定會被鐵腕尊孔的滿清政府殺人毀書的。所以,隱名人一定曾經花費大量心思。而李察想像,比較安全的方法是把書分開兩半推出。前八十回,表面只是描寫繁華世界的愛情故事,是較為安全的。所以,他曾經委托曹雪芹的祖父代為出版,也不出奇。至於後四十回,他可能是交給另外的舊書商販。他期望這前後兩半,總有合一的一天。所以,大約三十年後,也就是程偉元和高鶚決心把原稿出版的時候,他們才可能從北京的「鼓擔」書販中,得到後半的續稿。如果說,隱名人曾經親自充當這麼一個書販,李察相信,也是有可能的。雖然,那時,他大約已經八九十歲了。(李察猜想,他成書的時候,是五六十歲。)而這一件事,就是中國文化的最大幸運。至於說,這本書是兩個不同作家的作品,而且爭論到今天,則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悲哀。無知,是使人心痛的。


至於另外的問題,例如脂硯齋是不是真的認識曹雪芹,而隱名人又如何認識曹雪芹,那就反而是不太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得到中國文化的最重要問題,是在那裡。這樣,隱名人的心血,才不算是白費。


因為,如果看不到問題,這大廈,是真會倒下的。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4 香港時間: 8:30 pm)
(修訂:2008.2.25 )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22/2008

曹雪芹幾歲時「創作」《紅樓夢》?

 
 
曹雪芹幾歲時「創作」《紅樓夢》?
(問到底 No.6950  2008 0223  Saturday)
 
 
  如果《石頭記》即《紅樓夢》的作者真的是曹雪
芹,那麼,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候,是十
歲,甚或只有八歲。這是學者潘重規計算出來的。
 
 
  《石頭記》最初出現的時候,大約是在1792 年
左右。有一個人名叫程偉元的,收集了不同的手抄本,
印成此書,共有一百二十回。但最初流傳的,卻是手
抄本。偶然有書販在廟會裡出賣。一本要賣好幾十金。
主要是因為,這書實在是寫得太好,在文化乾渴的地
方,略有餘錢的士大夫,一見便不肯放手。我們可以
想像,這買了書的人,回去,覓人抄一遍,放出來肯
定又可以賺一筆。
 
 
   不久,市場上便出現了許多抄本了。不只是抄
本,而且出現了「點評本」。就是在抄本上,略加評
語的版本。這些評語,是十分受歡迎的。因為,當時
無人為原著加注釋,相信,有了「點評」,銷路更好。
 
 
  而此時出現的點評本,就是一個自稱為「脂硯齋」
的人所點評的。奇怪是他的「點評本」出了好幾本。
一本銷去,又另評新的。大約是因為,這樣的「點評」,
太容易了。今日的人,重看這些點評,都會明確知道,
這一位「脂硯齋」,是沒有甚麼文學修養的。他的「評
語」,都低俗得很。
 
 
  就是在這樣的點評本(「甲戌本」即1754年本)
上,出現了以下有很多錯字的一段話:
 
 
 
「此是第一首標題詩。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
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常)哭
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奈)不
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愿造化再出一芹一
脂,是書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
甲午(申)八日(月)淚筆。」
 
 
 
  這一個「壬午」年,即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3 ),因此就被紅學專家們斷定是曹雪芹死的一
年。而曹雪芹死的時候,約為四十歲。這是另外有人
根據曹雪芹與友人敦誠的詩文推出來的(敦誠的挽詩
云:「四十年華付東冥」。)
 
 
   而他死之前,從事增刪披閱等編輯工作,己有十
年。(《石頭記》第一回中有「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
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等語。)
 
 
   換言之,在甲戌1754 時,他已經從事編輯增刪
等工作十年以上。此時,他是三十歲左右。他應該是
在二十歲時開始編輯工作的。試想,如果一本書,單
是編輯工作,己花去十年,寫作時間要多少?是不是
他在十歲八歲時便已經開始創作?曹雪芹不是《石頭
記》的作者,如果按此推算,應是沒有疑問的。
(以上觀點,採自潘重規著:《紅樓血淚史》)
 
 
   再說,所謂「甲戌」年的脂硯齋點評,可能是完
全假的,而脂硯齋此人,根本從未見過曹雪芹,亦是
完全可能的。怎能根據這樣一個人的片面之詞,便憑
空斷定,《石頭記》的作者是曹雪芹呢?再說,這一
個人,更加可能是假古董的販子呢。 
 
 
  中國文化,便是如此這般,在只有一個人作人証,
沒有任何其他証據之下,肯定了《石頭記》的作者是
曹雪芹,而不是一個隱名的人。原書上,作者明明寫
得非常清楚,這書是「空空道人」在一塊石頭上抄回
來的。為甚麼這許多大學者都看不見?
 
 
   問題是:這問題為甚麼這樣重要?
 
 
   因為,如果無法看到《石頭記》的原作者隱名人
的苦心,就無法看到這書的主題,也不會看到中國文
化在歷代封建皇朝鐵腕尊孔下的悲哀。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2  香港時間:4:35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優化相片影片 免費下載享用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2/21/2008

怎樣找出自己的長處?

 
 
怎樣找出自己的長處?
(問到底 No.6949  2008 0222  Friday)
 
 
    李察的信念是:每個人都是有長處的。就算是一
塊石頭,也能夠擦出火的。
 
 
   問題是,為甚麼我總是找不到我的長處?我總是
一無是處?
 
 
   唯一解釋,是我沒有把我這塊石頭硬碰過。撞擊
才能生火。沒有硬碰過的石頭,是沒有火花的。
 
 
   而另一個問題是:為甚麼我不敢硬碰?為甚麼我
每一次都是軟著陸?火從何來?
 
 
   最幸運的人,是被迫硬碰的人。不是人人都這樣
幸運的。當你受到種種迫逼,無路可走,無人可以投
訴,無處可以申訴,沒有人可憐你,沒有人同情你,
壓力像石頭那樣硬,你被迫硬碰,你幸運了,你的火
就是這樣來的。而最不幸的,是那些含著金匙誕生的
人,他們注定了不必硬碰。到處都是笑臉,到處都是
溫柔。那才是更大的考驗啦。
 
 
   但我們的問題,尚未解決:為甚麼我不敢硬碰?
 
