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10




為甚麼布利文的提琴彈得這樣好?

為甚麼布利文的提琴彈得這樣好?
………………………………………………*李察
(問到底 No.7678   2010 0222     Monday)
  
    *周一人物*
  
  為甚麼他可以這樣超卓?本來,這不是人類所能
夠回答的問題。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有無限的因素在
內裡,本來,就不是人類自己可能回答的。
 
  只是,當我們偶然看到,有的本來是天才的天才,
如何浪費了自己,這種使人內心劇烈刺痛的感覺,使
人忽然看到,在天才和人才之間的界限。
 
  天才的發揮,是必須要有人的因素在內的。如果
人的因素不能發揮,天才也就不能發揮。
 
  例如,曼紐軒就是一個被浪費了的天才。他的問
題,李察已經寫過不少。
  
  至於生於一九四五年的猶太小提琴家布列文
(Itzhak Perlman),有幾個可見的因素,使他成功。

  第一,他是猶太人。民族的苦難,與及猶太人特
殊的幹勁,都為他提供了台階。

  第二,他四歲患了小兒麻痺症,雙足不良於行。
這種疾病,肯定造成巨大的壓力。他的努力,可能就
是壓力的反彈。
  
  第三,他有一雙大手。據說,他的手,跨幅可以
達到鋼琴的十二音階。其他小提琴家需要換把位的地
方,他不需要,只要伸長一些手指,便到位了。問題
是,為甚麼他的手特別大?李察猜想,可能是因為他
的病。雙足無法生長,上肢會更加發達一些。這是很
可能的。
 
  第四,手掌生得大,未必一定有用。倘若是一雙
沒有藝術細胞的笨手,就可惜了。但是,他還有另外
的因子在腦裡。李察發覺,他有天生的語言能力。他
說的英文,漂亮非常。不是普通的漂亮,而是他能夠
很準確,很細膩的把英語中的每一個微細音節,都表
達出來。他的嘴也特別大。英語本來就是需要這樣的
大嘴吧的。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意味著,他的左腦語
言區,一定是異常發達的。音樂感覺豐富的人,加上
了這語言區的左腦基礎,那些複雜的音符,那些連聽
都難以分辨清楚的音符,到了他的手下,一個一個都
清楚非常的排列出來。所以,他曾說笑:「我知道,
我每個音符都彈出來了。」(I know I'd played every 
note.)
 
  以上四個因素,當然不是全部因素。
  
  到底甚麼因素,使他彈得這樣好?
  
  這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我們卻可能在另外的地
方,看到他的弱點:
  
  他彈不好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柴可夫斯基這樂章,有一種來到盡頭,無法再去
的感覺。那首曲子裡,第一、第二樂章,都是完美的
絕對追求。一個提琴家,倘若能夠彈好這兩樂章,技
術上便已經到了世界一流的水準。問題是:為甚麼還
需要第三樂章?那是完美的尾巴。那是來到了盡頭,
無法再去的感覺。
 
  是甚麼盡頭呢?是否僅僅只是技術的盡頭?還是
這種盡頭,有文化上的涵義?
 
  當然是的。今日的西方文化,已經再難寸進。從
科技到商業,甚至藝術,都是到頂的感覺。這是使人
迷惑,也使人洩氣的。但是,這種感覺,未見他有所
表達。他的第三樂章,氣氛就跟第二樂章,完全一樣。
 
  就是在這一個地方,讓我們看清楚了他的文化限
制。那是很可惜的。



========================================
附錄舊文,僅是一種發現問題的線索。供參考。







誰是真正的小提琴之聖?


…………………………………………………*李察
(問到底 No.7222    2008 1122     Saturday)

              *星期天籟*

   巴格里尼只能是小提琴之魔。巴格里尼只能給你
刺激,只能給你一種形而下的享受。而這種享受是虛
假的。過去,就是過去。不會在你的腦袋裡,創造痕
跡。

   真正的小提琴之聖,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柴可夫
斯基。他雖然無法駕馭鋼琴,但在提琴中出神入化。

   還有誰可以跟他相比?

