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008

隱名人面對甚麼壓力?

 
隱名人面對甚麼壓力?
(問到底 No.6959  2008 0303  Monday)
             *周一人物*
 
 
    隱名人承受的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雖然,到了層
次的最高處,你會看到,這兩種壓力是同一的。但,
我們暫時把這兩種壓力,當作是兩種不同的壓力。這
樣,我們就可能把複雜切開,看到真相。
 

    第一種壓力,是民族壓力。或者,我們今天的青
年人,再很難了解明末清初的那一種民族情緒。當所
有的男人,被迫剃髮,被迫用一種古怪的落後民族髮
型見人,那一種徹底的屈辱,只有龜兒子才沒有感覺。
而這是伴隨著無數的血腥鎮壓而來的。揚州十日,嘉
定三屠,是滿清的兩次著名屠殺事件。但一般讀書人
是不知道的。隱名人冒了極大風險,用了極大曲折,
把事情帶出。許多所謂「紅學家」,否定隱名人的隱
喻,以為《石頭記》中並無隱喻,而《石頭記》也並
非反清。他們不是天真得可以,而是在儒家教育之下,
腦袋麻木,已經不能轉動。隱名人塑造的林黛玉,表
面上就是來自揚州的。她第一次來到賈家,賈寶玉就
曲曲折折的問她兩次:你們揚州城裡,發生了一件大
事,你可知道?
 

  《石頭記》書中無數隱喻,都和民族的壓力有關。
這點,讀者如有興趣,可參考潘重規的著作。他己經
整理了很多。
 

  但是,無論如何,腦筋麻木的人,看到書中對於
「皇帝」的多種美化描述,又大惑不解了。如果將書
中的美化朝廷的大量字眼搜集起來,一定是十分有趣
的。林黛玉的詩句也明明說過,「盛世無饑餒,何須
耕織忙?」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之好,而林黛玉的政治
背景是「保皇」的。所以,閱讀《石頭記》要曉得把
其中的「保護色」揭去。
 

  需要注意的是:隱名人反清,但目標不是為了復
明。從前的人,是把這件事二而一的,他們以為,逢
反清者必定企圖復明。學者潘重規的多部著作中,都
非常強調隱名人企圖反清復明。這一點,使他落在一
種不利的辯論地位。
 

  因為,隱名人的目標要遠大得多。他反對科舉,
他所反對的,並非清朝的科舉;他更加不是要求回復
明朝的科舉,而是反對這一種喪斷人心的不良教育,
反對兩千年來儒學對中國文化的徹底破壞。他反清,
卻未必要求回復明朝。明朝的種種腐敗,明朝讀書人
遭受的壓迫與屈辱, 隱名人又怎能不知道?
 

    所以,前面說,林黛玉只是「表面」上來自揚州,
但從隱名人的根本喻意看,她卻是來自蓬萊仙景。
 

  隱名人面對的壓力有二。第一是民族壓力,但這
是次要的。第二是文化壓力,這才是主要的。
 

    隱名人所塑造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對於文化
壓力的反抗。
 

  亦可以說,賈寶玉的基本性格,就是對抗儒家。
賈寶玉從頭到尾,都是性情中人。何謂「性情中人」?
有個性,有性格,有感情,能夠獨立思考,不落俗套。
只有那一位「真」寶玉(即書中的甄寶玉),才是行屍
走肉。這一位真的寶玉,是沒有性格的。因為,他的
唯一生存目的,只是為求科舉與功名。賈寶玉最初遇
見這位面貌和自己一樣的人,本來十分歡喜。但三言
兩語一接觸,賈寶玉就失望了。他知道,這又是一位
「祿蠹」。隱名人創造這一位祿蠹,就是要把賈寶玉
的真性情顯出。而賈寶玉的這種性情,並非只從角色
的對白顯示的。所有全部《石頭記》從頭到尾顯示的,
這一位活生生的人物,就是這種真性情,就是對於斷
層文化壓力的反抗。
 

   隱名人面對兩種壓力,但他塑造的,卻是只有一
所「文化大廈」。腐敗的滿清,只是這文化大廈的「管
家」。其實,隱名人創作時的滿清,可能尚未腐敗,
但他已經看到了這文化大廈必然傾倒的趨勢。
 
 
 

Feed back:
<A href="mail to: Academy2008@hotmail.com">
Academy2008@hotmail.com </A>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3.  香港時間:      am/pm)
(明天問題:____________)
 

 


凝聚您所有的朋友 全新 Windows Live ID - live.h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