 
   只有一個原因:我不敢。因為,我沒有想通。那
只是一個小小的道理:付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我的長處,本來存在。只是,我以為那是不討好
的,不能賺錢的,我放棄了。我以為,只有賺錢的才
是長處,我不敢付出,我就永永遠遠的失敗了。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21  香港時間:4: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Windows Live 集萬千功能於一身 Windows Live

2/20/2008


 
怎樣捕鼠?

 
 
怎樣捕鼠?
(問到底 No.6948  2008 0221  Thursday)
 

     這是真實的個案,不是心理學,也不是哲學,
更不是文學。因為,所處理的只是動物,不是人類。
而這個案的寫作目的,是為了那些深深為鼠類所苦的
貧困人仕。雖然,按統計是地球上每八平方米就有一
頭老鼠,富裕人家也未必絕對可以免除鼠患。但畢竟,
對付老鼠是窮人的專利多些。
 

    老鼠是和人不同的。老鼠是不受引誘的。一個老
鼠籠,只可能捕捉一隻老鼠。或者,是因為那裡有氣
味殘留,又或者,其他老鼠眼見同伴闖禍,就不再上
當。李察曾經試用不同的食餌,燒香的魷魚乾,對面
街的少女早就聞香過來了,幾乎要把鼠餌也吃掉。但
老鼠是絕對不會碰這餌的。
 

   不是老鼠聰明得多。如果看過李察在《莊子原理》
上怎樣分析人類的「心鍵」,就一定知道,動物也有
「心鍵」的。只是,老鼠似乎是剛強得多,事例只要
一次就永誌不忘。一隻籠只能捕一隻鼠。老鼠只要看
過一次,就會汲取教訓,永不再來。如果再來,也不
會再碰。
 

  到底是老鼠聰明些,還是人類聰明些?
 

  李察的私人答案是:人類聰明得多。因為,人類
會犯錯,而老鼠不會。人類有時不止犯錯,而且是明
明知道,明知故犯。例子是香煙。不是明知會導致多
種癌症的麼?但是很多人視死如歸。為甚麼會犯錯才
聰明?因為,錯誤會給人不同的選擇。沒有錯誤,就
是沒有選擇。而沒有選擇,就是愚蠢。老鼠是黑白分
明的。老鼠的選擇只有一個,而人的選擇有很多。明
知是錯的,醜的,不對的,壞的,惡劣的,也有人選
擇。這是與人無尤,但是,從人類的整體看,如果沒
有了錯誤的選擇,人類也許會停留在猿的境界,迄今
尚未成為人。
 

   既然老鼠這樣不受引誘,又怎能用鼠籠捕鼠
呢?
 

   方法很簡單,當你用一個老鼠籠捕得了第一頭
老鼠的時候,不要虐待這老鼠,也不要殺死這老鼠。
老鼠在籠裡,會非常驚怕。如果老鼠驚怕,也許會放
射一種氣味,令其他老鼠遠遠避開的。所以,可以用
報紙把籠包著。讓老鼠無法得知外界的資訊,就會安
定下來。但請注意,還要留一個小窗,讓老鼠有時也
看到一點外面的世界,老鼠的心就更加安定。
 

    這時,就可以開始餵飼了。到超市裡買一大包叉
燒回來,全部投放到籠中:自然,要用一點耐性,籠
的門不可以全開,老鼠會裝死,然後忽然衝出來。所
以,你要有耐性,每次只能把籠打開半厘米,一塊一
塊地把叉燒全部投進去。同時要小心,不要把手指也
塞進去了。因為你是人,你會犯上大意、或驕傲的毛
病。而老鼠絕對不會。而且,老鼠的行動速度,是人
類手指移動速度的幾倍。所以,請小心。或者,有人
問,一次放這許多,老鼠吃得下麼?自然,老鼠是吃
不下的。你的目的,只是要營造一點友善的氣氛,讓
老鼠覺得好食好住,是天堂境界。如果你再決絕一些,
不妨在老鼠的叉燒上洒上一點拔蘭地美酒。老鼠是會
得分辨的。老鼠知道,這是叫做X.O.的好東西。
 

     然後,第二天,你就可以佈置第二個籠了。方
法完全一樣。晚上發生甚麼事情,李察不知道。本來,
想放置一個紅外線攝影儀器的。這樣,就可以知道發
生了甚麼事情。或者,其他的老鼠會爭著「住」進去
的。再把影片放去youtube,就會很有收穫。但紅外
線之類昂貴的科技產品,不是李察之類的邊緣作家能
夠負擔的。總之,明天早上,你必定發覺,你的第二
隻籠裡,有了另一頭又醜、又肥、又大的老鼠。或者,
這大醜鼠是勝利者,打勝了其他的老鼠,住了進去。
此一時刻,你知道,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但距離成功
的路途,還是遠的。因為,在貧困地區,隨時是可能
有兩窩以上的老鼠,與你同居的。兩窩,可能就有十
幾二十隻。但現在,你已經有了兩隻。你可以製造老
鼠之間的輿論環境了。當你如法泡製,投進去了另一
包 X.O.叉燒之後,把兩個籠子並放到一起,讓老鼠
有交談的溝通機會。他們會渡過非常愉快的一個晚
上。
 

  第三天,你可以為鼠輩再增加一位新朋友。三人
行,可談的事情就很多了。話題滔滔不絕。輿論就是
這樣創造出來的。只要在三個籠子之間,讓老鼠們可
以互相看見就好了。
 

  請注意,這包著籠子的報紙是重要的。是不能省
掉的,不然,讓其他老鼠看見這赤裸裸的籠子,就不
會來了。
 

  跟著就是大決戰時刻。如果你家有十隻老鼠,就
請放進十個用報紙包好的籠子。只是注意,不要阻塞
了活動的機關,一定要讓活門能夠迅速合上。這些籠
子,五金店裡有賣的,很便宜,你可以在短時間內完
全成功。
 

    明天,你會發覺,所有的客房,全部住滿。每一
隻籠裡,都佔著一隻老鼠。大小肥瘦都有。但這是不
好的訊息。因為,還有遺漏。而老鼠的繁殖能力是很
強的。如果尚有空房間,只住進了八九隻,才是略好
的好消息。而這是無法保證的。總有雖然耿直但笨一
些的鼠輩,會逃脫你這甜蜜美麗的X.O.魔掌的。他
們已經從真正的錯誤中得到教訓,遠遠避開。因為,
如果老鼠這樣容易滅絕,又怎樣顯出人類的聰明?
 