   巴哈的BWV 1004 ,情感與靈性的高度,當然比
柴可夫斯基高得多。但這首曲子,你不會在其中聽到
「小提琴」。嚴格講,那曲子不是屬於提琴的。不是
說,這曲子混合了人聲,而是說,這曲子不是為了提
琴而創造的。在曲子裡的提琴,只是一個間接的呈現
者,你是在曲中直接與宇宙主宰溝通的。你根本不會
記得有小提琴的存在。

  所以,巴哈的提琴曲,是另類的,是不屬於提琴
的,是不可以跟柴可夫斯基比較的。

  許多小提琴家,在灌錄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
曲時,通常並錄一首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或者
一首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但這兩人的曲子,不
錯是悅耳非凡,也是很好聽的作品。但裡面,沒有那
種令你不絕回味的力量。那些優美的旋律,也不可能
在記憶裡割下深刻的痕跡。

  奇怪是,地球上,也沒有那幾首小提琴協奏曲是
堪聽的了。作品只有這麼的幾首,令人驚異。

  或者,小提琴是一種太難的樂器。甚至可以說,
這是一種異常凶險的樂器。一下子失足,就好像從懸
崖那樣摔下去。到一個作曲家,或者一個演奏家,勉
強能夠控制了,能夠比較好的詮譯了,這時,他的精
力,大約也已經用盡了。再沒有多餘的力量,去「兼
顧」曲中的哲理或者甚麼靈性。

  上文用「兼顧」二字,其實是錯的。真正好的音樂,
是用靈性去衝出來的。並不是要先掌握好了技巧,才
去把味道「兼顧」出來。這才是成功與失敗的大界線。
有志向的青年提琴家們,柴可夫斯基仍在等著你呢。
因為,迄今為止,真正第一流的作品,尚未出世。


   
附錄:


柴可夫斯基怎樣踩鋼線?(二之一)
問到底 No.5903  2005 0412     Tuesday

   他的鋼線下面,是沒有網的。如果一腳落空,
就是生存與告別的分界。

   上帝把一種重大的困惑交給他。他不斷謀求
答案。到最後,終於想到了一種解答的方式。那
就是作品三十五號的小提琴協奏曲。

   或者,他以為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答案。拉
這曲子的提琴家不少。但只有極少數能夠像布列
文那樣能夠在高空彈跳,絲毫無懼。小提琴是一 
種凶險樂器。到最高音處,到人耳的盡頭處,亦
是到了天國的邊緣處,有一種技巧,名叫做「割」。
那落點必須絕對準確。在高速中單足落下,像利
刃劃破布絲,你的心房,一下子裂開。

   但是,他錯了。那空洞的心房裡面,並沒有
答案。完美本身,只是你努力的嘗試。上帝並沒
有應許你,答案就是在那裡。(二之一)


柴可夫斯基怎樣踩鋼線?(二之二)
問到底 No.5904  2005 0413    Wednesday

  到高手降落平地,他應該怎樣想?

  這就是第二樂章。他已經拼盡全力,所有要
求於他的,他已經完全做到。所有的技巧,所有
的肌肉,他已經全面用盡。而他只是非常年輕的
一個青年人。還有一大段路在前面。如果此路不
通,此後,應該往那裡走?

  這不止是柴可夫斯基一人的困惑。這是十九
世紀西方文化的困惑。可以走的路,似乎已經全
部走遍。今後,還可以走向那裡?沒有人有資格
批評他。連議論紛紛也是一種不敬。只是無人想
像得出,問題會在這一處樂章中呈現。 
  
  他應該怎樣做?在無可奈何之中,他只好重
披舞衣,再上高台。第三樂章,心情已經完全不
同了。他知道,答案並不在一種空虛的完美裡,
更絕對不是肌肉能夠表達的。但,他只有繼續彈
下去。僅此而已。(二之二)


柴可夫斯基是不是踩鋼線?
問到底 No.5908  2005 0417    Sunday

   說他在小提琴協奏曲中踩鋼線,不過是比喻。
這是音樂的好處,解釋悉隨尊意,你想到甚麼,
就是甚麼。柴可夫斯基不會抗議。

   這種比喻是非常強烈而不自主地出現的。初
聽一位俄國女提琴家,覺得她就好像是一個芭蕾
女星,在高台上優美彈跳。其後是看柏利文的
DVD現場演奏,看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但
到離開屏幕,在耳筒上聽的時候,感覺又再出現。
這一次,是非常鮮明的一位男性舞蹈家,在高高
的鋼線上跳舞。那鋼線下面,竟沒有安全網。他
用整個的生命,在上面激烈旋轉。

   為甚麼沒有安全網?這不是違反理智嗎?但
事實就是如此發生的。柴可夫斯基就如同世界上
一切其他天才一樣。都是百份百投入,其他一切
不顧。空手前行,世界就屬於你。
 



曼紐軒找不到甚麼?
問到底 No.5919  2005 0428    Thursday

   曼紐軒八歲已經技驚天下。但有一個秘密,
他始終無法彈好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雖
然他十一歲在巴黎演出過此曲。但不知何故,此
曲在他後期的演奏曲目中消失了。四十三歲時本
來有一個錄音,但他自己不滿意。直到他逝世之
後,唱片出版商才找到他的另一演出版本,那是
他三十三歲時的一個演出,由Ferenc Fricsay 指
揮。這大約是今日唯一能夠找到的版本了。如果
他未逝世,相信他不會容忍這版本出現。

  為甚麼代表時代問題的柴可夫斯基,他一點
都不明白?為甚麼到了後期,他只顧追逐現代派
的空洞作品,深恐落後?

