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2011


何謂「典範」?

何謂「典範」?
………………………………………………………李察(問到底No.8232     2011 0831 Wednesday)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何謂「典範」。更不知有沒有人願意去「轉移」「典範」。

  事實上,這是很老的名詞了。最少也有二十年。李察也用過不少。有時,李察會用另一名詞去替代,李察會說,那是「思想網絡」。

  但人們仍不明白。有讀者來信嚴詞質詢,問為何不用密碼寫文章,橫豎也是存心不讓人明白的。

  或者,這些只是不太常用的名詞。所以,人們有點不習慣。

  為何不太常用呢?
 
  因為,人們不能自覺知道,一旦典範被轉移了,經濟難題也會隨之解決。知識的探索方向有了改變,新視野才能出現。

  第一個問題是:何謂「思想」?(對此問題無興趣的讀者,切勿往下閱讀。)

舊的見解認為,思想是線條形狀的。例如,最初是發明火車頭,跟著是汽車,跟著是飛機,然後是電話、無線電、留聲機,等等。新知識是一件一件接踵而來的。而我們到了線的未端,就會聰明些。

但是,典範卻不是一條線。那是一整套的概念和其他元素。人是用整套概念去思考的。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整套的概念,意念,感覺,等等。

李察以為,典範就是 一個思想網絡。 這網絡由百千萬億的「概念」組成。相同網絡的人們,思想未必相同,但思考的習慣會比較接近。
  很多人會比較亞里士多德,牛頓,愛恩斯坦,霍金等人的概念。但觀察角度也可以是哲學的。李察相信,更大影響的人是摩西、耶穌、尼采、還有卡繆。

  在摩西時代,主要的典範是法和復仇。到了耶穌,才提出了愛。耶穌把愛帶到世上,愛就成為了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後來的哲學家像尼采等人否定神,以為生命是無意義的,甚至是荒謬的。因此,就把物質主義重新喚起了。

  當人們以為,生命沒有意義,就會追求世俗快樂。
同時就放棄了靈性的安慰感受。雖然沒有人會否定愛,但會忘記愛。在角逐世俗享受的時候,典範就是轉了。人們不但忘記了愛,連知也忘記了。好奇心和求知慾被壓抑到最低點。而富蘭克林時代的人,是不會這樣的。他們不僅喜歡閱讀,更時常做科學研究和實驗。但在今時今日的亞洲和香港,你立刻就能感覺了不同的氣氛。

  典範是慢慢地轉的。

  可以從人們的行動中察覺。甚麼行動?例如,對家庭成員所採取的行動。他們愛配偶嗎?他們對於配偶和子女,有終身的承諾嗎?他們會答應子女們,他們可以同時擁有父母親嗎?

  而這些是很明顯的典範轉移。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了。人們都知道,過往的「日子」,已經不同。

比較之下,更加嚴重的典範轉移,是另外的一種。典範已經轉向於無知。(Ignorance)

人們以為,知識不再重要。甚麼問題,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答案。求知慾已經喪失。

世俗的快樂,聳動的小報,誘惑的廣告,性愛的影片,都能導向一種全封閉的典範。

就是這種典範鎖上了我們。我們看不到新的光線。而經濟下滑已經開始。
要再轉往另一種全新的典範,第一件事,就是開鎖。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