   這十幾隻老鼠,此刻就在你的控制之下了。蒸、
炸、燉、炆、剝皮、燒烤,全憑你的創意了。又或者,
你喜歡繁殖老鼠,賣給實驗室,也是一盤生意。
 

    第二天,當李察帶著一顆因為通宵未睡,興奮血
紅的眼睛,告訴小女兒這故事的時候,滿以為她會為
家中除去了鼠患而雀躍的。但是,她並非因此而歡欣
快樂。李察大惑不解。追問她的意見。
 

    她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說:「你的方法好是好了,
只是,很賤呢。」
 

  李察為之默然。因為想不到,她竟然起用了這一
個「賤」字,去描述他父親的偉大戰役。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0  香港時間: 5:48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優化相片影片 免費下載享用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2/19/2008


 
「衛國」是否必須「鎖國」?
 
(從「保衛國家」到「思想網絡」之間的大問題)

-

 
 

「衛國」是否必須「鎖國」?(全文)
(問到底 No.6947 2008 0220 Wednesday)



「衛國」是「保衛國家」,是一個神聖的概念,是
非常清楚的。而「鎖國」是「封鎖國家」,不是被外
人封鎖,而是自我封鎖。這也是一個清楚的概念,雖
然並不神聖。


  但奇怪的是,許多時候,這兩個概念被混合應用。
以為「衛國」就是「鎖國」。


  最早期的鎖國,是連經濟上也自我封鎖的。阿拉
伯人曾經拒絕使用車輪。因為,他們認為,使用駱駝
運輸貨物,更有利國家經濟。貨物必須負在畜牲的背
上,畜牲只能用肩背之力,連拉車也不可以。日本人
曾經拒絕使用槍械。他們認為,傳統的武士刀,更能
抵抗敵人。這一點,或者只有日本人做得到。他們互
相之間的小規模戰爭,可以長期用刀,不用鎗。印度
人曾經拒絕使用紡織機械。而且,提倡者是印度聖人
甘地。他認為,傳統的印度手搖織布方式,能夠使印
度早日踏上富裕之路。


  以上三個例子,似乎已經過時,可以嗤之以鼻。
富有智慧的文化領袖,往往拒絕去思考這一點。他們
以為這是已經過去的。以為,現代人絕對不會再重蹈
舊錯。從前的人只是思想幼稚,就算智慧如甘地,也
是思想不成熟的。現代的文化領袖,肯定比他們聰明
得多,一定不會再犯這種可笑的錯誤。


  問題只是:天才人物如甘地,為何也會犯錯?他
們錯在那裡?甚麼因素使他們無法避過這種歧途?


今日的人,一般都同意,經濟和科技是不可自我
封鎖的。一般都會贊同經濟自由的主張,但是,許多
人認為思想卻是必須管制。他們以為,經濟上不可鎖
國,文化上卻必須鎖國。最嚴重的地區,婦女必須蒙
上面紗,而輿論必須嚴密操縱。


而這是非常真實的感覺。翻過一張未受操縱的報
章,就如同掀開女人的面紗一樣,是不可忍受的。而
且,這是不可辯論的,是不能討論的,是絕對的。


何謂「絕對」?有的人,寧願用生命去換取的這
種「絕對」,就是「絕對」。而且,這種情感是真的。
不是假的。他們寧願用自己,而不是他人的生命,去
捍衛這種思想。就這一個片段的時刻而言,他們是神
聖的,是純潔的,是無私的。


(雖然有人會質疑這一點,因為,有許多人,所
捍衛的並非國家,而只不過是「權力」,而且不是國
家安全需要的公共權力,而只是私人利益之下的私
權。但這一點,從高層次看,是必須摒除在考慮之外
的。換言之,我們必須從思想內核的角度,看到其中
的思想本質,看到這種真實感覺的無私成份,看到若
干現代領袖之所以主張管制思想,是真的感覺。他們
是無私的。他們是真的為國家好的。)


(以上「括號」內的思想,雖然是比較複雜一點,
不容易接受,也不容易了解。但是,請暫時原諒。因
為,我們企圖接觸的是「思想內核」,而這「思想內
核」之中的成份,到目前為止,仍是非常模糊,是無
法解釋,甚至,連一個名詞都沒有的。)


  或者,時至今日,我們是十分幸運的。因為,我
們已經有了許多新名詞,可以表達我們的感覺。


  一個名詞是「典範」(paradigm)。其實已經不很
新了。已經有四十多年歷史。所謂「典範」,大約的
意思是說,人的思想,是一種網絡。而思想網絡是有
很多種類的。不同文化,就是不同網絡。而文化之間
的衝突,也可以說是思想網絡的衝突。


  而思想網絡的一種特點是:就算不加以人為禁
制,思想和思想之間,也是不能互通的。表面看,甲
網絡和乙網絡之間,好像是很和平相處,彼此對話,
溝通全無問題。但是,甲永遠都只是甲,而不會是乙。
好像是一瓶水和一瓶油混合。水和油,是各不相涉的。
但是,思想網絡又不是水和油。水和油是永遠不可互
通,而思想網絡,到了某一種時間和某一種空間,就
可以互相溶和,甚至互相取代。


另外一個問題是,思想網絡本來和權力不相干。
那是很自然發展的一回事,但是,一旦權力介入,舊
有的網絡就可能更加鞏固。又如果用權力強行推廣一
種新的網絡,新網絡也可能是非常脆弱的。遠古的埃
及,是個多神教的國家。後來,忽然有一位非常聰明
的王子出現,他名叫阿肯那頓,他想到,宇宙如果有
神,一定是只有一個神,而不是很多神。他相信,這
位宇宙之神,就是太陽。到底宇宙是多神,還是一神?
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想網絡。而這位埃及王子擁有權
力。他於是花了一生的力量,企圖在埃及推廣一種全
新的思想網絡。結果當然是悲慘的。他一死,舊勢力
就回朝了。他生前所有的設計,全部推翻。舊的權力,
重新掌管埃及,一再鞏固傳統的舊思想網絡,直到古
埃及徹底滅亡為止。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古埃及採用
了一神教,也許不會滅亡,而羅馬帝國亦未必能夠誕
生。


我們的主題是「衛國」。其實,對於保衛國家、
建設國家、甚至發展國家來說,思想網絡都是要密切
留神的。


  到底問題何在?


  問題是:思想網絡和人為影響的關係如何?


  問題是:思想網絡是可以人為操作的嗎?
  

  思想網絡,是否好像一種電腦軟件那樣的東西,
可以人為編寫的嗎? 


