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1




艾未未的趣味何在(之二)?

艾未未的趣味何在(之二)?
……………………………………李察
(問到底No.8100    2011 0420 Wednesday)
 
 
  艾未未的趣味,除了可以看見中國政局之外,尚可以看到香港的傳媒狀況。
 
  自從李察在二千零七年被明報腰斬專欄開始,李察不斷思索一個問題:既然像李察這樣的批孔文章,不能見容於香港傳媒,那麼,甚麼樣的文章,才能見容於香港傳媒?
 
  再細心一看,罵香港政府的文章,仍然是滿坑滿谷,而香港文化是:無論你做甚麼,都是有人罵的。而無條件推許民主自由的文章,也是一樣的多。香港的言論自由,好像是真的。只是難為了那一些肯用心的公務員。
 
  難道只是李察一人沒有言論自由?難道只是不容許批評孔子?李察被腰斬之後不久,有一陣,報上的專欄,每篇開頭,都要引述幾句孔子才開筆。幾乎使人錯覺,以為香港人百份百都是忽然尊孔的。李察氣不過,在網上描畫了一下這種現象,又忽然,那幾位作者,又少提孔子了。迴避辯論,讓對方自動陰乾,自然是更好的謀略。
 
  是不是有一隻無形之手,在暗中英明引導?
 
  到底,甚麼內容是容許的,甚麼內容是不容許的?
 
  如果拿艾未未跟高行健相比較,就更加有趣。
 
  高行健是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大作家,又是唯一的中國人獲得此項榮譽。但是,不知不覺之中,高行健和他的作品,漸漸淡出。是不是有一種東西,名叫「陰乾」的,竟能在香港發生?為甚麼高行健從未獲得香港傳媒吹捧?今日的香港人之中,有幾個仍然記得,世界上有高行健此人?
 
  高行健獲獎之後,曾經來過香港。當時李察尚在明報,因此有機會出席了歡迎高行健的酒會。
 
  這是世上罕見的一種場面。李察幾乎想鑽一個地洞,羞得無地自容。
  
  歡迎會是明報機構主辦的。會上,請高行健演講,講一個文學題材。但是,主辦機構卻不為聽眾提供座位。只讓觀眾站著聽,手上,還要擎著酒杯。那些出席的文化人,個個只顧互相派名片,結新朋友,聚舊交誼。寒喧熱喧,那管台上講者,講的是甚麼?好像九流學校的上課情況:老師在上面說,同學在下面吵,各不相干。而這是香港,是有文化的香港。台上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在講話,但是,台下的文化人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
 
  更有趣是大會安排的「發問時間」。需要發問的人,要排隊進酒店房間裡,逐一向高行健私人發問,而不是在座談會上發問。所以,是沒有人聽得到這些精彩問答的。群眾熱烈場面,更不會發生,真是絕妙安排。
 
  對比之下,如果艾未未來港,如果艾未未上台講話,當然是絕對不同的。就好像天上地下那樣的不同。聽眾必定全神灌注。當然不是怕他忽然又脫掉褲子,看漏了。而是,艾未未所得到的,是真吹捧,而不是真陰乾。
 
  到底香港傳媒的用心何在?
 
  香港傳媒支持「茉莉花革命」,那幾乎是沒有疑問的。
 
  疑問只是:很多香港傳媒一向鼓吹吃喝玩樂,鼓吹享受,鼓吹性愛,鼓吹無厘頭,為甚麼他們又忽然轉個頭來,從邪惡而忽然變得正氣,大義凜然,一個個義憤填膺?到底他們是代表甚麼力量,支持茉莉花革命?
 
  當然這問題是有答案的。他們只是代表了「正義」的力量,去支持「茉莉花革命」:誰敢異議?



 
李察顧問服務
查詢電話 2559-4690
★(寶貴意見,大家分享。請寫到以下電郵地址:
Academy2008@hotmail.com
★(或請直接鍵入以下的 ‘comments’ 連結點: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明天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