  他是二十世紀最寵愛的寵兒。但寵愛並不能製
造真理,也不能發現方向。寵愛只能使庸人歸附,
使天才蒸發。這就是最冷的現實。
  

怎樣利用戲劇演技教授提琴?

…………………………………………………*李察
(問到底 No.7265    2009 0104     Sunday)


       *星期天籟*


    DVD
    Maxim Vengerov:
    Playing by Heart / Master class

    
    幾乎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通的。特別是戲劇、舞
蹈、音樂、文學這幾樣,相通是絕對明顯的。

   音樂的元素,可能用戲劇表示,亦可能用舞蹈、
文學呈現。

   以上的DVD 影片,就是一次精彩的示範。

   文格羅夫(Maxim Vengerov)的演奏,李察從未聽
過。這一張DVD 影片中,只見到他的部份示範演出。
他演出了Thais 中的部份冥想曲,還有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中慢板的部份樂句。

   就單憑這幾句,李察已可斷言,他的冥想曲,肯
定比Kennedy 更好,而他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
曲,也「可能」比布列文(Perlman)更好。如果是真
的,則文格羅夫就是地球上最好的小提琴演奏家。但
他演奏的全曲,李察未曾聽過,所以目前只是言之尚
早。這一位小提琴家,今年只有三十幾歲。但他己經
一年要演奏百幾場。以旅館為家,居無定所,思想亦
可能尚未定型。只希望他不會太早地被我們的物質世
界摧毀。

   在片中的大師班中,他指導其他小提琴家演奏,
異常精彩。他用戲劇示範的方式,把音樂的節奏呈現 
出來。Kreisler 的 Tambourin Chinois(中國鈐鼓)
本來是很艱深的,但他竟然可能用默劇加上舞蹈演
技,把中國街道上千千萬萬的腳踏車場面演出來。你
會看到他怎樣親自駕著腳踏車,還有前面的胖漢子怎
樣阻路,還有攀爬長城的驚險情狀。

   你會忽然發覺,原來音樂是可以化為動作的。這
本來很普通。但此刻,他卻是以動作化為音樂,利用
動作的節奏,讓你看到音樂裡的內裡。他讓你看到了
「動作」,更讓你看到了「音樂」,其實,他是讓你看
到了隱藏在動作和音樂裡面的「節奏」。至於隱藏在
節奏裡面的「靈魂」,就要有心的人自己感受了。那
才是真的,是看不見的。

   看大師班是很好看的。有資格來上大師班的學生,
通常都是獨當一面的好手。他們表演一個段落,觀眾
已經拍爛手掌叫Encore 。很多大師,通常都是很客
氣的「指出」學生的若干不足之處,然後自己表演一
段,就算了。偶然也有學生不服氣,當眾爭辯一番,
是很沒趣的。

  但是,文格羅夫卻是一下子就到了音樂的核心。
他用戲劇把節奏演出,跟著就是用提琴直接伴著他自
己的動作和表情呈現出來。受教的學生,固是如醉如
痴,立即啟發受益,就算不懂得音樂的外行人,亦能
一下子看到,他真的是高了好幾個層次的。   

   在「音樂」和「動作」之間,「節奏」是共通的。
所以,很多舞蹈家喜歡直接用動作表達音樂。李察前
面提過的普列賽茲吉亞(譯名待查)是其中一個。她演
出的「垂死天鵝」,世間無人能及。另一位是差利卓
別靈,他演出的匈牙利舞曲(理髮匠刮鬍子的一段),
亦是精彩萬分。

  問題只是:「節奏」又跟甚麼共通呢?節奏來自
可處呢?這一點,文格羅夫沒有提及。雖然我們明明
知道,節奏來自人心。至於心在那裡,是人人都自己
知道的。

   附上一些文格羅夫的youtube 片段,供參考。至
於DVD,就要請有心人自行購買了。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全文完>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10.2.22  香港時間:過了午夜)
(明天問題:)

 (Leechardasks.blogspot.com) 
<全文完> 






Hotmail 有 Microsoft 強力垃圾郵件保護機制,值得您信賴。 馬上註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