這是很令人振奮的想法。試想,人類所有的行為,
都可以像書寫電腦程式那樣地寫出來。或者,不用
「寫」這個字,那是叫做「規劃」的一個現代名詞。


  人類的行為,就可能利用一種叫做「思想網絡」
的電腦程式,寫出來。


  這樣的問題,一直問下去,終於,一個較為接近
的關鍵問題出現了:


  思想網絡是甚麼?


  思想網絡像是一棵樹嗎?還是像一座森林?人是
否好像一個園丁?從旁協助森林生長,或者,嚴密控
制森林的生長?甚至,從開始直到終結,像規劃一個
城市那樣,徹底把思想上的問題,管理得服服貼貼?


  聰明的人,以為我們的問題只是到此為止。以為
問題很簡單,問題只是要不要控制,要不要操縱。以
為問題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以為問題只是「放」還是
「收」。以為是僅此而己。


但問題遠不止此。


李察假設,我們的讀者都是絕頂聰明的高層觀察
家。因此,可以把問題放盡去想。


如果思想網絡真的好像一個森林,那麼,這森林
是有將來的嗎?如果這森林是有將來的,則,森林的
將來是甚麼?
  

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而每一個人的智識和
智慧都有限,如果許多人結合起來,則這一顆大的心
所構成的思想網絡,會有何種前景?會不會有很大的
生產力量?會不會創造很大的財富?
 

  這種未來的財富,有甚麼用?


  是不是都分掉,吃掉,盡情享受?還是另有用途?


如果未來的人類,所有地球上的問題都解決了,
創造了千千億億的財富,那麼,到時怎麼辦?這是一
種終結性的問題。何謂「終結性」?就是說,許多人,
到了這種問題之前,就會非常輕鬆的一聳肩膀說:


  「這留待將來去想好了。」


  但是,對於一個切實的觀察者來說,這是一個不
及格的答案、分數是零的答案。因為,如果這樣回答,
他就是徹底不明白的。既不明白生命的原理,也不明
白人類生存的目的。一切都不明白。但這是不奇怪的。
無數享負盛名的哲學家,到頭來,都是以零分交卷的。


  而我們不希望零分交卷。


或者,我們仍然要回返原來的主題。我們的主題
是「衛國」。意思就是「保衛國家」。又或者,我們同
時不會忘記秦始皇和凱撒大帝的區別。秦始皇成功之
後,第一時間就是要建築長城。他的想法,就是要「保
衛國家」。而凱撒大帝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
認為:進攻就是保衛。他根本不需要長城。他是槍口
對外的,他不需要長城。只有他的競爭對手需要長城。
是人家怕他,不是他怕人家。「進攻」是一個刺激字
眼。用文明一些的話來說,「擴充」、「建設」、「發展」
等名詞動聽得多。有了充份的發展,就不需要時時刻
刻的提防。


  說了這許久,我們的問題,仍然是:「衛國」是
否必須「鎖國」?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就立刻想到另
一句話了:如果衛國必須鎖國,那麼,擴充要不要鎖
國?而更加細心一些的人,也會同時想到另一個問
題:為甚麼中國人的主題,恆久不變?秦始皇想的是
「保衛」,而我們今天,主題依舊,也是「保衛」。難
道這也是「內在繼承」?為甚麼中國從來沒有一個凱
撒大帝?為甚麼凱撒大帝總是槍口對外?  


  請注意,以上這一種想法,同樣是一種「終結
性」的想法。很多思考縝密的聰明人,會在這裡停滯
不前。因為,這一問題,是無法在相同層次之內解決
的。在相同層次之內,嘆息一番,咒罵一番,或者會
換來滿堂采聲。但是,於事無補。就好像諸葛亮舌戰
群儒時所說的:他們「下筆縱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那麼,甚麼才是較高層次的想法呢?


較高層次的想法是:「怎樣擴充、建設、發展我
們的思想網絡?」


  當我們一下子跳到了「思想網絡」的高度,特別
是當我們思慮的是「擴充」、「建設」和「發展」,心
胸忽然就非常寬廣了。


  因為,思想網絡是一座森林,是我們的大心,是
許多智慧的共同體現。雖然,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尚未
解決,但積極樂觀的情緒,已經出現。


  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了:


  思想網絡是否生命?


  思想網絡的動力,從何而來?


  所謂「動力」,只是一個暫時借用的名詞。因為,
生命的最原始動力,未必可以用「動力」這樣簡單的
名詞去詮釋的。有人說,這就是「生命力」。但仍未
得端緒。而如果思想網絡真的是一種生命體,那麼,
在「擴充」、「建設」和「發展」的時刻,我們的心情,
肯定就完全不同了。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9 香港時間:10:0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17/2008

岳飛的「飛」字,是甚麼意思?

岳飛的「飛」字,是甚麼意思?
(問到底 No.6945  2008 0218    Monday)

        *周一人物*
 
    傳說故事,說岳飛的名字,是他的母親為他起
的。單名一個「飛」字,字「鵬舉」。
 
  這名字意思十分明顯,是來自莊子《逍遙遊》的
故事。故事中的大鵬鳥,翼好像是天上的雲那樣長,
一飛,就可以直飛到宇宙的極南地方。
 
  問題是,這故事的寓意如何?庸俗的解釋以為,
這就是「一飛沖天」,不但只是「沖天」,還要「驚人」,
要「一鳴驚人」。怎樣才能「驚人」呢?就是要建功
立業。
 
  到底岳飛的母親,有無這樣的用意在內?是很難
猜想的。但看岳飛本人的詩文,他提到「三十功名塵
與土」,又說是「白首為功名」,看來,這「功名」二
字,確實曾經在他的生命中擾動過。
 
  而問題是,在南宋那樣的偏安局面中,他可以怎
樣做?他年輕時立志當南宋的將軍,他曾否想像過有
這樣的結果?
 
  莊子本來是可以挽救他的。但太多的偽著,可能
掩蓋了他的眼目。如果他能夠明白,「大鵬展翅」的
真正意義,不是「一鳴驚人」,而是一種徹底付出,
徹底自由的境界,他一定不會被秦檜的十二金牌迫回
去領死的。任何一條路,都比這條路好。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17  香港時間:1:5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時間、人物、地點 盡在Event Spaces 掌握之中 Event Spaces

2/15/2008

為甚麼無知就是罪?

為甚麼無知就是罪?
(問到底 No.6943 2008 0216 Saturday)

"Ignorance Is Sin".

