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梵谷不可能找到一切?
(問到底 No.6915 2008 0119 Saturday)
李察已經把梵谷的自畫像傳輸上網。你可以把這
影像置在熒幕的正中,你可以跟他對峙,凝睇。他畫
的自畫像,通常都是有一個亮亮的光點的。但這一幀
沒有。他只用顏色的深淺,去代替他的光點。
他是否已經告訴了你,他心中的「一切」?
當李察寫到這一句的時候,需要停頓一下,想清
楚:真的,他是否已經表達了一切?
李察的意見是:沒有。他並沒有表達出他心中所
想到的「一切」。因為,無論顏色、聲音、文字,都
只可能是「一切」中的「一點」。人類只有六種感覺
工具。而「一切」是並非這六種小小工具所能片面表
達的。
另外一個證人是文學家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的工具並非色彩,而是文字。偏愛文字
的人,常有錯覺,以為文字裡面,已經包含了色彩。
當托爾斯泰瘋狂地、起勁地一頁、一頁、一頁地
寫,飛速填滿了一張又一張的紙。厚厚的紙,有好幾
千張。在他的鉅著《戰爭與和平》中,他以為,他已
經把戰爭切割開來。就像解剖學家把一個細胞的橫切
面切開,他把整個戰爭的平面切開、攤出來給你看。
這一場戰役,這一場震撼當時世界的拿破侖征俄之
戰,就是「一切」嗎?當然是的。如果你適逢其會,
就在那零下四十度的曠野中行軍,靴子陷在雪地中無
法拔出,忽然四處槍聲響起。一顆子彈飛過你的耳朵,
你用手一摸,耳朵沒有了。而血已經迅速凝固成冰。
當時,你可能感覺,這就是一切。而當你捧讀這本幾
千頁的大書,翻到最後的一頁,那種感覺,當然更加
覺得這就是「一切」。
但是,《戰爭與和平》並非「一切」。
Feed back:
Academy2008@hotmail.com
(or, click the "comments" link below.)
(本文貼出日期: 2008.1.18 香港時間:1:35 pm)
(明天問題:馬勒是否一切?)(又見星期天籟:本周有附加的馬勒資料)
李察兄:
回覆刪除所謂的「經典(classics)」,真的全部都蘊含真理,真的全部都值得我們去讀嗎?
我們從小到大,都聽到托爾斯泰是鼎鼎大名的作家,都聽到《戰爭與和平》是鼎鼎大名的經典,但當我知道這作者的背景,就懷疑《戰爭與和平》真的是把人類「提升」的「經典」嗎?以下是托爾斯泰生平的節錄:
「……但是托爾斯泰將記錄自己年輕時代行為的日記交給了妻子,內容記載托爾斯泰婚前曾經賭博,找妓女,甚至感染性病,還與一名女工生了一個私生子,這讓別爾絲大為光火……」(http://zh.wikipedia.org →搜尋托爾斯泰)
那些「經典」被選定為「經典」,己經不是短時間、近的事了,但世界仍然是這樣墜落。這讓我想起李察兄以前一篇「問到底」裏寫過的一句:「……社會墜落,是有原因的……」。
當然,我還是願意去讀一些「經典」的,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寫的東西,原因是我看過他的生平(http://zh.wikipedia.org →搜尋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個無聊批評者上