這一個大膽的觀點,不是李察提出來的,是一位
聰明讀者提出來的。(請看數天前的一封來信。)

我們的文化一向以為無知就是天真,而天真就是
可愛。老子提出,要讓老百姓永遠無知。未必是因為
無知可愛,而是因為:無知便於控制。

而這不只是老子之錯。老子只不過是網絡的代言
人。負面的中國文化,從來沒有正視過「知」的重要
作用。以為,「知」是很容易的。以為,只要有了「師」,
就是有了「知」。

因為:負面文化的統治者以為,「知」老早已經
存在於自己的手上,放不放出來,只是政策需要。老
子所謂「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出戶,知天下。」
儒家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歷代統治者是
真的這樣想的。因為,他們的心中,並無「知」的概
念,他們以為,「知」是早已經存在的,是不重要的,
是不值一提的。而「知」的唯一重要,是因為「知」
會妨礙統治。所以老子說:「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從這一種痛苦的現實看,無知的確是罪。

這不是故作驚人之論,而是我們實在需要在痛苦
中反省,知道「無知」的重大禍害。一種文化,如果
到現代世紀仍然未有「知」的概念,甚至以「白痴化」
作為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因為,在這種文化裡,「無
知」是容許的,是肯定的,是鼓勵的。

那麼,是不是要像紅衛兵那樣,把幼稚園的學生,
或者公園裡的無知老伯,都拉出來,痛打一頓?

當然不是的。這裡說的「無知」,是文化的無知、
網絡的無知。

  當一種文化,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投放鉅量資源,
鼓勵享樂,提倡卑俗,以低層次為自豪,以高層次為
可厭,縱情色慾,夜夜笙歌,燃放百萬煙花,但煙花
的訊息價值為零,遊行百萬花車,但花車的訊息價值
亦為零,置前景於不顧,就是文化的無知。

  問題是:我們追求些甚麼?是為了追求穩定而放
棄求知,是文化自殺,還是在求知中前進,改變鎖國
政策,改變邊緣化政策,改變白痴化政策,把所有的
「知」,都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錯的。因為,「知」
不是早己在手上的,「知」是不能「放」出來的。需
要「解放」的,只是思想,只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請注意:無知不是天真,天真是另有含義的,我
們不要連「天真」都解錯了。無知是可恥的,無知是
要不得的,無知是社會的重大禍害。鼓勵無知,是重
大的罪惡。提倡無知的人,可能是另有意圖的。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 15 香港時間:6:30 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12/2008

蚊子是怎樣計算距離的?

(此圖請點擊放大來看)

蚊子是怎樣計算距離的?
(問到底 No.6942 2008 0215 Friday)

李察曾經發明了一種捕蚊的有效方法:不要用手
掌,而是用杯子去把蚊蓋著。

這是很靈驗的方法。猜想,蚊子以為自己仍是在
安全距離之內。從杯底到蚊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
蚊子以為,以自己的飛行速度,必定能夠安全離開。
但蚊子不知道,這是一隻杯。杯底的距離,可能尚有
六吋。但杯邊緣的距離,已經不夠二吋了。

蚊子就是因為計算錯誤而被捕的。

不只蚊是這樣。其他生物亦能適當計算自己的安
全距離。如果你拿餅屑引麻雀,麻雀會先估計一下安
全距離。如果麻雀覺得與人的距離太近,就不會來啄
餅屑。而麻雀的計算,從不會錯。

問題是:動物是「怎樣」進行計算的?動物不會
用阿拉伯字,亦無算式,更不知道呎吋。動物的大腦,
是怎樣運算的?李察相信,人類所發明的一套運算方
法,必定跟造物主的方法不同。造物主未必是使用阿
拉伯數字的。但造物主在設計生物軀體的時候,量度
卻是非常準確。到有一天,人類找到了另外的一種數
學方法,完全不用阿拉伯數字的方法,或者,人就可
能比較聰明一些,也會更加謙虛一些。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4 香港時間:6:15pm)
(明天問題:為甚麼無知就是罪?)

何謂「以師代知」?

何謂「以師代知」?
(問到底 No.6941 2008 0214 Thursday)


  在遠古的中國負面文化傳承之中,有一種想法,認為「知」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所以,最好是使民無知無欲,社會才能夠得到安定。

  這一種想法,有內在的右腦傾向背景。

  人的腦,分為左右兩半。右腦管綜合、直覺、創意等思維方式。而左腦管計算、排列等思維方式。

  因此,在右腦傾向的文化中,很自然就會認為,左腦的思維方式是不好的,甚至是邪惡的。

  所以,在偽莊子的著作中,反對「開竅」,反對使用眼耳鼻舌身等感覺器官。而老子哲學所反對的「機巧」,其實就是左腦方式的思維。倘若「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統治就不會容易。老子主張「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就是源於這種想法。

  在中國古代的負面文化傳承中,「知」是要不得的。所以,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以師代知」。負面的文化傳承,極度重視「師」,但視「知」為無物。老子和孔子,從不鼓勵研究、探索、測量、實驗。而歷代統治者以孔子為萬世師表。他們以為,有了師,就是有了一切。

  孔子是以聖人為師。秦始皇是孔子的內在繼承人,提倡以吏為師。漢朝統治者則是以偽著為師。他們以為,知識已經在自己的手上,知識可以隨意偽作出來。連哲學著作,也是依隨統治者的意志,隨寫隨有。他們全部看不見,一種超越於左腦機巧和右腦創意之上的「知」,有甚麼重要。中國歷代的負面文化主張尊君隆禮,尊師重道。但不主張研究探索。不希望知道宇宙是甚麼,也不理會萬物的規律。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3 香港時間: 7:40 pm)
(明天問題:蚊子是怎樣計算距離的?)

岳飛、關羽、諸葛亮、曹操,有何相同?

岳飛、關羽、諸葛亮、曹操,有何相同?
(問到底 No.6940 2008 0213 Wednesday)


  觀察中國文化網絡中的人物,有時,你會為他們
的某種特殊性格特質動容。岳、關、諸、曹四人,身
上,同樣是有這種特質。這是在劉備、劉邦、甚至是
在若干現代領袖人物身上,完全找不到的。

  第一位次要奇怪的人是諸葛亮。都說他是「智
者」,但他的行為,完全與自己的智慧相反。為甚麼
他要答應劉備出山?他本來是隱居不理世事的。難道
他不能預先知道,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嗎?難
道他不能預先看見劉備失敗、亦即是他自己失敗的命
運嗎?更加奇怪的是,他竟然答應劉備,「輔助」那
無知無能的劉阿斗。他苦苦規勸劉阿斗「親賢人,遠
小人。」難道他不是明明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大
笑話嗎?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出滑稽的荒謬劇
嗎?

第二位次要奇怪的人是岳飛。十二面金牌,就可
以迫他放棄對抗金兵。其實,他不是明知應召回朝就
是必死嗎?何以還要玩完那一場「莫須有」的遊戲才
算完場?

第三位次要奇怪的人是關羽。他在華容道上「義
釋」曹操。他讓曹操帶著死剩二十七騎的殘兵過路,
難道他不知道,這是放虎歸山,是影響大局的嚴重行
為?難道他不知道,他正在以生命為代價去做這一件
事?當他默默地牽過馬頭,是一種甚麼力量如此巨
大,迫使他甘冒一切,亦要這樣做?

以上三位,都只是次要奇怪的人。因為,他們本
來就是正面人物,他們在神功戲之中,是「忠」的。
大家看戲,只會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不會質疑,何以
他們要這樣做。

  只有曹操,才是主要的奇怪人物。他的行為,完
全不可解釋。曹操一向欣賞關羽之才,想網羅以為已
用。多方設法遊說、送禮、討好,但關羽不接受。以
曹操之精於計算,關羽既然不肯為己,就一定會殺掉
關羽。因為如果讓關羽回去,就是讓自己多了一分不
可忽視的反對力量。這是很淺易的加減數。曹操的幕
僚亦認為放虎歸山,將會後患無窮。但問題就是在此
處發生:曹操只是默默的放了關羽。為甚麼他竟會做
出一件和判斷完全相反的事?

   我們今日,或者可以用「內在繼承」的想法來
解釋。所謂「內在繼承」,是與教科書上的條文完全
無關的。那只是一道內在的潛流。而且,這潛流不一
定是正面的,是可正可負的。像孔子以聖人為師,秦
始皇就以吏為師。他們有相同的內在傳承。他們在表
面上相反,但內裏完全一樣。

  到底這是一種甚麼力量?李察相信:此刻,我們
的認識尚是顯淺表面。沒有人知道,底下那潛在隱伏
的巨大暗流裡面是甚麼。只是無論如何,這種力量深
厚,是無法省略不理的。

  只是有時,當我們深夜靜思,難道看不見,自己
不也是神功戲裡的一個小配角嗎?為甚麼還要把這一
場無良鬧劇演下去?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2 香港時間: 8:16 pm)
(明天問題:何謂「以師代知」?)

2/11/2008

為甚麼人是自由的?

為甚麼人是自由的?
(問到底 No.6939 2008 0212 Tuesday)


人的自由,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生命存在於付出之中,生命並不存在
於長壽之中。有用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生命。這是
莊子《逍遙遊》的主要原理,亦是耶穌的主要教訓。
充份體會這一點的人,就是自由的。他一無所畏,可
以徹底使用自由的生命。

但是,人的自由,有時會被人的無知所限制。而
這一點,莊子在《齊物論》中已經解決。

莊子的觀點是:宇宙是可知的,而人的生命是薪
火相傳地延續的。今天無知,明天無知,總有一天真
相大白。

為甚麼宇宙是可知的?因為宇宙是相通的。在相
通的事物之間,訊息可能傳遞。宇宙是一個整體,宇
宙是「一」,而在整體中的個體,互相可以了解。這
就是莊子《齊物論》的基本原理。宇宙是一個和諧的
整體,就好像有指揮的交響樂團那樣。音樂不是跟著
樂譜自動出來的。和諧的音樂,是在指揮的棒下,從
每一個體心中流露出來的。

因為我們相通,所以協和共融。因為宇宙可知,
所以宇宙可為。這就是自由的第二方面。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1 香港時間:6:50 pm)
(明天問題:岳飛、關羽、諸葛亮、曹操,有何相同?)

2/10/2008

《三國演義》中,唯一的倖存者是誰?

《三國演義》中,唯一的倖存者是誰?
(問到底 No.6938 2008 0211 Monday)


*周一人物*
三國人物,沒有一個有好結局。本來,三國歷史
和三國故事不同。事實上可能有若干出入。但是,從
中國文化的網絡看,更加重要的是人心。當思想灌注,
網絡的印象,就是文化。

三國人物,劉備是把權力按照儒家的封建宗法觀
念,下放給一個無知無能但識享受的阿斗。而孫權亦
是如此。他幾個兒子爭權,他一氣之下把眾子殺光,
只餘下幾歲大的幼子繼承,任讓權力被無知婦孺和宦
官操縱。

唯一的倖存者是關雲長。他被送上神檯,從此成
為中國人的民間精神偶象。

表面看,關雲長是污點人物。他在華容道上「義
釋」曹操,犯下無可挽救的大錯。若果曹操被殺,歷
史必定改寫。但是,奇妙的地方亦在此處。所謂「忠
義」,有時,會透過表面事象,在底下貫成一條隱伏
的長河,把整個中華大地承托。這就是叫做「內在繼
承」。任那文武百醜如風車輪轉,你方唱罷我登場。
但是,底下的繼承另有所屬。這是一種暗暗的流動。
雖然沒有人知道,我們實際上繼承了甚麼。因為,內
在繼承是一種無知無覺的繼承。其中的正負好醜,一
迸都讓底下的我們承受了。而我們也惶惑不知道,這
一場神功戲,會如何收場。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0 香港時間:5:50 pm)
(明天問題:為甚麼人是自由的?)

2/08/2008

何謂「朝三暮四」?

何謂「朝三暮四」?
(問到底 No.6936 2008 0209 Saturday)

  養猴子的人分派果子給眾猴。當他說,早上三顆,
晚上四顆。猴子都不高興了。他改口說,早上四顆,
晚上三顆。猴子才高興了。

  如果分派命運的造物主對我們說:不如你們朝生
暮死吧,我們一定哭過死去活來。如果他說:不如你
們朝死暮生吧,大家又一定反啼為笑了。

  這就是「道通為一」。一個獲得三十載年壽的人,
大家都為他不值。一個苟活百年的人,大家都為他慶
幸。很多人渴望長生不老。但實際上,這種心態,跟
朝三暮四的猴子是一樣的。三十歲跟一百歲是沒有分
別的。分別之處,在於他們怎樣活著。苟活百年,再
長都沒有意義。但迸發火花的三十年,卻是非常足夠
了。讀通莊子的人,應該無懼於生死。

這是宇宙萬物為一的原理。問題只是,宇宙萬物
是怎樣為一的。小與大,長與短,美與醜,生與死,
是怎樣互通為一的?或者,以我們目前的知識與智
慧,有的範疇不容易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範疇
與範疇之間,是相通的。 

「通」可能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訊息互通,例
如,月亮如果今晚出現,仰起頭的人都可以看到。月
的訊息,已經抵達你的大腦。另外的一種「通」可能
陌生一點:人與月與宇宙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相通的。
我們在時間與空間上彼此相通。雖然,相通不是相同,
我們彼此是有分別的,但總有一天,我會變成不是我,
而你也會變成不是你。時間與空間,不過是一種小小
的把戲而已。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8 香港時間: 12:40 a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06/2008

何以宇宙是可知的?--------------(年初二)

何以宇宙是可知的?
(問到底 No.6935 2008 0208 Friday)


如果說莊子偉大,莊子就是偉大於這一種哲學想
法。莊子認為,宇宙是可為的。因為,宇宙是可知的。

或者,我們無知的心靈會這樣想:宇宙這樣大,
宇宙無窮無盡,無邊無際,遠處發生的事情,我們那
裡可能知道呢?為甚麼莊子認為,宇宙萬物是可知的
呢?

莊子哲學的答案是:因為宇宙萬物是「通」的,
所以可知。

相知的前提,是相通。就是因為兩方面互通,資
料才可能流動,一方面,才可能獲得另一方面的訊息。
萬物為一,就是萬物能夠彼此互通,彼此互相交換。
我們觀察一塊石頭,石頭的訊息,就能夠透過視覺進
入我們的心靈。但這僅是通之一種。

因為,「通」是有多層次意義的。萬物之間的訊息
流通,固然是通。而萬物本身之間的直接相通,也是
通。萬物之間的「成」「毀」,或「生」「死」,其實也
是相通的。朝三暮四,跟朝生暮死或暮死朝生,實質
上相同。我們可能生活於八百年前,或八百年後,雖
然是有分別,但其實是一樣的。

這就是「道通為一」。如果「道不通為一」,宇宙
萬物就是互不相通,永遠無可能互相知道了。

假設,遠方有個x 星體,那裡有一種 x 人類,
他們使用的是 x 數學,那是一種連阿拉伯數字也沒
有的數學。他們憑著這種 x數學,非常先進。那麼,
這種x 數學,人類是否可能學會呢?

莊子哲學的原理是:只要x 人類仍是宇宙的一
份子,那麼,我們跟x 人類就是有相通之可能。而
這種x 數學,就是可以明白的!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6 香港時間: 12:45 pm)
(明天問題: 何謂朝三暮四?)

何以宇宙是可為的?----------(年初一)

何以宇宙是可為的?
(問到底 No.6934 2008 0207 Thursday) (年初一,新年快樂)


因為,宇宙是可知的。這是莊子的見解。莊子的
《齊物論》,本來不難解。去除了偽莊子的附加干擾,
莊子的慧見,就像清澈的泉水那樣,一清二楚。

主要是兩句話:「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宇宙
萬物,都有一種道理,如果明白了這種道理,宇宙萬
物就是可為的。

莊子說:「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
不然。」宇宙萬物為甚麼會是「這樣」?因為,宇宙
萬物的本來規律,導致了宇宙萬物有「這樣」的表現。
宇宙萬物為甚麼不是「那樣」?因為,宇宙萬物並沒
有「那樣」的規律,所以,不是「那樣」。

偽莊子說:「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
無涯,殆已。」(我的生命是有盡頭的,而知識是沒
有盡頭的。以有盡頭的生命,去追逐無盡頭的知識,
是不行的。)

這裡是一真一假,一積極一消極的兩種相反見
解。漢朝統治者硬要修改莊子的文章,目的是要把中
國文化的方向扭曲,使積極轉化為消極。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6 香港時間:12:30pm)
(明天問題:何以宇宙是可知的?)

2/05/2008

人類在努力些甚麼?(二之二)

人類在努力些甚麼?(二之二)
(問到底 No.6933 2008 0206 Wednesday)

  人類的努力,大約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要找尋光。
找尋到了光,人類就可能知道兩件事情:

  第一,宇宙是甚麼。第二,人是甚麼。只有徹底
明白了這兩件事,人類才可能真正知道自己活著的意
義。

但是,這兩大問題,在人類目前的條件看,是不
可能直接了解的。所謂 TOE (Theory of
Everything),到二十一世紀,仍是科學家們可望而
不可即的夢想。

但幸運是我們有了parable。幸運是我們有了一
種間接的方法,寓言式的方法,可能猜想得到,宇宙
是甚麼。

這同樣是可以從《新約》中找到暗示的。

What is the kingdom of God like? ………… It is
like a mustard seed.

………… the seed sprouts and grows.

………… the soil produces of itself, first the
blade, then the ear, then the full gain in the ear.
And when it is ripe for harvesting they take the
sickle for the cutting: the time for harvest has
come. (Mark 4:26-34)

到底,這話是甚麼意思呢?宇宙是甚麼?宇宙就
是生命。宇宙是像一棵芥子那樣生長的生命。而這生
命,是可能帶來成果的。

   人是甚麼?這問題,也就在其中了。人的努力,
就是要努力參與,就是要付出勞動,共同收穫!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5 香港時間:6:30 pm)
(明天問題:為甚麼宇宙是可為的?)

2/04/2008

人類在努力些甚麼? 二之一

人類在努力些甚麼?
(問到底 No.6932 2008 0205 Tuesday)

這一個問題,只能用寓言(parable)來回答。只
可能用一種類比、比喻的方法,得到一種訊息。要尋
求一種絕對直接的定義,是不可能的。

人類的努力,大約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是尋找「光」。在《新約》中有一句話,可
能啟發:When the light comes ………Whatever is
hidden will be disclosed, and whatever is kept
secret will brought to light. (Mark 4:21-22)

人類是恆常處在無明與黑暗之中的。有太多的不
明白,亦有太多的內幕交易。這是兩種範疇。一是人
類的知識和智慧不及,無法了解宇宙的運作。但這不
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不明白可能變為明白。知識
是一點一點累積的。但更大的問題是:人類本身,常
常主動掩蓋知識。這是人類自己的劣根性:有了知識,
就要控制他人。用內幕和檯下的交易,掠奪其他人的
生產成果。這一種秘密性質的操縱,是人類進步的主
要阻礙。我們時常聽到一個很好的名詞「透明度」。
到有一天,所有的「透明度」變為百分之百,人類就
是有了光明。

  當所有的內幕變成公開,所有的不明白變成為清
楚,就是人類真正進步的開始。

  這是人類努力的第一方面。(二之一)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4 香港時間:8:30 pm)
(明天問題:人類在努力些甚麼?(二之二)

2/03/2008

法國人怎樣為詩人雨果慶祝生日?

法國人怎樣為詩人雨果慶祝生日?
(問到底 No.6931 2008 0204 Monday)

*周一人物*
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六日,法國人把雨果的生日
當作一件國家大事。這一天,無數各級地方政府派人
來到雨果家裡祝賀。參議院主席早一天已經親自代表
法國政府前來致意。巴黎市民在德埃洛大道(Avenue
d'Eylau )建造了一座凱旋牌坊,而民眾都應邀在雨
果窗前列隊經過。當天早晨開始,雨果不顧二月的寒
風,整天站在敞開的窗口,接受六十萬市民列隊歡呼
致敬。人們送的無數鮮花,堆積在路旁,像一座小山。

這一天,全法國各級學校,包括了lycees,
colleges, schools, 所有的懲罰,都明令赦免。如
果你這一天欠交功課被罰留堂,可以免罪。

這一種熱情,是完全超出想像的。為一個「詩人」
慶祝生日?還要全國學生特赦?在中國、甚至美國、
英國,絕對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因為,法
蘭西民族特別浪漫?他們是idealist?

或者是的。雨果是法蘭西開放精神的代表。他的
傑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直到今日,仍
是人類美好靈魂的像徵。而同一時間,雨果雖然已經
八十高壽,仍不斷被桃色事件糾纏不息。他有情婦多
人,而他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苦惱:"A long and honourable
life; eighty years; devotion; good ac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women, for women, by
women…………" 如果我們仍記得林肯在1863年那句名言: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就會更加困惑。

而值得注意的是,法蘭西開放精神中的這種矛盾,
仍是抑制之中的。雨果的作品,都光明美麗,他只把
色慾和黑暗留給自己,並不賣給別人。今天的世界情
況,卻是剛剛相反。色慾和黑暗上台,作品都是反面。
正面的靈魂,只能在檯底下悲泣。
(參考:Victor Hugo, by Andre Maurois,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Olympio: La Vie de Victor Hugo
by Gerard Hopkins, Alden Press, London, 1956)

-------------------------------------------------------------------------
"quotes"


When The Light Comes

When the light comes ………
Whatever is hidden will be disclosed, and
whatever is kept secret will brought to light.
Mark 4:21-22

--------------------------------------------------------------------------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3 香港時間: 1:15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2/02/2008

誰最應該看《悲慘世界》音樂劇?

誰最應該看《悲慘世界》音樂劇?
(問到底 No.6930 2008 0203 Sunday)

*星期天籟*
只有一個人是最「應該」看這音樂劇的。他就是
Victor Hugo雨果。這整個劇的靈魂,是屬於他的。
是屬於雨果的。不但只有故事屬於他,音樂也屬於他,
那絕對美麗的歌詞,也屬於他。或者,我們說「屬於」
是錯的。這音樂劇的歌詞是一位名叫Herbert
Kretzmer 所寫,而音樂是Alain Boublil 和
Claude-Michel Schonberg 所作。而此Schonberg 不
是寫作現代十二音階音樂的那位Schonberg, 是寫作
《西貢小姐》的Schonberg。但無論如何,一切都是
屬於雨果的。連李察的這篇小文,也是雨果靈魂的一
部份。雨果用了十五年寫成二千頁的偉大小說"Les
Miserables",是不朽的。

因為,這是唯一的解釋。這是唯一可以解釋,為
甚麼這音樂劇能夠這樣完美的理由。因為,這是有靈
魂的音樂劇。這靈魂,就是來自雨果的靈魂。所以,
如果要請一位最高貴的貴賓來觀賞,非雨果莫屬。

可惜的是,雨果再不可能看到了。雨果已經在
1885 年離開世界。如果他仍在看,他是在天堂裡的
小窗子,居高臨下地看的。也許,連我們在 DVD 小
小屏幕前的淚水,他都可以看到。

許多人指責我們的流行曲低俗。或者,是有點不
公平的。因為,我們沒有那種傳統,我們欠缺那種靈
魂。而那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一種大靈魂。

"quotes"
When The Light Comes


When the light comes, ………
Whatever is hidden will be disclosed, and
whatever is kept secret will brought to light.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2 香港時間5:08 pm)
(明天問題:法國人怎樣為雨果慶祝生日?)

2/01/2008

內在繼承,為甚麼總是負多正少?

內在繼承,為甚麼總是負多正少?
(問到底 No.6929 2008 0202 Saturday)

以岳飛為例,人人都知道他的「忠」,是愚忠。
秦檜用十二面金牌召他放棄抵抗金兵,立即回朝覆
命。他應該聽還是不聽?

  從實戰角度看,這問題其實非常嚴峻。如果岳
飛放棄抵抗,轉眼就是金兵大勝,千百萬人頭落地的
血腥場面。

  但問題是:我們是繼承岳飛的甚麼?如果這裡
面也有若干成份的「內在繼承」,我們繼承甚麼?

  明明岳飛的「忠」是「愚忠」,但有血性的人,
都只會接受他的「忠」,而不接受他的「愚」。

  「忠」的表面,明明是聽話。是聽話於朝廷,聽
話於領導者的意思。岳飛只是一個屈服者,而不是一
個勇者。但是,「忠」還有一層內在意義。那就是「忠」
於某種內在的信仰。而這種信仰,與統治者無干,與
私心的秦檜無干,亦與岳飛無干。

  或者,就全靠了「內在繼承」這種微妙的機制,
使得孔子的刪詩、秦始皇的焚書、漢皇的改書,變得
可笑而且無聊。一切人為控制,都只能在表面層次進
行。內在層次,是人為力量管不到的。雖然歷史會因
此拖慢三兩千年,但後發者可能先到,因為,先進者
跘倒的經驗,有時會被遲到者看到。

秦始皇可能內在繼承了孔子的負面訊息。而我
們,也可能內在繼承了遠古中國人更加深遠的正面訊
息。


"quotes"
Every Thing Comes in Parables


The mystery of the kingdom of God has been given
to you. But for those outside, everything comes
in parables, so that the more they see, they don't
perceive; the more they hear, they don't
understand; otherwise they would be converted and
pardoned.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2.1 香港時間:11:00 am)
(明天問題:誰最應該看《悲慘世界》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